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2:27: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人物言行,分析人物性格;

2、鉴别诗歌优劣,初步鉴赏诗歌;

3、探究写作意图,理解悲剧内涵。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悲剧内涵。

2、鉴别诗歌优劣,初步鉴赏诗歌。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曹雪芹的《红楼梦》代表着明清小说发展的最高成就,曹雪芹写了一场由女性光彩所映照着的人生幻梦,所谓“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在大观园中,我们结识了许多有个性的女性,如孤高傲岸的黛玉、温柔聪明的宝钗、泼辣精明的王熙凤、才能非凡的探春、懦弱不幸的迎春、俏丽刚烈的晴雯、温顺乖巧的袭人等等,今天我们要结识一位来到大观园的新客人:香菱;大观园的众女子除了美丽非凡,更是才情卓绝,她们以李纨为社长,组织了一个文学社团,叫海棠诗社。香菱久闻诗社大名,到大观园的第一件事不是观赏园内风景,而是向黛玉学诗。

二、赏析课文

师:这个故事在小说中原来的回目中题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让我们浏览全文,圈画出文中体现香菱“苦吟”的语句。

师:有同学找出来没有?

生:黛玉给她王右丞的五言律诗让她研读,她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

生:她和黛玉探讨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说“直”字看似无理,“圆”字又似乎太俗,但又没有别的字可以替换。以及她说“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中“白”和“青”两个字也似无理等等,说明她对王维的诗歌不是粗略阅读,而是琢磨品味。

师:古人写诗注重“炼字”,我们读诗也应像香菱一样注重“品字”。

生:课文中有几个动词可以看出香菱的苦心,她“逼”着黛玉换杜甫的诗,又“央求”黛玉探春给她出题。当黛玉给她命题后,她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师板书: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生:第一首诗被黛玉说“意思却有,措词不雅”后,她“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含笑一回。”

(师板书:皱眉含笑、徘徊屋外、凝神苦思)

生:宝钗说她第二首诗写的不是月亮,而句句倒是月色之后,香菱“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晚上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后方才朦胧睡去。”并且在梦中失笑,得到八句诗。

师: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八个字能不能再简略一点,用一个成语概括一下? 生:心无旁骛。

师:香菱的梦中成诗是偶然吗?(同时板书:挖心搜胆,心无旁骛,对灯出神,三更上床,五更睡去,梦中成诗)

生:不是偶然,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香菱苦思冥想的结晶。

师:同学们不仅找得全面,而且分析得也到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治学有三个境界:

1、悬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苦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顿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香菱学诗的过程正是印证了这三境界,没有一心学诗的梦想,没有为诗憔悴的苦思,便不会有梦中成诗的惊喜。

师:香菱学诗三次成稿方才得到肯定,你能否根据钗黛等人的评价,赏析这三首诗有什么不足、同时又有哪些提高?

生:第一稿:宝钗——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黛玉——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这个“不雅”„„(说不出来,笑)

师:所谓不雅,也就是太俗白。

生:“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写了月亮的形状和光亮,没有新意。 师:第二联又写了什么呢?野客应当指出门在外的“游子”。

生:第二联的上联写诗人对月的雅兴,下联写游子对月的离愁。这也是前人写过的,也缺乏新意。

生:第三联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月亮比作玉镜、冰盘,很形象生动,但是与第一联有点重复。 师:很好!层次上缺乏推进,诗歌讲究起承转合,第三联没有转,而是又回到第一联吟咏月亮的形状和亮度了。

生:最后一联就写了月亮很亮,在结构上也没有合。

师:第一稿鉴赏得不错。这一首诗主要写了月亮的形、光,以及给人带来的离愁。而这离愁又来得太牵强和突然,在层次上没有推进,同时缺少意境。如果翻译成现代诗其实就是:啊!月亮,你是那样的圆,你是那样的亮,你知道人间多少人把你观赏!

师:那么第二稿呢?有哪些进步和不足?

生:宝钗的评价是“句句倒是月色了”;黛玉的指点是“过于穿凿,还得另作”。第一联写月色当空,从感觉和视觉来写;第二联借梅花和柳带映衬;第三联写月色映照下的栏杆,仿佛涂了一层金粉,下了一层轻霜;第四联写夜深人静之时,月亮仍然高悬,映着帘内的人。

生:这一首的进步之处是能借他物映衬,能用花香烘托,能用轻霜、残粉比喻,不足之处是写月色,偏题了。

师:偏题当然不能算是好诗,第二稿除了第一联写的是月亮,其余写的均是月下之景。同时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进行鉴赏,只有景而无情,缺乏一定的真情实感。景中无情,是为死景。

师:那么第三稿好在哪里,怎会赢得众人的一致赞赏?注意“众人”二字,刚才的批评仅限于钗黛二人。黛玉向来不虚伪,同时她也是很爽快地答应做香菱的老师,所以敢于当面提出意见。宝钗与香菱关系亲近,所以也能直言不讳。

