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微山县“四强”村班子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4 02:19: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微山县“四强”村班子事迹材料

(推荐名单,共20个)

一、韩庄镇(2个)

1、韩庄镇二街村,有632户,2080人,其中村“两委”成员5人,党员56名。多年来,村“两委”班子结合本村实际,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村办集体经济,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村集体企业海天建筑公司2012年完成施工产值1270万元,实现利税167万元;正为养殖有限公司2012年销售收入2900万元,利润380万元。至2012年底,二街村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建成住室楼6栋,建筑面积27170平方米,安排210户村民入住。第7栋小高层住室楼完成基础施工,预计2013年10月竣工,可安排121户村民入住。成立治安巡逻小分队,村内主要路口、重要场所安装监控设施,杜绝了刑事案件发生。计划生育查体到站率、手术落实率均达到100%。2005年被评为微山县文明村、韩庄镇农村工作综合奖;2006年被评为微山县先进村;2008年被评为山东省“文明村”、韩庄镇农村工作综合奖、韩庄镇三村共建先进村、韩庄镇民营经济先进村;2009年被评为韩庄镇综合奖;2010年被评为韩庄镇优秀党组织。

2、韩庄镇孟庄村,地处微山湖东岸,紧靠京沪铁路,104国道穿村而过。全村耕地面积680亩,总人口686人,党员19人,村“两委”专、兼职干部4人,201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2亿元,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全村各项事业发展良好,村级公共设施和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05年被评为微山县文明村、微山县民营经济工作先进村、微山县“五个好”村党组织、韩庄镇农业结构调整先进村、韩庄镇农村工作综合奖、韩庄镇平安建设先进村;2006年被评为微山县先进村、韩庄镇农村工作综合奖、韩庄镇招商引资先进村;2007年被评为微山县民营经济先进村、微山县安全生工作先进集体、韩庄镇“一池三改”先进村;2008年被评为韩庄镇农村工作综合奖、韩庄镇三村共建先进村、韩庄镇民营经济先进村;2009年被评为韩庄镇民营经济先进村;2010年被评为韩庄镇农村工

作综合奖;2011年被评为韩庄镇农村工作综合奖。

二、微山岛乡(1个)

微山岛乡吕蒙村,位于微山岛乡东南部,共有村民600余户,2056人,党员44名,其中女性党员4名。全村耕地面积约1260亩,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为农业种植、渔业养殖和劳务输出。自2011年换届以来,村“两委”班子先后自筹资金150余万元基本解决了村内道路泥泞、自来水不及时、用电线路老化等关系全村民生的实际问题。筹资近20万元,安装了20盏太阳能路灯,解决夜间照明问题,得到群众拥护。大力发展生态游、民俗游和林果采摘、渔家乐旅游项目,引进微山县红荷绿源果蔬有限公司打造近千亩果蔬采摘园,填补了微山湖民俗生态旅游果蔬采摘的空白,成为农民致富的新路子。村“两委”与乡中心小学共同组织了留守儿童互助组,构建了关爱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保护网络。村“两委”干部带领群众大力进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并耗资10万余元绿化村主干道,率先成为岛上示范村。2012年荣获省级乡村文明示范村称号;2012年底,被山东省旅游局命名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

三、昭阳街道(1个)

昭阳街道南庄社区,于2005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位于昭阳街道驻地,北临三孔桥社区,社区下辖四个行政村。总人口4593人,其中总支成员3名,居委会委员7名,党员103名。近年来,社区党总支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加快旧村改造步伐,充分发挥地处湖区、城郊优势,逐步加大集体积累。带领社区居民积极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木船加工和运输业等主要经济产业,人均纯收入达8650元。实现了社区美化、亮化、绿化和村村通水泥路、自来水。现有码头两处,煤厂3处,可安排剩余劳动力100余人,为居民带来收益300余万元。2010年被街道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综合考核一等奖”、“重点工程贡献奖”;2010年被评为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党支部;2011年3月被评为平安创建工作先进社区;2011年6月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四、夏镇街道(2个)

