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疆少数民族岁时节日习俗与性别意识解读

发布时间:2020-03-03 05:53: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疆少数民族岁时节日习俗与性别意识解读 作者:黄燕飞

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11期

[摘要]新疆少数民族的岁时节日习俗是新疆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内容丰富多彩,既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和民族风情,又彰显出一定多元文化的特征。在各民族岁时节日习俗中,由于受到传统的性别意识的影响显现出一定的性别角色差异,对新疆少数民族岁时节日习俗中的性别差异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新疆少数民族的岁时节日文化的了解,同时对认知新疆少数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岁时节日 性别意识

[中图分类号]I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077-02节日被公认为是承载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岁时节日民俗是指一年之中随着季节、时序的变化,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民俗事象和传承。

一、新疆少数民族岁时节日习俗

在新疆长期居住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俄罗斯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塔塔尔族、满族、达斡尔族等,这些民族受到不同的历史沿革、宗教信仰、文化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影响,营造出丰富多彩、呈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岁时节日习俗。新疆少数民族的岁时节日表现形式多样,可以大体分为宗教节日、纪念性节日;娱乐、经贸性节日等,其成因缘由不尽相同。一方面,与各民族宗教信仰密切相关,是潜在深刻的民族文化反映。如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重大节日“古尔邦节”和“肉孜节”,综合反映了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在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民族心理和行为交际等诸多方面的活动。另一方面,也与许多民族古代天文知识和立法的传承有关,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纳吾鲁孜节”,就是以农历春分日为依据而形成的。此外,某些节日与本民族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有关,为纪念本民族历史上的重大沿革和缅怀本民族英雄人物而代代传承下来的,如锡伯族、达斡尔族的纪念性节日“西迁节”、俄罗斯族的“复活节”。另外新疆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以能歌善舞、擅长各类文体活动而著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与各民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相关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经贸、娱乐节日,像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会,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演唱等。新疆少数民族的岁时节日综合地反映出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内容,是各民族文化展现的窗口,人们通过节日活动,促进民族交流,加强民族凝聚力,弘扬民族文化。但是由于各民族发展受经济发展不平衡、宗教信仰、民族观念、社会文化的影响,新疆少数民族的岁时节日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

二、男女在岁时节日中行为方式的差异

一年一度的岁时节日民俗活动,是新疆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的缩影,是各民族的社会状况和生活模式的再版和继续。“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在节日民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男女在节日中的活动方式呈现一定的差异性,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节日前期的准备工作大都由女性完成

“古尔邦节”“肉孜节”是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少数民族重大的传统节日。女性通常要在节前打扫房屋院落卫生,自制各种民族风味的食品,如馕、馓子、包吾尔撒克及各种点心,上街购物买节日必须品,为家人准备新衣等。男性对此参与的较少。

(二)节日期间男性去清真寺做礼拜,节日仪式主持由男性来承担

在过节期间,成年穆斯林男性在节日清晨净身更衣后成群结对地去清真寺做礼拜。女性们则因为受到宗教观念认为女性是不洁的影响,女性一般在清真寺附近、郊区或家中做礼拜。在某些节日仪式中,一般都由德高望重的男性来主持,女性无此特权。如哈萨克族过古尔邦节时的宰羊前的巴塔仪式,都由男性完成,女性大都负责宰羊后的洗羊肠等工作。

(三)节日期间男女拜节

在节日期间,新疆少数民族一般情况下通常都是男性外出拜年,女性则是留在家里做饭,准备节日食品,迎接客人的到来,可以大致概括为“男性拜节、女性迎客”。哈萨克族过节时第一天是男性出门拜年,女子在家待客,第二天才是女子出门拜年,折射出性别差异。

(四)节日期间的男女不同的待客习俗

节日期间高朋满座是令人喜悦的事。维吾尔族家庭中如果来客人,通常要按男女长幼的次序进门就座,一般最年长和最尊贵的男性要坐在最中间的位置,其他人按照辈分长幼依次坐开。家中男性主要和客人吃饭聊天,女主人则要为客人服务,倒茶、做饭、端饭菜等。客人离开后,女性才开始吃饭,有些传统的家庭男女还要分桌就餐。饭后的收拾餐具、打扫卫生也由女性承担;哈萨克族、蒙古族妇女一般都坐在靠进餐桌最靠外的位置,方便为大家服务,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在进餐时多采用男女分餐制。

