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课程纲要

发布时间:2020-03-01 16:12: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程纲要

郑州二中 历史组

课程类型:选修课

课程名称:高中历史选修一 授课课时:42课时

教学材料: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授课老师:高二历史组 授课对象:高二文科学生

一、课程目标:

课标对学习目标的阐述很笼统,《课标解读》对它的阐述也不充分。我们应根据课程理念,全面理解学习目标。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要了解各次改革的背景,进程和措施,掌握改革家的主要活动。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相关的史料,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通过相关改革的比较,提高比较分析能力;通过了解改革的影响,正确认识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理解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高正确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了解改革家的活动,学习改革家坚韧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同时,吸取历史智慧,提高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使命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作好准备。

二、教材设计分析

选修课程《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反映的是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中外重大改革。

改革通常是由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利用政权的力量,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为革除社会制度中的弊端,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革命与改革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现象。在过去极“左”观点影响下,多采取扬革命而抑改革的观点,肯定革命,贬抑改革,改革成为改良、不彻底的代名词。新课标破除这种学术偏见,充分肯定了改革对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改革的过程是艰辛的,改革虽不像革命那样急风暴雨和刀光剑影,但同样面对重重荆棘和障碍。所有改革都是在与旧势力的激烈冲突下进行的,新旧观念的冲突,新旧人物的较量,甚至导致激烈的斗争。改革者的勇气和献身精神同样应该值得人们的尊敬。改革家不屈不挠的斗志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向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

课标选定的九个学术专题,只是局限在古代和近代,对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调整,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特别是新时期中国全方位的改革都没有涉及,这不能不说是个缺憾。

三、教学内容简介

本模块有九个学习专题,按照历史时序,依次是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欧洲的宗教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人教版教材,基本依照课标编写。

1、梭伦改革

雅典是希腊古典文明的象征,雅典的民主政治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这些与雅典历史上最重要的梭伦改革有着直接关系。梭伦改革是在内部纷争不断,平民酝酿暴动,外部面临强敌,社会动荡和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发生的。梭伦在当选为执政官以后,积极除旧布新,进行全面改革。他的改革,一定程度上调整了旧的生产关系,但是他追求的“中庸”和平衡,并未消除贵族和平民的矛盾,后来梭伦只好离开雅典。但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成果得以保留,为雅典民主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是社会剧变时期,原先的统治秩序被打破,频繁的战争加剧了社会矛盾;随着铁器和牛犁的出现,社会生产力有了飞速发展。为适应这一变化,各国出现了改革浪潮。商鞅变法是这个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变革。秦国特有的国情又为商鞅施展“强国之术”提供了客观条件。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在法律、经济、军事、行政、社会风俗等方面,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古代变革的成败与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有关,由于秦孝公的去世,商鞅被敌对势力杀害,但变法措施仍然推行。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潮流,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确立了新的生产关系,因而成为战国时期最为彻底、最为成功的变法,对秦国和当时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少数民族中有远见的统治者,也进行过许多变法,孝文帝改革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为适应北魏社会的发展,冯太后和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等各方面。具体说来,经济上推行均田制、租调制和三长制;政治上整顿史治,改革官制;社会风俗方面推行汉化政策等。由于最高统治者的坚决推行,改革取得成效,大大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推动了北魏政治、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4、王安石变法

由于北宋执行“不抑兼并”和重文轻武等国策,致使北宋中期出现“三冗”现象,社会矛盾激化,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统治危机加深。为克服危机,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了全面变法。理财方面,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强兵方面实行保甲法;教育和科举方面,兴学校,改革科举制等。这些措施在经济和军事等方面收到了成效,一定程度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由于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再加上王安石的举措不当,新法个别措施的缺陷等,导致变法失败。

