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07:28: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疆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票据诈骗的特点与防范对策

号:学生姓名:院

部:专

业:年 级:指导教师

姓名及职称:完成日期:

2007400948 王颖

商务学院

金融 2007

刘清娟

年 月 日

内容提要:票据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建设和金融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票据制度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基本制度。但是由于现实操作中客观存在的一些因素,票据市场出现很多不如意的问题。

票据诈骗以银行票据诈骗为主。包括伪造票据,变造票据,使用废票,签空头支票,其他票据诈骗。票据诈骗的发案率高并呈逐年递增趋势。犯罪手段呈多样化、智能化 诈骗手段多样化。作案职业化、团伙化、规模化,内外勾结严重 。

造成这些犯罪的原因也有很多。首先。票据市场本身就具有很多风险。其次,之所以发生票据诈骗还有一些原因。从外部看,社会普遍对票据防伪、防诈骗的重视程度不够。从内部看 ,银行经办人员有章不循, 违规操作, 使票据诈骗屡屡得逞。技术原因,票据防伪技术有限、票据确认制度不严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但是,从银行自身来看,管理薄弱是造成诈骗案件的重要原因。

针对票据诈骗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有更加完善的措施去避免。1 .注意易发票据诈骗案件的业务环节2 .采用先进的防伪技术和高科技印刷手段, 3 ,加强业务学习,强化内部管理,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4 ,加大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力度,建立覆盖整个金融系统的防御体系。5, 强化银企协作,坚持打击票据诈骗。

关键词:票据诈骗 特点 风险 措施

目录

一.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 5

(一)票据制度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基本制度 5

(二)票据诈骗犯罪呈现出日趋增长的趋势 5 二.票据诈骗的形式 6

(一)伪造票据 6

(二) 变造票据 7

(三) 使用废票 7

(四)签空头支票 8

(五)其他形式 9 三.票据诈骗的特点 9

(一)票据诈骗的共性并呈逐年递增趋势 9

(二)诈骗手段多样化、智能化 10

(三)作案职业化、团伙化、规模化 10

(四)形式复杂化 11

(五)以汇票为主,由汇票向其他凭证渗透

(六)诈骗呈现国际化趋势 12 四.票据诈骗的原因 12

(一)票据流通过程有很多风险 13

(二)票据使用环境的原因

(三)票据使用人的原因 13

12 13

(四)票据印刷的技术原因 14

(五)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因 15 五.防范票据诈骗的措施 16

(一)注意易发完善诈骗案件的业务环节 16

(二)采用先进的防伪技术和高科技印刷手段 17

(三)强化内部管理,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四)建立覆盖整个金融系统的防御体系 18

(五) 强化银企协作 19 六.结束语 20 七.参考文献

票据诈骗的特点与防范对策

一.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概况

(一)票据制度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基本制度

票据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建设和金融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票据因其具有有价性、物权性、无因性和要式性等特点,而成为可以流通转让的信用支付工具。由于票据具有支付作用、汇兑作用、流通作用、信用作用和融资作用,使用票据不仅能够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及时清结债权债务,同时还可以减少现金使用,节省流通费用。同时票据已成为商业银行推进金融服务、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资产结构的重要业务之一。因此,票据制度已经发展成为当代市场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

(二)票据诈骗日趋增长

票据是现代生活中最重要的信用支付工具,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商品、劳务交易越来越频繁,各种支付结算活动越来越多,票据已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票据业务开始出现蓬勃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现实操作中客观存在的一些因素,票据市场出现很多不如意的问题,致使票据各方的合法利益受到了损害,严重扭曲了票据的功能,妨碍其作用的正常发挥。在县级地区,因缺乏票据的正确使用环境和必须

5 的操作技术培训掌握,加上宣传推广的缺位,致使有些地方谈“票”色变,影响了票据业务的规范开展和扰乱了融资市场的秩序。与此同时,票据诈骗犯罪呈现出日趋增长的趋势,使得票据业务所蕴涵的风险日趋显现。仅以某行沈阳市分行为例,2000年以来该行共截获银行票据诈骗案件14起(其中2000年1起、2001年2 起、2002年11起),总金额达7 753万元;其中银行汇票诈骗案1起,金额717万元;支票诈骗案1起,金额802万元;伪造印鉴诈骗案1起,金额1 000万元;伪造银行承兑汇票诈骗11起,金额5 234万元。

