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感悟作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09:15: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称《标准》)对小学作文提出了“具体、明确、文从快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总体目标。而在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为获取作文高分,充满了“对圣伦”情感“功利伦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自我迷失,甚至连假话都表达不清楚,没有创意。为探求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的规律与方法,我们依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及教师自身的专长,提出了“感悟作文”试验这一课题,以期依靠教师用符合儿童认知的语言系统,调动学生课内外知识伯积累,感悟到作文的基本方法与思路使学生乐于写作,敢于表达,从面顺利达到《标准》的具体要求。 2006年9月向樟树市教委教研室提出课题申请,获得批准后上报宜春市教委。2006年11月2日,宜春市教委教研室同意向省厅申报,2006年12月3日,经省厅专家评审组审定,同意正式立项。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生活、文本、讲授、批改与表达”之间的联系。“感悟”即“有所感触而领悟”。“感悟作文”训练就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启发,让学生通过感悟生活中的小故事,课本,及阅读教材的文本材料,从而领悟到自己作文中成功与不足的地方,进而重新修改订正。

感悟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或情感体验,或表达方法,或立意选材,或构思修改。总之,借助教材中的文本,学生生活的积累,教师有效的讲解及时的点评,让学生的眼界开阔起来,灵感激发起来。

比如,在讲授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十册语文第二组课文,这组课文有三篇《白杨》、《桃花心木》、以及《乌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其中《白杨》一课重点在于感悟“表达方法”——借物喻人,教师从古代文人喜欢的三种植物——岁寒三友松、梅切入课题,告诉学生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习惯将自己的情感以某种植物为载体向他人展示,而《白杨》一文也是这样,作者以故事的形式来写植物,通过兄妹的争论让我们懂得白杨具且生命力顽强的生长特点,而作者这个生长特点比喻父亲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像这样通过一个故事写植物,并揭示出这种植物的象征意义的课文,我们还学过落花生、旅行家树、高梁情等,通过上述讲解,学生对借物喻人的一般方法都有会有所感悟。

而《桃花心木》与《乌塔》两篇文章,教师则侧重引导学生感悟情感。《桃花心木》借种树喻人,学生通过讨论第14自然段——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从而感受悟到树的成长与人的成长相似的地方,感悟到种树与育人相似之处,进而联想对人的危害,独立自主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性,从而在作文中把以上各种感悟形成文字,这样,就达到了写真话、表真情的教学效果。另外,也为了学习《乌塔》一文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第二组课文的单元习作是“写一件自己最后悔的事”有了《桃花心木》一文的学习,学生就不会只是停留在这件事情上,而会深入进行思考——我为什么后悔?我从这件事中应汲取什么教训?平时还犯过哪些类似的错误?周围人对这类事情遥看法,这件事对个人成长的危害?有了这样一些联想与感悟,才能将自己心中的真实感情表达出来。

“感悟作文”训练重点解决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教学无序、方法单一以及学生胸中有话,手下无文的问题,它将文本的阅读,学生生活的实际,教师正确的讲解,及时的点评以及学生及时的感触结合起来,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符合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的哲学原理,决非是教师滔滔不绝讲授作文技巧的,那种看似有用,实则无用的作文教学方式,这项训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三)、时间安排。

(1)、实验准备阶段:2006年9月至2007年元月,成立课题研究组,考察选定实验班级提出课题理论假设,制定试验方案,确定研究目标,编写“感悟作文”训练教材——《作文原来这样写》之第三学段教材。

囿于师资水平及班级规模对本课题研究有较高要求的限制,我们经过再三考虑,最后选定由晏梁小学杨耀兵老师和敖州小学黄年华老师担任主要讲课人,这是两个六年制五年级的班级,人数都有没有超过30人,符合课题对班级规模的要求。另外,由杨耀兵构思执笔,徐飞协助完成的作文训练教材的初稿——《作文原来这样写》也在这一阶段完成,并交付樟树市教委教研室审查,经本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论证后批准使用。

(2)、全面实施阶段:2007年2月至2007年6月,在选定班级使用《作文原来这样写》教材进行实践,每次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形成书面文字,上交课题组,以期对教材初稿进行修改。

