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发布时间:2020-03-03 05:38: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本溪市第三高级中学徐敏、王瑞吉

一、教学目标

1、内容目标:

(1)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3)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内容分析 :

本课内容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一段关键历程。贯穿屈辱和抗争探索两大主题,中日和国共两大矛盾,中华民族实现全民族团结抗战,取得了百年反抗斗争的首次完全胜利;中国人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在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出现了胜利的希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它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历程中形成和确立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过程与方法:本课由3课时组成,课前以学生自学为主,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史实,并划分各阶段,使学生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过程,课堂通过丰富的历史图片、漫画、史料和音像资料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通过耳闻目染的心灵触动,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爱国情、民族感。全课贯穿学生的见解、分析、讨论和论辩。设计系列活动,通过学生自学、列大事年表、抓时代特征、逐层推理、人物细节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搜集材料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应用知识及语言表达能力。从中共创造性地化解艰难险阻中,培养预测、决策和协调能力。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性质、历史使命的理解和认识,深化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和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中学习、提炼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追求真理的作风;认清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凶残本性,让学生真切体会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认识理论联系实际的伟大意义。

二、教学手段

通过教师营造情景、展示图片、设置问题,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形成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促成教学的互动。同时,通过布置学习提纲,观看及分析电影片段,朗读、表演等多种方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增强他们合作及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和能力,学会分析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把握历史前后因果联系。

三、导言或方式

诗词导课:沁园春长沙(学生诵读,评价毛泽东)

教师点评导课: 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他的诗大气十足,从他的诗中也可以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

旧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下,人民饥寒交迫。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近代以来,多少有识之士谋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终无结果,他们虽有良好愿望,却找不到实现这一愿望的正确道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国到底向何处去,成了不少人思考的一个焦点问题。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根本改变,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四、引领与点睛

引领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

1、条件

课堂设问: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条件下成立的?

2、“一大”的内容及意义

课堂设问:请同学们描述中共一大的召开。

3、“二大”目标的修改

课堂设问:(1)中共二大为什么修改党的奋斗目标?

(2)探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配套课件:播放《开天辟地》电影片段

(二)、工农武装割据

1、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

课堂设问:经历大革命失败的中国共产党向何处去?

2、井冈山道路

课堂设问: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井冈山道路?为什么要选择井冈山? 情景营造:请班上一位同学大声朗诵这首词(体会毛泽东当时的心情)

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三)、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

1、九一八事变

课堂设问:日本为何发动“九一八”事变?其野心又为何得逞?

2、红军长征

情景营造:

找一找:(全班朗诵后各组间展开比赛)从诗中找出能反映长征旅途的相关词语,并结合课本图说出红军长征的基本路线。

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课堂设问:长征是唯一选择吗?为什么?

3、遵义会议

课堂设问:遵义会议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何意义?

4、西安事变

配套课件:张学良、杨虎城等人物图片展示

课堂设问: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和平解决?又有何意义?

第一课时结束

(四)、抗日战争

1、卢沟桥事变

配套课件:播放《南京,南京!》电影片段

课堂设问: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学生自学:学生查资料举例说明

3、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课堂设问: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有什么重大意义? 综合探究:

对日本篡改教科书歪曲侵华历史、前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小泉联大发言以第六常任理事国自居,你怎么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配套课件:播放《三大战役》电影片段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找出国共两党在解放战争中战略战术

情景营造:全班一起朗诵后,体会南京解放时毛主席的心情?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2、新中国的成立

配套课件:播放《开国大典》电影片段

课堂设问: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给中国带来哪些新的面貌? 第二课时结束

二、国共合作

(一)、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课堂设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和国民党合作?

2、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课堂设问:(1)孙中山、蒋介石、叶挺、周恩来等历史人物中,你认为对这一段历史影响最大的人物是谁?你认为最有个人魅力的人物是谁?你认为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是谁?令你最痛恨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2)国共合作为何破裂?有哪些经验教训?

配套课件:孙中山、蒋介石、叶挺、周恩来等人物图片展示。

(二)、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1、合作实现

课堂设问:国共为什么能够实现再次合作?联系前次合作的史实,预测一下这次合作能否取得圆满胜利?为什么?

2、进入相持阶段之后的国共抗战

(1)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

(2)国民党抗战政策的转变

配套课件:播放《亮剑》连续剧片段

课堂设问:如何评价国共两党在抗战中作用?

3、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课堂设问: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向何处去?

4、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配套课件:播放《重庆谈判》电影片段

课堂设问:蒋介石为什么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毛泽东为什么去了?你认为能达成国共合作吗?

5、国共二次合作的破裂

学生课后活动建议:

(1)请同学们结合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历史,试探讨当今台海局势。

(2)请阅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一位著名人物的传记,并写一篇小记,小记要反映出你对“历史人物与历史形势的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第三课时结束

点睛:本课围绕两个主要问题展开教学,一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奋斗目标的提出和逐步实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深化的必然选择;二是国共两党的合作问题。通过一周时间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争取建立独立、富强、民主的中国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带来了无限生机,广大人民团结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坚持不懈地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宣告了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发展经济的道路,中国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

五、板书设计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

1、条件

2、“一大”的内容及意义

3、“二大”目标的修改

4、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二)、工农武装割据

1、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

2、井冈山道路

(三)、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

1、九一八事变

2、红军长征

(1)原因

(2)经过

3、遵义会议

4、西安事变

(四)、抗日战争

1、卢沟桥事变

2、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3、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战略决战的胜利

(3)渡江战役的胜利

2、新中国的成立

(1)七届二中全会

(2)成立:1949.10.1

二、国共合作

(一)、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2、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1)北伐战争

(2)工人运动的发展

(3)国共合作的破裂

(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1、合作实现

2、进入相持阶段之后的国共抗战

(1)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

(2)国民党抗战政策的转变

3、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4、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2)政治协商会议

5、国共二次合作的破裂 教师心语:本课教学设计着力在复杂的历史史实中企望能够跳出历史教材讲历史,通过丰富的历史图片、漫画、史料和音像资料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通过各环节,设置一连串的问题,情景以及巧妙的过渡,通过耳闻目染的心灵触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去探究,做到读、看、听、想、议、说、记有机结合,这种开放式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地去观察、体验、调查、质疑、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建构知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发展,实现历史的社会功能,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爱国情、民族感。注重学法指导,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以致用、学能致用、学能创新。重视教学过程的参与性、探究性,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享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以凸现中学历史课程现代公民教育的本质。

本课设计的初衷在于打破传统教学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系列大事的细致入微的分析,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从宏观上进行把握,突破生硬的“革命”名字,在问题分析中让学生感受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必然,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及地位确立的必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必然。同时在教学中穿插介绍了一系列近代历史人物,让学生自己体会历史人物的思想与时代的关系,从他们传奇般的经历中感受到历史的波澜壮阔与曲折见幽。教学的实践证明,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历史细节的兴趣远大于那些已经“过时”的理论,可见历史教学没有细节作支撑将是无水之源。但在细节基础上,对学生理性认识的升华更是历史教学不可推卸而又任重道远的责任。

20课中国共产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高中历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自主学案

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论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轮教学案

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战略的探索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理论与实践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