二.票据诈骗的表现形式 票据诈骗以银行票据诈骗为主。

(一)伪造票据

不法分子模拟票据的样式, 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 伪造银行票据凭证或经银行承兑的商业票据以及出票人签章骗取单位存款, 或通过套取、伪造开户单位预留银行印鉴, 骗取银行汇票或转账支票。如2010年9 月份在内陆市某商业银行受理沿海某市商业银行委托办理一笔银行承兑汇票查询业务, 该承兑汇票的出票单位是一家大型企业, 收款单位是一家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票据金额为645 万元。经查询结果是未签发该笔银行承兑汇票, 也无经办人。此后, 进一步进行认真验证、鉴别, 发现有以下疑点: 该银行承兑汇票纸张光滑, 颜色偏深; 汇票上的行微用验票仪检验仿荧光标志不明显, 在紫灯下显得不够透明, 颜色偏红偏

6 暗; 汇票上承兑行加盖的银行汇票专用章与系统的银行汇票专用章印模核对, 有明显差别, 字体稍偏大; 该票的汇票号码处, 用手摸无凹凸感; 该票背后二维的颜色也有些异常, 从而确认该承兑汇票是假票。由此该行及时通过电子汇划系统明确答复, 保护了客户的利益, 避免了银行资产的损失。

(二) 变造票据

变造票据即指无权更改票据内容的人, 采用高科技现代技术, 对有效真实票据除签章以外的记载事项如票据金额、出票日期、收(付) 款人名称、付款地点和日期等加以变更; 或者对作废的票据如过期票据的出票日期, 对大小写金额不符的无效票据等进行变造的行为,是诈骗作案率较高的又一票据手段。2000年3月某单位持一张金额为16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某银行办理贴现,经银行经办人员的审查,发现该汇票小写金额前人民币符号有描过的痕迹,即与承兑行取得联系,审查发现,承兑行发来传真的汇票底卡金额为60万元,但受理银行的汇票金额却为160万元。但从1999 年7 月1 日, 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各专业行在签发银行汇票以及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承兑时, 必须加编密押的办法实施以后, 犯罪分子通过变造票据要素的手段进行汇票诈骗逐步减少, 从而转向用于支票诈骗。其方法一般是先以小额现金向销货单位购货, 然后以退货为由要求销货单位签发支票, 骗取真实支票后变造支票上的金额, 由小改大。

(三) 使用废票

7 明知是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即行为人明知所持有的汇票、支票、本票是作废的, 仍利用其进行诈骗的行为。作废的票是指根据法律和有关规定不能使用的票据, 包括票据法中所规定的过期的票据、无效的以及被依法宣布作废的票据、以及银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的过期的票据。2006年2月,中国银行黑龙江某支行银行承兑汇票盗用案全面曝光:96张汇票体外循环,4亿元巨款下落不明。这96张票据全部盖有中行的公章,各种要素俱全,其真实性勿庸置疑,只是绕过了中行的财务系统,在体外循环而已。经查,这批汇票的出票人——集贤县某粮油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朱德全,自2003年3月起,先后以各种名义,从某中行盗用承兑汇票96张,滚动金额达9.146亿元,其中56张贴现后、兑付期之前以现金偿还;其余汇票贴现金额达4.325亿元。通过贴现盗取的大量资金,已被朱德全用于贸易往来和期货投机,后者更酿成了巨额亏损。

(四)签空头支票

签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 骗取财物。空头支票是指出票人所签发的支票金额超出其银行存款帐户余额或者透支额度而不能兑付的支票。签发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 是指票据签发人在其签发的支票上加盖与其预留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处的印鉴一致的财务公章或者支票签发人的名单。与其预留印鉴不符, 可以是与其预留的某一个印鉴不符, 也可以是与所存预留印鉴全部不符。在江门市新会区成立“皮包公司”,明知银行账户

8 余额不足,却恶意开出空头支票购买货物,40多家公司因此受骗上当,涉案金额800万元。同时,李德林等还以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收受对方单位给付的货物后不付款的方式骗取了广州某贸易公司等3家单位价值38万余元的货物。2007年12月10日,被告人李德林等将骗得货物销售后携款潜逃。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李德林的行为构成票据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

