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军事理论教案内页(A4)

发布时间:2020-03-02 04:55: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俄格战争——南奥塞梯冲突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人公认的时代主流。但从全球范围来看,此起彼伏的地区冲突不断,世界依然很不安宁。从南奥塞梯危机中,人类深重地感受到美俄关系所透出的浓烈新冷战气息。

一、南奥塞梯问题的由来

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面积3900平方公里,人口约19万,主要由奥塞梯人、俄罗斯人和格鲁吉亚人组成。南奥塞梯与俄罗斯北奥塞梯接壤。从1989年起,南奥塞梯就要求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合并。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自治州一直谋求独立,不服从格中央政府的管辖。

南奥塞梯1992年1月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及与北奥塞梯合并。因此,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急剧恶化,并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

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也严重影响了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关系。长期以来,由于南奥塞梯当局与俄罗斯关系密切,格鲁吉亚经常指责俄罗斯暗中支持南奥塞梯。俄格双方在南奥塞梯问题上龃龉不断。

1992年6月24日,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北奥塞梯四方最高领导人就和平解决南奥塞梯武装冲突问题首次举行会谈,达成有关实现停火、成立维持和平部队和监督委员会的协议,格奥冲突双方随后实现停火。根据协议,俄、格和南奥塞梯、北奥塞梯成立了解决格奥冲突的四方混合监督委员会,由俄、格和南奥塞梯三方组成混合维和部队负责在冲突地区执行维和使命。

十几年来,南奥塞梯当局一直初衷不改。2006年11月,南奥塞梯再次就独立问题进行全民公决,绝大多数公民支持南奥塞梯独立。但这一结果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二、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的历史症结

有学者用“曾经的“兄弟”、今天的“冤家”一语来形容格鲁吉亚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格鲁吉亚建立自己国家的时间比俄罗斯还早些,但是在19世纪上半叶被沙皇俄国兼并,十月革命后格鲁吉亚曾一度独立,但不久后又被苏俄红军占领,1936年成为苏联的直属共和国,包括斯大林在内的多位苏联重要领导人就出自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先是被征服者后来又是从属者,于是在格鲁吉亚人心头总有种自主意识,1990年在苏联还没解体的时候,格鲁吉亚就宣布发表独立宣言并改国名,1991年4月9日正式宣布独立。为了抹去往日的阴影,格鲁吉亚1995年8月通过的新宪法将国名定为“格鲁吉亚”。1991年4月9日正式宣布独立。为了抹去往日的阴影,格鲁吉亚1995年8月通过的新宪法将国名定为“格鲁吉亚”。独立后的格鲁吉亚又积极靠近西方。这是格鲁吉亚与俄罗斯之间关系紧张的历史症结之所在。

三、南奥塞梯冲突的深层原因

自2003年11月经“玫瑰革命”上台以来,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一直奉行积极融入西方、加入北约的政策,这一政策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亲美疏俄”,极力摆脱俄罗斯的传统影响,致使格俄关系持续恶化。但是,要求独立的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成为其入约道路上的一大障碍。阿布哈兹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共和国,与俄罗斯南部接壤。阿布哈兹1992年自行宣布独立,在当时也引发了格中央政府与阿地方当局之间的武装冲突。

科索沃2008年2月宣布独立后,俄罗斯为了回击美国承认科索沃独立的立场,开始调整对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政策。3月21日,俄国家杜马通过一项声明,建议俄总统和政府考虑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的问题;随后,时任俄总统普京责令向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居民和旅居那里的俄公民提供物质援助,并在当地建立全方位保护俄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机制。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是俄罗斯阻止格加入北约的重要筹码,俄罗斯绝对不会允许格中央政府全面控制这两个地区。

针对这种状况,格鲁吉亚一方面坚决反对,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国际支持,特别是美国的支持。格军队还加强了建设,装备新武器,接受美国教官训练,与美国等国开展了联合军事演习。

