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妇儿科(已经总结过的)

发布时间:2020-03-02 04:43: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妇科方剂 :

清经熟地地骨皮、丹芍蒿柏与茯苓。两地汤中用熟地、玄麦胶芍地骨皮。

顺经归地与茯苓、芍药荆芥牡丹皮。寿胎续寄菟丝胶、胎动不安肾虚妙 。

胎元参归芍草炙、杜仲熟地术陈襄。圣愈四物益参芪、跌仆劳损服后愈。

清热调血用桃红、四物黄连与莪术、益以丹皮延胡索、调血清热入香附。

启宫芎夏陈茯苓、苍术香附神曲随。归肾六味去丹泽、菟丝归杞杜仲连。

毓麟八珍鹿霜胶、菟丝杜仲合用妙。宫外一号桃芍丹、二号三梭莪术加。

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丸俱战草、诸参辛芍反藜芦。

十九畏歌: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佗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梭、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妊娠服药禁忌歌: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

三梭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与庶虫。

中医妇科学

月经病 :

一、月经先期

1、气虚;补中益气汤。

2、实热;(阳盛血热)清经散。

3、肝郁血热;丹栀逍

遥散。

4、虚热;两地汤。

二、月经后期:

1、血寒;温经汤。

2、虚寒;艾附暧宫丸。

3、血虚;大补元煎。

4、气滞;乌

药汤。

三、先后无定期:

1、肝郁;逍遥散。

2、肾虚;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

1、气虚;举元煎。

2、血热;保阴煎加地榆、槐花。

3、血瘀;失笑散加血余炭、

茜草、益母草 。

五、月经过少:

1、血虚;滋血汤、小营煎。

2、肾虚;归肾丸。

3、血瘀;桃红四物汤。

4、痰

湿;苍附导痰丸。

六、经期延长:

1、血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茜草、益母草。

2、阴虚血热;两地汤合二至

丸加茜草、乌贼骨、益母草。

七、痛经:

1、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

2、寒凝胞中;阳虚内寒、温经汤加附子、艾叶、小茴

香。寒湿凝滞、少腹逐瘀汤加苍术、茯苓。

3、湿热下注;清热调血汤加红

藤、败酱草、薏苡仁

4、气血虚弱、圣愈汤去生地、加白芍、香附、延胡索。

5、肝肾虚损;调肝汤/

八、经间区出血:

1、肾阴虚;两地汤合二至丸。

2、湿热;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

茯苓。

3、血瘀;逐瘀止血汤。

九、闭经:

1、肝肾不足;归肾丸加鸡血藤、首乌。

2、气血虚弱;人参养营汤。

3、阴虚血燥;

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枳壳。

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

5、痰湿阴

滞;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

十、崩漏:

1、血热(虚热)保阴煎加沙参、麦冬、五味子、阿胶。

2、实热;清热固经汤加沙

参、麦冬

3、血瘀;四物汤合失笑散加三七粉、茜草炭、乌贼骨

4、肾阳虚;

右归丸去当归加黄芪、覆盆子、赤石脂。

5、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去牛

膝。

6、脾虚;固本止崩汤去当归加升麻、山药、大枣、乌賊骨。

十一、经行乳房胀痛:

1、肝气郁结;柴胡疏肝散加茯苓。

2、肝肾阴虚;一贯煎。

十二、经行发热:

1、血热内盛;清经散加益母草。

2、肝肾阴虚;两地汤。

3、气血虚弱;补

中益气汤。

4、瘀热壅阻;血府逐瘀汤加丹皮。

十三、经行头痛:

1、血虚;八珍汤加枸杞、首乌。

2、肝火;杞菊地黄丸加苦丁茶、夏枯草、

白疾藜。

3、血瘀;通窍活血汤。

十四、经行身痛:

1、血虚;当归补血汤加鸡血藤、白芍、山茱萸。

2、血瘀;趁痛散加鸡血藤、

桑寄生。

十五、经行泄泻:

1、脾虚;参苓白术散。

2、肾虚;健固汤合四神丸。

十六、经行吐衄:清肝止淋汤。

2、肺肾阴虚;顺经汤加牛膝。

十七、经行口糜:

1、阴虚火旺;知柏地黄丸。

2、胃热熏蒸;凉膈散。

3、脾虚湿盛;甘露消毒

丹。

十八、经行风疹块:

1、血虚;当归饮子。

2、风热;消风散。

十九、经行眩晕:

1、血虚;归脾汤加枸杞、制首乌。

2、阴虚阳亢;天麻钩藤饮。

3、脾虚挟

痰;半夏白术天麻汤加蔓荆子。

十、经行浮肿:

1、脾肾阳虚;苓桂术甘汤加补骨脂、川芎、巴戟.

