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考语文 作文预测试题(4)

发布时间:2020-03-01 16:17: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1年语文高考预测试题(4)高考作文

关于2011高考作文

一、关于考点

能写记叙类、论述类和文学类文章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解读:写自己,写体验;角度小而巧;不写大主题。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注:每一个错别字扣1字,重复的不计) 发展等级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解读:认识事物的高度,看问题的深度。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解读:在情感充沛和内容真实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一种生发;

对文章整体感觉的认同,与全篇的风格、结构相适应而不是片面追求文句的优美; 词采运用恰当、体现于内的整体之美,而不是对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夸饰。

(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解读:见解新颖:是指写作的角度新颖,这是一篇文章获得高分的主要元素之一。比如年前潍坊的模拟试题《主宰》。比如济南市调研试题《等待》。

材料新鲜:喜新厌旧。

个性色彩:主要是指写作形成的风格,比如表达方式,语言特色等等。 结论:重视下面三点,感情真挚,材料丰富新颖,写作视角。

二、近几年作文命题的特点

一是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二是围绕考生的成长与发展,注重自我认知与精神建构。 分析这几年的命题,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开放性。鼓励考生自由的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这种思想在山东卷的作文命题中得到较好的体现——命题尽量不含暗示性;题目有较大选择的余地;空间鼓励考生多角度思维,自由地选择文体样式,自由地选择表达方式。

2.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成为主流。

2006年:诗歌《星星》(雷抒雁)——新材料作文。

2007年: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2008年: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2009年:《见证》——命题作文。

2010年:“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新材料作文。

3.命题注重含意的丰富性。

用心

爱心

专心 1 这五年的作文题目,在含意的理解上都比较丰富,在立意方面可供发挥的余地较大。2008年和2010年的作文命题难度偏大;2010年的作文不太好写。

4.体现哲理色彩,体现对事物认识的多元化思想。 比如这五年的作文在含意的理解上是宽泛的,写什么都可以;正面的,反面的;肯定的,否定的;赞成的,反对的;大主题,小主题;国家的,个人的;感性的,理性的;等等。

5.命题以人为本,体现人本思想。作文育人是我国历代教育思想家的一种共识。叶圣陶先生曾经说:“作文形式为文字,其内容实不出思想感情两端。”以人为作文的圆心,凸现“我”的情感世界和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展示写作主体对现实世界和现实社会的认识、看法和思考;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张扬写作主体的个性。比如作文中的“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角度)自定”,等等要求,就是人本命题思想的表现。

关于2010年作文题目的认识和评价

2010年是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比标题作文更需要发现能力,更能提供多种角度,更有可能做到自主立意。

新材料作文与旧材料作文的区别在于,旧材料作文强调在中心角度立意,新材料作文主张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在中心角度立意与在非中心角度立意一视同仁,都视为符合题意。所以在作文评分标准表里,审题标准中的一等和二等都叫做“符合题意”。这一切都是为了使高考作文有更大的选择性、自主性和探究性。

新材料作文要求所选材料内容的丰富性。新材料作文之新意要求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多元文化”“多元解读”“个性化学习”等新的学习理念。对此,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就需要在提供的材料上突显材料含意的多解性,使不同思维的考生在写作材料面前能够发现材料含意的多解性,敢于冲破“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习惯性思考模式,写出真实的自我(思想)。总之,新材料作文的丰富性要求所选材料蕴含多个写作的方向,促进写作思维的多元化发展。

另一方面,新材料作文注重考生借助材料立意时表现在角度选择上的多样性和层级性。作为选拔性考试,作文材料必然要体现出一定的区分度,而这种区分功能一半是隐含在材料提供的立意角度中的——定向的准确度,对材料理解的深刻度;并且利用提供的多角度的选择来区分考生表达时的思维水平。

2010年的作文,从写作难度上看,一方面,每个考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进行发挥,人人有话可说;另一方面,考生写作的水平又因境界的高低和感悟的深浅而有所差别,造成一定的梯度差异。

存在的问题

1.命题不够严谨。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这句话不是托尔斯泰说的,而是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在第一部开始时第11节两个男性人物奥勃朗斯基公爵和列文在吃饭时奥勃朗斯基说的话,因此,说成托尔斯泰显然欠妥当,这对考生是一种误导。再说,有的版本的翻译也不太统一,有的翻译成“光

