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以美育人

发布时间:2020-03-02 21:58: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以美育人

——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诸因素中,又以“德”为首,可见德育在教育方针中的地位。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部分,在中小学教育中可谓举足轻重,各校都在为抓好德育工作而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都在不断的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改进工作方法,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力图把学校德育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但收效总是不那么令人满意。针对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一 0 九中学在构建实施“以美育人”的教育模式中,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并取得了较好的实效性。

一、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学校在实施德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随着 21 世纪的到来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更艰巨的任务和挑战。从当代社会现实和中学生思想品德的一般特点来看,传统的德育工作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才能适应新时期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 1.观念必须更新

学校德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必须更新传统的观念,确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青少年心理特点的社会主义德育观。当代学校德育应该确立开放意识、整体意识、主体意识、实效意识和主旋律意识。

开放意识是指学校德育工作要联系社会实际,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和针对性,不能自我封闭,在观念上从封闭状态中解放出来,牢牢地确立开放意识,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坚持正面教育,充分说理,提高学生辨别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

整体意识是要充分发挥德育整体功能,即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德育作用。在学校行政统一领导下,以级长、班主任为主、各科任教师为辅,团结一致,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一股教育的集体力量,并积极争取社会各部门和家长的支持,构成最佳的德育环境。

主体意识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1 的作用,在德育工作实践中要尊重学生,注意吸纳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理能力。

实效意识就是德育工作要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以达到预期目标,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这就要求我们要营造愉快的德育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生动活泼的德育活动,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性,有周密的计划性、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

主旋律意识就是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方法有待改进

我国传统的德育工作,在方式方法上与西方不同。西方注意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其个性;而我国长期以来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强调服从、师说生听,使用的是“外压型”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学生在教师的高压下,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大量灌输——要这样,要那样,不能这样等等。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对立的,因此对教师所灌输的东西有砥柱的情绪而听不进,导致德育工作事倍功半,德育工作流于形式,收效不尽人意。这些都是学校德育工作急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才能发挥德育工作的应有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 3.教育的“排斥”现象,增大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

由于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所以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不仅仅是从老师那获得,还可以从其他的渠道获取,这就必然出现教育的“排斥”现象,学生对老师的崇拜程度降低,增大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解决的途径之一是实施以美育人,改进德育工作。

二、实施以美育人,改进德育工作

我校从 1994 年开始,在营造“艺术教育特色”的基础上,实施“审美教育模式”( 98 年正名为“以美育人教育模式”)。通过几年的实践,在努力探索现代德育的实效性方面,做了不少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1.树立我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

我校的教育理念是:美为尚,和为贵,求发展。

美为尚就是追求高尚的人格;和为贵就是儒家思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主张现代人应增强兼融、互补、互利、共同发展、包融共融的意识;求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发展才是硬道理”,扬长促发展,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我校的办学宗旨是:以美立校、以美施教、以美育人。

“以美立校”就是以美作为建设学校的主旨,按美的规律来建设学校;“以美施教”就是以美作为课堂组织教学(合理的教学进程)、师生关系(和谐)和教学方法(恰当的)选择的主旨,按美的要求来进行教育教学;“以美育人”就是要求教师以自己美的心灵、美的言行、美的人格,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的“排斥”现象,干扰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这就要求我们按照“以美育人”的要求处理人际关系,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由于“情感因素”而理解老师,理解这是由于当今社会知识的获取途径多样化所造成的,从而把由于教育的“排斥”现象导致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小。否则,学生看不起老师,认为老师的水平低,那我们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都难以开展。

我校的育人目标是: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为导向,发挥以美育人的“内化”功能,着力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造就适应 21 世纪竞争环境里的创新人才。 2.我校对学生提出“四六”要求。

根据我校以美育人德育子模式,对学生提出“四六”要求: ①.牢记六字校训:求真(做人的动力)

立善(做人的基础)

创美(做人的目标)

②.争取做个“四美”的好学生:塑造心灵美、学习语言美、养成行为美、保持仪态美。

③.努力做到“四个学会”: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

④.待人有情,胸有大志,培养“六爱”情感:爱自己、爱父母、爱集体、爱国家、爱社会主义、爱中华民族。

在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前提下学会爱惜自己的生命,爱护自己

3 的健康,爱护自己的名誉。理解父母为了孩子的苦心,不忘报答父母的恩情。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又怎能会爱他人、爱集体?更谈不上爱国家了!我们通过“国旗下的专题讲话”、“主题班会”、“慰问贫困地区的演出”等形式教育学生,促使他们自觉的融入集体,以集体之荣为荣,以集体之辱为耻,认识到我们从社会中获得需要,也应为社会着想,回报社会。

