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厦大金融学院考研导师简介1

发布时间:2020-03-03 09:12: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8厦大金融学院考研导师简介1

感谢凯程郑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蔡庆丰

男金融系教授

金融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系访问学者(师从行为金融学著名学者,原高盛资产管理首席投资官KentDaniel教授),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厦门大学,获经济学(金融学)博士学位,2006年留校任教,2007年遴选为硕士生导师,2008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11年破格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1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10年至2011年到县市两级政府挂职副县长和市政府办副主任,上市办主任。研究领域为:金融市场与机构投资者(投资基金、投资银行与金融风险管理),已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和《财贸经济》等权威核心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目前已独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金融危机应急课题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子课题1项、福建省社科基金2项、软科学基金1项,博士后基金1项,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福建省发改委、厦门市思明区及多家省级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课题。

工作经历

2006年-2008年厦门大学金融系助理教授

2008年-2011年12月厦门大学金融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2年1月-2012年7月厦门大学金融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2年8月至今厦门大学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外经历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系(ColumbiaUniversity,GraduateSchoolofBusine,NewYork,NY),访问学者,合作导师系行为金融学“大牛”学者、原高盛公司资产管理联合首席投资官KentDaniel教授。

近年来发表的学术文章

[1]超常规发展的机构投资者能稳定市场吗?,《经济研究》,2010年1期

[2]是谁在“捕风捉影”:机构投资者VS证券分析师——基于A股信息交易者信息偏好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13年第06期

[3]公司地理位置影响其现金股利政策吗?,财经研究,2013年第07期

[4]业绩排名、市场状态与基金经理的风险调整行为:“争名”还是“逐利”?,金融评论,2012年3期

[5]信息提前透露、知情交易与中小投资者保护——对我国证券研究业“潜规则”的实证检验与治理探讨,财贸经济,2012年5期

[6]羊群行为的叠加及其市场影响——基于证券分析师与机构投资者行为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2期

[7]金融中介的道德风险与金融部门的自我膨胀,光明日报(理论版),2011年11期

[8]代理投资模式要求修正现代金融理论体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8月4日

[9]证券分析师缘何复述市场信息?,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7期

[10]迟滞资本问题研究评述,经济学动态,2011年7期

[11]机构投资者与市场定价效率的检验与反思,证券市场导报,2009年12期

[12]金融中介的利益冲突、自我膨胀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与理论反思,金融评论,2009年6期

[13]金融机构利益冲突问题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2009年05期

[14]金融虚拟化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及其市场影响:次贷危机的深层次思考,经济学家,2009年03期

李子白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微观银行理论、投资银行与公司金融、资本市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主要讲授本科生、研究生“商业银行管理”、“投资银行学”课程以及“货币银行学(金融学)”课程。主持福建省精品课程《投资银行学》。个人著作《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获福建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担任高校金融类"九五"规划重点教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一副主编,负责全书修改和定稿(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主编《投资银行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另参著4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福建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和厦门市社科研究课题。曾获得中国投资学会科研课题三等奖(2004)。近年来,在银行业监管、银行风险集中的控制、证券交易机制和做市商制度、公司并购理论、管理层收购、征信制度和金融学科建设等方面发表了观点鲜明的学术论著。

郑鸣经济学博士,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家级重点学科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带头人之

一、学术委员。现任厦门大学教学科研重要岗位(二级岗)。主要研究领域:金融机构与风险管理、公司金融与投资银行。主要学术兼职: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厦门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厦门国际银行总行博士后工作站指导教师、厦门市政府首批金融顾问、厦门大学兴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

E-mail:zhengming@xmu.edu.cn

一、主要科研简介:

在全国性权威刊物已公开发表了15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了16部。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被全国社科规划办鉴定为“优秀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福建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被福建省社科规划办鉴定为“优秀成果”)、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台湾银行业同业公会研究项目1项、还有多项政府咨询顾问研究项目。其研究成果曾获福建省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厦门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荣誉奖(1项)、厦门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荣誉奖(1项)、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得福建省人民政府举行“推进两个先行区建设百项建言活动”全省三等奖,多次获得福建省金融学会优秀成果奖。

几年来,已经培养毕业的博士生中,有任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征信中心的党委书记、民生银行总行私人银行部总裁、国信证券总部发展研究部主管、信达期货研究发展部主管、台湾第一银行信用卡处处长、大板根森林温泉度假村财务总监、中钞国鼎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员等一批高精专金融人才。

其主要代表专著有:

?《新形势下两岸金融合作发展先行先试政策研究--厦门建设两岸金融合作中心的战略构想》,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03月

?《中小股份制银行发展论纲——以优化资本结构为核心》,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06月,学术专著

?《金融脆弱性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07月

?《投资银行学教程》,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04月

?《商业银行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04月

?《投资银行并购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03月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习指导》,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2002年08月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2002年08月

?《现代投资银行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03月

二、近期关注的学术方向(热点)及代表成果

(一)“金融机构与风险管理”方向

在传统的金融理论中,金融机构被视为是进行资金融通的经济组织。但是,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现代金融理论则强调,金融机构就是生产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帮助客户分担风险同时能够有效管理自身风险以获利的机构,金融机构盈利的来源就是承担风险的风险溢价。因此,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问题便成为理论难点和现实热点。

