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职班主任教育学生(德育)的途径

发布时间:2020-03-02 00:30: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职班主任教育学生(德育)的途径

一、当代中职学生德育现状

(一)学生行为和心理现状 1.自控力差,法制观念淡薄。

目前在读的中职学生都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部分是从小就被全家人视为掌上明珠的独生子女。由于长期生长在家人百般呵护的溺爱环境当中,这些孩子普遍养成了任性、自私、唯我独尊的性格,在行为上缺乏自我约束,做事率性而为,不计后果。侧重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我满足,有的甚至把个人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表现形式有:损坏公物、破坏环境、扰乱秩序、打架生非、抽烟酗酒等。劳动观念淡漠,不注重勤俭节约,行为自控能力差,自律性不强。花钱无计划、奢侈浪费,还自诩为“日光族”;佩戴手饰、比吃穿、赶时髦。相当一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视校规校纪于无物,将违反纪律当作家常便饭。迟到、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甚至逃学、夜不归宿等现象在许多学生身上表现突出,且屡教不改。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认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就是暴力,表现为打架甚至是打群架。 2.思想不求上进,无目标无理想。

思想上不求进取,对前途悲观失望。近年来,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在拉动以升学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大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压缩了中职院校的生源群体,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平均文化基础一落千丈。据统计,目前有2/3的新生未达到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其中相当一部分甚至没有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文化水平。这些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更有甚者,数学、语文、理化、英语、政治等科目加起来都不足百分。由于生源质量偏低,加之社会上“职高无用论”的盛行致使他们厌学情绪普遍高涨。因此,在学习上得过且过,目的不明,缺乏动力;职业理想模糊,职业目标不明,认为现在学的不一定将来有用,对学习没有兴趣,只想混个文凭;有的是父母觉得孩子还小,在学校有老师管着就行,等等。突出表现为:意志消沉、无所事事、生活懒散、贪图安逸、今朝有酒今朝醉、谈恋爱、找对象、搞破坏等。一旦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就哭天抹泪,无所 1

适从,甚至自暴自弃,意志消沉。

3.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精神世界空虚。

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部分媒体和影视作品的错误导向,部分学生在生活上片面追求物质享受,食必精品、穿必名牌。不少学生“透支”家里给的生活费用,经常借钱过日子,甚至欺骗家长“挪用”学费。过分追求物质享乐使这些学生缺乏高尚的人生理想和长远的奋斗目标,精神世界极度空虚。大部分学生只对时尚潮流、体坛动向、歌坛动向和影视界的动向感兴趣,而对公民道德素质、科技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风气等问题则无动于衷。 4.就读中职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能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喜欢用狭隘的视角、个人私利、宿命论的观点来为自己消极的人生价值观作辩护,加之外部环境的影响,更使其人生价值观显现出享乐性、功利性。当面对社会的变革、家长的期望、考试的竞争、就业的压力等多方面冲击时,很容易产生恐惧、自卑的心理,将自己束缚在“我不行,我不如别人”的阴影里面,造成了走出校门“底气”不足的状态。同时好奇心强,精力旺盛,追新猎奇,盲目模仿消极东西。 仅凭一时好奇或兴趣,便对新鲜事物不加辨别和选择的模仿,意志薄弱,不能用正确的观念战胜不合理的需求,从而产生许多利己、消极的态度也是形成不道德行为的因素。

(二)社会环境现状

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各种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言行充斥其中,如聚赌、斗殴、黄色书刊、音像制品、吸毒贩毒、封建迷信等等,很容易使青年学生受到污染和毒害。又因青年学生喜欢交友,且容易结成小群体,而某些落后的小群体的不健康甚至不法活动,很容易使他们受到不良影响。还有就是当今社会中部分人对中职学校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中等职业学校是“筛子漏”学校,不会培育出多少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甚至片面地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低层次的受教育群体。这种只看重文凭而忽略个人能力的社会评价,自然会给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带来压力。

(三)学校德育教育现状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重视职业技能教育而忽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现象。只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把握,却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把智育当“硬件”来抓,德育当“软件”可有可无,结