1、夏镇街道石坝村,坐落于微山湖畔,位于微欢路东侧,是一个集生态农

业、运输业于一体的小康村。现有村民63户,268人,党员10名。耕地面积160余亩,人均收入7100元。近年来,村党支部大力实施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推动全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先后投资38万元,对村内一条宽8米的中心街、6条南北走向的辅路以及以条环村路进行了高标准的硬化、绿化、美化,同时对自来水管进行了整改,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进行农网改造,充分保障人民的用电及安全。投资10万元,对村西长4米,宽600米的生产路进行改造维修,保障了村民的生活与生产。每家补助100元,投资0.58万元安装了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8%。目前,石坝村规划一致、房屋整齐、路面洁净、绿树成荫,配套的基础设施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村党支部连续多年分别被县、街道党组织授予“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2、夏镇街道陆庄村,是一个蔬菜种植、绿色生态农业、运输业多业并举的村。现有村民184户,637人,党员19名,其中女党员2名。耕地面积380多亩。2012年9月,陆庄村已整村拆迁。党支部定期召开党员群众大会,倡导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先后评出尊老爱幼和谐家庭四户,十星级文明户80户。同时不断加强广大党员群众的法制教育,制定并完善《村规民约》,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多年来,陆庄村没有出现刑事案件,无有影响民事纠纷,没有上访案件发生,群众安居乐业。陆庄村党支部依据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2012年9月,利用不到十天的时间圆满完成了200多户村民的拆迁工作,受到了县、街道等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为全县“一城四区”建设奠定了坚强的基础。近年来,陆庄村党支部连续多年分别被县、街道党组织授予“先进党支部”的荣誉称号。

五、傅村街道(1个)

傅村街道闫庄村,地处傅村街道驻地,现有村民126户、442人,村“两委”成员5名,党员17名。耕地面积192亩,人均收入8800元。多年来,闫庄村“两委”秉承“科学发展、强村富民”理念,将生态家园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村内道路实现户户通,铺设路沿石、自来水管道户户通,种植绿化苗木300多平方米,安装路灯30盏,家家建有沼气池,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群众

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倡树文明新风,建有高标准文化大院1处,党务公开栏1处,农家书屋1处,红白理事会堂1处,每年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村内形成了文明健康的良好风气。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两委”班子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通过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和帮扶激励等形式,在干部、党员中广泛开展了“一带十,比和谐、比致富、落实承诺、落实监管、落实奖励”活动。2010年7月公推直选产生了济宁市首个大学生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有效促进了村级党建工作,为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工作提供了又一个崭新的政治平台。央视大学生村官励志题材电视剧《花开的美丽季节》也将闫庄村选作外景拍摄地。该村党支部曾多次被市委授予“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村”、“市级文明村”、“市级小康村”荣誉称号,该村党支部曾多次被县委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

六、驩城镇(3个)

1、驩城镇卜寨村,现有村民476户,1682人,耕地面积650亩。该村积极响应上级“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号召,目前已实现整体拆迁。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围绕矿区、城区优势,积极做好经济发展文章。一是立足煤炭矿区,大力发展物流运输。立足省七五生建煤矿座落在卜寨村的实际,村里集体筹措150万元,购买了8部运输车辆,成立了村运输公司。村运输公司统一负责七五生建煤矿煤炭运输,收益全村分红,有效避免了原来众多群众盲目购买车辆,恶意竞争拉煤的现象。成为强村富民的重要支柱。二是并行推进传统煤炭产业和新兴服务行业。立足地处矿区的地理优势,做大做强传统煤炭经济,同时大力拓展与矿山配套的产业链,集体、个体选煤业、洗煤业迅猛发展,现已发展到8家,年实现销售收入6900万元,成为卜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亮点。另外,村“两委”不断强化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坚持“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杜绝独断武断行为。卜寨村2008年3月被济宁市委授予“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2009年3月被微山县委授予“模范支部”;2010年3月被驩城镇党委评为“优秀支部”;2011年6月被微山县委组织部树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目前,村党支部带领全体村民正积极向更高的目标发展迈进。

2、驩城镇尹洼村,位于欢城镇北部,地处滕州微山交界,枣矿集团田陈煤矿、蒋庄煤矿生活区之间,共有村民586户,2286人,耕地面积1980亩。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积极带领群众办工厂、兴商贸,围绕矿区搞服务,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企业,走出了一条村企合