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爆发军事冲突的导火索在于北约东扩,实质上是美俄之争。

四、战事进程与回顾

第 1 页

共 6 页

2008年8月7日,格鲁吉亚对谋求独立的南奥塞梯采取军事行动,攻占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8月8日,俄罗斯为保护其国民,阻止格鲁吉亚利进行种族净化,俄罗斯军队越过国际边界,进入南奥塞梯地区与格鲁吉亚军队激战,至8月12日,梅德韦杰夫宣布停止俄军在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

1、8月1日至8月7日:迈向战争

2008年8月1日,激烈战斗在格鲁吉亚部队和南奥塞梯准军事武装之间展开。战斗造成6人死亡,21人受伤。交战双方指责对方先开火。8月3日,俄罗斯政府准许南奥塞梯人开始疏散到俄罗斯境内。交火第一天,共有20辆巴士载着难民撤离交火区。8月4日,5个营的俄罗斯部队部署到连接南奥塞梯与北奥塞梯的罗基隧道(Roki tunnel)。零星的战斗持续数天。8月6日,格鲁吉亚称,他们损失了一辆装甲运兵车并且有3名士兵受伤,另有10名格鲁吉亚士兵在零星的战斗中阵亡。

2、8月7日至8月8日:格鲁吉亚攻击

格鲁吉亚维和部队宣称南奥塞梯军违反停火条件袭击格鲁吉亚村落,因此攻击南奥塞梯自治州武装部队。而俄罗斯宣称,8月8日凌晨,格鲁吉亚部队使用多管火箭炮和重型火炮对城市炮击,进而出动两个营的兵力在坦克和装甲运兵车掩护下占领首府茨欣瓦利。导致千多名当地居民和12名俄罗斯维和士兵死亡,150名士兵受伤。茨欣瓦利市严重损毁,俄方随即调遣驻北高加索部队进入该区。

3、8月8日:俄罗斯进攻

俄罗斯军以保护国民为由,进攻南奥塞梯并且和格鲁吉亚军开战,俄罗斯军队的的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和自行榴弹炮正在赶往冲突区,俄罗斯伞兵部队开始被部署在南奥塞梯地区。

4、8月9日:战事升级

俄罗斯占领了被格鲁吉亚军占领的茨欣瓦利。并开始轰炸格鲁吉亚控制地区。时在北京参加奥运开幕式的普京总理谴责格鲁吉亚的“侵略行动”,并且前往北奥塞梯看望伤员并且指挥军队。格鲁吉亚总理发布戒严令,宣布格鲁吉亚全国进入“战争状态”,及在下午向俄罗斯要求停战谈判,但被拒绝。因为俄罗斯声称格鲁吉亚部队并没有撤退,而仅仅是在重组力量。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军队展开夜间激烈炮战。更多的俄罗斯伞兵和装甲部队被部署在南奥塞梯地区。

5、8月10日:格鲁吉亚从南奥塞梯撤出

俄罗斯轰炸了驻扎在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中的格鲁吉亚军(该自治共和国和南奥塞梯一样,虽然名为格鲁吉亚领土,却实质上处于独立状态),战事扩大到阿布哈兹,阿布哈兹已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宣布动员预备役人员。俄罗斯黑海舰队也在格鲁吉亚黑海沿岸布署3艘驱逐舰,计划封港。受俄罗斯猛烈攻击的压力下,格鲁吉亚军已开始自南奥塞梯撤退,但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在南奥塞梯地区的交战仍在继续。俄方维和部队控制了茨欣瓦利大部分地区,并与格鲁吉亚军在市郊展开激战。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宣布单方面停火,并签署停火令,愿意开展对话。

6、8月11日:俄罗斯继续进攻

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处于俄军的控制之下,但南奥塞梯战火亦然持续。俄罗斯驻当地维和部队司令在11日已向驻守阿布哈兹的格鲁吉亚守军发出最后通碟,要求格鲁吉亚军缴械,在当地时间晚10点前全面施行“去军事化”。同时俄军向阿布哈兹增派了9000名伞兵以及350辆装甲车。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誓言绝不会投降。俄军坦克派遣一队坦克深入格鲁吉亚境内,攻打战略城市哥里。另一方面,俄罗斯装甲车队已占据位于格鲁吉亚西部塞纳基(Senaki)的军事事基地。随着俄罗斯部队的挺进,傍晚数千名格鲁吉亚官兵、坦克和其他军用车辆从南奥塞梯以南的哥里撤离到第比利斯。由于俄罗斯军队的逼近,战火开始威胁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而俄罗斯派遣紧急情况部车队已抵达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

