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阿Q鲁迅你为什么把我写得这样坏

发布时间:2020-03-03 04:59: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阿Q:鲁迅你为什么把我写得这样坏?

阿Q与鲁迅的对话

《阿Q正传》研究性教学教案

时间:2004年3月25日 班级:高二(1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名篇。初步认识阿Q这个文学形象的特征,本质及意义。

2、运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感受研究的过程,了解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组织学生分组学习,研读原著,产生问题,确定目标,查阅资料,进行研讨,写成文章,进行交流。因在该班的第一次进行语文的研究性教学。故以上流程都作为教学的重点。

阿Q这一文学形象时代性较强,人物的矛盾性,社会性,典型性都较复杂。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认识这一形象是教学的难点。

三、学生情况分析

1 自初中以来,学生对鲁迅的散文、小说、杂文等都有学习。加之通过网络、影视、课外阅读等对鲁迅及其作品已有一定的认识。这是教学的有利条件;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十七八岁的上海学生理解研讨这一形象还有较大的难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更加系统地深入地阅读鲁迅作品、加深对阿Q这一文学形象的理解和认识。并通过研究和实施、培养学生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四、教学方法

1、积极实施二期课改,运用研究性方法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研究意识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2、阅读原著进行研究,分组指导,主要在课外进行,本节公开课是学生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展示,是本次研究性教学的收尾工作。

五、学生学习研究阶段

(一)宣讲意义,学前动员

就二期课改的精神,研究性学习的意义,《阿Q正传》在鲁迅作品乃至文学史的地位进行宣传,激发学生研究《阿Q正传》的积极性。

(二)分组学习,阅读原著

按班级原座次,分成8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个别小组因缺少学习骨干,可与他组调整,(个别组也可由兴趣相投的同学自由组合)。每组选组长一人(负责小组学习研究的安排和老师的沟通),图书资料员一人,网络、影视资料员一人,记录整理员一人。发挥个人优势

2 (或提供图书、或提供上网等),注意协作配合,认真阅读原著,查阅相关资料(教师提供资料渠道及相应网站)(时间约一周)。

(三)研读质疑,提出问题

每位组员结合自己研读,对原著的理解提出问题,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在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意见不统一的问题,由组长整理上报老师。

(四)产生论题,进行研究

教师汇总8个小组上报的问题,与8个小组的组长一起讨论,筛选不同角度具有代表性的、具有研究意义的问题,再反馈到各小组,要求每位组员选择1-2个问题进行研究,组长及时反馈研究中发现的新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

结合原著及学生研读情况,以下部分问题具有代表性、供研究参考:

1、阿Q也是个农民。鲁迅为什么不重点表现农民的质朴、勤劳等特征,反而把他刻画得很丑陋?

2、阿Q的丑陋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认识这些丑陋的特征?

3、阿Q是否值得同情?哪些内容值得同情?哪些内容不值得同情?

4、阿Q是个悲剧人物,还是个喜剧人物?

5、小说中没刻画一个好人,阿Q也无一次好动机,阅读小说给人以压抑、泄气之感,对这一现象如何理解?怎样认识鲁迅的写作目的?

6、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表现特征、本质是什么?

7、阿Q是不是底层人的代表?是否具有典型性?

8、有人认为鲁迅拘泥于“国民性批判”而忽略了小说艺术,你怎

3 样看?

9、阿Q这一文学形象,今天还有什么意义?

10、当今,我们怎样看待鲁迅及其作品?

(五)深入探究,形成文字

每位组员带着问题重新阅读,查阅资料,分析研究,形成文字,或心得体会或小论文,形式不限,可长可短。先小组交流,进行修改,然后上缴老师。教师对上缴的研究文章进行阅读,就典型问题,或特殊问题,进行或集体或个人的辅导,指导学生再次修改文章。

(六)推选代表,进行交流

每组推选2-3人为代表,做班级交流发言的准备。代表中其中一人为首席发言人(或主辩),其余同学为“副辩”,集中某一方面,多准备一些问题,做好发言辩论的准备。

六、课堂交流阶段

(一)搭建交流平台,选好发言切口

通过研读和写作,8个小组近50位同学对《阿Q正传》都有话可说,教师应为学生搭建交流表现的平台,让不同观点不同思想得到展示或交锋。通过交流加深理解;通过辩论提高认识。故安排一堂交流课这是本次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

不同观点、不同思想怎样交流,要选择一点恰当的切入点,才能由浅入深,言而有序,多而不乱地交流。第一小组的质疑“鲁迅你为什么把我写得这样坏?”体现了部分同学初读《阿Q正传》的原始感受,

4 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和代表性,易产生争议可作为8个小组的交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二)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深入引导

由“鲁迅你为什么把我写得这样坏?”的感性质疑,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阿Q值得同情的理由及小说中相关的内容。

