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必修一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学案2

发布时间:2020-03-03 10:56: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学案

【课程标准】

1.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社会变化的影响。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知识梳理】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

1.历史条件

(1)思想基础:十月革命胜利后,一批先进分子①_____________,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②___________的建立为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第一个早期共产党组织是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的。

2.成立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1)召开:1921年7月23日,先在上海法租界,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

(2)主要内容:大会通过党纲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③___________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成立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④___________为书记。

3.意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出现了以⑤____________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4.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在中共“二大”上,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⑥_______,建立民主共和国。

5.工人运动的发展

(1)领导机构:⑦。

(2)第一次工运高潮: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镇压而结束。

(3)影响:使中共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二、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1)背景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的教训。

b.制定革命统一战线政策: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①中,明确提出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1923年的中共“②”确立了同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c.孙中山接受中共代表和③__________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

(2)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④______________的三大政策。

(3)意义:在国共两党推动下,反帝、反军阀的⑤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

2.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就

(1)1925年5月五卅运动掀起全国反帝运动的高潮。

(2)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北伐。北伐军很快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所部,张作霖也被打败,被迫退守东北。

(3)北伐战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上海工人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占领了上海。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了⑥_________和⑦__________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三、工农武装割据

1.发动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①_________、贺龙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②__________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秋收起义:根据“八七会议”的决议,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③__________爆发。

2.开辟井冈山道路

(1)开辟:1927年10月,秋收起义部队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即以④_______________,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2)影响:中国革命的策略从此发生了转变。

四、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

1.红军的长征

(1)背景

a.1931年,①_________事变爆发,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断沦丧。

b.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坚持②________________政策,集中力量“围剿”红军和地方反对势力。

c.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使红军第五次③_________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2)概况

a.1935年召开了④___________,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b.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⑤___的主张。c.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

d.1936年10月,红军

一、

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之后,以延安为中心,建立了⑥______________革命根据地。

2.西安事变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国民政府内部发生了分化;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2)爆发: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确立了逼蒋抗日、⑦______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4)影响: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五、抗日战争

1.合作抗日的实现

(1)背景: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①____________,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军肆意屠杀中国人民,在“以华治华”策略下,对占领区实行残暴统治。

(2)实现: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②_______________》,第二天,蒋介石发表承认了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两个战场的抗战

(1)防御阶段

a.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组织了③______、徐州、武汉等几次大的会战。

b.共产党开赴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两个战场基本上是互相配合的。

(2)相持阶段

a.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要战场。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之后,中国共产党也多次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的“④__________”,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b.国民党自1941年⑤爆发后,开始保存实力,消极抗战。

3.抗战胜利

(1)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意义

a.抗战胜利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⑥__________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b.抗战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收回了宝岛⑦_________。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两种命运:民主与专制、和平与内战、联合政府与一党独裁。

2.政治斗争

(1)重庆谈判: 1945年8月,毛泽东与周恩来等人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立了①___________的方针。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根据“双十协定”,1946年1月,各党派代表与无党派人士参加了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再次确认了和平建国方针,否认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

(3)国民党暗杀了著名民主人士闻一多等人,破坏②_________。

(4)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公然推翻了政协通过的民主和平建国的路线。

3.军事斗争

(1)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a.粉碎全面进攻: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进攻③______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经8个月的作战,解放区军民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粉碎重点进攻:中共采取避敌主力、诱敌深入,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④______、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发起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

a.战略反攻: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⑤__________,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军相继取得了辽沈、⑥______和平津战役的胜利。

(3).夺取最后胜利:1949年国共北平和谈破裂后,4月21日,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⑦______,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4.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春,在河北西柏坡召开,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

5.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扫除了障碍,开辟了新的道路。

参考答案:

一、①“以俄为师”②早期组织③无产阶级④陈独秀⑤马列主义⑥军阀⑦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二、①《中共中央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②三大③共产国际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⑤国民革命⑥“四一二”⑦“七一五”

三、①周恩来②土地革命③秋收起义④农村包围城市

四、①九一八②“攘外必先安内”③反“围剿”④遵义会议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⑥陕甘宁⑦和平

五、①卢沟桥事变②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③凇沪④扫荡⑤太平洋战争⑥反法西斯⑦台湾

六、①和平民主建国②政协决议③中原④陕北⑤大别山⑥淮海⑦南京

【知识拓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共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具体表现在: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共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共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推动着近代中共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不断向前发展。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共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共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能够制定出彻底的革命纲领和正确的策略方针,保证中国革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直至胜利。

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支持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2.中国革命走井冈山道路的原因。

井冈山道路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中国走这条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首先,从经济上看,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十分薄弱,工人所占的比例较小,没有在城市发动革命的强大的阶级基础;从政治上看,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无议会可以作为合法斗争的阵地,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和其它政治活动的合法权利,没有在大城市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公开政治斗争的客观条件。因此,中国革命只能走井冈山道路。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

①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华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②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

③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④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4.中国新民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数千年来中国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位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际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一个人口占全人类四分之一的大国里扫荡了帝国主义的势力,从而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④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表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巩固练习】

1.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收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运动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2.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宋庆龄在此所说的“国际局势”和“内部条件”是指

A.日本侵略加深和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B.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共对孙中山的真诚帮助

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和五四运动爆发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蒋介石集团背叛革命

4.毛泽东诗词中有一经典名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此“江”是

A.乌江B.金沙江C.大渡河D.长江

5.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府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始形成

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⑤西柏坡精神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D.①③④⑤②

7.1927年--1936年中国共产党作为—个革命党在政治上日益成熟。这“成熟”表现在①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②妥善处理了党内矛盾与分歧 ③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④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8.假设你是一个导游,你带团重走红军长征路,在贵州的遵义会址,你会给旅游朋友介绍遵义会议的人文知识是

①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②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③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④确定“八一宣言”,呼吁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9.陈毅在《吟反攻形势》中写到:“江汉飞传刘邓捷,„„辽吉猎虎布火雷。”诗句反映的主要史实有①挺进大别山②平津战役③淮海战役④辽沈战役

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11.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

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1) “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

1、842米”和 “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 ,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

材料二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紫金山麓,坐北朝南,建筑宏伟。其祭堂的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中山陵每年吸引观光游客达500万人次。

(2)据材料二,分析中山陵成为旅游胜地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1949年4月)

(3)材料三中的图文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

(4)上述材料反映了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三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命运。试结合阶级属性对形成上述历史命运的原因作一探究性评价。

答案:

1—5 CCBDB6---10 CADAD

11、(1)《南京条约》的签订、香港回归。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们深切怀念孙中山的丰功伟绩;中山陵位于紫金山麓,建筑宏伟,属优质旅游资源。

(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意义: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4)提示:清朝封建统治者腐败无能;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无产阶级具有先进性,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0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试题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轮教学案

20课中国共产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自主学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师(A)第20课 新民主主义与中国共产党

第20课新文化运动学案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学案(人教版必修3)

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0课学案

必修一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学案2
《必修一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学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