5、欧洲的宗教改革

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在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后在宗教领域发生的变革。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成为欧洲社会进步的阻碍,这是导致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欧洲的宗教改革以德国的马丁路德为代表。他的“因信称义”思想,提高了《圣经》的地位,打击了教会和教皇的权威,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此后,宗教改革在欧洲进一步扩展,瑞士创立了卡尔文教,英国创立了国教,新教在其他国家得以流行。这些构成了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宗教改革也是欧洲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推动了欧洲精神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剥夺了教会的特权,加快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农奴制的矛盾是改革的主要原因,克里木战争的惨败成为改革的直接因素。为了摆脱俄国的落后状态,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颁布解放农奴的法令,废除农奴制,还进行司法、地域自治、财政、教育等方面改革。改革是自上而下推行的,一方面,广大农奴人身获得解放,从劳动力和资金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这次改革具有很大局限性,它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和沙皇专制制度,是后来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和对外扩张的因素之一。

8、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在日本遭受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封建统治对日本社会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发生的。代表新生力量的中下层武士,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掀起倒幕战争,经过戊辰战役,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明治政府。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先是以破除旧体制为重点,废除封建割据局面,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确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体制;继尔实行了一系列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发展近代工业,倡导文明开化,制定宪法,建立国会等等,这样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日本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亚洲强国。同时,也大量保留了封建残余,使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之路。

9、戊戌变法

面对甲午战争后中国被瓜分的形势,中国的有识之士做了深刻反思,积极寻求救国之路。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基础;甲午战争后的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得以壮大,成为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在此背景下,康、梁与统治阶级中的开明之士,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他们积极宣传西方的维新变法思想,发起“公车上书”,通过光绪帝发动了百日维新。变法措施虽有一定局限性,但有利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由于顽固派的镇压,戊戌变法失败,但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不仅是一次政治改革运动,也是一场爱国运动,还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四、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1课时 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1课时 第3课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3课时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1课时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1课时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3课时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1课时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课时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3课时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1课时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1课时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3课时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1课时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课时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3课时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1课时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课时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3课时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1课时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1课时 第3课 明治维新 1课时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3课时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1课时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1课时 第3课 百日维新 1课时 第4课 戊戌政变 3课时

五、新的史学观点简介

对历史上的革命和改革的评价,是史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两种方式究竟哪一种好,不能一概而论。过去是扬革命抑改革,近年来又抑革命扬改革。纵观历史的发展,革命是社会变革的动力,但在一定条件下,改革也能起到变革社会的作用,历史上无数的改革证明了这一点。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到底应采取哪种形式,完全取决于历史状况、政治经济条件和阶级状况。

革命不是万能的,革命后须借助改革才能奏效;而改革也不排斥革命,日本明治维新、德国的统一都是以暴力为基础的。纵观历史上的改革,一般不发生政权转移,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战争破坏和社会动荡,对社会生产破坏小。但改革对旧制度改造的力度也小,一般都保留了大量旧的残余。俄国、日本改革后的情况就说明了这一点。总的看来,革命或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到底采取哪种方式,要看具体情况和社会环境,要看对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具体到戊戌变法、明治维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对其性质、作用等,史学界也有争论。

六、课程实施建议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教师教授法、案例教学法、导学法、学生自学法”。

学习方式:利用导学案,采用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课外延伸:开展探究性课题。

七、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

1、过程性评价:

学习态度:课前预习及上课准备;课堂表现(问答、讨论、合作)

评定等级:A积极主动 B按要求 C欠主动 D被动 书面作业:试卷、资料上布置的习题

评定等级:A 按时、按量上交,完成质量高

B 偶尔不按时、不按量、完成质量尚可 C 经常不按时、不按量且完成质量较差; D 不上交

研究性学习:根据参与度、完成的结题报告质量评定

2、结果性评价:默写;单元、期中、期末测试

评定等级:A 80分以上 B 70-79 C 60-69 D 60分以下

(二)、评价方式及处理结果

1、过程评价:三个方面统一,综合按等级评定;

2、结果性评价:按100分制根据实际测试成绩评定。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_课程纲要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精华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规律总结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复习人教版 广东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系列一届人教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作业

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程标准解读

【历史】高三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课程纲要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课程纲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