用心

爱心

专心 2 与影构成的”。——光,在小说中是指实实在在的,而“影”是指虚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不切实际的东西。

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选自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背景介绍:

奥勃朗斯基本身不是一个正面人物,应该说是一个灰色人物,一个政府机关里人缘颇好的政客,他的地位是妹夫卡列宁给的。小说开头就写他正和自己的妻子陶丽(又译杜丽)闹别扭,因为他的妻子发现了他行为不轨,和家庭女教师罗兰(法国人)有染。他的妹妹安娜·卡列尼娜正和卡列宁家庭生活不和谐,到了第七部他就去协调她妹妹和卡列宁的关系。

奥勃朗斯基和同学列文在酒馆吃饭,乡下老土、经营着上千亩土地的地主列文心情不好(因为他向吉蒂求婚,而吉蒂的母亲,谢巴尔茨基公爵夫人不愿意,遇到了麻烦;后来谢巴尔茨基公爵很愿意)。奥勃朗斯基给他开导,但是列文一点也没有听进去,两个人各怀心事,各有想法。

注:吉蒂的姐姐恰恰是奥勃朗斯基的老婆陶丽(杜丽)。 此时奥勃朗斯基34岁,而列文32岁。

列文和陶丽、吉蒂(此时她才18岁)的哥哥是同学,他经常到陶丽家去,对这两个女孩产生了单相思。这是第一部第11节的事。

奥勃朗斯基给列文第一次提起渥伦斯基,一个一直在追求吉蒂的浪荡青年军官,这使列文很懊丧。

2.难度较大。考生的思维受到影响,不容易展开。

首先,在审题方面,对考生来说,一个比较重要的节点在于对“人生”一词的理解上。大多数考生把“人生”理解为人的一生,也即个体生命的全部过程,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也有一些考生将人生理解为人类社会、国家、民族等,或者将上述两者混为一谈,不予区分,这就使作文构思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另一个节点是对“光明”和“阴影”关系的理解。光明一般指人性中善良、高尚等积极的方面,阴影则一般指人性中弱点、不足的方面;当然,二者同时也可以指人的生存境遇,包括成功与失败,幸运与挫折,顺境与逆境,幸福与苦难,圆满与残缺等等。二者的关系是共生共存的、内在关联的,不是互不相干、截然对立的。相当一部分考生对此能够正确理解,并且有程度不同的感悟和联想,也有一部分考生则对二者的关系认识有偏差,以为它们是不可调和的、非此即彼的关系,甚至有考生认为阴影就是黑暗,应该彻底消灭。

其次,从写作的情况看,大多数考生能够在列举古今中外人物和事件作为人生丰富联想的同时,对光明与阴影的辩证关系进行程度不同的论述,揭示其互相斗争、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多种关系,这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也有部分考生将阴影理解为黑暗,并认为它是社会一切弊端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的代表,主张要赶走黑暗,迎来光明。这部分考生对光明和阴影的关系作了错误理解,离开了人生这个中心,偏离了题意。

再次,文体方面,题目给人的感觉是写议论文比较顺手。多数考生采用了这种体裁,其中一部分属于论述性的散文,议论的同时夹杂着情感的倾述;也有少数考生写得较为浮泛,事例间的联系不够。而论述类文体很难写出漂亮文章。

总结:今年的作文整体水平不高,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命题的原因,题目过于抽象,主题太大。涉及人生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清楚的,况且目前的考生由于认识水平所限,思路狭窄,认识肤浅,文章空泛。二是对于“光明和阴影”的认识陷入了传统的辩证思维之中(发散思维严重受阻),而难以自拔。三是游离了“人生”。开头尚能扣紧人生主题,但是中间不自觉地荡开。四是在文体上有暗示倾向,导致了考生选择的余地降低了。