(五)节日娱乐活动中男女差别

节日中总是伴随着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这些娱乐活动的参与者大多都是男性。如哈萨克民族中叼羊、赛马、摔跤等娱乐活动均限男性参加,女性一般都只是观望者。

三、女性节日与女性地位

在新疆少数民族岁时节日中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女性节日,如新疆柯尔柯孜族妇女的传统节日“喀尔嘎托依节”,其意为“乌鸦宴”,是为了纪念妇女们机智和勇敢地抵御外族侵略而形成的。此节于每年公历的7月22日举行,节期为一天。节日当天,男性禁止参加节日仪式,男性要为女性宰羊和准备其他食物,但是不能进屋。节日庆典活动由一位德高望重的妇女主持,仪式开始后,先让每一位妇女喝一碗奶,以示妇女要洁身自好、真诚、勤劳。然后,举行歌舞表演、讲故事等娱乐活动;此外,塔吉克族的播种节象征着正式播种的开始,当日要请一位有福气、多子多孙的老妇人坐在地中央,再找一个人象征性地围绕老妇人转圈,然后再翻挖土地,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

我们可以从这些特有的女性节日管窥女性的社会地位及性别意识,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说明。一方面这些女性节日赞扬了女性的智慧和勇敢,在一定层次上女性享受了尊贵待遇,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另一方面,这些特有的女性节日也体现出社会对女性提出的规范要求,要求女性要恪守妇道、勤劳、善良、真诚。所以,女性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女性问题体现在节日民俗中反映出两难困境。

四、岁时节日民俗变迁与性别意识的转变

(一)男女活动差异的缩小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男女社会分工逐渐趋同,社会的发展使得男性与女性间的性别角色差异缩小,女性的地位日益提升,女性具有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存在价值,已不仅仅是贤妻良母、生儿育女的角色,传统的“男外女内”的性别分工模式已经淡化,这也充分体现在新疆各民族节日中,如在节日期间准备食物、购买年货等已经不再单单是女人的义务,男性也逐渐关心节日生活安排,开始帮助妻子在节前打扫院落和房屋、准备食物、上菜、洗碗、收拾剩餐、带孩子等。此外,过去新疆各民族在节日期间男女分餐有严格的要求,但现在也都共餐饮食,不再分餐。

(二)女性自我意识的表现

时代日新月异,新疆各民族诸多女性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是靠实力生存发展的。女性开始不断追求与男子同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把自己当作社会生活的创造者,不断地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生活中一系列不平等的现象,不再盲目地依赖于男性。她们努力创造新生活,和男性一样追求话语权、支配权、拥有权、决策权。这种思想正符合全国女性组织的宗旨:女性首先是人,是个像我们社会中其他人一样的人,女性必须有机会发展她们作为人的潜能;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正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在节日中和男性一起参与娱乐活动、表演民族歌舞,赠送礼物,充分享受节日的欢娱、美的熏陶,实现男女平等。传统性别意识的改变,不仅有利于女性个人的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推行男女平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在各民族中广泛推行男女平等教育,使传统的岁时节日习俗中的性别差异弱化。只有男女和谐了,才可以携手构建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2]楼望皓.中国新疆民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3]杨启辰,杨华.中国穆斯林的礼仪礼俗[M].西宁: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

[4]西仁•库尔班,伊明江•木拉提.塔吉克族民俗文化[M].新疆大学出版社,2001.

少数民族节日习俗

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

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

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

岁时节日民俗调查报告

第五章 岁时节日民俗

定襄县岁时节日民俗考

活动课j教案: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

中国岁时节日民俗研究综述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解读

新疆少数民族岁时节日习俗与性别意识解读
《新疆少数民族岁时节日习俗与性别意识解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