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4诗两首

发布时间:2020-03-03 21:26: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4课《诗两首》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 编写人:王娟 审核人:任子红 使用时间:2013年3月6日

温馨寄语:

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及背诵。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想像,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中隽永的语言。 学习难点:

背诵诗歌,品味诗中的语言。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

2、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

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听写词语:

怀恋.(liàn) 疲倦.(juàn) 醇.厚(chún) 诅咒..(zǔ zhòu)

二、听、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体会感情。 1.听课文录音,划分朗读节拍。 2.自由朗读。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的?

明确:亲切自然,娓娓道来的劝说语气。

三、结合体验,研讨问题。

1.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学情预测:这两个问题应该比较简单,学生基本能体会出诗歌中积极乐观的基调。第二个问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自由谈。学生可能谈到过去受到挫折的体会。很多挫折都将会过去,正如诗中所说的“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也有可能分析到最后一句“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教师可顺势引导到对这一诗句的具体分析。)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普希金在诗里写道:“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呢?你喜欢这一句话吗?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

(让学生自由谈。)

明确:这一著名诗句获得普遍的认同、接受,主要有以下三点:①一切都会过去,这是客观规律,包括不幸、失败、挫折、忧郁、痛苦,当不幸也如一切一样过去之后,即人从现实的痛苦困境中解脱出来之后,当年的不幸反而会成为你值得回味、回忆的人生阅历。当然,在本诗中前提是生活欺骗了你,说明你品质、人生态度中还有值得肯定的一面。这一切底气使你可以亲切怀恋失败的过去,包括自身有缺点的失败。②此诗句的妙处在于:它是针对不幸尚未过去的人说的,也就是它让你提前从精神痛苦中解脱出来,让你提前体味第1点说的生活哲理,因此它可以成为劝慰、自慰的人生格言。③这一诗句包含了这首诗表现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达辩证的人生哲理,尤其是亲切温暖的情感,所以读起来感觉很好。

3.有的版本把这一诗句译为“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你认为哪一句译文更好?

(学情预测:学生大部分都会认为原诗句好,但学生未必都能说清“怀恋”比“可爱”好的缘故。言之成理即可,理由不求说全。)

参考意见:原诗句更好。其一,“可爱”的回味意味不如“怀恋”醒豁,而正如上述第1点所言,本诗的内在关系落脚在回味。其二,“可爱”的意蕴、情趣不如“亲切的怀恋”丰富、多味。从本诗看,那过去了的,原是伤感伤心的东西,从一般意义看,正因为有伤感才需要劝慰、自慰,而“亲切的怀恋”显然更能包容伤感之味,同时又能兼容“可爱”之意。从诗歌语言的特点看,意蕴的丰富、情趣的多味正是其特点,而在本诗里,“亲切的怀恋”更具有这一语言的韵味。所以“亲切的怀恋”比“可爱”更好。

四、再次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诗中感情。

当堂检测:

1.思考“阅读练习·探究”第二题。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为题,试写一首小诗。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及背诵。

2、让学生了解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

1、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2、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学习难点:

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学习过程:

一、带着问题朗读

有人谈到喜欢这首诗,喜欢它的朦朦胧胧,喜欢它的忧郁。读这首诗,看看作者因为什么而忧郁?哪些句子、哪些画面让人感觉到这种情绪?

答案提示:

因为要“选择”一条路,诗人担心选错。

第三小节,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他却留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

二、通过朗读,大家发现,诗人明明已经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静”的路,可为什么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答案提示:诗人的写作重点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

才更让人想念和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的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三、再朗读一遍,看看诗人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提示: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四、《未选择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你还学过使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

提示:人生之路;象征手法;《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等。

五、试写出以下事物的象征意义,学会运用象征手法。 小草—— 梅花—— 青松—— 荷花——

六、象征与比喻在诗(文)中的区别。

七、总结:

“这堂课,我学习到了„„” “我很赞成„„的观点,因为„„” “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是„„‘ 当堂检测:

《未选择的路》中“路”有什么深刻含义?他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

课后反思:

4诗两首

4诗两首教案

4诗两首学案

4、诗两首教案

4诗两首(自学学案)

4 外国诗两首教案

诗两首

诗两首

诗两首

诗两首

4诗两首
《4诗两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4散文诗两首 两首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