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铁路调车作业安全管理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2 08:16: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铁路调车作业安全管理的思考

上海大学陈哲

关键字:铁路调车作业安全管理2011-08-13 浏览量:

57

3一、调车作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调车作业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平面调车和驼峰调车,都存在影响调车作业安全的因素。

1、平面调车作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平面调车大多用于中间站、专用线和编尾等。

(1)调车作业与接发列车作业的协调。随着列车运行速度提高、密度增加,中间站股道少、咽喉区短,调车作业通常只能在列车间隙时间进行。由于调车作业时间要求紧,势必造成等待时间长、中断次数多,而且需要多次穿越正线、到发线及道岔咽喉区,易造成作业人员为赶时间而简化作业程序,发生“抢钩”和“抢点”等违章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调车控制设备的运用。中间站采用电气集中后,正常的接发列车作业通过信号联锁闭塞装置及机车3项设备给予了足够的控制,设备正常情况下的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在调车作业方面,除了准备进路可以利用这些设备外,其他作业无法利用设备进行有效控制,调车控制设备难以满足平面调车作业安全性要求。例如,穿越正线的调车作业若未按《车站行车工作细则》规定及时停止,设备联锁将无法保证接发车作业的安全;停留车辆发生溜逸,导致冲突或破坏接发车进路也不能从设备上给予足够的控制。另外,在中间站站场设计时,线路的配置主要从接发列车的要求考虑,大部分中间站没有便于调车作业的牵出线和足够的隔开设备等。目前,多数中间站的每批作业都有可能切割正线,尤其是本务机车作业,可能还要办理越站调车,势必增加行车与调车间的干扰。特别是在动车组列车开行后,调车作业与行车组织的干扰进一步加大,使不安全因素增加。

(3)作业人员业务技能水平。受定员限制等条件影响,中间站调车人员普遍为新员工,参加培训少,工作经验不足。同时,中间站人员流动较大,作业条件艰苦的车站调车作业人员流动更大。有的中间站调车作业人员的配备只设调车长一个岗位,助理值班员在正常接发列车情况下,还要兼任联结员担当调车工作。中间站的调车作业人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质量有待加强。

(4)安全管理措施的针对性。首先,调车作业安全管理松散,车站干部、班组长在日常安全管理中重视接发列车作业,忽视调车作业,安全管理理念相对滞后,安全管理措施缺乏针对性,安全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其次,中间站车站值班员既指挥行车,又兼顾调车作业计划编制,在接发列车作业繁忙时,容易出现遗漏。随着职工自我尊重意识的不断增强,传统的“人盯人”、“人管人”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铁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2、自动化驼峰调车作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1)系统调速设备性能效果。自动化驼峰调车作业的核心环节是间隔控制与目的调速,也是钩车安全溜放的重要保障。如果驼峰的三部位减速器调速失灵,会发生夹停、超速连挂、尾追冲撞等调车事故。其主要表现为连挂速度过高,导致车体相撞,损坏车辆;现有系统未能及时调试,使新车型在溜放时不能有效控制;线路断面的动态变化,使驼峰控制精度降低。

(2)作业人员业务技能水平。自动化驼峰虽然实现了调车机车的遥控推峰,使解体效率大大提高,但推峰速度仍需人工配合,导致与自动化控制的速度不相匹配,人为因素影响大,可能造成途停或侧追冲撞等事故;提钩是根据车组大小来掌握脱钩点,若提钩过早或过晚,可能会发生提不开钩、“钓鱼”、尾追等现象,影响驼峰的解体效率和安全;拉风组排风不尽或漏排,将增大车辆的走行附加阻力,造成途停,空车走行情况差的难行车辆也可能会途停。因此,驼峰作业人员对推峰速度的控制、提钩时机的掌握和溜放车组走行情况的判断,对驼峰调车作业安全有很大的影响。

(3)作业程序标准的规范性。目前,《调车作业标准》对驼峰自动化设备作业人员的操作规程还没有细化,使作业人员产生过于依赖设备的思想,有时凭借经验作业。若作业前的准备工作不细致,作业过程中衔接又不够紧密,则有可能影响调车作业安全。

二、铁路调车作业安全防范措施及建议

1、加强设备管理、更新和维护

在调车作业较频繁且接发列车密度较大的车站,应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加速更新改造,在两端咽喉增建适合长度的牵出线,增加咽喉道岔的平行进路和隔开设备。对于信号、道岔要加强维护,防止发生故障影响调车作业安全。

2、加强作业人员技能培训

提高调车作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对保证调车作业安全与提高调车作业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搞好事故案例的分析教育,对调车作业中的违章、违纪行为进行重点分析,要求职工牢记事故教训。(2)从练精兵的目的出发,加强职工的学习和实作演练,注重在非正常情况下的作业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培训。(3)拓展业务学习和演练方法,不仅局限于本职名的业务范畴,通过扩大学习面,把职工培养成技能全面的多面手。

3、创建自控型班组、转变管理模式

激活一线职工对自身价值的认识。班组是最前沿的“战斗军”,职工是安全生产的保障人。收入待遇重点倾斜,起到“暖心效应”,真正发挥“政策先留心”、“机制留住人”的良好效果。在考核机制中,可以增设季度最佳员工奖、技术业务能手奖、安全生产突出贡献奖、班组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奖等,最大限度地让每位员工都能体现自我的价值。

4、加强规章制度标准化建设

针对各类规章制度对操作流程规定得不够详细的地方,应在实践中加以补充和细化,强化规章管理制度的刚性约束,进一步统一操作流程。加强对人的因素的有效控制,以岗位作业自控、班组内部互控、班组间联控为核心,“两纪一化”受控、设备质量受控、人员素质受控为目标,使各岗位人员间的配合达到统一和整体化,减少操作不统一对作业安全的影响。例如,针对一部位、二部位车辆夹停严重的问题,在车辆下峰时,要求作业员一律将手放在相关的减速器缓解按钮上,一方面可以使作业员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手动干预;针对减速器对单钩空车制动力较强、容易夹停的特点,对单钩空车以手动缓解为主,除特殊情况外不进行制动调速;对连续溜放单钩重车的作业,要求必须控制好推峰速度。

参考文献:

[1] 刘光耀,冯凡卡.浅析铁路安全管理的几种倾向[J].铁道运营与技术,2004 (2):18-22.

[2] 岳东河,连毅.论企业铁路调车自动化与调车安全防护[J].价值工程,2010

[3] 金波.铁路调车安全[J].专题研究,91,92

铁路调车作业安全及管理的思考

浅谈铁路调车作业安全

铁路调车作业安全探究

铁路调车安全工作的思考

调车作业安全

加强调车作业安全的思考

铁路调车作业标准用语

浅析矿区铁路调车作业

铁路调车工作安全

铁路调车安全的思考—专科毕业论文

铁路调车作业安全管理的思考
《铁路调车作业安全管理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