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如何认识大学生当村官

发布时间:2020-03-03 20:20: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08金融三班.张文学号:46{最后一个}

如何认识大学生当”村官”---提纲

一、大学生当村官的“双刃剑”作用

A.弊端:

1.从大学生自身而言:

(1)当村官不是理性下的选择。动机不纯,功利性强。

就业压力之大.选择村官总比待业强。因此.许多大学生想以村官为跳板,实现更大前程。有不少的应聘者坦言,有这三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在考公务员时会有很大的优势;考研中给予加分也是一些应聘者所看重的。大都抱着到下面来走一走、镀镀金,然后到政府机关里去做公务员的想法,缺乏扎根农村的勇气和打算。所以,他们没有沉下去的决心.(2)职业期望过高。

想法与现实间的落差。天之骄子走出象牙塔,怀着满腹抱负,投身社会建设,有大展宏图的心态,但在基层工作更多的是琐碎的事务和芝麻绿豆的小事。大家想的都是把所学之专长勇于基层之实践,忽略了实际情况,甚至有的专长在基层运用的机会微乎其微。

(3)理想色彩过浓,缺乏经验。

大学生们虽有热情、有抱负,也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但社会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从大学校园到没有围墙的广阔田野,不可避免会产生心理落差.“村官”们所要面对的工作环境和所要处理问题的复杂程度也往往超出了大学生们的预想。当放下书本到再开始乡村工作,容易出现彷徨、迷惑、无助的状态。同时,现在的大学生经常空谈理论,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往往一塌糊涂,纸上谈兵现象比较严重。这样在乡村工作中他们很就难把工作做实,因此就不会取得非常明显的成绩

(4)“英雄无用无之地”

“做村官”不能保证大学生的专业对口,大学生所学不能为所用致使其无法发挥特长优势。

(5)大学生村官没有身份认同感。

在具体实施中,由于文化程度的落差,行为方式的迥异与各方面习惯的不同,在与上下级的交流磨合中产生的种种困难

(6)不适应困难.[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大学生到乡村工作后入场都很困难,由于村民不了解他们,所以他们要与村民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就会比较困难。

(7)舆论上、心理上压力大。

乡村偏僻,交通不便,办公设施缺乏,居住条件落后,经济报酬很低,同时,因为上大学时自己和家人就有过高的预期,所以一旦回到乡村,就会面临很大的舆论压力和心理负担。不利于其实现自身价值。由此导致大学生产生的挫败感及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对农村事物失去信心热情继而恶性循环,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大学生无法证明其价值能力,使农民由原来对大学生的翘首盼望变为彻底失望,其心理落差无疑也会给大学生带来负面心理影响甚至受到村民的排挤。

(8)合同期满后的地位很尴尬,前景堪忧。

在合同期满后,他们的地位很尴尬:一是缺乏编制,大学生村官没有身份认同感;二是待遇太低,无法使村官安心工作。而身份又和待遇紧密相连.2.客观环境和条件

1.大学生村官遭遇身份之惑:

这些问题的出现,其实是地方干部没有认真理解和领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构想,所以导致政策的理解和执行错位。农村人际关系、利益纠葛纷繁复杂,农村工作琐碎、棘手,作为新来的大学生村官很难在短期内被农村社会接纳.由于待遇的不同,当地村干部可能也会对大学生村官抱有偏见,使他们开展工作有一定的困难。

2.各层级间缺乏对政策适用性的正确认识。

大学生初到农村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即使家在农村的孩子,当以一个管理者、服务者的身份出现时,依然需要一个重新认知、重新定位的过程.工作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对选聘工作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真正纳入议事日程.政治激励不到位。选派大学生两年志愿服务期满后,面临再次就业,虽然省上出台了升本、考研方面的优惠措施,但对表现优秀、自愿留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没有出台激励政策,许多人缺乏长期留下去的信心.3.决策方案不健全,操作性和切实可行性低

许多地方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对选派大学生教育培养不够,重选拔、轻管理,多数大学生处于松散管理状态。

4.缺乏配套措施,待遇较差。

各地自行选聘的大学生每人月工资仅有400元至600元,普遍低于当前平均工资水平;参加“三支一扶”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月补贴也在1000元以下,许多大学生因待遇偏低,加上吃、住、行等问题难解决,不愿到村工作.5.一些基层组织的官本位思想以及农村内部复杂的利益纠葛,使大学生村官工作受限制。

6.农村民众对大学生村官缺乏身份认同感。

7.村官大量流失。

---大学生普遍感觉能力缺乏。由于缺少必要的配套技能培训,让这些大学生经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大学生下到基层后就处于放羊状态。当初应招的时候,文件说得好,大学生也是热血沸腾。但是一旦录用了就会发现,除了文件外,其他的东西都没有了。下去前没有足够的培训,自己对当地的情况、如何做工作、工作的困难一无所知;下去后没有人管、没有人问,有问题也不知道找谁去问;由此也就自然推断出来,自己就是认真完成任期后也肯定是没有人管,这样就不免悲观失望,于是自然有机会就溜掉了.