7、8月12日:俄国空袭格鲁吉亚,爆发全面战争

格鲁吉亚军队炮击用于撤离难民的的道路,并且继续攻击南奥塞梯,虽然已经有人声称格鲁吉亚实行停火,但俄军方发言人宣称,俄空军损失的一架Tu-22M逆火战略轰炸机很可能是被格鲁吉亚的S-200地对空导弹所击落的。另外格鲁吉亚总统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声称,哥里一度失守落入俄军手上,城市房屋和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但美国则称俄军并未进入哥里市。格鲁吉亚指责俄罗斯出兵哥里,但俄罗斯声称他们只是在执行侦察任务,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早些时候向国防部下令暂停针对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人权观察指出俄军于 12 日在哥里民居投下集束弹,造成平民死伤。但据俄罗斯维和部队发言人称,俄方停火后,在南

第 2 页

共 6 页

奥塞梯的格鲁吉亚军队仍然时不时地在不同位置向俄军射击。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表示格鲁吉亚决定退出独联体。

8、8月13日与14日:俄军不愿交还哥里 在双方宣称执行停火令后,俄军坦克仍然可见于哥里与第比利斯之间。直到8月14日, 哥里仍然是处于被俄国军队“占领”的状态。

9、8月15日与16日:停火协议签订

五、战争影响

俄罗斯和格鲁吉亚连日爆发激战,大批难民争相逃出南奥塞梯,越境进入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境内避难。大批格鲁吉亚人亦因为俄军进入而被迫逃离家园。军事冲突已逼使阿塞拜疆暂停经由格鲁吉亚两个港口输出原油和成品油。同时,哈萨克也停止从格鲁吉亚的巴统港出口原油。格鲁吉亚将对亚美尼亚的俄罗斯天然气供应量减少了三分之一。第比利斯国际机场的部分航班因战事而被迫取消。由于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爆发军事冲突,英国石油公司出于安全考虑关闭了两条途经格鲁吉亚的原油和天然气管道。

六、战争反思:俄格战争打出了“多极世界”的战略框架

历史看似充满了偶然事件,其实都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的必然发展。2008年8月7日晚上,就在奥运焰火即将在北京“鸟巢”上空盛放的前夜,在美国的蓄意挑动下,格鲁吉亚军队无视“奥林匹克休战原则”打进了南奥塞梯,挑起了一场不该发生的地区军事冲突。早有准备的俄罗斯军队随即以优势兵力及火力实施大出有关各方意料之外的“神速”反击,将此一地区冲突升级为一场两国之间的地区战争。于是,在奥运焰火的映照下,在全球观众的欢呼中,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的第一场对外战争打响了,伊拉克战争后又一场大国地缘战略角力上演了。

事实上,俄格战争绝非一个偶然的、孤立的突发事件,而是美国与俄罗斯这两个地缘政治大国及军事强国之间长期角力之下的一个必然结果。表面看来,这场战争的诱因似乎是格鲁吉亚与俄罗斯争夺南奥塞梯地区的控制权,实际上却是美国出于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控制里海油气管道、巩固“石油美元本位制”、离间欧盟与俄罗斯关系(同时打击欧元)以及试探俄罗斯战略决心为未来攻打伊朗“热身”等各种综合原因而进行的又一场代理人战争。而俄罗斯方面则审时度势并洞悉其奸,果断采取军事手段实施“有理有力有节”的战略反击,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战略目的,令美国“偷鸡不成蚀把米”,在一众“小兄弟”面前出丑丢人。因此,俄格战争实质上是一场美俄两国围绕格鲁吉亚问题以及外高加索地区所进行的地缘-能源战略角力,同时不可避免地将欧盟、中国、伊朗、独联体国家、东欧各国、塞尔维亚及科索沃等各方都牵扯在内,其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矛盾相互纠缠,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光怪陆离的国际政治图景。它既是美国一手主导的北约东扩、伊朗核武争端及国际能源斗争的一个阶段性结果,同时也是欧亚大陆战略整合历史进程上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对于未来世界战略格局、国际政治秩序以及国际金融体制的变化与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毫无疑问,当前在欧亚大陆上有资格有实力进行战略博弈的地缘政治玩家只有美国、俄国、欧盟、中国四家,围绕格鲁吉亚问题所引发的这一场大国角力,其时代背景和发展形势对未来世界秩序的确立具有深远的战略影响。

