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县

发布时间:2020-03-03 06:19: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县

新县城市概况

新县,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蓝,培育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93位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献出了吴焕先、高敬亭等5.5万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素有“三省通衢”和“中原南门”之称。新县辖15个乡镇、1个管理区,205个行政村,是一个以林为主的山区县。新县物产丰富,盛产林果、茶叶、中药材等,其中,板栗、银杏、茶叶、野生猕猴桃品质产量均居河南之冠,被国家林业局誉为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板栗之乡”、“银杏之乡”。

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势头强劲。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特点,找准发展优势,在全县上下大力实施“兴田足食,兴山富民,兴工强县”的“三兴”发展战略,强化农业基础,突出抓好工业,大力开拓市场,扩大对外开放,逐步实现了由农业小县向林业大县、工业强县的转变。199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达到11亿元,县财政收入达到53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38元,提前一年从全国、全省重点贫困县中出列,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位于全市前列。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围绕丰富的林果资源,大力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资源加工型企业,走山上建林场,山下办工厂,山外拓市场,科技创高效的产业化开发之路,初步形成了以羚锐制药公司为龙头的医药加工系列,以奥世天然食品公司为龙头的天然饮料食品加工系列,以新林茶业公司和精制茶油厂为龙头的“两茶”加工系列等七大林产工业体系,形成了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开发新格局。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先后形成了中港合资羚锐制药有限公司、中日合资新林茶业公司以及奥世天然食品公司、化工厂等龙头骨干企业。羚锐制药公司1998年,企业产值达到1.62亿元,创利税4462万元,跻身全国中医药工业50强,主导产品“骨质增生一贴灵”、“骨质增生一擦灵”荣获首届全国医药保健制品博览会金奖,畅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羚锐公司与信阳市经济技术投资公司合股组建股份制企业集团,正在争取股票上市。1998年全县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2亿元,实现利税4874万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加强,社会秩序稳定;信访工作连续7年被评为全省“三无县”、“三化”建设先进县和先进集体;科技工作被省政府评为“全省科技兴林先进县”;教育事业成效显著,“普九”工作顺利通过了省政府检查验收;计划生育率达到98%。进入全省一类县;全县17个乡镇卫生院实现了“一无三配套”,计划免疫工作通过了国家和省级验收。同时,在全县深入开展了农村树新风和城镇创“三优”活动,全县涌现国家级单位1个,省级文明单位7个,市级文明单位70个,1997年在全省“三优杯”检查评比中新县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对外开放硕果累累。近年来,新县先后在武汉、深圳、上海、海口、北京、漳州、郑州、乌鲁木齐、香港等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近百次,引进各类项目210多个,技术260项,资金6.5亿元,争取到联合国4355项目、农业综合开发、粮食自给工程等国家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一大批省级项目的实施,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先后在常州、上海、郑州、东莞、武汉等5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常驻办事机构和销售窗口,架通了通往外界的桥梁,实现了山区资源与国内、国际大市场的对接。

投资优势

一、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明显,投资环境宽松。新县东襟合肥,南视武汉,北达郑州,素有“中原南门”及鄂豫皖“三省通衢”之称。10

6、312两条国道和1665省道穿越境内,京九铁路纵贯南北,在新县设有新县、泗店、浒湾三个车站,距北京、香港都是1100多公里;距长重要港口阳逻港100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120公里,全县村村通汽车,形成了公路、铁路、航运、航空立体交通网络。开通了万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因特网,通讯十分便捷;数十座变电站、水电站与华中电网并网运营,完全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建有新县宾馆、香山度假村、首府宾馆等一流的服务设施,能满足市场层次消费者需要。为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去年,县委,县政府在新县火车站对面建立了一个新城区,在企业用地、证照办理、子女入学、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明确规定,内资企业进场土地出让费优惠3-5%;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优惠5-8%;对引资200万-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分级给予奖励,吸引投资者进入新城区。

二、资源优势

资源丰富,景色迷人。新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素有“山上藏金,地下藏银”的美誉。新县林果资源丰富,建成了以“四万一百”工程(万亩银杏基地、万亩杉木基地、万亩茶叶基地、万亩油菜基地、百里板栗长廊)为代表的林果规模基地,全县已发展杉木30万亩,年生产量16万立方米;板栗25万亩,年产1600万公斤;茶叶7.5万亩;银杏采叶林3万亩,挂果林12万株,年产银杏果50万公斤,干叶150万公斤;新县是全国四大银杏基地县之一。有动物530多种,其中金钱豹、娃娃鱼、甲板龟、穿山甲为珍稀品种,属一级保护动物。

