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利与弊

发布时间:2020-03-01 19:47: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九年一贯制学校利与弊的探讨

仪陇县合作小学

刘琦

一、全国各要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看法 1.九年一贯制办学利大,还是弊大?

最近,我们区内几个校长经常在一起交流:九年一贯制办学利大,还是弊大?有人认为九年一贯制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也有人认为九年一贯制时间太长,容易忽视中小学生的区别,对教育质量并不一定有好处,听说甚至有学校又从九年一贯制重新把小学与初中分开。那么,你认为——九年一贯制办学利大,还是弊大?

作为学生,还是多换几个环境好! 其实我们这个地区,成绩优异的学生小学毕业后还是去选择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其实,多让学生去了解更多的人和事更好. 小学和初中部其实是不同的两个学校。像我们学校只是只有一个校长而已,其余都分开了。我们学校是在原两个学校的基础上合并而成,才一年多的时间,现正在思考如何衔接,如何发挥九年一贯制的优势。总体感觉初中部是重点,小学会逐渐中学化,办学特色也会更朴实,会没有其他单设小学“花哨”,对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应该好处会更大些,也有利于学生由“小学”过度到“中学”。至于利弊,到目前还很难说,当然教育的利弊也要数十年才能看见。短期对学生学业应该会是利大于弊。

小学六年够了,倒是初中高中应该统一为六年中学。 九年太长,环境的变异越大越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利:循序渐进、查漏补缺。弊:环境单

一、思维僵化。利弊参半!!

很多九年一贯制学校都合并在一个校园内上课,小学和初中属两个不同学段,一节课的时间都不同,一个40分钟,一个45分钟,上下课不能统一,此一弊;年龄段不同,广播操内容不同,间操时间难统一,此二弊;两个学段的教学要求不同,教学管理的方法必然不同,一个校长用两套教学管理方法经营一所学校其精力分散,此三弊......我越来越糊涂了,究竟办九年一贯制的目的何在?我只看到,如今农村大多数九年一贯制的诞生,都是因为农村初中的奄奄一息,于是把小学和初中拉起郎配,凑成一个九年一贯制学校。确实,我们的队伍壮大了,但捆绑终究不成夫妻。这样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衍生出很多特别是学校、教师和学生管理两张皮的窘状。初中和小学课程计划的不统一,带来了师生作息的紊乱;初中和小学年龄和生理特征的不协调,带来了常规管理尤其是德育习惯养成教育的苍白无力。常听到这样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同行慨叹:领导还是那些领导,只是多了一个说话算数的;工作还是那样工作,只是多了一支参照的(小学教师眼红中学教师的津贴奖金高,中学教师羡慕小学教师放学时间早)。老百姓戏言这样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是:瘸子找了个瘫子做媳妇,结果两个人都瘫下来。

我想,农村初中萎缩的现状,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必然结果,也是城乡教育不均衡的附带产物。靠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来解救农村初中,往往是事与愿违或得不偿失的。如果现行的教育体制弊端没有大的改革或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话,农村初中也应该走上当年高中生存之路上去,组建中心初中是个好法子。

2.关于对九年一贯制学校提高教学效益研究的思考

中小学教学如何衔接,以提高学校教学效益?我校在此问题上作了大胆的创新,也就是每学期提前一至两个单元教学,为的就是能留更多的时间给中学最后的冲刺。这样的做法有其利与弊。

中小学之间的教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有些内容甚至大同小异,只不过小学教学要求低一些,浅一些,而初中教学要求则高一些,深一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我认为在小学教学中可以适当辐射到初中的内容,为教学增添一点悬念,也为初中教学作一些铺垫,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如小学生背诵的一些古诗词到中学还需要更深一层的理解其内涵和写作背景,而小学阶段需要的只是初步理解这首诗的写作意图和意境,那小学阶段就可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渗透一些古诗词,并将之归类,孩子在长期的吟诵中必定对古诗词的理解能摸着规律。

另外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同学虽然有些内容先学可能有些难度,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也可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更多角度的解题能力和思维习惯。

不过,衔接得不好当然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比如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前面的旧知识还没吃透就要开始新的内容的学习,每天都落一点,时间长了势必跟不上班级的进程,这也就造成了差生更差的局面,而且每年发下的书、练习都是当季的,到学期末老师在教下学期的内容时配套练习却没有及时跟上,要到下学期才来,而到了下学期又要学新内容,又要补前面的练习,老师和学生的负担都明显加重了,这又带来了新的问题。