在这一阶段,我们最大的难点是处理日常语文教学与课题试验教学训练的冲突(此间详情,在后文叙述)在课题全面实施阶段,两位主讲教师对原来的教材进行了消化、吸收、修改,并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意见,将原教材中不适于教学实际操作的部分删去,被教材遗漏的部分得到补充,为教材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这一阶段结束时,最后的教材也基本成型。

(3)实验总结阶段:2007年9月至2008年元月,总结经验,打印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为课题结项做好准备,并向上级领导部门提出结项申请。完成了《作文原来这样写》这一高年级“感悟作文”试验教材的最后定型,及向媒体网站投稿等诸项工作。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1、剖析典型案例法。在实验准备阶段和全面实施阶段,我们都举行公开教学课,对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2007年9月15日,课题组负责人杨耀兵在樟树市第三小学进行谈人物的共性与个性的作文公开课,参与评课的除了课题组全体成员还有市教委分管领导刚毅部长,市教委樟树教育编辑陈怀生,教研室雷锦华主任和语文教研员胡志文,能及市一小、三小、四小、五小的语文教学干教师。大家在课后都认真查看了学生当堂写的作文,对课堂效果进行了验证,并对课堂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一次公开课按照“讲授——启发——感悟——写作——批改——感悟批改——修改的程序完成。课堂上所举的例子都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小兵张嘎中的嘎子,宝莲灯中的沉香,机器猫中的大雄与济安,以及武林外传中的佟湘玉等,还有学生生活中的妈妈,教师、同桌。课后布置的作文既是学生心中早就熟悉的,以有一定难度——我的两个同桌、我的男同桌们、我的女同桌们,三题任选一题。

2、个案分析法。对学生作文按个性差异进行分类指导,深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给实验带来的影响。这里所说的学生个性可从三方面理解,其一是学生作文基础,其二是学生作文兴趣,其三是学生作文习惯。

在任何课题试验,差异性原则是必须坚持的,学生作文基础有高有低,有的学生有偏科倾向,还有的学生作文喜欢模仿不习惯自己创作,由于我们所选的两个试验班人数都不够(不超过30人)所以老师有精力,有时间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同学进行重点辅导,。而对作文兴趣,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口号“一堂课不怕作文,三堂课喜欢作文,七堂课写好作文”口号虽然有些夸张,但这确实是我们此次作文试验所追求的目标。这就要求老师需要以自己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技巧将作文课讲得深入浅出,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灵感。使其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及时给学生充电,对学生感兴趣的电视剧,校园文学(如杨红樱的《马小跳的故事》)都要有所涉猎。这样,才在话题上与学生产生共鸣。第三,针对有些学生喜欢在家中模仿甚至抄袭他人习作的陋习,我们规定都应当堂完成,回家修改也

只能按照老师指出的修改方向修改作文,而不能另起炉灶,除非得到教师批准。

有了上述三个有针对性的教学行为,基础差的看到了自己的点滴进步。不喜欢作文的对作文也有了兴趣,习惯回家东抄西抄的也养成了当堂借鉴他人作文中好的素材、语言、构思的习惯了,从而达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

3、分析和比较法。横向比较,对两个实验班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对实验班级与非实验班级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纵向比较,对实验班级在实验前后的作文进行分析和比较。

我们挑选了本乡两所小学的两个五年级进行实验教学。由课题组负责人杨耀兵,及课题参与者黄年华各执教一个班,参与者徐飞舟负责收集材料及召开课题分析会议。我们发现由于教师知识结构的差异,讲课习惯的不同,两个实验班的学生在作文倾向性方面也不一样。杨耀兵老师文史知识丰富,理性色彩较强,所教班级学生的作文在联想与感悟方面稍强。黄年华老师讲解细腻,细心周到,学生的作文有条理细节描写真实而有创意。

我们还将同年级的非实验班级与实验班级进行比较,发现非实验班级的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套话较多,而实验班级的作文,水平虽然有高有低,但都能说真话,吐真情,有模仿但绝没有抄袭。另外,在感悟与联想能力方面要超过非实验班的学生。

(五)、具体操作过程及基本操作方法

(1)、采用“讲授、启发——感悟——作文——批改——感悟并修改”的课堂教学模式。 授课教师根据自身知识结构,授课习惯,在消化《作文原来这样写》这一教材的相关章节后结合自己本班的教学进度、学生实际水平备课,在授课过程中,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学生熟悉的人与事中找到切入点,结合语文教材,进行讲解,趁学生创作时的记忆表象在头脑中还表较鲜明时, 使其对自己创作过程事的成功与失败的地方有所认识,并产生顿悟,从而在修改作文时有所感悟和提高争取一次训练解决一个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化量变为质变。在课题实验结束时,学生对作文的认识,习惯有全新的转变。