因而,今年的一类作文只占千分之一点四,相当可怜。优秀作文也很少,所选出的10篇作文体现不出我们高三教学的实际,体现不出我们山东考生的水平。

今年作文题目的实际难度为0.69,去年为0.71,命题难度有所增加 ;因而平均分为41.40分,去年为42.36分,比去年降低了0.96分。

三评率和仲裁率较以往有所下降,三评人数63740人,三评率10.40%;仲裁人数1827人,仲裁率则更低,占0.20﹪,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这一方面说明考生对该材料较为熟悉,有内容可写;另一方面阅卷教师标准把握较好,阅卷的质量有所提高。

三、解决之道

(一)加强阅读

温儒敏:“提升写作能力,最重要是扩大阅读面,加上适当的思维训练和文字训练。” 一是时文类文章。

二是高度重视高考优秀作文的示范意义和作用。

(二)加强作文训练的命题研究。

突出材料、命题、漫画等的命题研究。

比如材料作文命题:故事性(寓言类)题目要提炼其寓意,现象性题目要挖掘其本质,阐释性题目要领会其意图,比喻性题目要还原其本意。 命题原则

1.能写。与考生的经历以及认知水平贴近。缩短考生对题目的感知时间,快速立意,消除题目给考生带来的距离感,促使考生一见到材料就有话说。

2.写出水平。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 发挥考生特长,文体方面,表达方面,思维的拓展方面,等等。

3.立意角度的丰富性。

用心

爱心

专心 4 4.人文关怀精神的体现。“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用一种健康的情怀来关心、理解、尊重他人;二是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三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对自己的行为、思维、心态具有自我批判精神。

例如,2009年山东的“见证”,既可以写大主题,也可以写小主题。既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社会;写小主题的考生的作文得分更高一些。

(三)加强审题立意能力的训练

准——新——深

准:符合题意。评分标准中内容项的一类和二类都是符合题意。 新:一是角度,二是观点或者主题(主旨),三是材料。

深:看问题,认识问题,表达思想或者阐述道理有高度,开掘有深度。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

(四)开齐、开全八种作文课型

丰富作文教学内容,拓展作文教学空间 1.作文讲评课

①对本次作文的不同层次进行归类;优点;存在的问题。

②每次讲评要有侧重,不能面面俱到:审题立意,结构,语言;文体选择,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材料的丰富、新鲜;等等。 2.作文批阅课

针对自己学生的作文;两个班交叉进行。 目的:体验作文批阅过程,提高认识水平。

①提供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中的内容、表达,发展等级中的特征。 ②综合分等打分;分项分等打分。 ③每人四篇,一课时完成。 ④交流批阅情况。 ⑤批语,必须签名。 3.作文分析与评价课

提供3—4篇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侧重40—46分之间的二类作文)和普遍性的作文。同时,适当考虑到文体。

目的:分析和评价每一篇作文的优缺点。

操作:三个15分钟:15分钟阅读,15分钟分析和评价,15分钟课堂交流。 4.作文修改课

三篇具有代表性作文的升格训练。 目的: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 重点:二等卷如何上升一个层次。

范围:立意方面,材料方面,过渡衔接方面,语言方面,结构方面,开头结尾方面,等等。 5.作文欣赏课

目的:领悟优秀作文的优秀之处,提高鉴赏水平。

①选文范围:2009年、2010年高考优秀(题目)作文。 ②选文标准:不同文体,适当考虑发展等级的几个方面,特色突出和大众化思路(构思)。 ③数量:3篇

④课堂授课方式:三个15分钟——15分钟阅读,15分钟书面点评,15分钟课堂交流。师生、生生互动。 6.作文审题立意课

用心

爱心

专心 5 (1)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案例:寓言类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寓言的含义及特点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一般具有讽刺或训诫的性质。一般有三个特点:

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

多义性,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 哲理性,寓言在于讽喻、劝戒、启迪人们,寄予深刻道理。 寓言类材料的审题

①整体把握寓意。精读材料,提取揭示寓意的关键语句。(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找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议论类的找出观点句),明确材料主旨(寓意)。

要从整体上把握寓言的主旨,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所包含的主要的、核心的含义,也就是这则材料的“主旨”所在。读懂寓言,理解寓意是作文的关键。

②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假托的故事作相似联想,联想人生、社会等,根据材料主旨确定立意。

③多角度思考。充分挖掘材料内涵,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以及各方面的关系。找出每个陈述对象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④由果及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案例: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角度:找准自己的位置

