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九年级语文(上)《雨说》导学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21:54: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九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课题:

2、《雨说》课型:新授时间:20

10、7 执笔:吴古城审核:九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学习重点:

1.注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选择好语气和语调,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首诗。

2.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征进行描写也是教学重点之一。

学习难点: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

学习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一、情境导入:

大自然的花开花谢,星沉日落,雨雪风霜,常常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遐想和无限的感慨。特别是一些难忘的时刻和事件,总是和它们联系在一起,为我们的回忆增添了无限的浪漫。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歌《雨说》中,与诗人一起去聆听那跳动的雨珠告诉给我们的话语。

二、资料收集: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圃(pu3)锢(gu4)滞(zhi4)喑哑(yin1)(ya4)

嚷(rang3 ) 蓑(suo1) 笠(li4) 膏(gao1)

耸(song3) 绕(rao4)襁褓(qiang3)(bao3)呼啦啦(hua1)

2.解释下列词语:

(1)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2)寒浅:初春时淡淡的余寒。

(3)留滞:停滞,不流通。

(4)暗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5)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6)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7)润如油膏:细腻光滑的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样。

(8)安息:安静地休息,多指人睡或长眠。

(9)祝福:原指祈求上帝赐福,后来指祝人平安和幸福。

3.作家作品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省。台湾当代诗人。1949年自费印刷了第一本诗集《草鞋与筏子》。1954年考入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并在《现代诗》季刊发表大量诗体,成为“现代派”的中坚。1968年赴美留学。出版的诗集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于诗集》、《刺绣的歌谣》等。在台湾诗坛郑愁予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在“中国也很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字写他们的现代感觉”时,郑愁予始终坚持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是现代的。他的诗表现技巧和手法是十足的现代的,可在诗的感情深处,则是深厚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他把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相结合,把西方技巧化入中国传统的意识中,使内容和形式结合得浑然一体。作为现代派的一员,郑愁予 以其对中国传统精神和艺术品味的继承,迥然有别于西化的“现代”。】

4.朗读的基本要求和技巧介绍。

朗读的基本要求有三个:一是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破句;二是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三是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的技巧主要是停顿、重读、语调和速度。停顿是语句间的间歇、声音的休止。一般是:首名、小标题与正文间,段与段间停三拍;句、问、叹和冒号处停两拍;分号处停一拍半;逗号停一拍;顿号、间隔号处停半拍。重读是把句中重要词语读重一些表示强调,“重要词语”一般指句中主语、动词谓语和修饰限制的定语。

语调变化是用来表达不同感情的,常见的有升调、降调、曲调、平调四种。一般地说,表颂扬的。赞叹的、热诚的、悲壮的句子,要用升调;表祈求的、感激的、沉涌悲哀的、叹息的句子。要用降调;表犹豫的、怀疑的、暗示的、双关的句子用曲调;表心平气和的、庄重的、谨慎的、仁慈的句子要平调。速度依文章的内容而定。一般说,交代说明性的内容,描写的句子,含有庄重或悲哀的句子读缓慢些,紧张气氛的内容、激烈的对话,慷慨陈词,含有快活,愤怒、恐怖、惊愕的句子读得急促些。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⑴ 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明确: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⑵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雨说》中诗人赋予雨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借春雨的述说抒发了诗人由衷的期望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们无忧无虑、幸福成长,由此赞美中国传统的“一切为了下一代”的人文精神。】

(3)副标题起什么作用?这一首诗的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对我们理解这首诗的题旨有什么帮助?

【明确:副标题是新闻报道中多行标题的一部分,又称辅题或子题。写在正题的后边,用以补充或说明正题,对中心进行提示。《雨说》这首诗的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它提示了读者,诗人写作本首诗歌的出发点是为中国的广大儿童们。诗人想借“春雨”告诉中国的儿童们,中国人传统的人文思想是“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下一代”,儿童们应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体会长者的爱抚,在无忧无虑中幸福成长。】

合作交流

四、新课讲授

1、这首诗以雨的口气向人们诉说了哪些意思?请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明确:第一节: 探访四月的大地

第二节:雨轻轻地来了

第三节: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

第四节: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

第五节:请孩子们跟它去迎接春天

第六节:告诉孩子们它来自何方,又是怎样长大的

第七、八节:教孩子们勇敢地笑

第九节:交代最终的归宿】

2、齐读第

七、八节,品味其中的“笑”。

【明确:第七节中,诗人借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这些自然界的精灵,抓住它们生动的一刹那,抒发自己对勇敢、乐观、自信的赞美。第八节,用两句气势高昂的对仗句“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希望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将感情推向高潮。有了爱,才会有勇敢的笑,只有勇敢地笑,才有希望,“笑”体现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要勇敢地笑”,充分体现诗人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3、如何理解诗歌的最后一节“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明确:这首诗的最后一节,是说:只要孩子们能自由地快乐地笑着,幸福地成长着,春雨就算完成了使命,为此她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无怨无悔。】

4、按朗读要求读一读诗,想一想这首诗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全诗主要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让自然界的春雨赋予一种人的感情,一种生命的灵性,通过“雨”的“温声细语”,谆谆教导,让儿童们在笑声中成长。诗中那些人格化的“鱼儿”、“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等,她们各具情态,各有特色,很适合儿童心理。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使诗歌读来更亲切,更感人,更有吸引力;使全文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

5、说一说,这首诗除了拟人手法外,作者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讨论、明确:除了拟人外,作者还用了比较、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⑴ 比喻,如: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⑵ 排比,如:

“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⑶ 反复,如:

“雨说:我来了„„”“雨说:„„”】

6、《雨说》中的“雨”,象征着什么?其意义何在?

