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教学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0-03-03 01:44: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教学之我见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038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如学生在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中,在形成某种个性特征、提高每个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水平等方面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果。

一、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学情

新课程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要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教师就必须不断地优化组织学生学习的形式,使之最大程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熟悉程度、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期望值、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等。

二、以乐促学――以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标准也更多地强调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问题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是构成学习动力的前提。因此,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三、爱屋及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就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展现丰富的想象力;其次,班集体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级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

四、合作探究――优化课堂结构以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预习、复习、探究、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通过摸索,笔者发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那就是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即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各小组之间互相合作、交流,互相竞争。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例如在讲授《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一课时时,按照上述方法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让每小组的学生互相讨论、观察、分析、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且要求每组的小组长明确责任,保证每位组员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然后,每组推选出代表到讲台上讲课,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体验一下当教师的感觉。最后,对学生的讲课和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让他们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翁”。

五、夯实基础――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其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例如:1.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2.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3.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4.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5.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

“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教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

“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丰富了知识面,又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

“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数学中的证明题,有很多学生都知道它的证明方法,知道其中考查的知识点,但总不能够很好地以“写”的形式将其证明过程展现出来。“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决定着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想”就是要?l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教师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六、与时俱进――巧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应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屏幕上的图像和颜色文字一“幕”了然。

(作者单位:广西灵山县灵城第三中学 535400)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之我见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_之我见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之我见

有效教学之我见

有效教学之我见

有效教学之我见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效教学之我见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教学之我见
《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教学之我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