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十一章习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22:20: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古人()说过“和为贵”,这也是一种社会和谐的思想。

A.老子B.墨子C.孔子D.孙子

2.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

A.马克思B.傅立叶C.欧文D.魏特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应该是社会主义()

A.经济建设B.经济建设、政治建设C.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D.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A.社会稳定B.社会富裕C.社会和谐D.社会发展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述B.和谐社会是一个有能力解决矛盾、化解冲突,并由此实现社会关系趋于均衡的社会

C.和谐社会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D.和谐社会只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中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系、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7.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

A.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B.2005年10月中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C.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D.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

8.不属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的是()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和谐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9.“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构建和谐社会,其关键是各级领导要学会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C.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解决人民群众最关系、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 ()

D.民主政治

C.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问题、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

D.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

A.物质基础B.政治保证C.精神支撑D.社会条件

13.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 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D.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4.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D.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D.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是()

A.以人为本B.以民为本C.社会公平D公平和正义

17.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

A.发展B.党的领导C.制度D.发展社会事业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

A.民主法治B.公平正义C.诚信友爱D.安定有序19.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A.诚信友爱B.以人为本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D.社会主义荣辱观

20.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 "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写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原因在于社会和谐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B.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C.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D.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途径

21.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

A.发展教育B.扩大就业C.社会管理

22.()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

A.教育B.就业C.社会保障D.医疗卫生

23.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重要制度是()

A.收入分配制度B.廉租住房制度C.社会保障制度

D.养老保险制度

24.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写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原因在于社会和谐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B.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C.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D.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途径

二、多项选择题

1.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基本要求是:

积极解决好()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A.教育

B.就业C.收入分配

D.社会保障及医疗卫生

2.和谐社会是()

A.不是社会形态.是一种状态,是一个美好的蓝图 B.不是单

一、均质的状态,多元、差异是和谐社会的前提

C.不是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D.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B.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C.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D.也是为了应对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趋势的无奈之举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在于()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

B.二者相互包含、相辅相成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D.二者统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

5.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

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诚信友爱C.充

满活力

D.安定有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6.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A.公平正义B.诚信友爱C.民主法治D.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D.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

7.建设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指()

A.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B.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C.贫富差距得到大幅度缩小D.公平正义得到维护和实现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处理好的关系包括() 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社会的关系C.人与自

然的关系

D.自然与自然的关系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 A.以人为本,科学发展B.改革开放,民主法制 C.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D.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政治保证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C.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的确

11.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B.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C.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D.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A.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B.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D.把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是()

A.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B.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C.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任务的必然要求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然要求

14.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格局可以概括为()

A.公众参与B.党委领导C.政府负责D.社会协同15.党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是()

A.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 B.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C.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 D.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16.改革、发展、稳定好比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个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第一步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步也会进入困境,还可能全局受挫。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需要原则包括()

A.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B.把实现社会稳定座位促进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C.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

要结合点

17.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主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诚信友爱”的内涵包括()

A.全社会管理完善,秩序良好B.全社会互帮互助,诚

实守信

C.全体人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D.全体人民平等友爱,

融洽相处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B.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制; C.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D.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9.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包括()

A.思想道德素质C.身体素质

三、判断题

1.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不和谐的。()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党需要提高的执政能力之一。()

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因而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无差别无矛盾的社会。()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人民内部矛盾。() 8.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也就最终完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任。()

9.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

1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意味着消除了差别和矛盾。醋能够起到消除疲劳、软化血管等作用醋能够起到消除疲劳、软化血管等作用()

B.科学文化素质

D.心理素质

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

2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保证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

四.简答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是什么? 答案要点:(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①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②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化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③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④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⑤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⑥ 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⑦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⑧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⑨ 实现社会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 ① 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②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③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④ 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⑤ 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2.社会主义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有何关系?

答案要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应有之意。 (1)它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它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有何关系?

答案要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全面

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六条原则有() 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12.广大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主体。() 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互为目标和内容。(1)小康社1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会应是和谐的小康社会,共助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

14.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不会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

1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

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17.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就要提倡多样化,不必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9.节能低耗、循环利用自然资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0.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2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社会各阶级各尽所能、各

容;(2)小康社会是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初级目标和初级阶段,为社会自由、全面、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答案要点:(1)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2)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3)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5.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

取所需的和谐社会,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社会,

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6.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哪些问题?

答案要点:(1)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3)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7.如何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以及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有本质的区别。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阶梯。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

8.怎样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三个文明的关系? 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

(1)社会主义三个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物质基础、政治保障、智力与精神支持);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提供重要(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9.怎样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答案要点: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深刻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1)它们从不同角度,回答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谁建、靠谁建、怎样建的问题;(2)指明了我们应当遵守什么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据什么统筹全局、根据什么要求推进发展、运用什么方式保证和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0.为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答案要点:(1)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2)加强和发挥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是实现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要的社会条件。

五.辨析题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社会各阶级各尽所能、各取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

七.材料分析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分析题1 材料题1: 材料

1从1980年到2003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由50%增加到59%。人均GDP,西部与东部由1:1.92扩大到1:2.59,中部与东部由1:1.53扩大到1:2.03,区域差别还在拉大。城乡差别拉大不仅仅体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持续拉大,还突出表现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越发明显。贫富差距拉大的直接的结果:一是社会贫困问题出现。城镇中有1200万人处于相对贫困中,人均年收入1059元。月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4.7%。2004年,按人均纯收入低于668元标准,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610万。按人均纯收入669—924元标准,年末农水平都有较大提高的同时。反映贫富差距的指标上升很快,分配不公现象出现。群众对劳动致富正当经营造成的收入差距,有一定承受力,但对分配不公造成的差距,对违法、贪污、犯罪致富现象,对不正当收入,不合理的贫富差距,十分不满,反映强烈。中央党校调查组对是“收入差距”(43.9%)、“社会治安”(24.3%)和“腐败”(8.4%);对2005年的改革,72.9%的学员关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4答:错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3)要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保证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

答:错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1)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

(2)加强和发挥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关键;

(3)政治稳定,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要的社会条件。

3.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发展。

答:错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众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我们就能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越来越充分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六.论述题

请下载第十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联系实际展开学习

答案要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妥善处理人民群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关键;(3)政治稳定,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村低收入人口为4977万人。二是社会公平问题凸现。在多数人收入

所需的和谐社会,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社会,学员问卷调查显示:在学员心目中,2004年最为严重的三个问题依次

——摘自《学问时报》第298期材料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大飞跃,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社会是否公平是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之一。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公平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是建设更为公平的社会。 ——摘自《人民日报》请回答:

(1)我国当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

(2)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参考答案:

(1)材料反映了我国多数人收入水平都有较大提高的同时,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贫富差距在扩大,社会分配不公现象严重,社会十分关注公平问题。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前瞻性。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它不仅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体措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尽可能地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法律法规;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材料分析题2材料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695页。

材料2:

要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并用来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要加强对我国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按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要求,努力做到古

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性认识,使我们关于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更加完备,使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载2005年2月23日《人民日报》。 请回答:

如何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参考答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1)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2)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要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为今用。要注意研究国外社会建设理论,借鉴其积极成果。要通过

第十一章 思考习题

第十一章组织设计习题

基础知识第十和十一章习题

经济法第十一章产品质量法习题

毛特概论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题

第十一章印花税、契税法习题

公文写作习题:第十一章决议

11第十一章监理文件资料习题

管理运筹学(第四版)第十一章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一章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习题第十一章 习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