【 明确:在诗中“雨”象征着一位给大地带来春天,为孩子们带来欢笑的爱的使者。其意义在于春雨是伟大而崇高的无私奉献者,她为了孕育万物而不惜牺牲自己,她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万物的生机和希望。】

五、小结

近来我们学了不少的诗,都是新诗。所谓“新诗”世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它们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词格律的限制,采用了比较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更直接反映了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它与社会发展的潮流相适应,逐渐成为诗歌的主流。学习诗歌很重要的是要朗读,在理解诗意后,更应当运用朗读的一些要领和技巧反复咏唱,朗读成诵。诗的语言有别于其他文体,大量的名诗,其语言更是经过诗人千锤百炼方给于确定,记忆于心,对于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大有帮助。因此期望同学们注意朗读成诵。

六、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巩固拓展

一、积累与运用

l.按拼音写出汉字。

禁gù()鱼táng()留zhì()yīn()哑

xuān()嚷qiáng()褓油gāo()斗lì()

2.写出两句运用拟人修辞方法的诗句,并分别说明其表达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_______啊

石狮子见了我_______啊

小燕子见了我_______啊

仿造上述诗句再续写两句:

花儿见了我___________

种子见了我___________

4.作者用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有什么深刻含意?

5.歌颂春天、吟咏春雨是古今中外文学的一个常见的主题,请你写出两组描绘春雨的古代诗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思考领悟

阅读下面的诗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

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

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

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

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

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

雨说:我来了,我来的地方很遥远

那儿山峰耸立,白云满天

我也曾是孩子和你们一样地爱玩

可是,我是幸运的

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

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6.解释下列词语。

洗礼襁褓

7.你认为朗读选诗应用什么样语调合适?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雨“说”了什么话?这些话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9.文中五次用“雨说”作为提示语有什么好处?

10.选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什么好处?

三、探究创新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诗后问题。

秋雨声声

傅天琳

窗外的雨声,

淅淅沥沥地说个不停。

窗内的语声,

叽叽咕咕地说个不停。

窗外的说些什么?

问那树,那花,那小溪;

窗内的说些什么?

问这笑,这吻,这眼睛。

窗外和窗内都说了一夜,

雨声和语声融合着梦境。

天边的霞光哟脸上的红晕,

化一朵神女峰前飘飘的云„„

11.题目“秋雨声声”能换成“秋雨”吗?为什么?

12.本诗想表现什么中心?

13.怎样理解诗句“天边的霞光哟脸上的红晕,化一朵神女峰前飘飘的云”?

14.“雨声和语声融合着梦境”,“梦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雨说》用象征手法写出了关爱;《秋雨声声》用拟人手法写出柔情,请你运用拟人或比喻写出夏雨的热烈,用诗歌的形式写出。

参考答案

【供你自主研学

一、1.铜塘滞喑喧襁膏笠

2.①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这句诗赋予雨以人的语言、人的感情,把雨描绘成一个可爱的、通情达理的人,使诗句更生动、更形象。②“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这句话把柳条写活了。写出了它的表情和内心活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雨带来的欢乐。

3.笑弯了腰笑出了泪笑斜了翅膀示例:笑红了脸啊笑开了嘴啊

4.作者用这个副标题的用意旨在说明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们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呵护,幸福地生活着。

5.例句: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二、6.基督教的入教仪式。泛称背负小儿所用的东西。

7.用喜悦、轻快的语调朗读。

8.“雨”说它来探访四月的大地,它来亲近大地上的孩子们并教给他们勇敢地笑。这些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欢笑。

9.既是内容上的划分,又是“雨”这位“爱的使者”叙述情绪的递进。

10.用拟人手法写“雨”,将春雨塑造成一位充满爱心的天使形象,全诗是“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喃喃细语,这样写既符合儿童心理,也使这首诗具有轻柔、喜悦、亲切的风格。

三、11.不能。诗题“秋雨声声”让人联想到秋雨中的人语,以秋雨的细腻连绵写出窗内人的甜蜜的情感。

12.人与人之间的融洽感情。

13.这句诗把人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写,用大自然的美衬托人的美。

14.指第二节中表示亲密感情的笑、吻、眼睛。

15.略(只要用拟人或比喻手法,语言生动地描写出夏雨的形象和特点,就应鼓励。)】

《雨说》导学案

九年级上语文《雨说》练习题

九年级语文雨说

九年级语文《雨说》说课稿

九年级 语文 课堂教学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乡愁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2 雨说 教案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雨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雨说教案1

《雨巷》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雨说》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雨说》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