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养成良好的习惯 为幸福人生奠基

发布时间:2020-03-03 22:11: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养成良好的习惯

为幸福人生奠基

墨红镇补木中心小学—李雪娅

很高兴有机会就“养成教育”这个话题与大家进行沟通和交流。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讲,但愿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什么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一个人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的目的——形成良好的习惯。

(一)习惯与培养习惯

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生活方式或社会风尚。通俗地说,习惯就是一个人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用心理学的语言来说,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稳固的链接。北京师范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一言而概括之:“习惯就是心里头痒痒的。”我们可以从女同志喜爱逛商店、爱书的人爱逛书店、喜欢体育的人爱看电视转播、小朋友爱看动画片等例子来验证。

习惯主要是一种行为,它是可以观察、可以模仿的。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初步成为一个习惯,如果坚持90天就会成为一种稳定的成熟的习惯。例如,我们

1

每个人习以为常 的“洗脸”行为,可以通过“一天都不要洗脸”这个小实验来验证和感受一下。

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好孩子,也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学习好,所有那些被认为是麻烦的孩子都是坏习惯缠身的孩子,所有那些好孩子都是好习惯相伴的孩子。俗话说得好:“说千道万,不如养成一个好习惯。”从家长的角度,可以说: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从老师的角度,可以说:训生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从学生个人的角度,可以说:与其被训千遍,不如养成一个好习惯!

(二)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1、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

俗话说得好:“从小看大,三岁看老。”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说:“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它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抓好养成教育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小而言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好习惯终生受益,坏习惯终生受害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的一生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养成坏习惯则让人终身受害。(4个小伙子应聘的故事)

2

坏习惯常常让人们与幸运失之交臂,甚至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我们来看一个这样的小故事:有一个理发的师傅教徒弟理光头。开始时在冬瓜上练习,用理发刀刮冬瓜皮来模仿理光头,徒弟每次练习时都有一个坏习惯:把理发刀往冬瓜上一扎。师傅见后说:“请你改变这一习惯。”徒弟笑曰:“这又不是真头,没关系。”三个月后,徒弟出师,给弟一位顾客理光头,理完后,他又照例把理发刀往头上一扎。结果可想而知。

人的行为习惯不好,直接影响自己的成长,给自己的形象造成阴影。比如,有的人在公共场合不管不顾的抠鼻子、掏耳朵、打喷嚏,甚至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有的人为一点小事就出口成脏,甚至大打出手„„其实,每个人的眼睛都是摄像机,每个人的耳朵都是录音机,我们切不可忽视在言谈举止中培养好习惯,纠正坏习惯。

3、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幸福人生奠基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有一个精彩的比喻:“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好习惯是加速器,是助人腾飞的双翼;坏习惯是枷锁,是难以挣脱的羁绊。习惯支配人生,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3

有谁心中没有燃烧过对成功的渴望,但被成功垂青的又有多少?要拥有幸福人生,必先做个成功人士;要取得成功,首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下面,结合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从五个方面谈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

(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健康快乐过好每一天;

2、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把餐桌当成课堂(一起背诵《悯农》,讲袁隆平的贡献以及舌尖上的浪费,强调勤俭节约);

3、养成良好的睡觉习惯,确保拥有旺盛精力;

4、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有条理、有效率地学习、生活;

5、养成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的习惯,约束和规范自己,尊重和关爱他人;

4

6、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克服依赖,学会自我管理,对自己负责,自我面对困难,形成独立人格(讲郑板桥教子自立的故事,带读相关诗句);

7、养成孝亲尊师、微笑待人的习惯,做一个有孝心、有礼貌、有爱心的好孩子(一起背诵《游子吟》)。

这里侧重谈谈“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涉及着装的卫生习惯、饮食卫生习惯、睡眠卫生习惯,以及皮肤、牙齿等的卫生习惯。其次要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涉及饭前便后洗手、勤修剪指甲、勤洗澡换衣服等。第三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涉及不要长时间看书、阅读距离要适当、保持正确的姿势、选择光线以及不要蘸着口水去翻书等。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爱读书、会读书和读好书的习惯;

2、注意培养、保持并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

3、养成课前自觉预习、课堂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4、养成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5、养成认真书写、勤于动笔的习惯;

6、养成独立思考、善于观察、勇于提问、自我反思的习惯;

7、不断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善于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

5

8、学会缓解心理压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这里侧重谈谈“爱读书、会读书和读好书。”读书是成长与进步的阶梯,要学会与书为友,与知识同行。要明白“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等道理。要养成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一种享受和乐趣;要学会选好书阅读,明白“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对话”的道理,要逐步掌握读书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能力等。(一起背诵《长歌行》,讲讲岳飞的《满江红》)

