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数学家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03-01 17:18: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数学家蒲丰(Buffon,Georges Louis)(1707─1788)

“蒲丰于1777年给出了第一个几何概率的例子.”──伊夫斯

蒲丰是法国数学家、自然科学家.1707年9月7日生于蒙巴尔;1788年4月16日卒于巴黎.蒲丰10岁时在第戎耶稣会学院读书,16岁主修法学,21岁到昂热转修数学,并开始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植物学.1733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739年任巴黎皇家植物园园长,1753年进入法兰西学院.1771年接受法王路易十四的爵封.蒲丰是几何概率的开创者,并以蒲丰投针问题闻名于世,他是第一个对地质史划分时期的科学家,他还首次提出太阳与慧星碰撞产生行星的理论.蒲丰投针问题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弗朗索瓦·韦达 1540年-1603年12月13日),法国数学家,十六世纪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被尊称为“代数学之父”。他是第一个引进系统的代数符号,并对方程论做了改进的数学家。

在西班牙的战争中曾为政府破译敌军密码。韦达还致力于数学研究,第一个有意识地和系统地使用字母来表示 已知数、未知数及其乘幂,带来了代数理论研究的重大进步。韦达讨论了方程根的多种有理变换,发现了方程根与分数的关系,韦达在欧洲被尊称为“代数学之父”。1579年,韦达出版《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定律》,同时还发现,这是π的第一个分析表达式。 主要著有《分析法入门》、《论方程的识别与修正》、《分析五章》、《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定律》等,由于他贡献卓著,成为十六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数学家。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是希腊的哲学家和数学家。出生在希腊

撒摩亚(Samoa)地方的贵族家庭, 传说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师,他认為每一个都该懂些几何。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勤勉的穷人,他想教他学习几何,因此对此人 建议:如果这人能学懂一个定理,那麼他就给他一块钱币。这个人 看在钱份上就和他学几何了,可是过了一个时期,这学生对几何却 產生了非常大的兴趣,反而要求毕达哥拉斯教快一些,并且建议: 如果老师多教一个定理,他就给一个钱币。不需要多少时间,毕达

哥拉斯把他以前给那学生的钱全部收回了。 毕氏建立毕达歌拉斯兄弟会,崇拜整数、分数為偶像, 他们集中注意於研究自然数和有理数,特别是 完美数,它是本身正因数(除了本身之外)之和,例如:6=1+2+

3、28=1+2+4+7+14。他们认為上帝因為6是完美的,因此选择以6天创造 万物,且月亮绕行地球一週约28天.「在一个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是两股平方和。」这个定理中国人(周朝的商高)和巴比伦人早在毕氏提出前一千年就在使用,

但一般人仍将定理归属於毕达歌拉斯,是因為他证明了定理的普遍性。 毕氏认為寻找证明就是寻找认识,而这种认识比任何训练所累积的经 验都不容置疑,数学逻辑是真理的仲裁者。对毕达歌拉斯而言,数学之美在於有理数能解释一切自然现象。

这种起指导作用的哲学观使毕氏对无理数的存在视而不见,甚至 导致他一个学生被处死。这位学生名叫希帕索斯,出於无聊,他 试图找出根号2的等价分数,最终他认识到根本不存在这个分数, 也就是说根号2是无理数,希帕索斯对这发现,喜出望外,但是 他的老师毕氏却不悦。因為毕氏已经用有理数解释了天地万物, 无理数的存在会引起对他信念的怀疑。希帕索斯经洞察力获致的 成果一定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讨论和深思熟虑,毕氏本应接受这新 数源。然而,毕氏始终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却又无法经由逻辑 推理推翻希帕索斯的论证。使他终身蒙羞的是,他竟然判决将 希帕索斯淹死。这是希腊数学的最大悲剧,只有在他死后无理数 才得以安全的被讨论著。后来,欧几里德以反证法证明根号2是 无理数。

锡里尼哇沙‧拉玛奴江

1962年12月22日印度发行弓一张纪念邮票。这张邮票是為纪念印度的 「国宝」锡里尼哇沙‧拉玛奴江(Srinivasa Ramanujan)诞生七十五週年而 发行的。拉玛奴江他是淡米尔人,生於1887年12月22日,是一个生於南印度没落的贫穷婆罗门家庭,没有受过大学育,靠自学及艰苦钻研数学,后来成為一个闻名国际的数学家。在数学家中,以贫穷家庭出身,而且能在没有研究数学的环境里,孤独的工作,发现了一些深入的结果的人是不太多。他到了二十七岁时才获得真正数学家的教导,他的才华像彗星突然出现长空,耀眼令人侧目。可惜的是肺病却蚕食了他的生命,他在三十三岁时悄然逝去。有一天一个老师讲:「三十个果子给三十个人平分,每一个人得到一个。同样的十四个果子给十四个人平分,每一个人得一个果子。」从这里老师下了结论:任何数给自己除得到是一。拉玛奴江觉得不对,马上站起来问:「是否每一个人也得到一个?」这时数字的奇妙性质引起了他的注意,也差不多在这个时候他对等差,等比级数的性质自己作了研究。