师:你认为香菱从一个平仄不通、用语不雅的门外汉到后来能写出新巧而有奇趣的诗歌,她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以“成功离不开„„”为开头简明扼要地说一个句子,老师抛砖引玉一下:“成功离不开苦心孤诣的求索。”

生:成功离不开热情。

生:成功离不开可贵的学习精神;

生:成功离不开好的学习方法,因为林黛玉让香菱先读王维,然后再读老杜、李白等,循序渐进。 生:成功离不开指导得法的老师,香菱的成功也归功于黛玉的指导有方,不厌其烦。

生:成功离不开他人的鼓励,黛玉没有取笑香菱学诗是痴心妄想,也没有对她的失败冷嘲热讽,在我们印象中黛玉嘴巴是不饶人的。

生:成功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大观园的海棠诗社促使香菱特别想学诗,诗意的氛围也是香菱成功的要素!

师:同学们分别从学、教、环境三个角度思考了成功的原因,全面准确,从大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

一、香菱中成功的原因主要有赖于香菱同学的苦心和黛玉老师的耐心,女儿家的一片诗心寄托在皎皎明月之中。(板书:香菱苦心、黛玉耐心、一片诗心)本文中黛玉学识渊博、方法得当,对香菱热情大度,温柔可亲,与我们印象中多愁善感、孤傲尖刻大相径庭。所以在浓墨重彩写香菱的同时作者也为我们展现了黛玉的光彩;

二、香菱的成功也给我们每位同学一个宝贵的启示:只要认准目标,用心去走好每一步,当你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第二课时

一、深入探究

师:请同学们结合原回的标题,同时根据香菱的身世深入思考:香菱为什么要学诗?曹雪芹安排香菱进大观园有何特别用意?

(师投影显示:《红楼梦》中香菱的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同时讲解香菱的身世:她是小说中最早出场的薄命女,本为姑苏乡宦甄士隐的独生女儿,出身富足之家。但在三岁那年元宵节看花灯时被拐,十几岁又被呆霸王薛蟠强抢为妾。后薛蟠娶了正妻夏金桂,她的命运更为不堪,直至被折磨而死。香菱曾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国府的梨香院伺候薛蟠,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大观园作伴。)

生:香菱学诗的原因是:慕雅。应该是羡慕大观园中众姐妹才华横溢,自己也想成为那样的女子。

师:为何慕雅?仅仅是附庸风雅?即使附庸了风雅,那个浑浑噩噩,粗陋鄙俗的呆霸王能解风雅么?或者附庸了风雅,能改变自己被强买作妾的不幸命运么?

生思考沉默。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可能会是钥匙。课文第14节宝玉之言:“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在宝玉眼中,香菱应当不应当是个俗品?

生:不应当。香菱本来就是读书人家的女儿,而且容貌非常美丽。宝玉本来为她的身份卑微和不通文墨感到遗憾,现在香菱通过学诗让大家刮目相看,终于让自己融入了大观园。

师:好一个融入了大观园!作诗填词本是属于养尊处优、蕙质兰心侯门千金的权利,香菱本非俗品,她虽贱为人妾,但她骨子里却流着读书翰墨人家的血液,诗的气质是适合她的。当她来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内心潜藏着的热情便找到了突破口。因而她的学诗是一种自觉的精神追求,是一种气质的自我回归,是对诗性情怀、诗性人格、诗性理想的执著追求。

师投影显示:“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脂砚斋评”所以曹雪芹安排香菱进入园中,用意是?

生:让香菱学诗,让读者看到香菱不仅有美好的容貌,而且有诗性的品格,这样香菱最后的不幸就更加令人同情。

师:鲁迅关于悲剧的定义有同学知道么? 生:悲剧是将美的事物毁灭了给人看。

师:美的被毁灭,是悲剧;美的被蹂躏,是大悲剧。渴望美好,苦志学诗的香菱饱受欺凌,终被折磨而死;风流灵巧,性情刚烈的晴雯终被嫉妒含冤而死;孤芳自赏,才情过人的黛玉终因爱情无望泪尽而死;志比天高,不让须眉的探春远嫁他乡,一去不返;擅长丹青,聪明灵秀的惜春遁入空门,永伴青灯„„

曹雪芹的书斋名叫“悼红轩”,是表明他对由女性所代表的美的毁灭的哀悼。一部红楼真可谓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二、课堂总结

生命因为有追求而美丽,灵魂因为有向往而充实。香菱的美不仅仅在于她姣好的面貌,更在于她执著的诗性追求。当我们在感叹这苦命女子命运多舛的同时,我们不应该油然而生敬意吗?这真是:

身似飘蓬气若兰,生于浊世自堪怜。慕雅何辞形容瘦,咏涵才觉天地宽。 满腹诗情托明月,一缕芳魂伴颟顸。啼血吟成断肠句,长教后人和泪看。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 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