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南、西南土壤污染问题梳理

发布时间:2020-03-03 18:19: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工矿企业用地土壤环境污染地块、受污染原因及对策分析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

(1)土壤污染状况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主要生产煤炭、钢铁和石油。其中辽宁主要以钢铁和机械重工业为支柱;吉林以汽车和新兴的生物医药为主;黑龙江以石油和煤炭为重。由于长期进行重工业、采矿及石油开采活动,使得重金属、石油烃等有毒有害物质在土壤中长期累积,造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严重的土壤问题。

辽宁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域,重工业分布密集且类型较多,其由于工矿企业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工业冶炼与采矿区土壤污染。开采于1972年,1982年,1991年和2001年的辽河油田周边土壤中石油含量为4789.86-32491.31mg/kg,是国家农业标准临界值(500mg/kg)的9.6-65倍。辽宁省东部山区岫岩、宽甸、凤城3个县重污染区占30.05%,中污染区域占29.42%,主要原因是当地受到高度频繁的采矿和冶炼活动影响。辽宁葫芦岛八家子铅锌矿区附近土壤中镉(Cd)超标率达100%,铅(Pb)超标率达66.7%;丹东市青城子铅锌矿区附近土壤中铅(Pb)超标率达到66.7%。二是城市典型工业区土壤污染。城市典型工业区的大部分工业企业由于生产史较长,“三废”排放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较高且种类繁多,城市土壤环境作为大气、水体和固体废物重污染物的重要受纳体,重金属等污染物会在土壤中长期滞留。沈阳冶炼厂厂区及其周围土壤表层土壤(0-20cm)中镉(Cd)、铅(Pb)、铜(Cu)和锌(Zn)平均含量分别为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GB15618-1995)的74.92,2.27,4.07和3.15倍,土壤中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达到了55.05.此外,葫芦岛锌厂附近镉(Cd)超标率达100%,铜超标率达20%。说明辽宁省城市典型工业区的土壤环境已长期严重地受到重金属的复合污染。

吉林省同样属于典型的工业城市,在吉长公路及松花江沿岸分布着多家大型工厂,如:长春汽车厂、吉林造纸厂、中油吉林石化公司、吉林热电厂、冀东水泥厂、吉林铁合金厂、吉林化纤厂、吉林燃料乙醇、天合实业有限公司等等。这些工厂生产活动排放的工业废气、粉尘对土壤的污染面积达6000多亩,其中包括1650亩蔬菜地所产的蔬菜无法上市销售。吉林市冀东水泥厂年排放粉尘高达2万多吨,对土壤的污染达110平方公里。

黑龙江省的主要支柱产业为石油和煤炭开采及化工冶炼,石油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油废水和固体废物,运输过程中会出现渗漏问题,这些过程都会使土壤中总烃、酚类长期滞留,造成土壤污染;煤炭开采产生的大量固体废物使得开采场地周边土壤铜(Cu)、锌(Zn)、铅(Pb)、镉(Cd)等重金属污染增加;工业生产产生的大气粉尘和固体废物也会造成周边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大庆是著名的石油城,其油气开采已有60年,但是由于工艺水平、处理技术、防护措施等具有限制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废钻井液、井喷、管道溢漏等,使得油气开发区和石油化工区的受到较重污染,其中铅的权重较大,污染物主要来源为废钻井液。 大庆市化肥厂的废气曾使133.3公顷土地受到污染;牡丹江水泥厂,每天粉尘排空130多吨,严重污染了周围土壤;安达磷肥厂硫酸车间年产硫酸8万吨,形成二氧化硫酸雾是246.7公顷土让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伊春地区的西林铅锌矿过去随意排放尾矿,淹没土地5平方公里,造成周边土壤镉(Cd)、铅(Pb)、锌(Zn)等重金属严重超标。 总体而言,东北老工业基地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土壤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矿业生产活动及石油开采,主要污染物为以镉(Cd)、铜(Cu)、铅(Pb)、锌(Zn)、汞(Hg)等为主的重金属及石油烃和酚类。污染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工业区,工矿生产、大棚作业等是造成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大部分的污染源分布在黑龙江省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北部分布较少。 (2)土壤污染短板及原因分析

第一,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期依靠能源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工业发展模式拉动经济增长,使得工业生产中有毒有害物质长期大量地在冶炼厂、采矿场等工矿业企业周边累积,这些物质通过径流、雨水淋滤等作用在土壤中迁移,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壤污染。

第二,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新中国成立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建设,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的重工业为主,而传统的重工业技术落后、结构单