新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40余种,其中花岗石储量2.25亿立方米,是全国最大的储量县之一;石英石储量5000多万吨,含硅量均在99.75%以上;金红石储量63.73万吨,远景储量1789万吨,是全国金红石的重要产地之一。此外,钨、钼、钛铁、铅锌、黄砂等矿产也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新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既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又有景色迷人的绿色旅游资源。全县保存完好的革命历史文物旧址有73处,其中有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等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鄂豫皖军委兵工厂等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许世友将军墓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既有以天台山、香山湖为代表的名山秀水,又有以西山寨、虎头关为代表的雄关险隘,使新县成为一个风光旖旎的旅游乐园。

三、旅游优势

新县红绿资源丰富。境内有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鄂豫皖首府革命烈士陵园、鄂豫皖首府博物馆、许世友将军墓、郑维山将军石、箭厂河革命旧址群、金兰山国家森林公园、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香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江淮岭生态园、九龙潭等“红”、“绿”旅游景区(点),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已有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40多个单位和高等院校在新县建立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四、文化优势

新县民风纯朴,民俗文化特色独具,有汉潢古道、苏河龙山文化遗址、天亮寺新石器文化遗址、艾洼商周文化遗址、战国墓遗址等;有保存完好的周河毛铺、八里丁李湾等明清建筑群、沙窝明清商业街和田铺、卡房等豫南山区民居群;有舞狮子、耍龙灯等民间艺术表演;有花会、书会、菊展、庙会等民间活动;有豫剧、曲剧、越调、花鼓戏、黄梅戏等多种戏曲以及当地特色山歌和民谣等。另外,新县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史,为“信阳毛尖”主产区之一,茶文化早已植入民俗文化之中。

投资前景

合作领域广阔,发展前景光明。依据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特点,我们确定对外合作的重要领域是:以优势资源为依托的深加工、精加工系列开发项目。重点是开发农副土特产品、矿产业、建筑建材业、轻工食品业和医药制造业等;加强对现有企业的改造,开放产权市场,发展与外商的合资、合作,允许外商购买、租赁全部或部分股权,加速现有企业的改造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交通、通讯、水利电力建设项目;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建设森林公园、天然狩猎场、度假村等。我们愿意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与国内外客商进行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共同开发、加快发展。

面对新世纪,着眼大发展,我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我们将依托自己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京九铁路通车和国家实施加快中西部发展战略,以及产业政策调整带来的机遇,继续坚持走“三兴”之路。强农固本,大力发展农业;规模开发,壮大以林果业为主的支柱产业,突出主体,全面振兴工业;筑巢引凤,优化投资环境,特别是以更长远的眼光,更优惠的政策,更灵活的方式,更优质的服务,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借助外力发展自己,逐步把新县建设成为一个林业大县、工业强县、财政富县,成为京九铁路沿线经济增长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新县产业集聚区

简述

新县产业集聚区位于新县县城过境干线公路339省道两侧,处于县城西部和西北部,地块相对集中,规划面积约9平方公里。

主导产业

新县产业集聚区分为三个片区,新县产业集聚区以医药产业和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为主导产业。

新县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发展定位于以特色工业为主,强化支柱产业,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发展思路,以特色为起点,点、线、面循序渐进,逐步拓展产业链条,实现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

基础设施

新县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由九龙岭、康畈、羚锐三个分区组成。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上,新县成立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管委会,坚持“三个围绕”。一是围绕产业转移,发挥作为河南省第一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的作用,承东启西,最大限度接受沿海产业转移辐射带动。二是围绕本地资源,发挥林果、矿产等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成功引进了华隆茶业、新丰多晶硅、普蒂斯生物、福山源饮品等14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三是围绕医药产业延伸,拉长医药产业链条,引进了生物药业、保健品、芬太尼贴片、新凯凌包装等大项目。目前,建成区面积3.8平方公里,累计入驻企业48家,其中工业企业34家,初步形成了医药制造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两大产业集群。

集聚区发展定位

新县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发展定位于以特色工业为主,强化支柱产业,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发展思路,以特色为起点,点、线、面循序渐进,逐步拓展产业链条,实现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 发展现状

2012年,新县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按照“四个重在”的要求,继续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力争引进合同项目36个,落地项目28个。仅上半年,就新达成意项目14个,落地项目12个,总投资35.7亿元,到位资金11.3亿元。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生态型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新县,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步工作打算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水平。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方便完善企业项目落户建设。

2、启动用地储备工作,以利下步落户项目快落户、快建设。

3、强化项目建设服务和监管。一是帮助项目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加强日常监管,监督项目严格按照规划科学施工、规范推进。

4、加大项目建设融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和县金源担保公司,帮助企业(项目)融资贷款,缓解部分项目建设资金短缺和新投产企业流资匮乏难题。

新县农业基本情况

新县旅游局工作总结

河南新县简介

红色之旅新县心得体会

新县红色学习小结

新县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最新县纪检监察工作总结

新县中学校规校纪

新县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新县参观学习有感

新县
《新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新县在哪里 新县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