2、气滞血瘀;八珍汤加

泽兰、茯苓皮.

二十一、经行情志异常:

1、肝气郁滞;逍遥散。

2、痰火上扰;生铁落饮。

二十二、绝经前后诸证:

1、肾阴虚;左归饮加制首乌、龟板。

2、肾阳虚;右归饮合理中丸。

3、

阴阳俱虚;二仙汤合二至于丸加熟地。

带下病:

1、脾虚;完滞汤。

2、肾虚;肾阳虚、内补丸。肾阴虚、知柏地黄汤加芡实、金樱子。

3、湿热(毒);止带方。

4、热毒;五味消毒饮加白花蛇舌草、樗根白

皮、白术。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1、脾胃虚弱;小半夏加茯苓汤加白术、砂仁、陈皮。

2、肝胃不和;苏叶黄连

汤加半夏、陈皮、竹茹、乌梅。

3、气阴两虚;生脉散合增液汤加陈皮、竹

茹、天花粉。

二、妊娠腹痛:

1、血虚当归芍药散去泽泻、加首乌、桑寄生。小腹冷痛加艾叶暖宫止痛。

2、

气郁;逍遥散加苏梗。郁而化热加栀子、黄芩。

3、虚寒;胶艾汤加巴戟、

杜仲、补骨脂。

三、胎漏、胎动不安:

1、肾虚;寿胎丸加党参、白术。

2、气血虚弱;胎元饮去当归加黄芪、

阿胶。

3、血热;保阴煎加苧麻根。下血较多加阿胶、旱莲。腰酸加菟丝子、

桑寄生。

4、跌仆伤胎;圣愈汤加菟丝子、桑寄生、续断。

四、堕胎、小产、滑胎:

1、堕胎、小产;生化汤加牛膝、红花、车前子。发热腹痛阴道溢液臭

秽为复感邪毒;生化汤加益母草、败酱草、红藤、蒲公英、丹皮。

2、滑胎;

补肾固冲丸(停经期服)。兼难寐多梦、心烦口干、大便干燥、苔黄薄用保

阴煎除虚热后再用补肾固冲丸。

五、胎萎不长:

1、气血虚弱;八珍汤。

2、脾肾不足;温土毓麟汤去神曲。

六、胎死不下:

1、气血虚弱;救母丹。

2、血瘀;脱花煎加芒硝。流血多加血余炭、炒蒲黄、

茜草根。

七、子烦:

1、阴虚;人参麦冬散加莲子。

2、痰火;竹沥汤去防风加浙贝母。

八、子肿、(子满):

1、脾虚;白术散加砂仁。

2、肾虚;真武汤。

3、气滞;天仙藤散合四苓

散。(偏湿阻者)茯苓导水汤去槟榔。子满;鲤鱼汤加陈皮。

九、子晕、(子痫):

1、阴虚肝旺、杞菊地黄丸加石决明、钩藤、龟板、首乌。

2、脾虚肝旺;

白术散加钩藤、石决明。子痫;

1、肝风内动;羚角钩藤汤。

2、痰火上扰;

牛黄清心丸加竹沥。

十、子悬:紫苏饮加黄芩。服后呼吸迫促缓解唯烦躁不安用阿胶养血汤。十

一、子瘖:六味地黄

丸加沙参、麦冬。

十二、子嗽:

1、阴虚肺燥;百合固金汤去当归、熟地加桑叶、阿胶、黑芝麻、炙百部。

2、痰

火犯肺;清金降火汤去石膏、加桑叶、枇杷叶。

十三、子淋:

1、实热;(心火偏亢)导赤散加玄参、麦冬。(实热下注)加味五淋散。

2、阴虚;

知柏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子、车前子。或用子淋汤。

十四、妊娠小便不通:

1、气虚;益气导溺汤。

2、肾虚;肾气丸去丹皮(附子久煎、量要少)。 十

五、难产:

1、气血虚弱;蔡松汀难产方(仅取头煎、顿服)。

2、气滞血瘀;催生饮加益母草。

难产的针炙治疗;补合谷、泄三阴交、支沟、太冲等穴强刺激、久留针。纠

正胎位:至阴(双侧)艾条炙、每次15分钟、日1至2次。

2、保产无忧

散(又名十三太保方)用于纠正胎位效果较好,一般一日一剂,十剂为一疗

程。

产后病:

一、产后血晕:

1、血虚气脱;独参汤。

2、痰阻气闭;夺命散加当归、川芎。亦可用铁器烧红,

焠醋中熏鼻孔,促其苏醒。或针刺人中、涌泉、十宣放血、艾炙百会。

二、产后痉证:

1、阴血亏虚;三甲复脉汤加天麻、钩藤、石菖蒲 。

2、感染邪毒;撮风散加桑

寄生、白芍。

三、产后腹痛:

1、血虚;肠宁汤。津亏便燥较重去肉桂、加肉苁蓉。(血虚兼寒)当归建中汤。

2、血瘀;生化汤加益母草。(若小腹胀甚于痛、胸胁胀满);生化汤加枳壳、

乌药、木香。

四、产后恶露不绝:

1、气虚;补中益气汤加鹿角胶、艾叶炭。

2、血热;丹栀逍遥散加生地、

旱莲、茜草。

3、血瘀;生化汤加益母草、炒蒲黄。气虚血瘀伴小腹空堕加党

参、黄芪。瘀久化热、恶露臭秽加蚤休、蒲公英。

五、产后大便难:产后大便干燥;四物汤加苁蓉、柏子仁、生首乌、火麻仁。兼内热;麻子仁丸

加麦冬、元参、生地。兼气虚;圣愈汤加杏仁、郁李仁。

六、产后发热:

1、感染邪毒;解毒活血汤加银花、益母草。 热毒瘀血互结胞中;大黄牡丹皮汤

加败酱草、红藤。热入营血;清营汤加紫花地丁、红蚤休。热入心包;清营汤

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2、血瘀;生化汤加丹皮、丹参、益母草。

3、外

感;荆防四物汤加苏叶。(外感风热);银翘散。(外感暑邪);清暑益气汤。

4、

血虚;八珍汤去川芎、加黄芪。

5、伤食;保和丸。

6、阴虚;加减一阴煎加

青蒿、鳖甲。

七、产后排尿异常:

1、气虚;补中益气汤加桔梗、通草、茯苓 。

2、肾虚;肾气丸。小便频数

或失禁加桑螵蛸、复盆子、补骨脂。

3、膀胱损伤;黄芪当归散加白芨。针刺;

关元、三阴交、气海、阴陵泉、水道。艾炙;盐填脐中、葱白十余根去粗皮、

作一束约一指厚,置盐脐上,艾炙至患者觉有热气入腹内、小便可通。

八、产后自汗、盗汗:

1、气虚;黄芪汤。

2、阴虚;生脉散加煅牡蛎、浮小麦。

九、产后身痛:

1、风寒;独活寄生汤。

2、血虚、黄芪桂枝五物汤加秦艽、当归、鸡血藤。

3、

肾虚;养荣壮肾汤加熟地。

4、血瘀;身痛逐瘀汤。

十、缺乳:

1、气血虚弱;通乳丹。也可用鸡血藤、红枣、桑寄生煎水代茶,或用鲤鱼煲花生服。

2、肝郁气滞;下乳涌泉散。身热加黄芩、蒲公英。乳胀硬热痛,触之有块加

丝瓜络、路路通、夏枯草。外用蒲公英捣烂敷肿处。

十一、乳汁自出:

1、气血虚弱;八珍汤去川芎加黄芪、芡实、五味子。

2、肝经郁热;丹栀逍

遥散去生姜、加生地、夏枯草、生牡蛎。回乳:用麦芽200克、蝉蜕5克、

作一天量服。或用免怀散。

妇科杂病:

一、癥瘕:

1、气滞;香梭丸。带下多加茯苓、苡仁、白芷,腹痛剧加延胡索、田七。

2、血瘀;

桂枝茯苓丸。月经多、崩漏不止加失笑散、血余炭,带下多加苡仁、白芷,痛剧加

延胡、乳香、没药,闭经加牛膝、泽兰。

3、痰湿;开郁二陈汤。

4、湿热;大黄

牡丹汤加红藤、败酱草、桃仁、穿山甲等。

二、阴挺(子宫脱垂):