一、设备陈旧、生产方式落后,并且对污废物质的处理不达标,未达标的废水废渣大量的排放到周边土地和农田中,造成土壤污染。

第三,由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建国初期工业材料原料的主要产地,当时全国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工业为重,使得环境问题被忽视。老工业基地的重工业企业环保意识淡薄,监管监测力度较弱,厂区污废物处理处臵设施资金投入较小,有害物质长期任意堆放排放,造成严重的土壤环境问题。 (3)对策建议及重点任务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土壤污染的不同原因,应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对策,设臵重点任务。

首先,针对发展方式问题,老工业基地需转变发展方式,由粗放式发展向低碳发展转变。钢铁冶炼企业需要加强选矿技术改造,同时企业要选购把好燃料关,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从源头上减少固体废弃物以及废气的产生,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另外,在减排方面,应提高二次能源的利用率,既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实现减少废气、废水以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实现提高环保效益的目标。在能源消耗方面,老工业基地应通过不断推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的政策,降低煤炭的消耗占比,逐渐提升天然气以及其他类型的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

其次,对于产业结构问题,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能耗低、产量高、污染小的高新技术逐渐替代传统重工业落后的技术。加快工业基地内大型企业的技术升级改造、沉旧设备更新等;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根据生产需求,使用相适宜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方式,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避免过量生产问题。机械制造业应向柔性化、灵敏化和智能化“三化”方向发展,逐渐实现“精益生产”。

最后,对于企业环境监管制度和资金问题,政府应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及奖惩措施,限制企业排污,鼓励企业进行环保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工作。老工业基地的部分企业建厂早,环保设施差,政府应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对其污废物处理处臵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对于环保设施相对完善的企业,督促企业定期进行日常监测,监测设备要定期维护,提高设备正常运行率和监测数据准确性,充分发挥监测设施在污染物排放中的控制作用。对于排放不达标的企业,政府应责令强制进行整改、关停等措施,保障污染物按标准排放。

二、中南地区

(1)土壤污染状况

位于中南地区的河南、湖南、湖北、广西4个省土壤污染状况较为严重,主要污染物为镉(Cd)、铅(Pb)、砷(As)、铬(Cr)、铜(Cu)、汞(Hg)等重金属污染物。

河南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土壤污染也开始呈现新老污染并存、有机污染和无机污染交织的复杂局面。全省18个省辖市除濮阳外,其他各市调查点均有污染物超标现象。其中,焦作、洛阳、三门峡、鹤壁、济源等5市土壤环境质量相对较差,济源市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土壤污染全部调查点位数的58.06%,土壤环境保护形势相对较为严峻。其中义马市土壤主要污染物为Cr,郑州市主要为Cr、Pb、Cd、Hg、As,开封市主要为Pb、Cd,洛阳市主要为Pb、Cd、Hg、As,登封市主要为Cr、Pb、Cd、Hg、As,焦作市主要为Pb、Zn。大部分污染物都来源于工矿企业生产活动。

湖南是“有色金属之乡”,重金属开采历史长达2700多年。湖南的土壤污染主要以As、Cd和Pb为主。As污染主要由于砷矿的开采造成,如石门雄黄矿的开采,造成矿区周边土壤As污染严重,超标面积百分比为29.3%,矿区周边居民砷中毒人数多达1000人。湖南Cd、Pb污染物的排放呈“一线(京广沿线)一片(湘西北片)”的区域分布特征,且污染主要以Cd-Pb复合污染为主。其中湘江流域是重金属污染的重灾区,由于该区域所属的矿带特点是多种有色金属共生,且属于贫杂系,即富矿很少,选冶复杂,需要大量的选冶药剂,这就造成了有色金属和选冶药剂的复合污染。从湘江上游的郴州到下游的株洲,各地尤其是有色金属工矿区的污染情况和居民的受害病状相当严重,2104年6月,湘江中游的衡阳市衡东县大浦工业园发现“血铅儿童”事件,通过调查,共检测出大浦工业园周边600米范围内儿童315人,疑似高血铅症的儿童多达82人,疑似轻度及中度中毒的有10人,主要是由于食用园区附近超标农产品所致。湖南省Pb、Cd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样是采矿、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黑金属加工制造等工矿业。(湖南省Pb、Cd污染物在各行业中排放比见图1)

图1 湖南省排放的镉、铅污染物在工业各行业中的分布(1996-1999)