1、美国咄咄逼人,频繁发动战略攻势

苏联解体后,美国以及西方阵营一边弹冠相庆、得意忘形,热烈欢呼资本主义战胜共产主义的历史胜利,另一边则“乘胜追击”,继续加紧推进削弱、打击俄罗斯的各种战略攻势。美国不仅通过“北约东扩”陆续将前华约成员的东欧国家及部分独联体国家罗致于北约麾下,还试图在波罗的海三国部署北约战机,甚至变本加厉要在捷克、波兰和乌克兰部署所谓“反导系统”,形同将利剑直抵俄罗斯的胸膛。此举无疑大大侵蚀了俄罗斯的战略缓冲空间,导致俄罗斯面临直接而切身的国家安全威胁。另一方面,为了全面实现控制欧亚大陆心脏地带以及世界石油生产、运输的地缘-能源双重战略目标,美国继出兵侵占伊拉克、阿富汗之后,自然将战略矛头对准了伊朗及里海地区,接连挑起了所谓“伊朗核危机”和里海油气管线争端,同样直接冲击了俄罗斯的战略利益。

地处欧亚两大洲结合部的里海,既位居地缘战略要冲,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沿岸五国围绕里海法律地位(即‘湖海之争’)以及油气资源分配展开了长期的争夺。这既是一场里海各国主权和能源之争,同时也是一场涉及俄国、欧盟、美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地缘战略利益之争。美国一直希望通过介入里海开发加强在该地区的影响,不仅在经济上使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等国演变为依赖美国的

第 3 页

共 6 页

“准盟国”,还希望在军事上进行渗透,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同时对伊朗实行有效的遏制。里海油气资源出口管道共有三条主线,传统的“北线”早在苏联时期即为俄罗斯所控制,经伊朗到海湾的“南线”从经济角度看,原本是出口到西方和亚洲最为便捷、成本最低的管道,但美国及欧盟自然不愿看到里海能源出口控制权掌握在俄国与伊朗手中,因此美国不顾俄伊两国的反对,牵头修建了经济上极不划算的巴库(阿塞拜疆)-第比利斯(格鲁吉亚)-杰伊汉(土耳其)石油管道,为里海油气输出“制造”了一条极具地缘政治色彩的“西线”通道。由于“巴杰管道”横贯格鲁吉亚,格鲁吉亚自然成了“巴杰管道”的“中转枢纽”,也就无可避免地成为美俄两国进行地缘-能源战略角逐的“兵家必争之地”。

2、俄罗斯全力以赴,坚决捍卫国家利益

上世纪九十年代,叶利钦治下的俄罗斯推行向西方“一面倒”的外交政策,接受西方的“休克疗法”,导致俄国经济每下愈况、综合国力全面衰退、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国家安全备受威胁、民众生活贫困不堪。2000年普京接班后,以其高超的治国手腕挽狂澜于既倒,尤其是2003年10月在尤科斯石油公司原老板霍多尔科夫斯基准备将大量股份出售给美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前夕,普京采取果断行动一举粉碎了美国意欲控制俄国石油能源的战略企图,此举成为俄罗斯得以全面掌控油气能源此一战略武器的关键一步。经过八年时间,油气能源为俄罗斯带来巨大财富,其黄金和外汇储备总额已达300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外汇储备国。目前俄罗斯政局稳定,经济快速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全面回升,这些成就大大增强了俄国领导人的信心与胆气,亦为今天俄罗斯敢于向美国“叫板”及参与全球战略博弈提供了坚强的实力后盾。在美国以核问题为由力图进一步孤立和打压伊朗之时,普京明确表示坚决反对使用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并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以此强硬立场向美国示警:如果美国继续打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俄罗斯就会时时处处反美国之道而行。

