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4:05: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教案]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了解火山的形成过程,掌握火山的组成。 4.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地壳的变迁是有规律可寻的、是可以被认识的。

●教学重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火山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

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复习上节课地壳运动的内容及地壳物质循环内容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一)褶皱山:

1、岩层受力:强大的挤压作用

2、岩层形态:塑性变形、波状弯曲

3、褶皱类型:背斜、向斜 (1)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的依据:

(2)背斜可成山亦可成谷,向斜可成谷亦可成山:(画图分析原因)

(3)实际应用:打隧道、找天然气、找地下水

4、褶皱山的规模:几十米到几千千米 [活动]:

5、岩石圈板块构造:

1 (1)板块的名称与位置: (2)板块的组成:

(3)板块边界的类型与形态: ①生长边界:海岭、断层 ②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4)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一)褶皱山:

●教学反思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复习上节课褶皱山的内容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二)断块山:

1、岩层受力:强大压力或张力并超过岩层承受力

2、位移方向:

(1)水平(为主):错断原有地貌 (2)垂直(为主):地垒、地堑

3、断块山的规模:几十米到几千米

[活动]:

(三)火山:

1、形成过程:岩浆受巨大压力,喷出地表

2、岩浆运动的两种形态:

2 (1)沿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玄武岩高原(如:哥伦比亚高原) (2)沿中央喷出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

3、火山结构:

(1)火山口:火山口湖(封闭好) (2)火山锥:上坡陡、下坡缓

4、火山的规模:大的高四千米到五千米,小的不到一百米

5、火山对人类的影响: (1)消极:带来灾难

(2)积极:形成丰富的地热、温泉、肥沃土壤等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影响交通运输的方式:为了降低成本和难度,山区应以公路为主,铁路次之

2、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一般山区的交通线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影响交通线路的走向:为了安全和降低施工难度,山区的交通线多迂回前进呈“之”字型

4、山区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原则:

(1)尽量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2)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活动]: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二)断块山:

(三)火山: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结构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目录(必修一)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