2

果“软件”真的软了,“硬件”也没有真正地“硬”起来。同时,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总是一味的采用一些“口号式”、“文件式”的空洞理论和说教,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积极性。导致学生对这些所谓的德育活动很难提起兴趣,甚至非常反感。不能起到思想道德教育所应有的唤醒、激活与弘扬个体道德潜能的作用,其结果只能是低效或者无效的。

(四)家庭教育现状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往往与家庭的不良影响相关。如有的家庭家风不正;有的家庭成员行为不检点,作风不端正;有的父母离异导致家庭结构破坏,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留守学生等,但影响更大的还是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如有的实行家长独裁,要求孩子唯家长命是从,不允许孩子有自主权和主见,否则就训斥、体罚或打骂;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有的家长对孩子不放心,实行全方位监控,时时、事事唠叨、指教;有的家长实行放鸭,认为孩子自会成人,不需要家长管理和干涉;有的家庭成员之间思想、意见不一,导致孩子经常处于家长争执、“我自得利”的教育空白地带;有的家庭家长缺乏对孩子内心的了解,缺少与孩子的对话、沟通与交流等,致使学生缺少健康成长的环境、缺乏正确引导,容易形成不良品德。

二、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

中职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端正中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创业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感。

三、班级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基层,班主任工作是培养良好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班主任应根据中小学德育大纲的内容要求,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有计划的开展德育活动;组织建设好班级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加强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密切联系家长,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配合。

四、中职班主任教育学生(德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班级制度——约束

1.班级制度是班主任德育教育的保障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一套比较合理的规章制度并认真

3

贯彻落实,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良好班风班貌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班级规章制度是为了实现班级管理目标而要求全体学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班级管理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班级制度一般以“规定”、“条例”、“公约”、“要求”、“注意事项”等形式出现,对同学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时时刻刻都起着规范引导的作用。 2.建立怎样的班级制度

要建设好班级,必须要有一整套较完善的班级制度体系。它一般包括:团支部工作制度(如团员发展规定、支部各种表格的填写规范等)、班级队伍建设相关制度(班委职责、班委考评制度、班干部培训制度、班干部述职制度、班委改选制度等)、文明寝室建设制度(文明寝室标准、作息公约、安全制度等)、学习考试制度(如学生自习、交作业时的要求、课堂纪律、考试纪律等)、班级活动制度(班级文体活动规定、特色班团会、社会实践参与制度等)、会议制度(团支部、班干部会议、班会、大型集会等制度)、各类请假制度、奖惩制度(无偿献血、见义勇为等好人好事奖励制度、打架等扰乱校园正常秩序的惩罚制度)、班级财务制度(活动经费预算制度、班费收缴制度、公示制度等)、班级奖勤补助贷工作制度(奖助学金评审制度、勤工俭学岗位申请制度、贫困生补助申请制度等)等。要结合班级实际需要制定具体制度,如针对学习目标,制订班级上课守则和考勤制度;针对基本素质目标,制订“班级公约”、“寝室公约”、“中学生文明素养养成细则”等等,通过制度保障,促进班集体建设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实现。

3.怎样通过班级制度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班级制度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在班级制度的建立中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另外,“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班级制度要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对于新班级,开始阶段的常规工作抓得好,就能为以后的深入教育打下基础,班级会出现积极向上稳步前进的局面。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自觉遵守和维护班级制度才是德育教育的基础。

(二)主题班会活动——养成

4

1.主题班会活动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德育教育的特点是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着眼,从细微处着手,不断地强化、深化,在潜移默化中、在学生的认同中完成对学生的教育。主题班会是教育学生的最好手段,班主任老师通过仔细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寻找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将之升华成班会课的主题,在主题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可以围绕这些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教育,与在其它场合、其它形式的德育相比,它更能促进正确的班集体舆论的形成,推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学生中实现更广泛的思想交流,达到撞击后的相容,能较好地利用学生从众心理;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如果开设成功将有较高的教育效益。 2.中职学校班会活动的内容和特点

中职学校的班会主题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如何做人的德育上来,具有符合中职学校德育特色,需要有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适应职场、如何适应社会和如何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的主题班会。

其次,在日常管理中,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特点,有针对的开展主题班会,比如:

中职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文化知识基础薄弱,大多数学生的文化成绩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目标性不强,存在着“厌学”情绪,在求知欲、自尊与自信、综合素质等方面明显低于普高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开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规划人生等主题班会。

大多学生来自弱势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家庭的收入水平多处于中低阶段,有些学生父母离异或感情不和。这些原因导致他们人际关系紧张,叛逆心理和自卑心理强,缺乏自律和感恩意识,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感恩父母、我的友谊观等主题班会。

学生年龄大多在14-18岁之间,独立生活能力和适应性不强,不少学生生活行为不文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缺乏组织纪律性,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差,集体观念和责任感淡薄,针对这些问题开展好习惯我也有、“假如我是„„”等主题班会。

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缺少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心,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个别学生一再失信于父母、师长,检讨书、保证书一大

5

叠,警告、记过等处分不断升级,仍然一意孤行,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为自己竖起大拇指等主题班会。

在分析他们的特点之后,注意以维护他们的自尊、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宗旨。

3.怎样通过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善于深化主题、巩固成果

班主任除认真考虑主题班会的选题、组织形式外,还要认真考虑主题如何深化和成果如何巩固,怎样让学生进入并保持最佳状态。这就需要搞好主题班会的总结,并在总结中善于“借题发挥”,点到实质,“举一反三”,以教育多数学生。同时还要搞好“追踪教育”,以深化主题和巩固成果。

(1)班主任要善于总结、集中和提炼

做好总结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主题班会当中,学生的认识有时并不是一致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时还有分歧、急诊有些发言往往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和认识水平方面的原因,他们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看不到本质;有些仅凭个人好恶来判别事物的善恶,美丑、尚缺乏客观的标准;有些发言有明显的个人感情色彩,而缺乏理性的分析、判断。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就要利用总结来启发、诱导和点拨,使同学们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认识到召开班会的目的、认识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在总结果,要针对学生的认识给以集中、分辨、提炼和升华,使学生的认识有提高,行动有准则,前进有方向。

(2)班主任要善于“借题发挥”

“借题发挥”是班主任必须掌握和经常运用的手段。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当适时的抓住各种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

“借题发挥”还指在班会总结中,班主任要善于由引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使主题班会发挥出多种教育作用。

(3)班主任要做好“追踪教育”、巩固班会成果

要使主题班会真正起到教育教学作用,决不能忽略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深化主题和巩固成果。也就是在班会后要进行“追踪教育”。

在主题班会活动之后,要及时掌握来自学生中的信息反馈,抓住学生思想情感方面的变化,继续加以引导,促其升华。力争在每次活动之后,让学生们的心

6

灵深处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并使他们在行动上有所表现。

同时,班会做出的决定,班委会要认真监督执行,并付诸行动,从现在做起。例如,在召开了《你为集体做了些什么》主题班会后,就要及时表扬那些关心集体利益,为集体做了好事的同学,对于差的,要批评指正,只有这样,主题班会的成果才能发挥出它的效用。

(三)精神文化——影响 1.校园文化是德育教育的基础 (1)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道出了环境育人的真实内涵。学校的几乎所有文化环境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心理留下烙印。楼道、教室内的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标语、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就能催人奋进,让人精神焕发,陶冶性情,能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同时也能给以学生启迪和教诲,促进高尚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校园里干净的路面,美丽的花草,漂亮的楼房,就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的高尚的审美观念,学会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从而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同学间见面时的微笑,师生间上课前的问好,就能让学生学会礼貌待人,文明处世,体会到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美好。在教师节里送给老师一朵鲜花,在母亲节里送给母亲一声问候,在父亲节里送给父亲一件礼物,就能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体谅,促进学生爱心的增长。 (2)班主任如何引入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

班主任把校园文化渗透于学生管理和班级活动中,帮助学生在思想、心理、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

①鼓励学生投身学校提供的社会实践项目,参与校园美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志愿者活动、义务献血、为灾区捐款捐物等,通过亲身体验真实感悟,唤醒社会责任感。