然而,普京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仅仅凭借一个能源生产、出口大国的身份,根本不足以支撑其“全面复兴”之梦。“大国复兴”绝非单凭一个“经济增长率”就可以实现,而必须构建在一个全面均衡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上。因此,对俄罗斯而言,未来发展的首要战略目标是必须拿到“全球能源的生产、供应、销售渠道”的决策权及定价权。目前,虽然俄罗斯已经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第一石油生产大国(今年第一季度俄罗斯日产原油950万桶,在国际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市场上所占份额分别达16%和26%之多),并在相当程度上掌握了中亚及里海国家向欧洲输送能源的管道,但由于没有“油气能源定价权”,也没有自己的“能源金融结算方式”,俄罗斯经济不仅对美国经济难以造成威胁,而且从石油中攫取最大利润的正是把持国际石油贸易及金融霸权的美国。不论是从历史上看(美国施展石油武器是前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是从现实上看(能源贸易是近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如果国际能源贸易的“定价权”始终掌握在美国手里,也就意味着俄罗斯财政的“会计权”、综合国力的“评定权”始终掌控在美国手里,俄罗斯也就始终摆脱不了巨额石油财富随时被“打回原形”、国民经济陷于崩溃、再度沦为“三流国家”的厄运。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2008年7月“八国集团”峰会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经济处于严重衰退状态,不应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不能再主导或干预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方向;而一个正在复兴的俄罗斯有权利在国际经济体系中起到更关键的作用,建议开始就优化国际金融制度结构进行谈判,同时俄罗斯正在制定有关完善全球经济体系的建议。这个政治信号表明,俄罗斯正在着手建立一个由莫斯科自主的、排除美元结算方式的能源期货交易所;此外,俄罗斯还积极策划与伊朗、卡塔尔及中亚国家一道,仿照欧佩克模式建立“天然气欧佩克”。这些计划一旦实现,采用卢布或者欧元、甚至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一揽子货币”进行能源结算,均可让俄罗斯彻底摆脱现行的“石油美元本位制”(形同第二个‘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俄罗斯经济的桎梏,将从实质上加速“美元霸权”的终结进程,对美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同时,此举不仅导致现行的国际金融体制以及能源贸易版图产生划时代的重大历史变革,亦意味着北约这个现存最为庞大的军事集团被抽掉了“经济基础”逐步走向瓦解,俄罗斯因此得以有效破解来自北约集团的军事战略压力。有见及此,身陷次贷危机因而苦无良策的美国只得一面向俄罗斯抛出所谓“美俄能源合作”的香饵,另一面则在油气能源输送线路上搞些“小动作”,给俄方制造“麻烦”,意图将俄罗斯的注意力从“能源定价权”特别是“石油美元本位制”上引开。如此一来,格鲁吉亚就被推上了大国地缘-能源战略角力的“刀尖浪口”。

3、欧盟两面讨好,着力维系战略平衡

第 4 页

共 6 页

在近现代历史上,相对弱小而又分散的欧洲各国对于“身强力壮”、侵略成性的俄罗斯自然总是怀着畏惧警惕之心。因此,俄罗斯与其它欧洲国家之间不是处于战争的非常状态就是处于对峙的紧张状态,可说是从未实现过真正的“和平共处”,更谈不上“互利共赢”。二战结束后,鉴于身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夹击之下,痛定思痛的西欧各国率先走上了“联合统一”之路,力求以一个“统一的欧洲”在世界战略格局上获得与美苏平等的国际政治话语权。苏联解体后,昔日横亘在俄欧之间阻碍着双边正常交往的“铁幕”消失了,俄欧经贸关系得以全面恢复,尤其在油气方面,自身资源匮乏的欧洲各国严重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供应,由此开启了一个“俄欧合作新时代”。