湖北省土壤污染区主要分布在工业集中地带和居民密集区域,主要污染物为Pb、Cr、Hg、Cd、Cu、As等重金属。其中武汉市以As、Pb、Cd、Hg、Cd为主要土壤污染物,大冶市以As、Fe、Cd、Pb为主要污染物,黄石市以Cr、Hg、Cu为主要污染物。武汉市主城区的7个行政区土壤中Pb、Cu、As、Hg等重金属都超过了湖北省的背景值,而As在除洪山区以外的所有区中都100%超标,汉阳区的As含量最高,这与其产业结构相关(汉阳区是武汉早期的军事兵工基地、造纸厂地块)。大冶市是典型的矿山资源型城市,具有悠久的开采历史,长期的高强度开采、冶炼带来的一系列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存在大量的历史遗留尾矿库、已关停的冶炼场等受污染地块。黄石市全市的土壤环境均处于轻度污染阶段,其中Cu的年平均值最高为92.9mg/kg,最低为63.8mg/kg,超标率大于16%。 广西省是十大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其中砷矿储量丰富,开采量大。 随着砷矿开采活动不断加剧, 全区矿山累计占用及破坏土地面积高达2万多hm2, 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尾矿渣综合利用率不足16%, 尾矿渣的堆放不仅侵占土地且易造成水土污染, 长期氧化中的含砷尾矿易使砷在酸水中释放, 进入自然水系和土壤, 危及人体健康。长期的矿业活动、尾矿渣的无序堆放、尾矿库的溃坝及人为与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 使得南丹部分地区成为土壤与沉积物砷污染的重灾区。从图2中可以看出, 与其它地方相比, 南丹土壤与沉积物中砷污染问题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 南丹县局部区域土壤砷含量有增加的风险, 而且即使在矿山关闭后, 大范围的环境污染仍会持续。

图2 广西土壤样本及样点、沉积物样点砷污染特征空间分布

综合来看,中南地区土壤污染问题主要是由于有色金属开采、冶炼引起的重金属土壤污染,其中砷、镉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这主要与该地区砷矿储量丰富及以工矿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 (2)土壤污染短板清单

第一,中南地区受污染土壤数据不够全面,重金属污染土壤分类不够详细。通过目前的数据只能得到污染物种类、部分地区某些重金属的超标情况、部分地区污染物分布情况等,但是重污染区域分布、生产生活受限制区域、农业活动受限制区域及重金属含量虽然超标但化学性质较稳定区域等都未进行详细划分。

第二,乡镇工业企业技术水平落后,原材料利用率低,污染防治设施陈旧,且这些企业分布广泛,使得不达标的废物直接排放至周边土壤,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由于中南地区很多工矿企业都为乡镇企业,而这些企业由于资金、场地等限制条件,为了经济利益,在技术、设施等不达标的情况下仍进行金属冶炼、矿山开采活动,并且对生产产生的废弃物随意堆积和排放,重金属通过自然作用进入土壤,造成污染。

第三,中南地区的采矿和冶炼历史较长,存在较多已关闭、搬迁的工矿企业,这些历史遗留地块同样受到严重重金属污染,但是由于责任主体灭失,无法追究责任而被搁臵。

第四,随着工业及城市化的发展,中南地区工矿业继续大力发展,出现了新旧污染并存,污染物越来越复杂化的现象。污染物从城郊区向乡村蔓延,从单一污染扩展到复合污染,出现了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或混合的态势,让治理修复工作变得相当困难。 (3)对策建议及重点任务

首先,对于数据库不够详细全面问题,应由各省政府组织详查工作,根据详查数据,对中南地区受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分类,明确受污染土地的利用类型,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规划与修复治理工程。

其次,对乡镇工矿企业进行全面检查,明确重点管控的区域。根据检查结果,下达整改通知,对于需要扶持的企业,政府应提供资金支持。重点排查各企业环保设施设臵情况和污废物质处理情况,企业和政府都应严格监测工矿乡镇企业周边土壤质量情况,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对发现违法处臵污染物的企业,要严格追究责任,实施惩罚措施。

再次,对于历史遗留的污染地块,政府应负起责任。各省需要先对历史遗留地块进行详细调查,对污染物种类进行确定,然后根据污染类型,污染程度等因素制定合理土地利用规划和治理修复计划;可以鼓励环保企业积极参与无责任主体的历史遗留地块的调查与治理修复工程。

最后,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严防企业新增污染,从源头上进行监管和防控。西南地区采矿、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广泛,应在这些企业聚集区或者大型工矿企业周边设臵监测点位,政府要定期进行监测,企业自身要定期进行例行监测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备。对于已经发现的土壤污染物复杂的地区,地方政府可以联合科研单位考察立项,提出专业化且具有针对性的治理修复技术,并在周边设臵防护设施,阻止进一步污染。