(2)、消除顾虑,激发情感,增强信心。 学生作文写不好很大程度是因为存在一种畏惧心理,如何帮助学生越过这一心理门坎是教好作文的关键。教师在每一次试验课前,第一要考虑的是消除学生心理顾虑,激发学生沉睡的情感及表达欲望。

在讲授“细节的表达”这一课时,我们选取了“父亲的一回头”与“一块年糕”的故事,前面从学生日常生活切入,让学生从“一回头”中体会到父亲粗犷的爱。后一故事从“母亲死时紧抓信女儿喜欢的年糕不肯撒手”中体会到母亲伟大而细腻的爱,激发了学生感恩心理及对自己所感受到的事情倾吐的欲望。

(3)、循序渐进。由于我们的作文教学是依附于语文日常教学,所以存在着教学无计划,前后脱节的问题。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在确保完成《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后,根据自编教材进行实验教学,使作文训练有所遵循,有一个完整的计划。

(4)、密集训练,熟能生巧。 重复就是力量,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产生质变。一学期

八、九篇作文,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还远远不够,那种缺乏指导的周记又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所以我们在试验中坚持一周一次作文训练,一学期积累下来可以达到十六至十八篇,为顺利完成实验目标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5)、小班教学,当堂作文,及时感悟。作文教学“三分教,七分改”,是我们在此次课题试验中最大的感受,学生通过看、听所吸收到的信息,只有通过思考、创造、表达之后才能留下鲜明的印象,而这些印象如果隔上十天半个月的批改周期已不再鲜明,很难对老师迟到的指导产生顿悟。有鉴于此,我们要求教师当堂批改,让学生对自己创作时的优与劣,得与失产生顿悟。这样,势必花去大量时间,所以为确保遵循差异性原则,面向全体原则,我们

挑选的试验班级人数都不多。

(6)、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我们要求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因为教材中的课文是学生最为熟悉的文章,也是教材编写者经过千万挑选而来的文质兼美的范文。教师从中可以挖掘到很多写作方面的知识。“写然后知不足”在一次次作文训练之后,学生感觉到自己的阅读而不广,知识、词汇积累不够,从而产生加大阅读的自我需求,为作文的可持续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实旋过程中重点与难点的解决

本次课题的试验的重点是通过系列的作文训练让学生能顺利达到标准所要求的目标,并能在作文中融入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就是说,在感悟老师的讲解,感悟老师的批改之后,能将这种感悟上升到感悟生活,完善自我,从而真正走进“大语文教育”之门。而要完成这一目标,就有以下几个难点,但在试验过程中,我们都一一克服了。

(1)、教师自身素质。作文是最具创造力,表现力的一项功课,所以对教师的相关知识积累要求很高,具体到我们这个课题,则更要求教师有文史、心理、生活知识的丰富积累。这样,才能在每一次训练中找准切身入点,找好启发点。所以我们要求教师不仅要补充自己的文史知识,还要加强心理,生活常识的积累,甚至对时下比较流行的动画片,儿单电视剧也要予以关注。唯其如此,才能找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从而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日常语文教学与课题试验教学的冲突。我们这个课题试验是依附于日常语文教育教学的一个具有极强操作性的小课题,不属于第二课堂,而是每周要点三个标准课时完成每一次训练,而各科课时都是按标准来计划的。这样就产生了两个冲突。其一,实验的作文教学内容与日常的作文内容有冲突之处;其二,要保证实验的课时就必然影响语文教学的正常课时,为确保两不耽误,我们是这样处理的:

其一,教师在实验全面实施前,对本学期语文教材要有通盘考虑,要将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融入课题训练之中。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完成了试验任务。关于这一点,我们在编写教材时就已经考虑到了,对小学阶段的作文我们从内容上划分分写人、记事、状物、绘景谈的纪实作文,另外还有想像作文,把这两类作文都融入了试验教材中,并赋予“感悟”特色,很好地解决了这一冲突。