作为欧盟“发动机”的英法德三国,在国际政治运作上一直继承着梅特涅、俾斯麦和邱吉尔等人玩弄力量均衡的“优良传统”,力求在美苏(俄)之间维持微妙的战略平衡,并从中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各种战略利益。欧盟一边借助美国之势推行欧盟、北约双重东扩,将中东欧国家、波罗的海三国以及部分巴尔干国家、土耳其分别纳入欧盟和北约阵营之中,加上欧元的诞生和流通,在政治、经济及军事领域都壮大了“统一欧洲”的战略力量。但在另一方面,出于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以及战略平衡的考虑,欧盟在诸多涉及俄罗斯利益的国际政治问题上往往不为已甚,常常与俄暗通款曲。如在科索沃独立问题、伊拉克战争和伊朗核谈判等方面,欧盟都能与俄罗斯协调各自的立场并作出政治配合,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美国的霸权行径。1997年12月,欧盟与俄罗斯签署了指导俄欧进行双边合作的法律性文件《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由于该协定于2007年年底期满,今年6月27日,俄罗斯与欧盟在俄罗斯-欧盟首脑会议上签署联合声明,决定在7月4日启动有关签署新《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的首轮谈判。与此同时,俄欧双方决定通过加强能源合作,即指“北流”(俄罗斯绕过东欧向西欧输送能源)与“南流”(俄罗斯绕过东欧向南欧输送能源)两大项目,以此作为打造“俄欧新关系”的经济基础。此外,欧盟最近暗示“可能会有条件支持”建立莫斯科能源期货交易所的建议,这个条件估计是要求俄罗斯支持欧元结算并在科索沃问题上帮助欧盟维持稳定。如此一来,有了这个“俄欧新关系”,再加上由法国主导的“地中海联盟”,欧盟不仅可以借助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共同维护巴尔干半岛的稳定,还可选择在未来抛开北约继续推动“欧洲统一进程”。俄格战争爆发后,身为欧盟轮值主席的法国总统萨科齐立即出面调停,在停战协议的关键条款上刻意迁就俄罗斯,就是“俄欧合作”的一个最新例子。

面对俄罗斯与欧盟近年来日益频繁与紧密的双边战略合作,而且在在冲击着美国的金融霸权、军事霸权及全球霸权,加上经济衰退、美元疲弱的因素,美国自然不可能无所作为,因而决定从两方面实施离间俄欧关系。一是重新激活休眠了近十年之久的“科索沃独立问题”,意图在欧盟内部点燃一个“火药桶”以激化俄欧矛盾,打击持续强势的欧元;同时它也连同“巴以和平进程”一起,被美国用来换取欧盟的伊拉克合作、阿富汗合作、巴基斯坦合作,特别是伊核合作的筹码之一。二是开始推动第三轮北约东扩,主要对象就是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同时与捷克、波兰、乌克兰等国展开建立反导雷达基地及部署导弹防御基地的相关谈判,意图将欧盟绑在北约开往莫斯科的战车上,在俄欧之间播种仇恨。不料,早已作好心理及战略准备的普京来了一个针锋相对式的“将计就计”,先是“鼓励”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地区比照“科索沃独立”模式实现独立,公开羞辱意图加入北约的格鲁吉亚之余更形同向美国“叫板”;后是“突然发现”匿藏多年的波黑塞族前领导人卡拉季奇并将其迅速引渡给欧盟控制下的海牙国际战争法庭。俄罗斯通过此举向欧盟显示“有意帮助”欧盟维护科索沃局势稳定以及发展“俄欧新关系”的战略决心,从而让既担心“伊核六方会谈瓦解”、更害怕科索沃问题失控的欧盟吃了一颗定心丸。美国吃了这个“哑巴亏”不禁恼羞成怒,唆使格鲁吉亚于北京奥运前夜冲进南奥塞梯境内挑起军事冲突;俄罗斯为了向美欧显示捍卫自身战略利益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并警告同样意图加入北约的乌克兰,迅即对格鲁吉亚方面实施坚决的军事打击,震动世界的俄格战争于是就此爆发。

4、中国谋定后动,积极推行多极世界

表面看来,格鲁吉亚远离中国,俄格之间的矛盾亦无直接牵涉中国利益,国内舆论大多主张中国应该稳坐钓鱼船、隔山观虎斗。因为中国政府一方面不愿得罪美国,另一方面若公开支持俄罗斯,好像有违“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一贯主张,故而采取超然的“中立”态度也就顺理成章了。但是,通过笔者上述针对俄格战争所作的分析,显示这种所谓“中立”态度属于严重短视甚至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俄格战争是冷战结束后俄罗斯首次采取军事手段挑战美国霸权,而美国不仅无法履行“保卫盟国不受侵犯”的诺言,就连一份象样的“联合国声明”也弄不出来,使得美国及北约的“纸老虎”面目暴露无遗(相对于俄国这样级别的