3.提倡“动机迁移”和“情感迁移”原理

我校注意让学生扬长促发展,注意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或得成功感,进而激发其上进的动机,再把其上进的动机引致文化课学习中去,最终让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成功,转化为文化素质乃至整个素质的提升,实现动机迁移。98年艺术类考生在高考中的表现是最好的例证之一,这是我校恢复高中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全年级只有 57 人。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多:一方面是教学参考资料的不足;另一方面是缺乏横向比较,不知学生的学习程度如何;再就是从校长、教导处到老师都不知道该如何管理。但我们大家只有一个信念:认真对待决不怠慢,一定要成功。4月底,艺术专业考试成绩出来了,我们的战果辉煌:牛丽雅同学获全省第一名,第三名、第五名、第八名、第十名都是我们的学生; 16 位艺术类考生,只有 3 人上省大专线,其余全上本科线,且名次较前。但“一模”的文化课成绩不理想,于是我们运用“动机迁移”原理,鼓励和教育学生把艺术训练的刻苦精神,转移到文化课的学习中去。事实证明,我们的做法是对的。在最后两个月的冲刺中,同学们投入、认真,终于在高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6 位艺术类考生全部上本科线,而且基本上是 500 多分(注:当时艺术类考生还没有单列统计成绩,而是与文科一并统计成绩),我们首届高中毕业班工作获市一等奖。

在情感迁移中,我们要求老师先要爱学生,诱发学生爱老师,进而爱老师所教的学科,提高学科的成绩。

我校提出的“动机迁移”和“情感迁移”,在实践中证明了其科学性和时效性。

4.以“内诱型”激励式取代“外压型”灌输式的教育方法

我校坚持以“内诱型”激励式的教育方法取代“外压型”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在工作中遵循如下原则:对学生倾之以爱

4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立之以信——导之以行——规之以范。实践证明,坚持运用以情感为核心,感染为手段,“内化”为中介的塑造人的方法是可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也只有运用此现代教育方法,才能培育出 21 世纪需要的主动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5.提出学生在家、在校、在社会言行的具体要求是 在家:爱亲人、自料理、做家务、会作息。 在校:敬老师、友同学、想他人、为集体。 在社会:守公德、交益友、立正气。

三、实施以美育人的成果

我校十二年的改革,尤其是实施以美育人教育模式后,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使 109 中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 1.塑造了美的教育者

学校干部、教师自觉以美育己,以美正己。他们淡薄名利,以“栽盆景”的心态对待工作和学习,在愉悦的心境中自我实现。以“森林原理”处理人际关系,在竞争的工作环境中培养自己的兼融、互补意识,创造和谐融洽、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以“荷花原理”对待荣誉和成绩,个人融于集体,与集体荣辱与共。

109中的教师爱生如子,涌现出很多的感人事迹,通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诱发学生热爱教师,热爱学习,热爱集体,热爱学校。许多家长慕名把孩子送来我校,他们说:“ 109 中的教师特别爱学生,相信我们的孩子在这环境里,一定能健康成长”。 2.学生思想素质显著提高

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等系列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校园环境中的教育思想物化,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精神情操。《羊城晚报》曾在头版头条以《美育,竟有如此神力;不信,请看一 0 九》、《一棵美树,硕果多多》报道了我校以美育人的巨大变化。《人明日报》、《参考消息》、《中国教育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广州青年报》和香港《大公报》等 30 多家新闻单位采访和报道了我校以美育人的教育成果。 3.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5 由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以情感为核心的功能,善于激励学生,我校的人才加工能力明显优于同类学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上学期末东山区统考,我校初一级总分派第 4 位,在铁一中、16 中和育才实验学校之后;初二级排第 4 位,在铁一中、16 中和 7 中之后;初三毕业升学考试在东山区同类学校中排第二位,在育才中学之后仅差一分多(若以原始分统计则排第一)。高三毕业班工作连续四年获市

一、二等奖,去年升大率为 96.6% ;今年省大专以上的上线率超过市一级学校的最高指标( 60% )达 60.4% ;艺术类考生的专业成绩 100% 上本科线。

参加市学科竟赛也获多项奖励,如:在 \"OM 头脑竞赛\"中, 初中组和高中组均获二等奖等等。 4.艺术教育成果显著

十二年来我校在国内外、省市的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项目比赛中均获奖甚多,成了广州市学校艺术类竞赛的“获奖大户”,为广州市艺术教育增了光。

2000年我校在星海音乐厅举行了《庆祝改革十周年音乐会》,林树森市长和陈传誉副市长出席观看。2001年我校在广东美术馆举办了《广州一 0 九中学视觉艺术作品展》,我校“蓓蕾室内乐团”还应德国汉诺威 2000 年世博会和法兰克福海德中学的邀请,访问了德国,成功的演出轰动了法兰克福。今年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音乐家来我校访问,与我校蓓蕾乐团同台演出,显示了我校艺术教育已达到了国际交往的水平,我校已成为广州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受到国内外和港澳教育界、艺术界人士的关注。

我校的巨变,验证了以美育人——学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

广州市第109中学

曹方

以美育人

以美育人

以美育人,培养特长

回归生活 以美育人

以美育人,发展内涵

以“美”启智 以“美”育人

以美引趣立美育人

寓德于美 以美育人

与德同行 以美育人

以美润德,以德载美,尚美育人

以美育人
《以美育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论文以美育人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