(五)其他票据诈骗

1.冒用他人票据。冒用他人票据是指非票据权利人假冒票据权利人行使票据权利骗取其票据财产的行为。该票据权利既包括付款请求权,也包括追索权。冒用他人票据行为所使用的票据必须是真实、有效的票据,且必须是以票据权利人名义包括收款人或持票人、背书人、保证人、付款人、出票人等行使票据权利。

2.使用仿制票据。仿制是指对真实、有效的票据或票据用纸的外观形式进行非法模仿制作的行为。仿制票据行为有两个特点:一是行为人没有票据的印制权;二是行为人以真实的票据用纸或有效票据为蓝本实施仿制行为。

三.票据诈骗的特点

(一)票据诈骗的发案率呈逐年递增。

自1998年至2001年8月间,全国银行系统发生的票据诈骗案件占同期诈骗案件的98%.仅2000年公安机关立案的各类票据 9 犯罪案件就达7419起,涉案金额52亿元,其中票据诈骗案件占总数的95%以上。票据诈骗犯罪日趋猖獗,并呈逐年递增趋势,且递增幅度以成倍势头上升。

(二)犯罪手段多样化、智能化

如伪造存款单位预留银行印鉴和采用计算机高清晰度扫描技术伪造他人签章,或“克隆”票据,伪造投递假汇款电报;或买通邮局工作人员拍发假查复电报等。犯罪分子在实施票据犯罪时,不仅运用专业知识而且利用技术手段,智能犯罪特征明显,其突出的表现有二:1.是熟谙票据知识。几乎所有票据犯罪分子都了解银行办理票据业务的程序,而且对银行的票据结算规章制度有一定的研究。因为各种票据从出票到持票人收款入账,都或长或短地要经过一段时间。特别是商业汇票,从出票到收款最长可持续6个月之久,期间若发生假票诈骗行为,很难及时发现。所以,有的“打时间差”开具空头支票;有的“钻银行规章制度空子”从事票据诈骗。2.是伪造票据手段高超。目前利用高科技手段伪造、变造进行诈骗的案件越来越多,范围广。犯罪分子往往利用电脑、传真、彩色复印、机器篆刻等等现代技术设备伪造票据以及印鉴,伪造的票据制作精细,伪造的印鉴高度逼真,往往能够以假乱真。在银行业务实践中,金融票据的防伪印制、防伪检测等技术应继续加强,违规、失误业务及非正常现象的智能识别监控、预警系统应完整建立等,显得尤其重要。

(三)作案职业化、团伙化、规模化

一些企业或者诈骗分子为了增加诈骗成功的几率和金额,往 往通过一些正式或者非正式的组织或机构来策划和实施诈骗。在 票据团伙犯罪中,犯罪呈现成员固定化和分工明确化特点,有负责伪造票据的,有负责运送票据的,有负责游说贿赂银行部门及其官员的,有负责前往银行具体办理票据事务的。票据大案要案都为团伙作案。内外勾结型的票据犯罪突出是当前令人关注的现象。从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票据诈骗案来看,尤其是那些金额巨大的诈骗案,往往有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参与诈骗,如引例中的“高山案”,或者因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导致诈骗发生的问题。一般来说,内外勾结型的票据犯罪以非金融机构人员为主,以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为辅。他们往往利用职务之便,窃取储户帐号、密码等相关资料,然后与社会人员勾结,伪造存单,冒领存款。大量的案件表明,金融诈骗犯罪往往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共同犯罪或者贪污、挪用、受贿、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职务犯罪交织在一起,案中有案,案外有案。首先是犯罪金额越来越大,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造成的损失惊人,潜藏巨大的金融风险;其次是涉及面广,受骗人多,善后处理难,容易引起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从目前已经结案的金融诈骗犯罪来看,如果没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内部参与,许多金融诈骗犯罪是很难得逞的。

(四)诈骗形式复杂化

在票据犯罪过程中,往往出现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的相互交织。许多票据犯罪常常借着票据当事人的合法身份和票据流通的

11 正常形式实施,令人混淆不清,上当受骗。签发空头支票和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都是票据当事人实施的犯罪行为,称为空户欺诈。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出票人的身份合法,在银行有帐户,其非法使用票据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不易暴露。在票据流通过程中,冒用他人名义对真实的票据进行虚假的出票、背书,往往也因真假参杂,增加了鉴别的难度。