1、气虚;补中益气汤加炒川断、金樱子(重用黄芪)

2、肾虚;大补元

煎加金樱子、芡实、鹿角胶、紫河车。元气不足酌加破故纸、肉桂。外治;丹参

15克、五倍子、诃子肉各9克、水煎熏洗。

三、脏躁:

1、甘麦大枣汤加枣仁、柏子仁,兼痰浊加胆南星、茯苓、郁金、石菖蒲。

2、肝肾

阴虚;百合地黄汤加枸杞、白芍、枣仁、麦冬、茯神等。

四、不孕:

1、肾虚;(肾

气虚)毓麟珠加紫河车、丹参、香附。若腰疼如析,小腹冷甚脉沉迟加巴戟、补骨

脂、仙茅医师、助理考前给答案,考后付款,需要的请联系电话一三六六三三

九三六 QQ七四零二六三零一三,、仙灵脾。(肾阴虚)养精种玉汤加女贞子、旱莲

等。形体消瘐、五心烦热、午后潮热加地骨皮、黄柏、龟板退虚热。(肾阳虚)温

胞饮。

2、肝郁;开郁种玉汤。胸满去白术加青皮、玫瑰花,梦多睡眠不安加炒枣

仁夜交藤,乳胀有块加王不留行、橘叶、橘核、路路通,乳胀有灼热感或触痛加川

楝子、蒲公英。

3、痰湿;启宫丸加石菖蒲,经量多去川芎加黄芪、续断,心悸加

远志。

4、血瘀;少腹逐瘀汤若气滞挟瘀,少腹逐瘀汤去姜、桂加丹参、香附、桂

枝。

五、阴痒:

1、肝经湿热;萆薢渗湿汤加苍术、苦参、白藓皮、鹤虱。带下多、阴部搔痒、烦躁

易怒、胸胁胀痛、口苦而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用龙胆泻肝

汤。

2、肝肾阴虚;知柏地黄汤加当归、制首乌、白藓皮。

3、脾虚血少;归脾汤。

外洗用塌痒汤(外阴溃疡忌用),蛇床子散(破溃去川椒)。外擦用珍珠散。

六、阴疮:

1、热毒;五味消毒饮加乳香、没药、赤芍、丹皮。高热肿胀将化脓或已化脓用仙方

活命饮,便秘加大黄、槟榔。

2、寒凝;托里消毒散。体弱去白芷倍用人参。

3、

阳虚寒凝;阳和汤合小金丹。

七、阴吹:

1、腑气不通;麻子仁丸。

2、气虚;补中益气汤。

3、痰湿;橘半桂苓枳姜汤加白术、

苡仁。偏于湿热,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粘有臭于橘半桂苓枳姜汤去桂枝、生姜、

加黄柏、萆薢

中医儿科学

一、咳嗽:

1、风寒;金沸草散。(风寒兼湿);杏苏散加厚朴、白术。(风寒挟热);三拗汤加黄

芩。

2、风热;桑菊饮。(风热兼湿)加苡仁、半夏、茯苓。

3、痰热;清宁散。

4、

痰湿;二陈汤。

5、阴虚燥咳;沙参麦冬汤。

6、肺虚久咳;六君子汤。

7、食积;

曲麦二陈汤。

8、气阴两虚;生脉散。

二、肺炎咳嗽:

1、风寒闭肺;三拗汤合葱鼓汤或华盖散。

2、风热闭肺;(轻证)银翘散。(重

证)麻杏石甘汤。

3、痰热闭肺;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4、阴虚肺热;沙参

麦冬汤

5、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汤。变证;(心阳虚);参附龙牡救逆汤。(气阴

两虚);生脉散。(内陷厥阴);羚角钩藤汤、牛黄清心丸。

三、哮喘:发作期;

1、热性哮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

2、寒性哮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

汤。缓解期;

1、肺虚;玉屏风散。

2、脾虚;六君子汤。

3、肾虚;金匮肾气丸。

(肾阴虚);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

四、鹅口疮:

1、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

2、虚火上浮;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五、口疮:

1、脾胃积热;凉膈散。

2、心火上炎;泻心导赤汤。

3、虚火上浮;六味地黄丸。

4、

脾肾火虚;理中汤加肉桂。

六、呕吐:

1、伤食;保和丸。(伤乳)消乳丸。

2、胃热;加味温胆汤。

3、胃寒;丁萸理中汤。

4、肝气犯胃;解肝煎。

5、惊恐;定吐丸。

七、泄泻:

1、伤食;保和丸。

2、风寒;藿香正气散。

3、湿热;葛根黄连黄芩汤。

4、脾虚;

参苓白术散。

5、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偏肾阳虚)四神丸。变证;

1、伤阴;

连梅汤。

2、伤阳;参附龙牡救逆汤。

八、腹痛:

1、腹部中寒;养脏散。

2、乳食积滞;香砂平胃散。

3、脏腑虚冷;小建中汤合芍药汤。

4、气滞血瘀;少腹逐瘀汤。

九、厌食:

1、脾运失健;曲麦枳术丸。

2、胃阴不足;养胃增液汤。

3、脾胃气虚;参苓白术散。

十、积滞:

1、乳食内积;消乳丸或木香大安丸。

2、脾虚夹积;健脾丸。

3、脾虚不运;香砂六

君子汤 。

十一、疳证:

1、疳气;资生健脾丸。

2、疳积;疳积散。

3、干疳;八珍汤。(眼疳)石斛夜光

丸。(心疳)泻心导赤汤。(疳肿胀)五苓散合皮饮 。(肾气不固)金匮肾气丸。

十二、惊风:外感

1、感受风邪;银翘散。

2、感受暑邪;清温败毒饮。

3、感受疫邪;(气营两

燔);白虎汤合紫雪丹。(湿热)黄连解毒汤。(痰食惊风);玉枢丹合保和丸。(惊

恐惊风)抱龙丸、安神丸。慢惊风;

1、土虚木亢;缓肝理脾汤。(寒湿);附子理

中汤。

2、脾肾阳衰;固真汤、逐寒荡惊汤。

3、阴虚动风;大定风珠、黄连阿胶

汤、三甲复脉汤。

十三、痫证;

1、惊痫;镇惊丸。心血虚、养心汤。愈后疲倦用大补元煎。

2、风痫;定痫丸。

3、痰痫;涤痰汤。

4、瘀血痫;通窍活血汤。

十四、小儿水肿:

1、风水相搏、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2、湿热内浸 ;三妙丸合导赤散。

3、肺

脾气虚;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4。脾肾两虚;真武汤或济生肾气丸。(肿甚)

五苓散、五皮饮。

6、水气上凌心肺;已椒苈黄丸合参附汤。

7、邪陷心肝;龙胆

泻肝汤 。

8、水毒内闭;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小儿杂病:

一、五迟、五软:

1、五迟;(肝肾不足);加味六味地黄丸。(偏行迟);虎骨散。(齿迟)汤氏

芎黄散。

2、心血不足;菖蒲丸。(发迟)苣胜丹或苁蓉丸。

2、五软;(脾肾两亏);

补肾地黄丸合补中益气汤 。(气血虚弱);八珍汤。智力迟钝明显;调元散。

二、五硬:

1、阳气虚衰;参附汤。

2、寒凝血脉;当归四逆汤。

三、解颅:

1、肝肾亏损;补肾地黄丸。肾虚肝亢;知柏地黄汤合三甲复脉汤。

3、脾虚水泛;

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

4、热毒壅滞;犀地清络饮兼营服化毒丹。

四、尿频:

1、湿热下注;八正散。

2、脾肾气虚;缩泉丸。

3、湿热留恋;肾阴偏伤;知柏地黄

丸。

五、遗尿:

1、下元虚寒;菟丝子散。

2、脾肺气虚;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

3、肝经湿热;龙胆

泻肝汤。

六、紫癜:

1、血热妄行;犀角地黄汤。

2、气不摄血;归脾汤或人参养荣汤。

3、阴虚火旺;知

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

七、汗证:表虚不固;玉屏风散合牡蛎散。

2、营卫不和;黄芪桂枝五物汤。

3、气阴虚弱;生

脉散。

八、夜啼:脾脏虚寒;乌药散。

2、心经积热;导赤散。

3、暴受惊恐:朱砂

安神丸或琥珀抱龙丸。

妇儿科实训室

内外妇儿科

妇儿科护理工作总结

妇儿科护理工作总结

妇儿科轮转心得体会

妇儿科护士长工作职责

儿科总复习资料

妇产 儿科 实用基础知识总结

我总结过收录排名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妇 联 工 作 总 结

妇儿科(已经总结过的)
《妇儿科(已经总结过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