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拆弹部队

发布时间:2020-03-03 05:45: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赚足票房与人气的《阿凡达》,在第82届奥斯卡颁奖中活脱脱成了最大的“杯具”,与卡梅隆前作《泰坦尼克号》11项大奖的辉煌来了个天差地别,仅得3个技术奖的结果让《阿凡达》彻底沦落为一部技术挂帅的特效片。而《拆弹部队》则成为奥斯卡之夜的最大赢家,一举斩获6项大奖,其中不仅有分量最重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甚至连经常颁给大片的音效剪辑等技术性奖项也收入囊中。这一戏剧性的结果让许多影迷在大呼吃惊的同时,也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场关于两者胜败原因的大讨论。

原因一 题材论

《阿凡达》的技术之独步天下是人所共知的,它在3D电影科技上也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但是奥斯卡从来都是技术流的伤心地。1978年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的轰动不亚于《阿凡达》,但在奥斯卡最佳电影的争夺中还是败给了一部温情脉脉的《安妮·霍尔》。《拆弹部队》挑动的是美国人最痛的伊拉克战争,但是跟一般反战主题的战争片又不太一样,影片以小见大表现出战争对伊拉克人和美国士兵的影响,动作场面凌厉有气魄,而毕格罗又赋予影片女性特有的细腻风格。《阿凡达》在剧情设置、拍摄手法等专业电影人较为看中的部分都不及《拆弹部队》,又因为它的技术太过强势,奥斯卡颁奖前就有美国媒体认为如果《阿凡达》得奖会是电影业界的悲哀。

原因二 鼓励论

毕格罗如愿成为奥斯卡史上首位最佳女导演,除了圆她自己的愿,莫如说也遂了奥斯卡的意。电影是制造梦想的利器,奥斯卡是这个造梦工业的一部分,创造历史除了要迎合大众的心理,还要奖励电影工作者的努力。只要是作品质量过得去,在相同条件下奖项会倾向于更能制造轰动效应的电影。况且,很多评委觉得像《阿凡达》这样的影片是好,没人说《阿凡达》不好,《阿凡达》也得了很多提名,在重大的奖项里面也得了提名。为什么不给它?他们的想法就是《阿凡达》高票房是对它最好的肯定,它不需要奥斯卡。而《拆弹部队》如果没获奖,就失去了让更多观众知道、了解它的机会。

原因三 嫉妒论

卡梅隆是好莱坞第一导演确实没错,但从“电影暴君”的外号也可以想象他的圈内人缘。1998年他的《泰坦尼克号》斩获11项奥斯卡,获得最佳电影更让他在台上说出“我是世界之王”,这番话是他在饱受质疑和巨大压力得以释放后吐的一口恶气,但台下坐着的心里不以为然的大有人在。他强硬独裁的工作作风也一直为人诟病,与他合作《深渊》的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认为他苛刻、粗鲁、脾气很坏,让周围的人很痛苦,“他的刻薄对影片没有任何帮助”。另外,《泰坦尼克号》女主角凯特·温斯莱特在影片杀青之后,就决定以后再不跟卡梅隆合作,她承认卡梅隆是个好人,但是脾气太坏了。

原因四 阴谋论

曾经让《撞车》登顶奥斯卡的制作人辛西娅·施瓦茨(CynthiaSwartz)被《拆弹部队》找来运作这次评选准备。施瓦茨令人质疑地直到2009年12月份才送出DVD,这样一来,每个评选者反而都抽出时间来观看这部影片。同时她还煞费苦心地将影片的DVD发给每一位美国编剧工会的成员,并通过一封情真意切的邮件煽动学院成员为《拆弹部队》投票。这一涉嫌违规拉票的举动看来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勾起了学院成员的“同仇敌忾”之心。施瓦茨还成功地利用了毕格罗的“品牌效应”,后者是好莱坞不多的“女强人”型导演。《阿凡达》这边,福克斯则完全将权利放给卡梅隆。看来业余人士终究玩不过专业人士。

原因五 隐忧论

以技术取胜的《阿凡达》,让全世界都为之瞠目结舌,可是全靠特技不靠真人的形式,却引发了明星的忧虑。如果所有导演都争先恐后拍摄《阿凡达》式的影片,演员们都只能在幕后“默默耕耘”,演绎幕前的虚拟形象。如同剧中女主角一样,辛辛苦苦拍了这么长时间,但是最后连一个露脸的机会都没有,那不就等于变相砸碎自己的饭碗吗?反正你演跟他演区别都不大,演再好都无缘最佳男女主角,连配角都没份儿角逐。有人说这是一部“反演员”的电影,如果表彰它,今后这样的电影多了,好莱坞的大牌明星估计都要失业了,要知道,奥斯卡5000多名评委中,演员占了绝大多数。这样视演员为“草芥”的电影,据说很多美国演员看了很“不爽”。

还有的自己上博客搜吧,都不错的

《拆弹部队》影评

《拆弹部队》影评

拆弹部队影评

影评《拆弹部队》第二次作业(定稿)

《拆弹专家》观后感

弹涂

弹涂

黄油弹灌装机

弹药学一

弹弹弹教案

拆弹部队
《拆弹部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军队打架 部队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