第 5 页

共 6 页

战略对手而言),此一事实已经清楚表明了俄罗斯的强势复兴以及美国的全面衰落。因此,为了切实维护和捍卫国家战略利益及民族长远利益,中国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极为有利的历史性战略时机,顺应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加快调整全球外交战略,积极推动旨在消解美国霸权的“多极世界”进程。

近年来,国际政治分析人士纷纷指出,世界格局已从冷战结束后美国一超独大的“单极世界”向多个国际力量中心并存的“多极世界”转变。然而,这个“多极世界”的政治格局及战略框架究竟是何等样貌,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正是此次俄格战争所引发的世界战略格局、国际政治秩序以及国际金融体制的变化与发展,为世人展示了一个“多极世界”的战略框架和一幅“多极世界”的发展蓝图。如前所述,当前在欧亚大陆上有资格有实力进行战略博弈的地缘政治玩家只有美国、俄国、欧盟、中国四家,能够左右世界形势的未来发展和历史走向的也是这四家。在这四家当中,人们总是惯性地依据历史和现实将中俄归为一方,而将美欧归为对立的一方。若我们能够打破这种惯性思维,想象一下将“中俄欧”归为一方,而将美国归为另一方,那么未来的世界格局将会发生何等惊人的变化。打开世界地图,俄罗斯的国土几乎横贯亚欧大陆,欧盟位于大陆西部,中国则居于大陆东部。很明显,中俄欧三家已经占据了亚欧大陆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一头连着太平洋,一头连着大西洋,其中包括了四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四个核武大国,世界十大经济体中的七个经济大国。换言之,中俄欧如果能够组成一个实质性的地缘战略联盟,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最大政治、经济及军事联合体将会横空出世,其综合实力远超出美国之上。这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岛轴心体系”一旦形成,必将美国势力(尤其是军事力量)自然而然地排挤出亚欧大陆,所谓“美国霸权”随即土崩瓦解,身处北美洲的美国将逐步“边缘化”,退居为一个地区大国。“多极世界”就此有了一个坚实的政治基础,世界和平也有了一个强力的战略保障。当然,这肯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俄欧之间毕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现实矛盾,发展道路上也必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实际困难,美国亦会千方百计地加以分化和破坏,全力阻止这个亚欧大陆战略轴心的形成。但无论如何,俄格战争已经成为此一历史进程的出发点。

至于中国目前针对俄格战争问题的应对策略,如果北京奥运期间不便作出明确的表态,那么可以利用上海合作组织这个国际场合对俄罗斯提供政治支持(上合组织元首理事会第八次会议将于8月28日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此外,中国应积极参与欧洲事务,以斡旋俄格战争问题及支持“地中海联盟”作为新的切入点,同时逐步增持欧元储备和欧元资产,大幅提升中欧战略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中国自身应尽快减持(至少不再增加)美元资产,降低对美国市场的高度依赖。同时在亚太地区(可首先选择南海争议区域)作出适当的战略出击,既推动台湾方面加快两岸统一进程,亦对俄罗斯作出战略策应。日前,俄罗斯副总理谢钦在访问北京后透露,俄中两国的中央银行正在草拟在双边贸易中扩大卢布与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文件,并明确表示,“这些文件的草拟工作将在近期结束”。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积极信号,显示中俄双方已经摸准了美国霸权的金融“死穴”并展开实质性的战略合作。

思考:

1、试析南奥塞梯冲突透射出俄地缘政策的基本变化。

第 6 页

共 6 页

教案内页

军事理论教案

军事理论教案

被子植物豆科 教案内页

军事理论授课教案

军事理论教案(推荐)

标准化内页

奖状内页

邀请函内页

内页样式

军事理论教案内页(A4)
《军事理论教案内页(A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