在1907年到1910年之间,他住在外面,找不到任何工作,有时替朋友补习以换取一些吃的东西。在这段期间,他自己研究魔方阵、连环分数、超几 何级数、椭圆积分及一些数论问题,他把自己得到的结果写在二本记事簿里 ,生活不安定不能使到他对数学的爱好减少,一个善良的邻居老太太,看他 生活困难,几次在中餐时邀他在家里吃些东西。每天傍晚时分才在马德 拉斯(Madras)的海边散步和朋友聊天作為休息。有一天一个老朋友遇到他,就 对他说:「人们称讚你有数学的天才!」拉玛奴江听了笑道:「天才?!请 你看看我的肘吧!」他的肘的皮肤显得又黑又厚。他解释他日夜在石板上计 算,用破布来擦掉石板上的字太花时间了,他每几分鐘就用肘直接擦石板的 字。朋友问他既然要作这麼多计算為甚麼不用纸来写。拉玛奴江说他连吃饭 都成问题,那里有钱去买大量的纸来用.后来发现他患上了无法医治的肺病。在英国医院住了一个时期。哈地教授讲他在病中的一个故事:有一天哈地乘了一辆出租汽车去看他,这车牌号码是1729。哈地对拉玛奴江讲出了这个数字,看来没有甚麼意义。可是拉玛奴江想一下马上回答:「这是最小的整数能用二种方法来表示二个整数的立方的和。」(1729=13+123=93+103) 拉玛奴江被称為数学的预言家,他死后已经有五十四年了,可是他的一 些预测的结果,还是目前数学家正想法证明的。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福建福州人,中国数学家。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他所发表的成果也被称为“陈氏定理”。1978年由于在哥德巴赫猜想方面的杰出工作,与王元、潘承洞一起,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 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一天,阿基米德来到海滨散步,他一边走一边思考着数学问题。无边无垠的沙滩,细密而柔软的沙粒平平整整地铺展在脚下,又伸向远方。他习惯地蹲下来,顺手捡起一个贝壳,便在沙滩上演算起来,又好又便捷。回到住地,阿基米德十分兴奋地告诉他的朋友们说:"沙滩,我发现沙滩是最好的学习地方,它是那么广阔,又是那么安静,你的思想可以飞翔到很远的地方,就象是飞翔在海面上的海鸥一样。"神奇的沙滩、博大的海洋,给人智慧,给人力量。打那以后,阿基米德喜欢在海滩上徜洋徘徊,进行思考和学习。从求学的少年时代开始一直保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公元前212年,罗马军队攻占了阿基米德的家乡叙拉古城。当时,已75岁高龄的阿基米德正在沙滩上聚精会神地演算数学,对于敌军的入侵竟丝毫未觉察。当罗马士兵拔出剑来要杀他的时候,阿基米德安静地说:"给我留下一些时间,让我把这道还没有解答完的题做完,免得将来给世界留下一道尚未证完的难题。" 关于浮力原理的发现,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叙拉古赫农王让工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是在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做的金冠并非全金,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工匠到底有没有私吞黄金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经一大臣建议,国王请来阿基米德检验。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却无计可施。一天,他在家洗澡,当他坐进澡盆里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托起。他突然悟到可以用测定固体在水中排水量的办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他兴奋地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上就跑了出去,大声喊着 “我知道了”。 他经过了进一步的实验以后,便来到了王宫,他把王冠和同等重量的纯金放在盛盆里,比较两盆溢出来的水,发现放王冠的盆里溢出来的水比另一盆多。这就说明王冠的体积比相同重量的纯金的体积大,密度不相同,所以证明了王冠里掺进了其他金属。这次试验的意义远远大过查出金匠欺骗国王,阿基米德从中发现了浮力定律(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获得的浮力,等于他所排出液体的重量。一直到现代,人们还在利用这个原理计算物体比重和测定船舶载重量等由于阿基米德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终于成为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发明家,后人将他与牛顿、欧拉、高斯并称为"数坛四杰"、"数学之神"。我国数学泰斗华罗庚说:"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面对知识的大海,人们应该象阿基米德那样,信念是罗盘,执著和勇毅作双浆,不懈追求,毕生探索。扬帆远航!

数学家故事

数学家故事

数学家故事

数学家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