如:阿Q也是个农民(鲁迅语)也是个社会最底层的人。在未庄是个被欺辱嘲笑的对象,连向吴妈求婚是种正当要求却遭至有妻妾的赵太爷的毒打和盘剥。最后要求革命,却成了革命的牺牲品。作者为什么一味放大阿Q的缺点,把不同人的缺点都汇集到一个人身上,这样是否偏激? 这种对阿Q一味同情而缺少批判的观点,势必遭到别的小组同学的反击。引导反击方同学找出相应的理由及小说中相关的内容。 如阿Q从本质上说不是个农民,从所作所为的事实劣迹斑斑,并无农民勤劳、纯朴、善良的特征,而是农村的小流氓……

围绕阿Q是否值得同情,估计持不同观点、不同理由的同学很多,在鼓励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深入探讨。 如阿Q是个悲剧人物,还是喜剧人物? 引导学生分别找出相应的理由来探讨。 悲剧人物的主要理由: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阿Q的被压迫者的地位,遭人辱骂痛打的事实,要求改变现状的愿望,成为替罪羊的结局等情况都是值得同情的,也都是有价值的,鲁迅塑造阿Q这

5 一形象的目的就是“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使其毁灭,促其新生……

喜剧的主要理由:

小说中,阿Q的行为、语言、心理都是变型的,都给人滑稽可笑之感,故作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是喜剧的;小说所运用的漫画手法,放大人物的变态行为,也是喜剧的表现形式;“喜剧是将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语),而阿Q形象的本质“精神胜利法”就是无价值的东西,正是用来教育人的。从影视及小说阅读效果看,笑语阵阵,也应是喜剧。

在悲剧喜剧不同看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两方面理由、辨证看待问题,有学生提出是喜剧的外套,悲剧的内核就很有意义。

(三)抓住人物本质,剖析精神胜利法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小说的重点,也是学生研究的重点,学生研究的主要问题有: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哪些表现?实质是什么?当今人们有无精神胜利法?若有怎样认识它的现实性、广泛性、或合理性? 组织学生就以上问题按小组有序发言。

要点一:阿Q的精神胜利法所表现出的是病态的灵魂,是个矛盾复合体。阿Q的既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既率直任性又正统卫道, 既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既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既狭溢保守又盲目趋势,既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 ,既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既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等病态的人生。

要点二:鲁迅把如此多缺点集中在阿Q一人身上,是因为阿Q作为一个底层人的代表,这些缺点体现更明显、更毒害、更深刻,救治的

6 意义也就更大。鲁迅把中华民族的伤口血淋淋撕开给人看,没什么不好,比起那些虚伪的人鲁迅不过是指出皇帝的新装的孩子罢了。 要点三:阿Q并没有死,当今人们的精神胜利法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程度体现着,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举例。大的方面有一味夸耀我们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而小视历史短少的国家;小的方面有以城里人自居而自高自大,而视他人为“乡下人”而不屑。再如马加爵成为一个罪人和心理变态也有一定的关系。精神胜利法在今天虽有一定的广泛性、现实性、但不等于有合理性。鲁迅塑造阿Q这一人物就是对国民的劣根性加以批判,扬弃,促其新生。

(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思想认识 交流中引导学生对人物的深度和广度拓展。 一是阿Q人物本身的拓展。

除上面学生所谈的是否值得同情;悲剧、喜剧之分,精神胜利法的表现及实质,鲁迅创造意图等问题外,还可就阿Q的典型性问题,小说的艺术性等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评议(视时间而定)。 二是就阿Q这一形象的效果、意义、联系当今实际来拓展。 阅读评议阿Q或许给大家带来情绪上的低沉或压抑,这和阿Q人物的特征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有关。但历史在前进,社会在进步,虽说阿Q是永远的,是说不尽的,但阿Q又是发展进步的,阿Q及阿Q的后人正在逐步摆脱愚昧走向新生,走进一个更加文明的新时代。引导学生联系2004年3月21日发生的上海两千多名志愿者为大洋彼岸素不相识的海外学子余健捐献骨髓而验血的动人事件,还可联系上海复旦

7 大学女研究生冯艾义务支援云南的动人事迹,联系义务支教安徽砀山的查文红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认识阿Q的后人,伟大的中华民族正在走向新生。

七、学生结束交流,教师进行总结。

鲁迅先生的阿Q

论鲁迅笔下阿Q

鲁迅《阿Q正传》读书笔记

鲁迅《阿Q正传》读后感

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

浅析鲁迅的《阿Q正传》

鲁迅的阿Q正传读后感

鲁迅的《阿Q正传》—读后感(定稿)

评鲁迅的阿Q正传(定稿)

我眼中的阿Q

阿Q鲁迅你为什么把我写得这样坏
《阿Q鲁迅你为什么把我写得这样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