其二,对于一个周期的试验教学,我们通过计算,至少需要32个课时,而日常语文教学只给了16个课时。那16个课时就需要教师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在保质保量完成日常语文教学的前提下挤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相当的准备工作,每一堂课都要取得实质性效果。关于这一点,我们的教师也很好地做到了,从而扫清了课时方面的障碍。

(3)、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冲突。在课题试验的总体思路中,有一条就是在日常阅读教学中融入作文教学,这样做是一柄双刃剑,虽然可以减轻课题试验的压力,但又会对阅读教学造成冲击。如何让这柄双刃剑在发挥功效的同时,又不致于冲击阅读教学是摆在课题组面前的难题,经过讨论与思考,我们是这样做的,对于那些在写作方面有特色的课文,我们在融入写作教学后,对一些阅读重点,在试验教学时再次重现。

比如说《跳水》一文,其阅读重点是“学习船长临危不乱、冷静觉着的品质”,另外“从中受到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不计后果和开玩笑不能过分”等。但这又是一篇用较小篇幅描写一个惊心动魄故事的精典范例。其中将事件如何一步步推向高潮的方法特别值得学生在写作文时效仿,于是,我们便在课堂上融入了“叙事要分阶段”这一写作知识的教学。而在“谈作文的感悟与联想”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又一次提到了这篇文章,将阅读教学的重点在这一个作文训练中再一次强化。这样,很好地解决了这方面的冲突。

(4)、班级人数多,个体差异大与全面提高的冲突。虽然我们为确保课题的顺得实施,有意选了两个人数不够的班级,但30人的班额对于当堂批改来说,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再面对学生个人习惯、基础、兴趣的差异这一客观现实,在“全面提高”这一试验总体目标前,教师的工作难度就显得非常大了。但这是一个互为因果的问题,正因为个体差异大,所以需要提高,而要想全面提高,就必须正视个体差异,解决这一冲突最大的法宝就是——当堂批改。这就要求教师能在短时间内讯速判断学生作文的优与劣,得与失,并具体指导,做到不空洞,不说话,针对性强。这样,基础差的,有信心,基础好的有兴趣。在几次训练之后,我们的教师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以上要求。

(七)、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1、创建了一种全新而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感悟作文教学模式。

这种作文教学模式与日常作文教学比较最大的特点是“训练有序,感触于前,领悟于后,训练量大。当堂作文,及时反馈。”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习惯、思维方向都有所影响与触及。学生在短时间内能消除对作文的恐惧。并能在一期训练结束后,写出比较满意的作文。特别是对学生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大有裨益。他们能透过生活表面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在反思自己的作文时,也会反思自己的生活为人,使传道、授业、解惑这三种教师职能可以得到具体的体现。

2、成功定型校本作文教材————作文原来这样写。此次试验选取义务教育阶段第三学段的班级为实验对象,在实验准备阶段,就由课题负责人杨耀兵依据自己对感悟作文的理解,依托十几年作文教学的经验,编著了这本适用于本学段的教材。在得到樟树市教委教研室组织的论证会确认后,投入了试验。在试验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不断反思、推敲、修改、完善。在试验第三阶段终于成型。全书依托现行人教版教材,以《标准》为目标要求,为指导思想,采用儿童能懂的语言,重新诠释了作文的核心理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书中所选取的学生习作范文,皆出自于本次试验的学生作文。

3、学生作文观念、习惯、质量上有了一个全新的变化。

前面曾经提到,现在学生作文存在很多“伪圣化”情感和“功利化”思想。很多空话、套话、甚至连空话、假话也不能流畅地表达。做为一种普遍现象,它们在试验班级内当然也存在。特别是“抄袭作文”的现象屡禁区不止。或者改头换面,让老师防不胜防。考虑到以上情况,我们在讲课时尽量激发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帮学生唤醒沉睡的记忆。将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事情、现象挑出来剖析。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及道理、启示。这样,学生就有了感触心中潜在创作欲望就被激发了。考虑到考试时间的限制学生装的特殊性及课后行文易抄袭的情况,我们要求学生当堂作文,要求教师当堂批改,学生回家不能另起炉灶,另外构思,杜绝了抄袭现象。所以,试验班的学生在作文速度上都比非试验班的要快,在作文质量上也要更好。最关键的是在作文观念上有了变化。由无可奈何变得有创作欲望,由说空话套、话变得有自己的思考与认识。作文成了张扬学生个性的载体,表达内心情感的舞台。