②强化主体意识、自觉意识、自律意识,结合学校“文明习惯养成月”、“学雷锋”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小事中培养和检验自己的社会公德心。如乘坐公交车时,是否会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早晨赶着去上学能否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遇到盲人过马路时,是否会上前搀扶;外出旅游时是否会顺手把果皮纸屑送进垃圾箱;在公共场合,能否自觉维护秩序,不大声喧哗;最后一个离开班级或宿舍时,是否关上了灯和窗户,在会场能否做到手机静音不影响他人;在

7

使用网络时,能否杜绝不文明语言、不传播垃圾邮件、不散布虚假信息„„通过这些几乎每天都可以遇到的小事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

③强化工作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工作是个人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能够担当多大的责任就会有多大的成功,让责任成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工作习惯,认真勤奋,尽职尽责,通过承担责任服务社会,通过服务社会提升人生。

2.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德育教育的基地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益补充。每个班的班级文化搞好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就有效多了。

(1)建立班级制度文化

班主任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在经过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良好局面,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体验“社会生活”。

面对丰富的班级制度文化,学生学习吸收内化,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法制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和行为的尺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的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建立法制观念、按照法规办事、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维护自己的权利,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化程度。

(2)用好黑板报

黑板报是班级精神风貌的窗口,也是建设班级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更换方便,可操作性强,可以说是既实用又方便。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使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作用,充分发挥黑板报为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作用, 引导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陶冶学生情操,开拓学生视野,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3)开展班级活动

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有主题的班级综合性学习活动,既有助于营造学习氛

8

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班风,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班主任可以和语文老师合作,认真组织,落实到位。指导学生从活动前准备、活动过程步骤和活动后的总结三方面积极策划。活动前应当有主题的确定、方案的预设、步骤的拟定、标语口号的创作和征集、人员的安排和邀请和会场布置计划等。活动过程应有主持人组织、全员参与。活动后最好能有总结、反思和心得体会的写作等。这一过程班主任应当把关,从主题内容的健康性、活动过程的可行性,活动过程的有序性学生参与度等方面加以修定和指导,以确保活动的正常而实效地开展。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几个班干部的事情。班主任在带领学生办黑板报时不能流于形式,应付检查。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必须激发全班学生的参与热情,其实也只有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够使得宣传内容得以传播,使学生主动接受,否则,就必然是宣传一方的“一厢情愿”。 3.利用社会正面文化思想感染学生

由于中国发展处在巨大转型期,当前的社会文化环境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所以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就是一把双刃剑,社会文化环境中积极的方面必然会对学生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而其消极因素也必将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也是对学生素质的巨大考验。

社会热点作为一种现实的社会现象,十分复杂,身为“90后” 的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高度敏感,同时,他们接收信息的途径非常广泛:电视、网络、报刊、微博、微信等,时时刻刻都在更新,这势必对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带来较大的影响。正确处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热点事件的关系,是做好德育教育的前提。

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他们在应对、处理热点事件中的甄别和分辨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情感、意志和自我意识,增强他们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才能不易受到不良社会热点的影响和腐蚀。通过社会热点教育引导学生认清形势,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改变陈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实现自身行为的社会化,做出正确的人生规划。

例如“5.12”汶川大地震后,不少学生连夜排队献血,甚至不少学生赶赴救灾前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都看到当代学生事先士卒、勇于奉献、乐观向上

9

的年轻风采。班主任可以利用正面的热点事件中提炼总结出来的精神做好教育导向,组织学生开展“心手相连、共建家园”抗震救灾主题交流会,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心理辅导——引导

1.心理辅导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从德育工作内容的创新来看,心理辅导可以弥补传统德育工作所无法涉及的某些方面,诸如在学习方法、考试焦虑、社交障碍与适应、求职、恋爱等方面,传统德育一般不直接介入,或者解决起来力不从心。然而此类问题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系密切,并间接地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用心理辅导解决这些问题却大有用武之地。

从德育工作领域的发展来看,心理辅导可以极大地拓展德育工作的范围。传统德育主要局限于课堂教育和校园教育,而在当今多样化的社会生活中,影响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因素日益复杂,德育教育的效果越来越依赖学生的自我教育,心理辅导着眼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完善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扩大了德育工作的覆盖面。

