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巴黎圣母院 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08:21: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被命运禁锢的灵魂——克洛德•孚罗洛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

这是一本很著名的书,小时候看时因大流所趋对书中人物持有大众的见解,上高中后又看了几遍,有了些不同看法。教科书上的说法是:“爱斯梅拉达是人性美的象征,外表美心灵也美;伽西莫多外表奇丑无比、内心纯洁善良;克洛德其貌不扬、内心险恶、道貌岸然;弗比斯外表英俊美、心灵丑陋。”这也是大多数人普遍认为的观点,连我买的书中的导读都说:“小说是实践对比原则的典范。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是善良、真诚和美好的人性的代表;克洛德和弗比斯则是自私、冷酷和丑恶的人性代表,善与恶十分鲜明的分别体现在这两组人物上,产生强烈的对照”。但我个人觉得这些总结和评论过于片面,并不能将作者的原意表达出来。

俗话说得好,“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很多人眼里,毫无疑问,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是一个道貌岸然、阴险毒辣、为满足自己的欲念不择手段的人,但我觉得,他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受教会迫害的可怜人,从雨果的原序中看,他才是本书真正的主角。

克洛德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一个忧郁、认真、严肃的孩子,学习很勤奋,领悟很快,有良好的教养,从不欺负穷人。父母的变故使他在19岁就承担起了抚养襁褓中年幼弟弟的重任。他对弟弟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感情“他以无限的爱怜去看待小若望,给他一切可能的关注和爱护„他对于那孩子不仅是一位兄长,简直成了那孩子的母亲„”。不仅如此,克洛德还出于同情心收养了被称为“小妖怪”并将被烧死的4岁的伽西莫多,还帮助辅导了穷学生甘果瓦使他成了“一个真正的学者”。显而易见,副主教克洛德其实并不是教科书上所说的“内心险恶、残暴无耻”的人。

我们绝不会忘记,作者在原序中叙述的那个希腊词语:“命运”。雨果让笔下的克洛德•孚罗洛在教堂的墙壁上刻下了这个单词,便预示着他被“命运”禁锢的一生的悲惨结局。他深爱的弟弟若望成了一个游手好闲不思上进的小混混,多年来的学习和研究后,“克洛德在青年时代就已遍历了人类学问中正面的、外部的和合法的范畴,使他不得不走远些去为他难以满足的求知欲觅取食粮”,他由此开始研究占星术、化学和炼金学,长期的宗教给他的精神带来极大压抑和禁锢,他渐渐成了一个不敢去爱的可怜人,将自己的心封闭。“克洛德对爱斯梅哈达的爱真诚、热情,他只爱她一个,他是那么的全身心的爱,他想带她去田园从此两人幸福快乐的生活。这种强烈的爱无时不压抑着他、折磨着他。他是一个有情欲的人,但同时他是一个副主教,身份的矛盾挣扎这使得他彻夜难眠。为了摆脱虔诚的面孔,他不断地与自己作斗争,这种超负荷的精神压力,最终把克洛德引向了一个深渊。当‘人’终于战胜‘副主教’时,他准备摈弃一切和爱斯梅哈达简单相爱。他真情流露,向爱斯梅拉达坦露了自己被压抑于心底最深处的心声、自己多年来的悲伤、自己对她的爱,末了却仅仅只是向她“虔诚”的“乞求一声宽恕”、“不必说你爱我”。但是爱斯梅哈达又一次无情地拒绝了他,拒绝的原因竟是:“你多老!你多丑!滚你的吧!我爱的是漂亮的弗比斯!”(这种以貌取人实在是让我对她顿失好感。),还骂他“你是一个凶手!”。这使克洛德本就因最亲的弟弟被自己领养的养子伽西莫多杀死而自责的心彻底崩溃,让克洛德彻底被自己矛盾的内心、人性与教义的冲突、丧亲之痛爱与不能爱的折磨、自己所爱之人恨自己的痛苦压垮,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得不到你,那我就要毁灭你!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我把悲伤留给自己’还是‘得不到你就毁灭你’?雨果用大段大段的语言来描述克洛德的痛苦:“他难过的把匕首插进自己的肉里,他疯了般的奔跑行走,‘我毁灭了你,同时我也毁灭了我自己。’”“等我真正看完这部小说后第一的感受是,《巴黎圣母院》远没有《悲惨世界》好看。第二就是教科书在扯淡。爱斯梅哈达美丽善良,她对弗比斯一见钟情矢志不渝,只因弗比斯是个英俊的年轻军官,这种建立在对男人外表气质迷恋上而不是内心相知的爱恋,这能不能

说明其实小姑娘并不是天使而是有些幼稚肤浅的小女孩。接着,伽西莫多和爱斯梅哈达之间怎么可能有爱情呢?伽西莫多的丑陋让爱斯梅哈达害怕与厌恶,她甚至不想看到他一眼。伽西莫多一生缺少爱,他渴望爱,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同情之爱。那杯水让他感觉到了爱,让他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其实对于爱斯梅哈达来说,这只是一种简单单纯的给予罢了。在乞丐攻巴黎圣母院时看见伽西莫多穷凶极恶杀人的样子,那瞬间我是讨厌他的,他只为了他自己狭隘的对爱斯梅哈达的卑微爱恋而不惜的杀了那么多人。弗比斯不过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花花公子罢了,是一个将傻女孩们玩弄于掌心的笨蛋。整部书中最复杂也让人揪心的其实是副主教克洛德,他才是真正的主角,看到我们班一个男生的QQ个性签名改为‘喜欢《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并不是教科书里以及评论了所说的‘至恶’的形象。”——这是一位读者看完这本书后的感想,我完全同意其对书中各人物的看法和观点。

从原著中克洛德•孚罗洛在最后救出爱斯梅拉达后对她的内心独白和真情流露中来看,他却是本书中真正爱着完整的她的男人,是唯一既爱着她人又爱着她的灵魂的人:弗比斯只是想要占有爱斯梅拉达的肉体,伽西莫多只是爱她的善良和她给予他的同情和希望,甘果瓦更爱她的小羊加里而不是她。克洛德本来在最后都已经决定摒弃一切,抛开宗教的禁锢、追随人性去爱爱斯梅拉达了,纵观全文,正如我的一个语文老师所说,我觉得他才是唯一能给她爱和幸福的人,只可惜,统领全篇的“命运”捉弄人,她,不爱他,而是爱着另一个“更帅的”花花公子。这,就是“命运”。嗯?

克洛德•孚罗洛有着一个被教义被命运所束缚和禁锢的灵魂他的人生因社会的某些原因,成了一个牺牲品。作为雨果笔下的一个悲剧人物,雨果也正是通过克洛德成长中的转变和造成这种变化的缘由、他的复杂的人性的矛盾和冲突、他在人生中的沉浮与挣扎和最终被压垮与偏激,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引人深思,难以忘怀。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巴黎圣母院 读后感
《巴黎圣母院 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