(三)养成爱劳动、爱运动的习惯

要懂得劳动是一种美德,而劳动观念应该从小就养成。只有树立了劳动的观念,才会热爱劳动。在家里要尽早参加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学会收拾自己的衣物、房间,打扫卫生;在学校要当好值日生,参加集体劳动,为美化教室、绿化校园作出应有的贡献。在爱劳动的同时,要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我们要珍惜工人叔叔生产的产品、农民伯伯种出的粮食,同时要珍惜父母为我们的衣食住行付出的辛劳,老师给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辛苦,我们健康成长、成人成才就是父母、老师最好的劳动成果,也是对父母、老师最好的回报。

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只有有了好的身体,才能谈得上其他的。而运动是保持健康的条件之一。我们每个人都要从小

6

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3-12岁的孩子正是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正是养成锻炼习惯的时机。我们要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区为我们提供的条件锻炼身体,养成锻炼的习惯,体会运动的快乐,拥有健康的身体、完美的体格。当然我们也要在父母、老师的指导下,科学锻炼、掌握一定的技巧,把握适度的时间、强度,特别要注意运动的安全问题。

(四)在言谈举止中培养好习惯

我们要在一言一语中培养好习惯,也要在一举一动中培养好习惯。在言谈方面,我们要养成以下一些好习惯:养成不说脏话的好习惯;养成不随意打断他人说话的好习惯;养成主动与人交流的好习惯;养成诚实不说谎的好习惯 (《狼来了》的故事)。同时,要纠正“口无遮拦”的坏习惯;戒除不良的“口头禅”,不随意篡改流行歌曲。在一言一语中培养好习惯,才能让我们说话口齿清楚、思路清晰,才能培养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

在举止方面,我们要从很多方面来培养好习惯:懂得尊敬老人、孝敬父母、尊重老师、团结同学;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要拥有一颗爱心;要养成良好的坐、站、走、跑的姿势。同时,我们需要不再任性、不乱发脾气、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再磨蹭、不再粗心、不再怯懦、不再蛮不讲理、不做小霸王、不再羞怯等等。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

7

(五)习惯养成的几个层次和重点

习惯养成的过程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习惯的养成有几个层次和重点:在培养个人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社会性习惯;在培养动作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智慧性习惯;在培养传统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时代性习惯。这里只解释和强调其中的一个侧重,关于动作性习惯和智慧性习惯。饭前便后洗手,这是动作性习惯,对于学生特别是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需要一种智慧性习惯,这里从五个方面简单谈谈智慧性习惯。

1、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中国梦”的论述谈);

2、做事有计划、

3、说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

4、在错误中反思自己;

5、把一件事情做到底。

这五种良好习惯,其实也就是成功的五要素:明确的目标、详细的计划、立刻行动、修正行动、坚持到底。我们可以从我们学过的古典诗词中得到启迪,比如《江雪》、《登鹳雀楼》、《夏日绝句》、《长歌行》、《竹石》、《石灰吟》、《明日歌》等。

三、怎样养成良好的习惯?

8

从父母和老师的角度,培养习惯可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是提高认识,让孩子对好习惯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向往,对坏习惯产生厌恶;第二步是明确规范、知道好习惯是什么样的,很明确;第三步是持久训练,让孩子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成某个好习惯;第四步是及时评估和奖惩;第五步是形成环境。

从“养成”的角度,介绍养成教育的四种方法

1、榜样法

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榜样对儿童的心灵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需要一个好的榜样,好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很强的,会成为他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之源。孩子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就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当他们以英雄人物、伟人、智者、科学家等为榜样,就可能找到动力和方向,成为有用的人;当他们结交小人、盲目追星、盲目攀比、学会吸烟等,结果将非常糟糕。(结合学雷锋、树新风讲讲)

父母是孩子最天然、最近的榜样,运用榜样法,父母首先就要“正己”,想方设法从各个方面为孩子做出表率来。父母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修养,特别要体现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身体力行,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再也没有比这重要的事情了。

父母除了给孩子当好榜样,也要给孩子寻找别的尤其是同龄的榜样。很多人忆及学生时代时,最难以忘怀的往往是那些可爱的伙

9

伴。很多事实也证明,孩子有一个好的同龄榜样,终身受益。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草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如果孩子能与自己的榜样(尤其是自己的同龄榜样)充分共享有利条件,就能营造出一种你追我赶的氛围,相互学习和竞争,共同成长和进步。