4、作品的发表及获奖情况。

在纸质媒体上我们的作品发表,过统计如下:李游同学的《永远的故乡》(《江南都市报》2007年6月13日)。杨静琛同学的《第一次挣钱》和《拨牙》(《小学语文报》2007年元月21和2007年10月27日)。杨果同学的《当国旗升起的时候》(《新课程报》)杨静同学的《城里人、乡下人》获市“八荣八耻”征文优秀奖。杨耀兵老师的《拟题妙招》发表于《东方少年》2007年第二期。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发表作品的平台,我们创办了《阳湖》杂志,刊载了很多试验班学生的优秀作文。

在网络投稿方面,我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父亲的一回头与一块年糕》、《“骗你是小狗”与“金黄的酸枣糕”》等章节在小学语文教学网站(http:)推荐发表。在一周内《父亲的一回头与一块年糕》点击数就冲至2000现已达3900,其余的也是在一周内成

为热点文章,现在点击数都已超过1500。学生习作《不讲信用的老师》点击数半个月内近4000,另外,小学生优秀作文网、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网、黄岩教育信息网、小学教师网、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指导的“新思考”网站、小学语文免费资源网站等十几家大型网站都进行了转载。

5、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试验中有了很大提高。

“以写促读”是我们这次试验的一个目标,这里的“读”有两种含义,其一是对教材文章的阅读,其二是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习惯由喜欢看漫画、笑话那种表现感观刺激较强的书籍改为“精品、美文、名著、文史”等有厚重感的书籍。阅读面也由小学生校园文学转变为天文、地理、文史、小说等多方面。阅读兴趣、阅读量也明显增强,有很多学生还学会了做阅读笔记。

6、提升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形成了教学研究的学术氛围。

课题试验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习惯不时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寻寻求理论上的指导,课题组成员勤于总结,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的理论素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行为也带动了身边的教师,潜心钻研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将自己的教学心得撰写成论文,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探讨氛围。

(八)、课题试验的自我评价及反思

1、经过一轮试验,我们基本确定了感悟作文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标准》对作文的总体目标,立足于作文课堂教学实际,是一种有理论支撑的教学实践活动。它以人教版教材为依托,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提供了一种可供模仿的作文教学范例,能成为语文教师提切实可行的指导。

2、“感悟作文”教学试验成功地实现了《标准》中“重诵读、重积累、重感悟、重实践”的传统语文教学要求,体现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试验教学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古诗与写景》,教师通过反复吟咏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将学生带入古诗所描写的意境中,既温习了古诗,以实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

3、“感悟作文”试验确保了教师与每个学生“一对一”交流时间,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写作要求与修改思路,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实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效应最大化,尊重了个体差异,坚持了因材施教原则,在试验中,实现了“面向全体、全面提高”这一教学目标。

4、“感悟作文“通过渐进的、有序的作文训练,培养了学生相关能力的提高。《标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全新的要求,相应的,在试验中,我闪着重培养了学生以下能力:观察能力、联想、想象能力、体验分析能力、运用技法能力、感受生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能力只有在这种渐进的、有序的作文训练中逐步行成,只有在这种目标清晰的训练中才能落到实处。

5、这一轮试验曾经尝试将作文教学与《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思想品德》、《科学》等课程结合起来,力图使小学作文教学走出封闭状态,建立起一种“开放式“作文教学模式。但限于人力,未能实现这一目标,更缺少理论方面的总结。今后,我们将朝着这个方面努力。 总之,以作文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充分调动学生各种知识积累,让学生在感悟文本,感悟批改、提高写作的同时,能够反思,感悟自己的生活,真正实现《标准》所规定的写作教学总目标。真正实现“大语文”教学,是我们此次课题试验的目的所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扩大实验范围,从第三学段向第

二、第一学段推进,建立一种子“开放式”作文教学模式,在《标准》的指导下,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方位改革。

感悟国学作文

母爱作文感悟

感悟人生作文

八年级作文:感悟

叙事作文:感悟

感悟春夏秋冬作文

《感悟》作文学案

感悟生命作文

作文 感悟生活

感悟(200字)作文

感悟作文
《感悟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作文感悟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