坚持自我,发挥优势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追求理想,不必在乎别人

做好自己生命的俯冲

理想可贵,但要认识自己

幻想与奋斗造就超越世俗的美感

孩子眼中的世界

敢做梦的人

努力尝试是可贵的

实践胜过空想

可悲与可叹 审题训练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2008年全国高考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意阐述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以寓言的形式设计了山石与卵石的对话。他们对话的关键是怎样看待自己与别人。

从对话来看,山石对卵石很是不屑,认为卵石细小,不如它自己高大挺拔;认为卵石体肤平滑,肌理莹润,不如它自己体肤糙砺,楞角分明,血性方刚。山石在卵石的面前,是骄傲的、自信的。这些固然没错,但山石的不足在于,它在看到自己高大雄奇、充满阳刚之气的同时,不应当对同出一源的卵石采取排斥、鄙视的态度。大千世界的事物存在的形态是各不相同的,美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大固然可敬,小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山石的口气比较霸气,唯我独尊,唯我独优,这不是一种值得认可的为人之道。

对山石既可正面立论,肯定它的自信、它的豪气;也可反面立论,批评它的傲气、霸气、偏见,等等。

跟山石相比,卵石就显得温和许多。但卵石在高大的山石面前,并没有失去自信,并没有丧失自我,它据理力争,柔中带刚,阐说自己苦难的经历,阐说自己也有独特之美,阐说自己“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的实际贡献。跟傲气的山石相比,人们往往把爱意更多地投向了卵石。因此对卵石一般宜正面立论。

文章既可综合立意,将山石与卵石相互比照提出观点,也可选点立意,从山石或卵石的所具有的某一个小点立意,引申开去。

立意角度

若从“石头”的角度,正面立论的话,肯定“棱角分明”的石头是一种本色之美、个性之美,可以有以下立意:①保持本色

②追求人生的个性,活出精彩

③做人应“棱角分明”,刚直,充满阳刚之气,等等。从反面立论,批评山石唯我独尊,唯我独优,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的傲气、霸气、偏见,等等。

若从“卵石”的角度,“圆润光滑”的卵石则是一种雕饰、圆通之美,代表了社会生活中的那些温和、成熟、稳重之人。可以有以下立意:①圆通是人生的一种艺术

②人应在学会与他人、社会的融合中,变得成熟、稳重等等。

从“卵石”的“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特点,可以立意为“磨练”等。

用心

爱心

专心 7 若结合“山石”“卵石”两个方面的特点,可以有以下立意: 从山石与卵石都坚守本质的角度——山石与卵石都是石头,它们的遭际各不相同,却都没有改变自己的本质与内涵,都有着各自存在的价值。

从山石与卵石不同价值取向的角度——(1)价值取向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却都能演绎一段别样人生。(2)不同形式,同样实现自身的价值。

从山石与卵石姿态不同却和谐共生的角度——(1)山石无棱角无以显壮美,卵石不圆润无以显温柔,它们都在各自的位置上美丽着。每一块石都有自己的位置,它们都抛弃了平庸,成就了伟大。平凡不是错,只要活出属于自己精彩,活出自己个性,生命就有价值。(2)在保持本色、个性的同时,学会圆通,倡导融合,提倡和谐。(3)大千世界万千之美/物尽其材各有所用/异样人生/不要拘泥一种形态……

从两石需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的角度——(1)“糙砺”和“莹润”结合,才能成就完美的人生。(2)刚柔相济。 (2)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题目:一路有你陪伴;上海卷的“他们”。 (3)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话题材料: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敢为人先。

(4)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 7.写法鉴赏课

可以单独分解进行,也可以整体进行。

①开头写法欣赏 ②结尾写法欣赏 ③中间写法欣赏 8.片段写作课

用心

爱心

专心 8

高考语文作文预测试题

高考语文作文预测

【语文】高考预测试题(9)作文预测题

新课标地区高考试题预测:语文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

高考语文作文热点预测

高考语文 作文预测)素材

高考语文作文预测及

高考语文预测作文 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语文冲刺预测试题(5)

高考语文 作文预测试题(4)
《高考语文 作文预测试题(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