(五)以汇票为主向其他结算蔓延

票据诈骗犯罪以汇票为主,其中银行承兑汇票又是重点目标,近年有向其他银行结算凭证蔓延的趋势。使用伪造、变造的进账单回单、收款通知、汇兑凭证等银行结算凭证进行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

(六)票据诈骗呈现国际化趋势

目前境外票据诈骗分子主要来自我国的港澳台地区、美国、日本等地,近年我国与尼日利亚的经贸关系发展较快,但来自尼日利亚的票据诈骗骤然升温,国内不少单位受骗上当。诈骗分子伪造的票据多来自国外,在票据上标有外国银行的字样。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境外罪犯往往是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合法或者非法途径出境取得外国国籍的中国人,他们了解国内情况。在里应外合型的票据犯罪中,通常是由境外的罪犯预谋策划,境内的罪犯具体实施。

四.票据诈骗的原因

金融犯罪,票据诈骗有很多特点,造成这些犯罪的原因也有

12 很多。

(一)票据流通过程具有很多风险

票据风险,.票据风险由于银行承兑汇票本身固有无因性、流动性等特点,各类风险最终都将成为票据损失的可能。1.票据自身的风险,如伪变造票据风险、假票风险、克隆票风险、票面不清洁等。2.不合规票据没有验审出来,能引起抗辩理由的票据没有审出来,如出票、背书等。3.办理票据业务过程中,出现丢失、调包、被盗、火烧、水浸。4.未按规定程序审批,越权办理。5.要素附件到不完整、不清晰、与票据不具有对应的基础关系。

(二)票据使用环境的原因

社会普遍对票据防伪、防诈骗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票据具有良好的流通性和可兑现性, 且单笔金额可达上千万元, 因此, 票据诈骗的风险和危害是极大的。但目前全社会对票据防伪、防诈骗重要性的认识、宣传力度远远不够, 因而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目前, 在现行的票据法制体系中,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内容过于笼统, 难以覆盖票据市场的各个方面。从立法角度讲, 还存在法律盲区, 其中对银行承兑汇票的有关规定不是很完善, 尤其是对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业务中涉及银行承兑汇票的法律法规比较少, 未做出专门的司法解释, 突出表现在针对性不强, 缺乏可操作性, 使监管者难以监管, 操作者难以把握, 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当然还有一些内部原因。

(三)票据使用人的原因

13 银行经办人员有章不循, 违规操作, 使票据诈骗屡屡得逞。目前银行实施的一些规章制度, 对防范票据风险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 却经常有章不循, 违章操作。具体是: 仅凭直观、凭经验办理业务, 不认真执行折角验印制度; 为企业随意开立账户, 不认真执行账户管理规定; 不按规定审核票据, 复核制度形同虚设。分散、不统一的票据查询手段使造假者赢得了更加充分的时间和机会, 有些票据不能通过电话查询草草了事, 但发出书面查询通知书后, 又迟迟得不到答复, 既影响了票据资金的及时兑付, 又无法提防利用假票进行资金诈骗的可能性(这一点主要考虑到犯罪分子同出票行联手诈骗资金, 即使发出查询,对方出票行也会答复签发票据等有关情况是真实的), 即使查知票据有问题, 但由于查询时间过长, 使犯罪分子早有防范准备, 闻风逃遁。因此, 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查询体系, 有效解决票据查询不及时而导致无效票据的问题,对维护票据市场流通、有效防范票据流转环节作假的隐患,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票据印刷的技术原因

票据防伪技术有限、票据确认制度不严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尽管各商业银行按照人民银行的部署从1999 年6 月1 日, 统一启用了具有防伪新技术和暗记的新版汇票, 并于7 月1 日在汇票上加编了业务密押, 但时隔不久假票据又纷纷出现。各商业银行间由于没有相互协助查询的制度, 结果还是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目前, 市场上流通票据主要靠在开户银行预留印鉴进行真伪

14 鉴别, 受票人员在办理贴现业务时,往往依靠肉眼目测, 凭经验和感觉, 依靠技术设备的也大多是仅仅使用普通的辨别仪器进行鉴别。对票据中间环节的转让, 没有有效渠道进行真伪审验, 在多次转让中, 最容易产生瑕疵票据。

造成金融诈骗案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法制、治安环境等方面也存在影响银行安全的不利因素。