提高课堂效益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如何恰当的教学衔接对提高课堂效益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希望更多的教育者都参与到我校的教育改革这一话题中来。

3.暨阳湖实验学校的一位老师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不管是初中,小学分设,还是实行九年教育一贯制,各有利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就目前的教育形势分析,农村各地的生源不断下降,已使很多的小学,中学不成规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难以规范的开展,实行九年教育一贯制,有利于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做大做强教育,但由于现在人的心理定势,固本恋旧的心理,对中小学合并,实行九年教育一贯制的认识不到位,不能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因而有一些想法和说法,这是正常的现象。

我不赞成“九年一贯制”,这种一“国”两“制”迟早会一“国”一“制”,可悲的是无论对中学还是小学,都不是长远意义上的积极影响,而从“急功近利”的方面来说,小学受“压抑”太多,中学即使在“分数”上有些短期优势,但从可持续发展方面来说,让人担心。

很赞成上面一位的观点:如果我有孩子,我不会让他读九年一贯制学校;如果我是老师,我不愿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工作。

应该说,优点是存在的,比如硬件资源的共享,教师资源的整合,小学给初中带来的影响等等.可是,中考的指挥棒没变,校长重点考虑的还是至关重要的分数,省了政府的投资,却苦了小学的孩子呀! 港口初级中学、港口小学校长 肖永元:九年一贯制学校“利”大于“弊”

从几年的教育实践来看,九年一贯制学校与初中小学分设的学校相比“利”大于“弊”。

有利的一面至少有下面两点。 1.很好地解决了中小学目标的衔接。

从教育实践来看,小学重视知识、能力、方法的培养但更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初中重视习惯的巩固,但更注重的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因此,从小学到初中(1年级到9年级)各个阶段的目标任务是不尽相同,有所侧重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有利于这个目标的达成,至少说学校领导的认识是很清晰的。

2.促进了初中小学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一般的,教师参加工作以后,很少在初中、小学这两个层面上的交流和流动。尽管我们知道教育是相通的,教法是相容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的初中教师没有听过小学老师的课,小学老师也没有机会去听中学老师的课。九年一贯以后,实现了任课上的跨越(初中教师到小学兼课,小学教学到初中任教),实现了相互听课,互相学习,促进了教师视野的拓展。

不利的一面主要是:学生九年时间在一个校区里读书,缺少一种学习环境的新鲜感。

二、我的观点: 实施九年一贯制办学有利于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一,九年一贯制办学有利于规范管理,能够做到教育管理均衡。 过去,农村学校都是每个乡镇1所初中和多所村小,统一管理较困难。而九年一贯制办学实现了一乡一校一套领导班子统一管理,精简了机构,节省了人头经费,有利于集中力量进行标准化建设,避免了管理分散的弊端。

从学校管理上说,九年一贯制并非是简单的几所学校合并,而是在管理上得到统一,包括学生上下学、食宿统一的安排,如,用校车接送学生上下学,统一的食宿管理等,从而解决了很多安全隐患问题;另外,九年一贯制学校也方便实行封闭式管理,这样能使学生在安全上得到有效的保障。

从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上说,减少了管理学校的数量,更方便了对学校的检查、监督、指挥和指导,并能够较好地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学校的减少意味着管理人员的减少;这样,可以通过竞聘,把最优秀的管理精英放在重要的管理岗位。还可以通过竞聘、教师交流等手段,把一批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青年教师安排在缺少专任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学校,从而带动整个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全体教师,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第二,九年一贯制办学有利于中小学衔接,能够做到均衡互补。 中小学衔接是理论讨论的热点,只要存在着中学和小学的界限,衔接问题将是永久性的问题。中小学衔接问题,归根到底是教师问题,是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思想、教学特点、学生管理方面的衔接。长期以来,中小学分割为两个阶段的教育,所以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特点、学生管理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如在教学特点上:中学教师较注意知识的结构或者说知识的系统性;而小学教师较注意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在管理学生上,中学教师管得少、管得松;小学教师管理细、管得严。另外,小学生心理偏于依赖,中学生心理偏于自主;小学生学习方法偏于模仿;中学生偏于独立。正因为小学和中学存在着种种差异,小学生升入中学后,在学习方法、习惯等方面有明显的不适应,乃至产生厌学直至辍学。