三、西南地区

(1)土壤污染状况

西南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厂分布广泛,产生的镉、汞、铅等重金属污染物相对于东部地区较多,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对较重;另外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和云南是我国磷矿富集区,磷矿采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石和尾矿,这些裸露的固废长期露天堆放,在雨水冲刷下,伴生于其中的放射性核素随地表径流进入土壤中,造成土壤铀、钍、镭等放射性物质污染,并且磷矿石粉碎和研磨操作所产生的粉尘飘扬会沉降并积累在矿区周围土壤中,造成土壤环境放射性污染。(我国磷矿资源储量百分比图见图3)

图3 我国磷矿储量百分比图

重庆是我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是西南地区的工业重镇。

四、工矿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短板清单

(1)土壤污染数据不全面

我国工矿企业分布广泛,重金属污染较严重。就目前的数据而言,只能得到污染物种类、部分地区某些重金属的超标情况、部分地区污染物分布情况等,但是重污染区域分布、生产生活受限制区域、农业活动受限制区域及重金属含量虽然超标但化学性质较稳定区域等都未进行详细划分。例如,东北老工业基地各省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的分布、污染程度不明;中南地区重金属污染地块分类不详;西南地区因磷矿采选而受到放射性污染物的地块不清楚等。

(2)工业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建国初期,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发展工矿企业,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的重工业为主,而传统的重工业技术落后、结构单

一、设备陈旧、生产方式落后,并且对污废物质的处理不达标,未达标的废水废渣大量的排放到周边土地和农田中,造成土壤污染。如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于旧式制度惯性和思维定式的影响,多数企业不愿寻求技术创新,工厂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得不到更新,生产耗能大且污废物产量不断增加,造成厂区周边土壤污染严重。再如中南、西南地区的乡镇企业,由于资金、场地等限制条件,为了经济利益,在技术、设施等不达标的情况下仍进行金属冶炼、矿山开采活动,并且对生产产生的废弃物随意堆积和排放,重金属通过自然作用进入土壤,造成污染。

(3)工业企业环保设施不完善

我国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长期大力发展工业,忽视环境问题,众多工业企业的排污及污废物处理设施相当不健全设臵没有建设,造成工业“三废”乱存乱排问题严重,企业周边土壤环境质量堪忧。例如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春新大石油集团、延边市吉林天池矿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存在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等问题。再如云南省澄江锦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长期将含砷生产废水通过明沟、暗管直接排放到厂区最低凹处没有经过防渗处理的天然水池内,并抽取该池内的含砷废水进行洗矿作业;将含砷固体废物磷石膏倾倒于厂区外未采取防渗漏、防流失措施的堆场露天堆放,造成周边土壤As污染严重。

(4)行业发展模式存在弊端

我国工矿业发展模式长期以粗放式发展为柱,依靠能源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拉动经济增长,使得工业生产中有毒有害物质长期大量地在冶炼厂、采矿场等工矿业企业周边累积,这些物质通过径流、雨水淋滤等作用在土壤中迁移,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壤污染。例如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庆老工业基地等我国重工业基地均存在不合理的开采和冶炼情况。

(5)历史遗留地块问题突出

中南、西南地区及老工业基地采矿和冶炼历史较长,由于矿产资源枯竭及经济技术等原因,大量的工矿企业关闭、搬迁后,遗留下众多污染地块。这些历史由于责任难以界定,尤其难以追索历史污染者,治理修复工作进展缓慢。重庆市在2004年至2012年,集中搬迁了137家污染企业,而这些企业原址基本都位于黄金地段,很多地块污染状况不详。

(6)新旧污染复合问题严峻

随着工业及城市化的发展,工矿业继续大力发展,许多工矿业用地出现了新旧污染并存,污染物越来越复杂化的现象。污染物从城郊区向乡村蔓延,从单一污染扩展到复合污染,出现了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或混合的态势,让治理修复工作变得相当困难。

(7)污染物监测监管不到位

对工矿企业的监测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第一,部分环境监测部门在录入基础信息过程中未核实企业应执行的标准,或未按要求将需执行的地方标准或环保部门认定的标准的企业信息准确上报,导致基础库中相关信息与实际不一致;第二,由于监测能力不足等原因未严格按照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对各企业执行的排放标准开展全指标监测;第三,部分监督性监测工作不规范,实际操作中为暗中国家有关监测技术规范执行;第四,存在因季节性导致企业监测频次不足,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不符合规范等情况。