(五)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因

1.金融机构经营指导思想不明确。在银行的商业化改革进程中,有些银行的领导注重短期效益,没有培育银行长期竞争力的思想和思路。盲目追求业务规模,宣传“存款立行”,一些银行基层机构将存款任务压到个人,不惜手段。为了吸引资金大户,不讲结算、账户、信贷等制度,给金融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不落实。目前票据营业部虽然也制定了大量的、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但这些制度的实际落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执行效果不尽人意。如对票面的审查只是机械地套用票面“审查标准”,而没有将不同承兑行对《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的不同理解考虑进去,直接导致票据逾期现象的发生;对票据跟单资料的审查和客户身份的验证,也只是按照相应的“审查标准”去执行,在一定程度上欠缺对“标准”的可操作性及合理性分析,对操作者来说重要的是收集齐“标准”所要求的资料,而无力或不去对资料的合理或真伪作出准确的判断,一旦出现问题将直接造成资金损失风险或法律风险。

15 3.职工教育管理工作薄弱。一是忽视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使得有些基层银行网点整体思想素质不高,少数员工缺乏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甚至违法违纪。例如,某省发生的10起金融诈骗案件中有5 起是银行内部人员参与作案的。二是忽视对职工的行为安全教育,使得员工对于按章操作的重要性没有深刻的认识,员工防范金融犯罪的警惕性不高。三是缺乏对职工的业务培训,特别是新技术、高科技手段的知识普及培训不够。

4.对银行违纪人员查处不严,对犯罪分子惩处不力。部分商业银行的领导十分注重短期业绩,对于本行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不敢暴露,对品行不端的金融从业人员心存侥幸,没有严肃处理。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的惩处偏轻,客观上助长了金融诈骗行为。

5.防范技术和设备落后。银行在防范金融诈骗的手段和技术上,落后于新技术、新形势的发展,对犯罪分子手段多样化难以及时作出反应。

与此同时,票据诈骗犯罪呈现出日趋增长的趋势,使得票据业务所蕴涵的风险日趋显现。目前,各商业银行票据营业部虽然也建立了一套较为全面、系统的票据业务内部控制体系,为票据业务的正常开展和安全运行起到了一定的保驾护航作用,但随着票据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完善。

五.防范票据诈骗的措施

16 针对票据诈骗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有更加完善的措施去避免。

(一)注意完善易发票据诈骗案件

主要是指票据的背书转让、大额贴现、转账业务等。诈骗分子采用欺骗手段,骗取票据后,往往通过背书转让作案。因此,在办理票据解付、贴现业务时,特别要注意审查票据背书前后手之间商品交易或劳务供应的合理性,及审查持票人与其前手的增殖税发票或免税证明和持票人合法的身份证件。一般情况是诈骗分子在对公网点解付票据后,往往将票据划转储蓄账户提现。为此,银行机构应重视控制对公网点与储蓄所的汇路,注意控制和监督大额提取和频繁提取现金,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防止在短时间内取走现金。

(二)采用先进的防伪技术和高科技印刷手段。

1.是对银行票据统一制版、统一编号,使各种票据既利于识别,又难以伪造。人民银行应加强对商业银行票据印刷的监督和管理,把好票据印制质量关。2.是配备先进防假、辨假、识假的专用设备,改善依人识假、辨假的现状。3.是积极探索现有网络技术在票据审核、辨认中的运用。特别是仿真印鉴已构成了对预留银行印鉴的最大威胁,尽快变革传统的、易被伪造的票据业务规则,积极推广和应用支付密码,和客户约定在支票、汇兑凭证和汇票申请书上加填支付密码,作为支付款项的条件。

(三)强化内部管理,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银行业务人员,特别是一线票据业务人员,要强化业务学习,不仅要学习票据业务处理手续,更要熟练掌握各种票据的票面特征,尤其是各项防伪标识,更要牢记在心,提高识假能力。同时,各营业机构要健全内控制度,强化内部制约,防范内外勾结作假诈骗。要严格支付结算操作程序,加强空白重要凭证管理,将空白汇兑凭证、汇票申请书等纳入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建立票据审核责任制,固定专人审核票据;建立防伪、防诈骗的激励机制,设立银行票据防伪、防诈骗专项奖励基金,专门用于奖励在银行票据防伪、防诈骗工作中的有功人员,充分调动其防范票据诈骗的积极性;建立银企联防制度,对大额款项的支付或受理中有疑问的票据和银行汇票申请书等结算凭证,主动与相关人员沟通,做好查询查工作。