B.好处:

1.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

聘大学生当“村官”,是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是人才.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思想、有激情,眼界开阔,敢打敢拼,他们缺乏的就是实践的平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2.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普及科学知识,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到了农村,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大学生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作用,让他们指导当地农民一起加入现代农业发展队伍,对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着智力支持。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

1既可以改善农村基层组织班子的文化知识结构,又可以引导农村建设的文化新潮流和新的文化观念的形成。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重要的一条是要建立新农村文化,形成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农村文化观。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和支撑。如果说经济、环境等要素是新农村建设的“硬实力”,那么文化则是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尤其在各种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发展观念互相冲击、碰撞之际,文化的特质更显示出“硬实力” 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虽然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是高素质的人才,但是从整体上来讲,大学生这个群体是一个受过国家高等教育的高素质群体,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拥有相当丰富的知识储备,接受过先进文化、先进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熏陶,愿意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的大学生把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和农村实际结合起来,对改善民风民俗和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f

4、更新农村思想意识形态

村官是新农村的领路人,是新农村各种事业的组织管理者,也是新农村各种复杂矛盾的协调和解决者。这

就要求农村村官在处理农村事务的过程中要有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他们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较高,思想观念先进,法制民主科学意识较强,思路活跃、点子多。和农村老村官在很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互补优势。大学生村官的就任,能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能够引起农村思想上的碰撞和演进,有利于农村村官在科技文化素质、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民主法制、科学意识的更新。

5、促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大学生对党依法、民主和科学执政的理解更深刻,对国家政策、方针和措施的认识更多。对于农民权益的缺乏保障或缺失,他们能够敏锐的发觉,仗义执言。他们没有思想负担,不因循守旧。村官是农村自治性组织的代言人,大学生村官具有较强的民主法律意识,他们可以不用考虑过多的自身利益,没有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阻碍。能够自觉的按照有关国家法律依法办事,充分听取广大村民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让广大村民充分参与到农村发展和建设的法制和民主的轨道上来。

6.改善农村社会风气$

学生有知识、有文化,他们会给农村带来新的气息。大学生“村官”观念新,文化高,才艺多。他们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大力倡导文明村风,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农村。

7.提高农村干部素质

促进了农村干部队伍优化。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有效地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和倾斜,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促进了农村人才的合理配置和流动,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i8.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利于其自身发展..客观上给高校毕业生创造了新的就业岗既是为社会做贡献,也是把学习和社会实践相衔接,实现思想飞跃的重要阶梯。

9.拓宽国家干部选拔渠道,有利于基层政权巩固

当今干部选拔渠道比较单一,选拔干部都愿意选那些实践经验丰富、能力强的干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能处理复杂矛盾/提早选派一批大学生到农村接受锻炼,是国家从培养事业接班人的角度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

10.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综上所述我的看法:

大学生当村官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还需各方面的完善.不应太功利地去看待这种现象,过分苛责大学生村官。应该将大学生任村官当作一种社会尝试来看待.农村问题由来已久,原因众多,我们不能将希望全寄托在这些大学生身上,更应向远看。正如有人所评论的,大学生来到农村,就像种子落进泥土。在对待大学生村官方面,基层党政组织不能有雇主心态,而是要像泥土对待种子一样悉心呵护,对他们进行培育、浇水、治虫和除草,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技术人才,但更需要从农村基层成长起来的对农民有真实感情的好干部.才能制定出正确切实的政策来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领导农民真正走上富裕的道路,我们国家也才能够逐步走向富强。

五、建议和对策.(一)大学生自身

第一,要强化矫正自我、锤炼自我的意识。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和端正的态度,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职责。当把自己的远大抱负与到农村一线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断地锤炼自我,在思想上自觉地把自己定位于一名基层工作者,真正融入到农村这个大熔炉之中。

第二,要强化学习的意识

第三,要强化群众意识。大学生“村官”直接和群众打交道,大学生“村官”要把群众冷暖系心头,关心农民,体贴农民,哪里艰苦到哪里去,哪里群众有困难就奔向哪里。

第四,要强化调研意识。

第五,要强化宣传意识。

第六,要强化发展意识。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大学生“村官”的第一职责。

(二)政府: 大学毕业生下乡做村官,政府应建立起大学生自由就业的制度,自由流动的机制。让当上村官的大学生们不必对未来的职业变更担忧。帮助他们在政治上不断进步,使他们心里有想头、工作有干头、前程有奔头。

(三)乡村两级的有关部门:在日常工作上,县、乡着力建立健全传帮带的培养机制,帮助大学生村官成长,促使他们早日担当大任。明确乡镇一名领导作为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导师”,坚持每月定期约谈,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思想动态等,促其健康成长;明确各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作为“生活导师”,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尽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明确村上致富能手作为“工作导师”,传授创业方法,帮助其掌握一两门涉农实用技术。

(四)媒体

尽量消除阻力,增加动力。媒体应该给予更多关注,对广大农村加大宣传力度,晓以利弊。大学生村官不是去争权夺利,不是去镀金添彩,而是真心实意的去发挥才干,促进农村发展的。让广大农村村官放心,让广大农村村民理解从而以更多的实际行动支持大学生村官的工作。

大学生当村官心得体会

大学生当村官年终总结

大学生当村官专题报道之一

大学生当村官的好处

大学生当村官意义重大

大学生村官获选当社区党委书记

关于大学生当村官的调查报告

申论:大学生当村官意义重大

浅析大学生当村官的积极意义

当村官心得体会

如何认识大学生当村官
《如何认识大学生当村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