(8)磷矿开采伴生土壤放射性污染未受重视

西南地区磷矿采选产生的大量放射性物质目前还没有相关监测监管,相关规范及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开采技术尚待改进,矿井周边放射性物质的防护设施和措施相当不完善,伴生的放射性物质危害未引起相关部门和周边人群的重视。

五、工矿企业用地对策及重点任务

针对土壤污染的各个短板,应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对策,设臵重点任务。 第一,对于数据库不够详细全面问题,应由各省政府组织详查工作,根据详查数据,对中南地区受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分类,明确受污染土地的利用类型,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规划与修复治理工程。

第二,对于技术落后问题,应以能耗低、产量高、污染小的高新技术逐渐替代传统重工业落后的技术。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庆老工业基地内大型企业的技术升级改造、沉旧设备更新等;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根据生产需求,使用相适宜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方式,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避免过量生产问题。机械制造业应向柔性化、灵敏化和智能化“三化”方向发展,逐渐实现“精益生产”。

第三,对于企业环保设施问题,政府应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及奖惩措施,鼓励企业进行环保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工作。老工业基地及中南、西南地区的部分冶炼、采矿厂建厂早,环保设施差,政府应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对其污废物处理处臵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对于环保设施相对完善的企业,督促企业定期进行日常监测,监测设备要定期维护,提高设备正常运行率和监测数据准确性,充分发挥监测设施在污染物排放中的控制作用。对于排放不达标的企业,政府应责令强制进行整改、关停等措施,保障污染物处理设施完善并正常运行后方可进行生产。

第四,针对行业发展方式问题,老工业基地及各地工厂需转变发展方式,由粗放式发展向低碳发展转变。钢铁冶炼企业需要加强选矿技术改造,同时企业要选购把好燃料关,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从源头上减少固体废弃物以及废气的产生,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另外,在减排方面,应提高二次能源的利用率,既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实现减少废气、废水以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实现提高环保效益的目标。在能源消耗方面,东北老工业基地要通过不断推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的政策,降低煤炭的消耗占比,逐渐提升天然气以及其他类型的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

第五,对于历史遗留的污染地块,政府应负起责任。各省需要先对历史遗留地块进行详细调查,对污染物种类进行确定,然后根据污染类型,污染程度等因素制定合理土地利用规划和治理修复计划;可以鼓励环保企业积极参与无责任主体的历史遗留地块的调查与治理修复工程。

第六,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严防企业新增污染,从源头上进行监管和防控。西南地区采矿、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广泛,新增企业较多,应在这些企业聚集区或者大型工矿企业周边设臵监测点位,政府要定期进行监测,企业自身要定期进行例行监测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备。对于已经发现的土壤污染物复杂的地区,地方政府可以联合科研单位考察立项,提出专业化且具有针对性的治理修复技术,并在周边设臵防护设施,阻止进一步污染。

第七,对于监测监管不到位问题,首先全面核实污染源排放执行标准,工矿企业用地污染严重的东北工业基地,西南、中南等地区环境监测部门应与环境保护行政管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根据环评批发要求,对辖区内污染源应执行的排放标准进行核实梳理,明确每个企业每个排污口的监测因子及相应的排放标准限值;其次认真做好污染源全指标监测和对比监测,根据国家和各地污染源监测监督方案要求,开展辖区内污染物全指标监测,针对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设备对比监测,明确所有安装并通过国验收的国控源自动监测设备名单;再次,严把污染源监督性质量关,强化质量意识,加强监测的规范性和全过程质量控制;最后,在监测过程中加强数据审核,全面监测记录,杜绝随意篡改数据,保证监测监督原始记录中各项信息和数据与公布内容一致。

第八,针对西南地区磷矿开采和伴生的放射性物质土壤污染问题,相关部门应予以足够重视,制定专门针对伴生性放射物质的监管制度和政策,加强磷矿开采的规范性;尽快出台或者完善伴生放射性矿产开发的法律法规;坚决取缔和关闭开采技术不达标的磷矿企业;在开采技术方面,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措施和技术,使磷矿企业实现绿色发展;对于已经造成污染的企业,要及时进行放射性污染评价,采取相应措施,将危害降至最小;在矿区周边要设立放射性防护设施,对带有放射性的废弃物要隔离并进行专业化处理;定期检测矿区周边放射性水平,制定相关的应急计划。

东北老工业基地演讲稿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专辑.

以人为本求发展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以人为本求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以人为本求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解读豁免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历史欠税问题

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十个问题

改善投资环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优秀)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人才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相关问题及政策的思考

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南、西南土壤污染问题梳理
《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南、西南土壤污染问题梳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