一、多业并举的新路子。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对面粉厂、生石灰加工厂等企业进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造,广开融资渠道,使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了资产流动和重组。先后投资500余万元,对村纵横八条大街16条小巷全部硬化,修下水道10000余米,投资40余万元对村内环境进行了绿化,安装路灯140余盏,投资20余万元安装了电子监控,对村内治安起到了保障作用。先后投入200余万建设了高标准小学,美化、硬化了村内道路,村里通了自来水、有线电视,每年拿出30余万元用于为村民买养老保险等。现在的尹洼村,道路宽敞、楼房整齐、环境优美,经济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祥和,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被国家司法部、民政部授予“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称号;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被县委评为“五好党支部”。 2011年、2012年被县委评为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3、驩城镇二龙岗村,位于济微路南,北于滕州接壤,全村共有人口2368人,可用耕地面积2200亩。村“两委”班子凝心聚力,坚持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文化建设方面:村投资150多万元,建设了一所高标准的教学楼及幼儿园。学校配备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等,幼儿园配备了一整套儿童玩具,极大丰富了学校文化生活。村投资50余万元,建设了一个占地20余亩的群众娱乐文化广场;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以支部书记赵显元为董事长的股份制企业“微山县龙宇透明板材有限公司”,年营业额6000多万元;环境卫生方面:街道干净整洁,无乱放垃圾现象,做到垃圾入池,并且有专职环卫工人负责清理全村路面及池内垃圾,现在我们村正建设一所大型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将村内的污水和垃圾全部清理完毕。由于村干部作风民主,工作方法得当,干群关系融洽,村内无集体上访、越级上访、违法生育现象,乡风文明建设活

动普遍开展,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二龙岗村近年来先后被被国家授予“全国敬老模范村”、被微山县授予“微山县先进基层党组织”、被驩城镇授予“农村工作先进村”等各种奖项。

七、留庄镇(1个)

留庄镇马口一村,坐落在京杭大运河东,距留庄镇驻地约3华里。全村1055户,4668人,党员58名。近年来,该村党支部为了能够更好的为全村党员群众服务,建立了留庄镇第一个融党务、村务、服务、商务、事务“五务合一”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方便了党员群众办理新农合、新农保、领取养老保险金等事务,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便民服务。先后硬化了村内南北路4条、东西小路12条、东外环、乡村路等大小共21条道路,合计里程7780米。在上级教育部门的资助下,村“两委”成员决定在马口小学再建一处复合式教学楼,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三层(双面)36间教室全部采用钢筋混泥土框架结构,目前,新建教学楼主体工程已经建成。大力发展坑塘、网箱、围网养殖、船舶修造和水路运输业,该村现有货运钢质船舶380余艘、30余万个吨位,网箱1万余个、鱼池5000余个,两个大型船舶修造厂,全村集体经济实力和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均收入达到1万余元。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村”,村民兵连曾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为“三落实先进单位”;多次被市委、市政府、市军区评为“先进单位”,村党支部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基层党组织”、“小康村”和“文明和谐样板村”;多次被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村”。

八、两城镇(1个)

两城镇鲁南村,位于两城镇北部,距镇驻地3公里。有16个村民小组,1218户,4286人,79名党员。村支部班子团结,措施得力,使村各项工作任务顺利贯彻实施。一是抓党建促团结。三年来,发展党员5名,培养积极分子12名,后备干部3名。注意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几年来,凡是重大决策都要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和党员大会讨论,实行村务公开。二是干实事聚民心。完成了集体土地确权、堪界工作,把地界不清的110亩湖地,1000多亩的水面,收归集体所有;完善文化广场建设,新购臵安装了8件健身器材;春季维修了“引水上

山”灌溉渠系,新更换了高压管道260米,放水阀4个,蓄水池6处;修建自来水蓄水池一处,确保全村四千多人,全天24小时,都能吃上自来水;新修村内水泥3700道路米,美化路面1500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12年新建设鲁南社区暨大蒜商贸城正式开工建设,现在三栋楼房的主体工程接近完成。三是加大环境整治,造福广大群众。新粉刷墙壁8000多平方米,沿街环境得到了送货 。安放新型环保垃圾25个,环卫工人每天定时打扫卫生,村民的居住环境大为改善。

九、鲁桥镇(1个)

鲁桥镇鲁桥四村,位于鲁桥中部,距乡镇街道驻地2公里,耕地面积1098亩,水产养殖面积636亩,产量40万公斤。近年来,村党支部按照“五好”村党支部的目标和新农村建设标准,狠抓党员干部队伍管理教育,使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村民收入不断提高。全村硬化道路2公里,楼房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建设鲁顺港码头1处,卫生室4个,文化大院(老年活动中心)1个。个体企业有安马饲料厂、中大泥鳅养殖场场、俊豪渔业养殖场等,年总产值1000万元。2012年土地流转400多亩,农民纯收入增加10%以上,改建废旧面粉厂,高标准建成设施齐全的村办公室,为村民创造了260万集体资产。2012年全村社会总产值2000万元,人均纯收入8000元。2006-2012年获文明和谐样板村、文明村、先进党支部、村村通工作先进村等荣誉。