而在九年一贯制学校里,解决中小学衔接,实行中小学师资互补,就较为实际,也比较容易。实行九年一贯教育,可以更系统地考察每一个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完整设计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为学生学习品质和个性心理有序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九年一贯制学校里,由于毕业考试改为升级期末考试,因此,小学毕业前后给学生造成的紧张和伤感自然消失了,很轻松地由六年级升入七年级,极大地避免了六年级学生的流失。

在九年一贯制学校里,小学部教师勤奋、知识面宽泛,初中部教师专业化较高、较独立,两部分教师在教学及教研中、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高,其所提高的结果,是独立初中或独立小学所达不到的。小学教师了解了初中教学的特点后,就会考虑自己的学生到初中后的学习,需要授于他们哪些知识和技能,从小给予培养;而中学教师了解了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小学教师教学的特点后,就会便于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尤其是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对中小学教学方法上的优点可以互为学习。小学教育是直观的,学生发言积极、无拘无束,课堂气氛活跃。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都是师生互动,这样就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小学教学特色;而中学的课程知识结构性强,应用性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有赖于教师科学引导和学生主动的探究,而后者更关键,这样就形成了“主动、开放、踏实、严谨”的中学特色,当中小学教师互相听课,互相切磋教学艺术时,彼此就能互相取长补短,从而共同提高。同时,九年一贯制办学还可以吸引部分小学教师涉入初中七年级教学,而中学教师涉入小学部年级教学,这样中小学教师的优势就实现了互相补充,使教育理念更趋于合理化、科学性。

第三,九年一贯制办学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能够做到办学条件均衡。

任何一所学校,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如要达到要求,必然要按“双高‘普九’”的标准配备师资、设备、校舍。然而,有些资源利用率是不高的,不配又不符合“双高‘普九’”的办学标准。而且,就现实情况,所有的中小学都配置齐全的教育资源是不可能的。而九年一贯制办学恰恰弥补了这一缺点,盘活了教育资源,实现了集中投资,使教育经费和教育设施得到合理有效配置。学校图书资料、实验室,语音室、电脑与电化教学设备、校舍、场地、活动器材等教学资源可以相互弥补所缺,完全共享。师资队伍统筹安排,中小学教师可以互兼功课:初中部的一些活动课可让小学部教师来兼任,如书法、舞蹈等可让小学教师兼任,发挥他们多才多艺的特点;而小学部的自然、地理等可由初中部教师兼任,发挥他们在生物、地理专业方面的所长;对学生而言,高年级学生,尤其九年毕业班学生“勤学、乐学”的学习氛围,对低年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低年级学生“活泼、向上”的学习心理,对初中生也会有促进作用。总之,九年一贯制学校,可以根据条件的需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从而使教育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

第四,九年一贯制办学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

小学和中学,由于师资不同,传统不同,因此,各自的特色也是不同的。小学一些特色项目往往到中学就无法延续下去,少数有特长的小学生离开了小学,他们的特长也往往得不到继续发展。就大多数学生来说,在小学阶段,特长是很难形成的,但他们的兴趣和能力倾向较为明显,这时如果对他们再作进一步的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能力倾向将转化为特长。恰恰在这一关键时期,熟悉他们情况的教师和他们分别了,从小学毕业,离开母校,来到一所他们感到既新鲜而又陌生的中学去学习,迎接他们的将是对他们一无所知的中学教师。等到这些教师对孩子们的性格、爱好、能力倾向做到全面了解,需花费一段较长的时间。而初中只有短短的三年,其中初三又将面临高中入学考试。九年一贯制学校则可充分利用九年这个周期长、具有连贯性的特点,去思考问题,研究对策。因此,实施九年一贯制教育,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巩固、发展。

第五,九年一贯制办学有利于新课程改革方案优化实施,能够做到一以贯之。

新课程改革方案将义务教育九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都是从九年制义务教育整体出发,各类课程都是按照九年一贯地安排,各学科的教材同样是从九年一贯制出发,形成一个体系。因此,九年一贯制更有利于新课程结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实施,学校可以从九年的时间跨度上,构思课程,安排内容,实施每一阶段前后紧密衔接的教育目标,为学生创设发展个性特长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随着办学体制、办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要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一贯制办学将成为最有效的途径。它一定能够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实现区域内校际间的均衡,为最终实现更大范围的教育均衡打好基础。

九年一贯制学校

九年一贯制学校基本情况

九年一贯制学校工作总结

九年一贯制学校工作总结

九年一贯制学校工作总结

九年一贯制学校工作计划

九年一贯制学校工作计划

九年一贯制学校简介

白桑九年一贯制学校

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章程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利与弊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利与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