必须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做到严格按规章制度,严格按操作规程处理票据业务,彻底杜绝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现象。要建立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定期检查制度和对重要业务岗位及其内部业务往来环节的不定期检查制度。建立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评价和考核机制,使各项内控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四)建立覆盖整个金融系统的防御体系

1.建立跨系统票据转由系统内查询的制度。对大额或可疑的,属异地结算的银行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由收款行或贴现行交由当地与出票行或承兑行为同一系统的行处代为办理查询手续。克服现行跨系统行之间相互办理查询所形成的不易与被查行联系和查复不认真的弊端。2.采取电传卡片联的方法,完善查复手续。即

18 银行收到有关票据业务的查询书以后,除对所查问题如实进行答复以外,还要将票据的原始留底卡片联电传给查询行,供其借以辨别票据的真伪。3.由各地人民银行牵头,建立定期通报假票信息和定期开展反假经验交流活动的制度。各地、各行及时搜集和掌握本地、本行发现的假票信息及其新的特点和趋向,及时总结反假经验。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在整个金融系统进行通报和交流,相互提供信息,交流经验,切磋技能,提高整个金融系统票据反假防假的能力。

(五)坚持打击票据诈骗

票据的诈骗往往与银行的客户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银行密切与企业联系不仅有助于了解企业、增进银行与企业的合作,也有助于加强企业客户防范票据诈骗的意识与水平。商业银行应定期组织各企事业开户单位财务人员的票据知识培训,使其熟悉各种银行票据、商业票据业务知识和办理手续,掌握识别真伪票据、凭证和印鉴的技能,一旦发生可疑情况要立即向银行报告或查询,确保资金安全。目前我国票据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宏观配套法规、办法还不健全,我们还急需寻找适合于票据业务健康发展的、适合于票据专营机构经营模式的控制体系,还需要加强对票据业务定价及其风险、利率风险规避措施、票据交易机会成本、员工职业道德偏失、票据防假、识假及防诈手段与措施、信用风险控制、票据市场秩序与合理竞争、风险目标量化、企业文化建设、员工激励机制、内部审计的方式、手段及其所产生的效应等

19 作出进一步的研究,以构建出具有票据专营机构特色的控制体系。综上所述,,经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努力和改进,票据营业部的控制与管理水平必将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具有票据专营机构特色的控制体系必将很快浮出水面,票据营业部的业务发展也必将更趋规范。

六.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票据在各国之间流通成为普遍现象。大量境外犯罪分子利用我国票据制度的不完善和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不高等弱点,在我国疯狂进行票据诈骗犯罪活动,严重制约了我国票据制度的发展。同时,票据诈骗犯罪也出现了新的特点,由于支票卡、电子支票等新兴的金融工具不断出现,利用支票卡和电子支票的票据诈骗犯罪逐渐增加。因此,加强对票据诈骗犯罪的研究,对防范票据诈骗具重大的现实意义。

七.参考文献

1.杨淑清, 刘红霞.票据诈骗的风险防范研究[ J].金融会计,2008, ( 03 ) . 2.卜强.票据市场发展中票据诈骗的成因及其防范对策《 甘肃金融》, 2008, ( 03 ) . 3 .龚振军.票据诈骗罪若干疑难问题探讨铁道警官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 20 09, ( 02 ) .

20 4.多管齐下防范票据诈骗--《金融信息参考》2003年12期

5.论金融诈骗罪适用中的三个问题 肖中华 《法学杂志》 2008 4 252

6.王春峰, 《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年

7.陆磊.当前金融监管制度选择中的理论问题[J].经济研究,2000,12(5):21-29. 8.谢伏瞻.金融监管与金融改革[M].吉林大学学报.2004.(2):79-82 9.票据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 于改之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6 6 366 10.刘慧,冯鸿燕.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路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04,9(18):9

21

22

大学论文定稿

大学论文致谢

大学论文总结

大学规划论文

大学军事理论论文

大学军事论文

大学绿水青山论文

大学军事论文

大学军事理论论文

大学暑假论文

大学论文
《大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我的大学论文 大学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