十、马坡镇(1个)

马坡镇潘庄村,位于马坡镇北部,距镇驻地7.5公里,济微公路傍村而过。全村现有246户,895人,其中党员20名。耕地面积1093亩,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为7800元。该村积极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工作,注重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开展了“晚间说事”等村民议事新形式。2008年,硬化村内三条主要街道3300米,对全村自来水管道进行了整体改造。2009年春,对村里南北胡同进行了水泥硬化。2010年新建100余平米村办公场所一处。2011年筹措资金12万元,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了绿化,并架设了路灯;

在主要街道建造了污水排放管道,垒建1400个花卉池,并种植了花卉、景观树等绿色植被,用灰白相间的涂料粉刷了所有大街小巷,建造了20多个垃圾池,购臵了20多个垃圾箱,聘用2名保洁员全天候进行垃圾清理,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了非常大的改善。2012年,疏通硬化了村内东西向连接省道104的道路500余米,开展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共安装新电线杆31杆,从新安臵旧电线杆17杆,新架设电线12000米,新装电表盒69个,电表296个。投入资金45万余元,对104沿线两侧沿街墙面、店铺60户建筑立面,统一改建为徽式建筑风格,达到建筑效果一体化,户外广告一体化。在种植结构调整上,依托党委政府的优惠政策,积极宣传发动,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建起了80多个日光温室大棚、大弓棚,形成了以西红柿为主打品牌的蔬菜生产基地,使农户每年增加5万元收入。该村2011年、2012年被授予“微山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十一、南阳镇(1个)

南阳镇王苏白村,位于南阳镇南阳湖的南部,是一个以渔湖养殖、运输及生态旅游业为主的村。全村168户,540人,党员17名,其中女党员2名,建国前老党员1名。2012年村人均收入8200元。近年来,村“两委”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村党组织自身建设,为打造文明富庶生态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思想保证。王苏白村一边抓经济发展,一边抓环境建设。一条街一条街的整治,一条胡同一条胡同的建设。几年来,在上级的帮助下共投资400余万元,使全村的整体环境彻底改观。新建了村内长1000米、宽3米主街,把全村胡同进行硬化,实现了“黄土不露天”。以农渔湖业观光旅游为特色,先后引进建设了野鸭养殖、大湖风情园、生态农业等项目入驻。配合渔家乐旅游项目的实施,开展鱼鹰表演等民俗特色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日高峰接待游客500人次,安排村内劳动力就业100余人。该村2008年被确定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进画院创作基地、山东大学中国书画艺术写生基地,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2006年至今连年获得省级生态村、县先进基层党支部、计划生育先进村等荣誉。

十二、张楼乡(1个)

张楼乡陶官屯村,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200亩,村民1642人。近年来,陶官屯始终坚持“组织创先进,党员争先进”的工作思路,实现了村强民富的双丰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村里相继成立了温室大棚种植基地,开发了千亩葡萄生态园,建成了纺织工业产业园,陶官屯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现在的陶官屯,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1万元。该村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生态园种植项目一处。该生态种植区位于在村北湖西大堤西塌方复垦地,采取租赁的方式,以生态农业作为农业观光的基础,把产业园规划建成融生产示范、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区域特色产业园区,从而带动区域农业及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区域农业增效,当地农民增收。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100万元,规划占地1600亩,三年内建成优质水果采摘观光园1000亩,休闲垂钓中心200亩,共分三期工程完成投资。目前项目已投资700万元,完成了低洼地带土地复垦,土地平整及改良,并已种植优质葡萄苗500余亩,项目雏形已显。观光园的落户,每年只凭租金便使陶官屯村集体收入增加135万元,极大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大力推进“富民强村”工程,加强了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该村创新发展“房东”经济模式。通过在园区内先建厂房,后招租的办法,筑巢引凤,收取厂房租金,在增加了村集体收入的同时也解决了大批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目前,已有文铖纺织有限公司、胜腾纺织有限公司、华日电子配件等6家企业项目在陶官屯落地建设并投产。而仅文铖一个企业,使村里每年可收取租金22万元。截止到2012年9月,陶官屯村村级集体收入已超312万元。

