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学习小结

发布时间:2020-03-04 01:29: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学习感想

江西省九江学院

叶仰蓬

有机会参加教育部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承办的 “2010年全国研究生(资源环境)暑期学校”,心中充满感激之情。大家普遍认为为期两周的研讨与学习收获很大。本期的学习行将结束,在此我对本次学习感想体会作一小结。

一、承办方的负责精神深深感染了学员

中国地质大学的教职员工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而且从网络资源利用等方面尽量为学员的学习提供方便,另外,针对极个别学员上课迟到、学习态度不太端正的实际情况,他们进行了及时、耐心的思想教育,引导学员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这些都使我们深切感觉到他们的细心与负责。在此我要再次感谢中国地质大学的工作人员,感谢他们为本次暑期学校付出的辛勤劳动!

二、高规格的授课队伍使我们受益匪浅

本次暑假学校聘请的授课老师规格很高,除了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科院、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或科研院所的多位教授外,还特地聘请了八位德高望重的院士前来为我们做报告,这些学者都是在其所在领域最知名的学者,所有的授课老师包括近80岁的老教授、院士可以说工作起来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充满了人格魅力,他们的讲授使我们感受到享受到难得的学术盛宴,对众多的前沿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也让我们领略到了国内外多位学术大师的风采,他们所教授的知识与方法对我目前的工作、学习的许多方面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触动,比如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的刘建明研究员做的《新资源技术及其产业化前景》的讲座,其言辞中充满了希望通过他及所在团队的努力,早日报效祖国和社会的感人情怀。

三、对几次讲座的切身体会

本次暑期学校聘请的授课教师给我们带来了多层面的视听享受。由于篇幅的关系,这里仅就我感受最深的几次讲座谈点体会。

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的池国祥教授做的《Goe-fluids and Ore-forming Models》讲座虽然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内容,内容专业性很强,也有相当的深度,但他的讲授浅显易懂,推理性强,在开始、结束等很多环节都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适时检验学生的听课效果,课堂教学富有思想性。

中国地质大学白中科教授做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土地复垦》讲座,以非常详实的资料和缜密的分析,使我进一步明晰了一些概念如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还通过大量实例向学员展示了我国一些典型地区的土地开发的成功案例和目前面临的难题,这些对我今后加强《土地管理学》方面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和促进作用。 刘建明研究员关于《新资源技术及其产业化前景》的授课不仅讲述了新资源及新资源技术的基本理论,还能紧密联系当前新能源、新材料开发趋势,向我们全面地展示了他们的科技攻关团队当前取得的主要成果,同时刘老师介绍了新资源技术产业化推广面临的形势,让我们深切认识到一项技术从研制成功到小范围实验再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不易,作为学员,如果今后能在其中的某些环节做一些事情,也应是对我国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发展的一种推动吧。

中国科学杂志社的编审任胜利博士为我们做了一场详尽的《高水平英语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的报告。他的讲述,使我认识到要发表高水平论文,必须端正态度,将在高级别刊物的发表论文作为与同行、与社会进行思想交流的主要途径,作为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作为一种被社会接受的巨大荣誉,只有以此为动力,认真做好从论文准备到投稿的每一环节,才能提高科技英语论文投稿的命中率。首先作者应专注于科研工作,做到多思考、多学习,善于学习,踏踏实实的学习、工作,这是出成果的关键,这是无法投机取巧的;其次,应熟悉投稿的规范要求即基本的“游戏规则”,比如需要多了解所投刊物的主要栏目、侧重点及写作规范要求,按要求行事,尊重对方,对方才能尊重你。任博士还结合自己撰写英文科技论文的体会,就写作前准备、论文的组成、各部分写作的基本要求、常见错误及解决办法等作了非常详细的介绍,并为试图进一步学习的同学开列出了很多网站和博客名称。整个讲座层次清晰、实用性强,无疑将对我今后的科研尤其是论文写作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中国科学院翟裕生院士做的讲座《地球系统-成矿系统-勘察系统研究》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翟院士已80岁高龄,是这次暑期学校中最年长的一位教授,但其授课热情和认真程度丝毫不亚于其他教授。翟先生上课准备非常充分,这从其精心准备的课件也能看出来,其课件内容逻辑层次性强,图片运用得当,增强了授课的生动性,同时在讲授大量专业性内容基础上,为使得来自各个领域的学员更易接受,他还对篇幅大的讲授内容专门进行了的简要概括,做到朗朗上口、方便记忆,所以我们掌握起来感觉毫不费劲。更重要的是,在这次讲座上,翟先生结合他的人生历练,把他多年来的科研心得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让我和其他学员深受感动与启发。翟先生自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在北京地院工作勇挑重担,他将领导交代的任务化作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责任,曾有一段为承担开创性的工作,冒险下到矿井勘察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艰辛历程;上世纪60年代翟先生被下放到江西赣南地区,逆境中的他也能从积极乐观的一面看待这次“锻炼”,他说这次经历使自己能再一次安下心来学习思考一些要研究的问题,也让他深切体会到了下层老百姓的疾苦,真正体会到“自己并不是高人一等,只不过是比别人有更好地机会罢了”,“我的智商也不过中等水平,是凭着自己一点一滴的积累成就了自己”。翟院士这种活到老学到老、淡泊名利、平等待人的处世观让我感动良久。翟先生上课最后的最后一部分是“科研工作体会”,他把毕生的科研经验总结为短短的“兴趣-责任-思考-创新”等二十个字,这二十字环环相扣,逐步递进,形成了一个有机关联的体系,我将其称为“科研人员成才需把握的必备要素与系统”,“二十字”将成为照亮我今后科研工作征程的永恒的启明星。

四、来自各地的学员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围绕“资源环境”的主题,本次暑期学校录取了来自全国各个省份高校的学员参加学习,这些学员们普遍优秀,学术功底较为深厚,在讨论当中很多学员的发言非常精彩,我的思维由此受到很大的启发。由于我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再加上暑期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多次活动交流的机会,我们在十五天时间里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这对我们今后的学术研究以及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五、几点建议

1、今后举办此类主题的活动,能否进一步扩大课程涉及的范围,比如此次如能结合地质公园等增加旅游规划开发方面的课程,那课程体系的设置就更为完善了;同时建议合理确定课程一些讲授的深度,结合学员的具体情况,对讲授内容中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实践部分的比例加以适当搭配。

2、建议进一步改善授课条件,尤其是聘请外籍教师授课时,如果能提供同声传译条件的话,外教设置的课堂讨论环节将更为顺利,课堂效果将更为明显;

3、为能进一步方便并促进学员今后的课程学习或科研工作,建议专门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开辟一专栏对这次暑期学校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同时建议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将上课录像放在网上,这样做也有利于扩大中国地质大学在校际间的影响力。

暑期学校即将结束,我将离开美丽的中国地质大学,离开一起生活、学习十五天的老师和同学们。暑期学校对我的学术与教学工作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习不仅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差距,更为重要的是帮助我明确了今后的学术与教学努力方向。在以后的学术道路上,我将进一步端正学术思想及道德方向,坚持对民族和人类的关怀理念,坚持独立的学术思想,为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尽自己的一份力。

最后祝愿各位老师工作顺利,所有学员事业有成,并期盼未来再次重逢的那一刻!

研究生暑期学校学习总结

"集成电路设计"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邀请函

暑期学习小结

在职研究生学习小结

研究生暑期学校学习总结ppt(DOC)[优秀]

暑期研修学习小结

暑期政治学习小结

教师暑期学习小结

全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研究生暑期学校学员名单

研究生学习党性锻炼小结

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学习小结
《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学习小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