选择合适的目标,应该成为寻找榜样的一个重要原则。父母应全方位了解孩子,与孩子多沟通。其实,榜样就在身边,孩子身边的伙伴,哪怕他身上有一点值得孩子学习的地方,比如学习特别认真、特别守时、很有礼貌、遵守交通规则等,都是值得孩子学习的榜样。如果刻意寻找那些最优秀的同龄人做比较,由于目标太高,反而不利于孩子的进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要鼓励孩子和自己的榜样共同进步,孩子各有优势又各有局限,孩子们可以互为榜样,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同时以自己的优秀之处影响别人,帮助别人进步。

2、训练法

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要有具体可行的训练方案,可以说,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而训练恰恰是最合适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首先要目标明确,要求具体。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通过反复的分解操作练习,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有些操作过程较复杂的行为要求,可采 10

用分解操作。如学习洗衣服这一项训练内容,要求较高,过程较为复杂,在训练时不妨分为四个步骤:一浸泡,二揉搓,三漂洗,四晾晒。在进行训练之前,最好是先让孩子观察父母是怎样洗衣服的,父母洗衣服的时候应给孩子讲解洗衣服的要领,然后再让孩子自已动手,这样形成的印象往往比较深刻。其次要层次分明。由于青少年年龄层次不同,各个年龄段训练良好习惯的要求也就不同。第三要及时检查。只有要求而没有检查,要求就容易落空,因此检查和评价必须坚持经常性。比如训练“做作业仔细认真”就要天天检查,哪天没按要求做好就要求哪天的作业重做,一点也不能马虎,最好是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对作业的情况进行登记,以便一个阶段作一次总结。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的最基本的方法。

3、层次目标法

循序渐进,按步骤进行,是我们做事情要遵循的基本规律。所谓层次目标法,就是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按照层次将较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这样孩子便能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地逐渐养成好习惯。

有关专家指出:习惯之间不能机械地用年龄划分开,比如几岁到几岁培养学习习惯,几岁到几岁培养做人习惯,只能说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在要求、水平、层次上要有差异。孩子不是“标准件”,习惯培养要注 11

意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要考虑到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而不是用同样的标准要求不同的孩子。

“天下大事必成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从最简单的开始做起,往往能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自信,同时使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热情。设定一个正确的目标不容易,实现目标更难,把一个大目标科学地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落实到每天中的每一件事情上,不失为一种大智慧。(一个马拉松运动员用目标分解法两次夺冠的故事)

层次目标法,在具体操作时,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的成长和认知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因此父母在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时候,一定要讲究科学性,了解、尊重、利用好孩子的成长规律,少走弯路。其次,要分层次确定目标。例如,同样要培养小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就要求他们保持正确的姿势,一笔一画认真写清楚;对于中年级的孩子,就要求他们不但要认真写,还要尽可能做到整洁美观;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就要求他们树立一定的汉字意识,做到写出的字有一定的“艺术性”。有了这样的要求和层次,孩子就比较容易一步一步去做,容易达成目标。第三,目标分解要具体。目标不仅要分解,而且要具体。

在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时,我们要帮助孩子学会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把远目标变成近目标,把模糊的目标变成具体的目标。

12

4、家校合作法

教育不只是家庭的事,也不只是学校的事,所以光靠父母和老师某一方的力量,要想教育好孩子是不够的,必须联合父母和老师的力量,让家庭和学校的步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教育合力。

在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时,一定体现“家校合作”,尤其提倡父母和学校主动配合。1+1不会简单地等于2,必须形成合力,才会产生协调效应,也才可能使1+1>2。有很多人常说“5+2=0”,就是讲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相互抵消,没有发挥出作用。

父母应该怎样主动和学校沟通呢?有关专家有如下建议:

1、主动联系,有效配合;

2、经常联系,增进了解;

3、适时、适度联系;

4、对交流内容要进行教育性的加工,化消极为积极;

5、如果出现了误解,解决的原则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养成好习惯,需要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马克·吐温说:“关键在于每天去做一点自己心里并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样,你便不会为那真正需要你完成的义务而感到痛苦,这就是养成自觉习惯的黄金定律。”让我们都做一个有毅力的、持之以恒的行动者。一天一点实践,一天一点努力,一天一点进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幸福人生奠基。

养成良好习惯奠基幸福人生

养成良好习惯 为一生幸福奠基

培养良好习惯奠基幸福人生

养成良好习惯++++奠基美好人生[1]

培养良好习惯 为成功人生奠基

国旗下讲话:养成好习惯,为幸福人生奠基

养成好习惯,为成功人生奠基

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清廉——为幸福人生奠基(优秀)

养成良好的习惯   为幸福人生奠基
《养成良好的习惯 为幸福人生奠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