从德育工作方法的发展与创新来看,传统德育的方法多为经验的总结,缺乏扎实的理论背景和系统的步骤,心理辅导的方法多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较为严谨、系统,科学性和操作性较强,对改进传统德育方法有积极意义。 2.班级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辅导

(1)班级心理辅导

班级心理辅导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学生在活动中规范和遵从自身在班级的价值,把个人的动机需求与班级目标联结在一起,通过改变团体的行为来促进个人行为的改变。当前班级心理辅导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游戏辅导、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价值澄清、交互作用分析、音乐心理调适、理性情绪疗法等,根据多年班级辅导的实践,笔者认为游戏辅导、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三种形式更能突出班级心理辅导的效果。

①游戏辅导。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一个完全虚构的想象世界,但人的感情的确是真实的。游戏辅导就是以游戏活动为中介,将学生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对心理有困惑和障碍的学生恢复其心理平衡,培养其良好的人际关系,合作精神,矫正不良行为,促进人格完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受各种

10

社会因素压抑,心中的快乐沉淀在心底,只有重现游戏才能找到真实自我;同时,游戏是一种保护性的发展机制,帮助学生发展自我力量,满足心理欲望,化解本我与超我的冲突。使现实中的紧张、烦躁在游戏中得到安全释放,减少焦虑,起到了心理保护和心理补偿的作用。

②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让团体成员依据一定的故事情节,简单模仿故事中的人物,要求学生对角色进行模仿,想象,体验、讨论与分享,了解冲突所在,洞察人际关系的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式。由于角色可以互换,使得扮演者更好正确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内心世界。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较长时间的角色扮演还可以改变人的心理结构,使得个性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达到班级心理辅导的目标。

③行为训练法。行为训练法是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行为训练模式。通过特定程序,采用强化、惩罚、厌恶及条件反射等手段,使得学生行为随着辅导预期方向改变,强化某种适应性行为、改变某种不良行为或习得某种新行为。对于因缺乏良好的行为方式的学生导致情绪失调、自信心下降、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可以通过科学行为训练,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惑和不良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

(2)适用于班主任老师的个体心理辅导模式

结合班主任老师的实际情况,介绍一种以意向性会谈为基础,结合NLP(身心语法程式学)对话技巧的辅导模式,该辅导模式强调谈话的艺术,强调关注学生的心灵故事,与班主任老师本来就会的许多操作技巧吻合,同时又充分体现了辅导的内涵,十分适合班主任老师学习使用。为便于理解,笔者将该辅导模式分为四个步骤,分别阐述如下:

①表达尊重——尊重学生的价值选择,形成平等的对话氛围

辅导本质上就是一种交流,面对发展中的学生,辅导要有成效,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给学生表达想法的机会并且尝试去理解是基础。

②积极聆听——倾听学生的情绪情感,协助其表述自己独特的心灵故事 建立好关系后,下一步就是引导学生更好的表述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学生在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常常会表达不充分,有时是因为表达能力的欠缺,有时则是还有一些犹疑,而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运用一些协助表达的技巧。

③先跟后带——探索学生的心灵故事,引导其发现更多的选择方向

在学生表达故事的同时,老师就可以适当的进行引导,引导学生从更多的角度

11

来探索故事,发现故事中深层次的意义,从而带动学生产生新的领悟和发展。这里的引导可以采用先跟后带的方式,即:避免否定或批判对方所说的话,找出对方话语中所表达的意义、价值、感觉,从中找出你可以接受的内容,给予肯定,表示接受,然后再引导对方去关注其他选择。

④促进行动——激发学生的正向力量,发展其立足现实的行动能力

思想上有了促动,有了认识,如果没有行动的改变,那还是没有意义的。成功的辅导一定需要落实在行动上。而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通过促进行动的技巧激发学生的正面力量,发展出现实的行动力。

中职学生德育案例

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途径

中职技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

中职 班主任班级德育案例

浅谈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

中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激励的策略

中职班主任学生的评语

中职班主任学生的评语

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实效性研究

浅谈中职学生德育的管理

中职班主任教育学生(德育)的途径
《中职班主任教育学生(德育)的途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