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资治通鉴》新读——刘邦得韩信

发布时间:2020-03-03 19:24: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刘邦得韩信

当初,淮阴人韩信,家里很贫穷,做不了官也不会做生意,天天游手好闲,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一天在城边上钓鱼(这时候钓鱼不会是为了休闲,主要是弄点吃的),有个洗衣服的老太太看到他面露饥色,就给他吃的。韩信很高兴,吃完之后说:“我将来必将重重报答你。”老太太很生气:“男子汉连自己都吃不饱,我是看你可怜给你吃的,谁指望你报答我?”(老太太这话很伤人,即使是真的施恩不图报,话说成这样基本上等于抽巴掌了。而韩信终未食言,名扬天下荣华富贵之后适时地给了该老太太一笔重金,以示报答。不知道该老太太还记不记得她当年周济过的这个穷小子的模样,暴得大富后的她还会不会到河边亲自去洗衣服。人生际遇,盖类于此)

淮阴街一个年轻的屠户一次在街上遇到韩信说:“别看你天天带着剑,人模狗样的,韩信虽然你带着剑(韩信当初去见项梁是“仗剑”,可见韩信平日就是一人一剑的装束,再饿再苦,剑不可丢。一为防身,亦是明志),其实你就是个胆小鬼,要么你杀了我,要么从我裤裆下钻过。”韩信看了看,屈身从此人胯下钻过,众人哄笑,都说他是真正的胆小鬼。(世人皆以“胯下之辱”胜赞韩信乃“能屈能伸”之大丈夫,余以为韩信“能屈”是真,“伸”实不足。以一身武艺“屈”于屠户胯下,以一代战神“屈”于刘邦麾下,是“能屈”也;遇市井小人,不早避之,亦不逃掉;拥天下名,拥百万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数次机遇现前,终不能摆脱汉王而自立自保,图落得个身死族灭的可悲下场,是为“伸”实不足也。殊为可叹乎!)

项梁渡江后,韩信带着剑去追随,一直默默无闻;项梁败了之后,又追随项羽,项羽让他当了个带兵的小官,韩信多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等刘邦被封为汉中王之后,韩信抛弃了项羽,来到刘邦军中。依然默默无闻。

不知道犯了什么罪,理当斩首,前面已经斩了十三个,下一个就轮到韩信。韩信昂首待死,忽然看到腾公(刘邦手下一个谋士)进账,大声喊到:“汉王欲得天下乎?为什么要杀壮士?!”腾公一看,此人相貌雄奇,谈吐非凡,岂能杀之。赶紧给他松绑,和他站在帐边简单聊了几句,腾公非常高兴,直接进去就向刘邦推荐。(和后面韩信主动找萧何引见不同,这里韩信没有说,是腾公主动去找的刘邦。由此可见,腾公的识人术着实让人叹服,项梁、项羽辈差得太多。见一面,二三言,就能知道此人堪大任,这不是一般的功夫。萧何可比之。)

刘邦给了韩信一个管粮草的小官,也没有见到他什么特殊的地方。韩信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又找到萧何,让他再跟刘邦说说。刘邦还是不在意。刘邦到南郑之后,将士们都怀念家乡,开始逃亡(从江苏一路杀到咸阳,九死一生,活着的一直盼着个衣锦还乡,现在搞到四川这个噶大,回乡一时无望,逃亡在情理之中。)

韩信一看,军心已不稳,大概萧何已数次跟刘邦说,而刘邦又不用,看看无望,算了,还是走吧。萧何一听说,来不及向刘邦汇报,飞马去追。

手下人进账向刘邦禀报,支支吾吾地说:丞相跑了。(!)

刘邦如五雷轰顶,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一两天,萧何回营见刘邦。

刘邦:“你个狗日的,你死哪去了?!”

萧何:“汉王,我。。。。。。”

刘邦:“你,你什么你,走了连个p都不放!你tmd下次再这样,寡人把你给&^%#$#$”

萧何:“我走得太急没来及禀报,还请汉王恕罪。”

刘邦:“什么鸟事能让你这么急?”

萧何:“我去追一个人。”

刘邦稍稍平息了一下:“追人?追谁?”

萧何:“韩信。”

刘邦:“放屁!都跑了他娘的几十个了,你一个不去追,偏去追什么鸟韩信,谁信啊?”

萧何:“臣岂敢欺骗汉王。”

军士倒水端进来,刘邦从他案几上拿下他的好茶,捻了一撮茶叶,亲自放到萧何的茶碗里。

萧何连忙起身,“汉王息怒,听我慢慢说。”

“坐,你说,你说。”

“其他将军无所谓,但是韩信国士无双,汉王欲得汉中,可以让他走;汉王欲得天下,非用此人不可。”

“废话!寡人岂能一直呆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既然如此,就要用韩信。”

“那好,让他做个将军。”

“那样,韩信还会跑。”

“那就让他做大将军(全军总司令)”

“那太好了!”

“你去把他给我叫来,我马上就封他。”

“汉王封一个大将军,怎么能跟招呼一个小孩给他糖吃一样?这样怠慢无礼,就是韩信要走的原因啊。臣以为汉王要择日、设坛、斋戒、具礼,然后才行。”

“好,就按你说的办。”

于是放出风,汉王要封大将军了。刘邦手下的一帮将军都以为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选,一时大家都很高兴。

等到那一天,一看竟然是韩信。

全军皆惊。

(失去众多军士,失去几十个将军,对刘邦来说是可以承受的。但是萧何是老乡、是嫡系、是肱骨,是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陈平,张良回韩国,陈平未出现)中此时唯一可以倚重的高级智囊。萧何走,刘邦怒,更多的是慌;萧何归,刘邦怒,更多的是喜。对韩信的安排,一切听从萧何,初看是刘邦对萧何言听计从,细看则是刘邦根据萧何做事情的方式得出自己的判断。后面和韩信的一段谈

话,印证了刘邦的判断。君王可以没有眼光,但是绝对不能没有正确的判断。)

附原文:

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信钓于城下,有漂母见信饥,饭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因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知名。为连敖,坐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王。王拜以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汉王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多道亡者。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王曰:“丞相何亡。”

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王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王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刘邦&项羽 《资治通鉴》有感

读资治通鉴

读《韩信》心得体会

读《资治通鉴》有感

我读《资治通鉴》

读《资治通鉴》有感

读资治通鉴有感

读《资治通鉴》心得体会

读《资治通鉴》有感

读《资治通鉴》有感

《资治通鉴》新读——刘邦得韩信
《《资治通鉴》新读——刘邦得韩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