十三、西平乡(1个)

西平村,地处微山湖西岸、西平乡中部,共有463户,人口1890人,党员88名,耕地面积1192亩。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带领全村人民,以富民强村为目标,积极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先后被评为县“双强双富”示范村、县“五好党支部”、市级“文明村”。村“两委”一班人确立了“依托优势,多业并举,作好湖文章,致富奔小康”的工

作思路,西平乡周围煤矿林立,煤炭货运码头缺乏良好机遇,西平村充分利用京杭运河沿岸荒滩地较多的有利条件,积极组织动员群众,大搞煤炭码头建设,经过两个月的加班加点,建成了占地40余亩、基础建设齐全的煤炭货运码头,年增加集体收入8万元。2002年经村委研究,村党员大会和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对码头进行公开竞标,有偿转让,通过运作,仅此一项村集体固定每年收入20余万元。另外村“两委”成员带领村民代表多次到安徽蒙城、寿光等地参观学习肉牛养殖,蔬菜等技术,并制定奖励政策,大力扶持发展,全村现有存栏量20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5处,养殖珍稀皮毛动物狐狸、貉等千只以上养殖场3处。双孢菇、甘蓝等高价值经济作物100余亩。全村60%以上的户成为种养大户。

十四、赵庙镇(1个)

佀楼村,毗邻赵庙镇政府驻地,是典型的边界、湖区。全村现有人口2300人,党员100多名,耕地面积1300亩。多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佀楼村“两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村内各项事业稳定发展。2012年全村人均收入增幅13.2%,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22万余元,全年共投入资金210万元,完成全村户户通道路10余公里,安装路灯160盏。村“两委”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村内定期为村民举办农业知识讲座,目前全村养猪专业户200余家,养鸭专业户26家,养牛专业户7家。近年来,该村不断加大湖区、边区治安综合管理力度,多年来无一例上访、刑事案件发生,未发生边界纠纷引起的冲突。村内设有文化广场,已连续两年在春节期间举办“百姓大舞台”大型文艺晚会。今年全村集中实施“百果村”工程,由村“两委”统一规划,统一要求,统一投资,对全村大小街道统一栽种冬枣、石榴、柿子等经济树木,做到既美化环境,又让村民收益。村党支部严格实行早间例会制度,做到小事有沟通,大事会上定。村内设有公开栏,大事小事事事公开。该村党支部曾多次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被评为山东省绿化示范村,2012年被授予济宁市市级生态示范村。

十五、高楼乡(1个)

高楼乡微西村,位于高楼乡东南处,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426户,1682口人。其中党员60名,高中以上学历9人。农业用地10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近年来,微西村从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班子入手,不断把年经而又有能力的人才吸引到村班子中,增加了村班子干事创业的能力。在处理村级事情上,始终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微西村村务、财务每月按时公开,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包括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救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都按时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良好。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一直慎重发展、保质保量。在村经济发展上,微西村“两委”班子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水产养殖9890亩,外围养殖1500亩,年产值2600万元。水上运输业,现有钢质驳船58艘,拖轮6艘,年运量46万吨,年产值5100万元。至2012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

十六、开发区(1个)

微山经济开发区王庄村,位于薛微路北侧,全村共有232户,总人口817人,其中党员35名,党支部委员3人,耕地面积1000多亩,人均收入9000元,是著名战斗英雄郭继胜的故里。近年来,王庄村党支部把打造“四强”村班子作为建设党支部的目标。抓班子、带队伍,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坚持村“两委”成员坐班制度,随时解决村里各项工作和突发问题;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帮助村干部和党员提升自身素质和致富本领;对村内计生、财务、低保等重要事项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抓重点、求突破,提升党组织带富能力。党支部一班人引导村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开发沿薛微路房东经济、服务经济、商贸经济。该村沿街门面开设汽车销售、饭店、服装店、超市等20余家,每年增加群众收入300余万元。优化村容村貌,服务经济发展。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来改观村容村貌,用优美的环境吸引项目落地。总投入50余万元开展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优美的环境吸引了总投资6000万元的工业项目落地建设。

党支部“四强”事迹

五好四强优秀基层组织事迹

村班子考察报告

村班子整改措施

村班子对照检查

某段争创“四好”班子、“四强”

着力打造“四强”班子 扎实推动企业发展

微山县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事迹材料

村班子通报材料

村班子考察报告样板

微山县“四强”村班子事迹材料
《微山县“四强”村班子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