本研究团队近期关注的重点问题主要包括:

1.中国金融稳定理论及政策协调机制构建——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的视角

在国内首次提出从经济全球化角度研究金融稳定理论及政策协调政策的学术思想,此研究已获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全球经济失衡这一根本矛盾入手,具体分析金融稳定的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规律性。在对此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构建政策协调的国内和国际机制的新思路,探究制定我国最佳金融稳定政策的理论框架及方法。

主要代表成果有:

(1)“金融脆弱性理论的新进展”(载于《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1期);

(2)“公允价值会计制度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兼论美国金融危机的启示”(载于《财经研究》,2009年第6期);

(3)专著《金融脆弱性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7月);

(4)“我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与市场化改革”(载于《中国经济问题》,2003年第3期);

(5)研究课题“中国金融脆弱性的生成机制、监测体系与治理路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

(6)研究课题“内生性视角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转型行为研究”(兴业银行研究课题);

2.金融机构资本结构理论研究

在国内首次提出从资本结构视角探究金融机构价值增长与发展战略的学术思想,此研究已获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该研究立足于金融机构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综合运用现代公司金融理论框架与分析方法来研究现代金融机构的相关问题。重点从资本结构决策、治理机制政策与投融资决策三个方面构建现代金融机构的研究体系。此外,在上述研究体系基础上,结合金融混业经营的新趋势,对金融控股公司相关问题展开系统研究。一方面,推动和完善公司金融的基础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尝试提出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机构研究的新范式。

主要代表成果有:

(1)外资银行进入影响研究——基于面板资料和产业组织方法(载于《经济管理》,2007年第7期);

(2)资本结构、代理成本与银行价值——基于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财务资料的实证分析(载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3)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能力研究——基于EVA的实证研究(载于《厦门大学

2006年第5期);

(4)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资本配置效率实证研究——基于RAROC的波动分析(载于《中国经济问题》,2007年第2期);

(5)市场集中度,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力——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载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30卷第2期);

(6)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实证研究——基于市场信息的视角(载于《经济学家》,2010年01月

(7)研究课题“发展区域性股份制中小金融机构问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被全国社科规划办鉴定为优秀成果);

(8)专著《中小股份制银行发展论纲——以优化资本结构为核心》(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3.金融机构风险测量与管理

在国内较早系统提出金融脆弱性评估方法及其管理方法的学术思想,此研究已获200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该研究侧重于金融风险的测量和建模,分析金融风险的来源及其特征;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各类风险的测量模型及处理综合风险的集成测量模型的研究;针对各种风险类型的形成、扩散和连锁反应等,研究风险传导机制研究;风险不对称下的资产定价模型以及相应的投资理论的研究。主要代表成果有:

(1)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实证研究——基于市场信息的视角(载于《经济学家》,2010年01月

(2)我国商业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的衡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载于《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第1期);

(3)银行业问题贷款的动态解决方法(载于《投资研究》,2004年第9期);

(4)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的实证分析(载于《中国经济问题》,2004年第2期);

(5)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资本配置效率实证研究——基于RAROC的波动分析(载于《中国经济问题》,2007年第2期)

(6)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的实证分析(载于《中国经济问题》,2004年第2期);

(7)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金融安全问题(载于《统计与预测》,2003年第2期);

(二)“公司金融与投资银行”方向

1.金融控股公司前沿问题研究

在国内率先系统地提出从内部资本市场视角探讨金融控股公司的相关问题,此研究属于2007年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科研资助计划项目。该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探讨金融混业经营条件下金融机构的发展方向和演变规律。重点研究金融控股公司这类机构的效率优势和组织模式。此外,还重点研究这类机构形式的发展对金融监管的要求,对金融制度演进的影响,对宏观货币政策作用的冲击,以及对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等方面所产生的系列问题。主要代表成果有:

(1)台湾地区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效率研究——基于产业组织理论(载于《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11月);

(2)台湾金融控股公司内部资金市场效率实证研究(载于《台湾研究》,2007年第2期);

(3)论金融控股公司的建立模式与风险监管(《厦门大学学报》,载于2002年第1期);

(4)银行持股公司:风险整合与模式设计(载于《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3期);

(5)研究课题“开放背景下的中国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组织和运营模式的演进研究”(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科研资助计划”项目);

(6)研究课题“现代资产管理公司经营与管理研究——昆明市国有资产(持股)经营有限公司发展规划设计”(昆明市商业银行研究课题)。

2.资本结构、控制权与公司价值管理研究

价值问题是公司管理与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而这一问题的中心又在于资本结构所形成的控制权结构。因此,研究团队在国内较早系统地从资本结构出发,研究公司价值增值规律,并设计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此外,研究团队又将这一基础理论和方法应用在国内率先应用于对银行机构的研究,得出大量重要而有影响的学术观点。

主要代表成果有:

(1)中国上市公司期权激励的影响因素分析(载于《软科学》,2010年10月)

(2)公司并购理论:回顾与评述(载于《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月)

(3)资本结构、代理成本与银行价值——基于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财务资料的实证分析(载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4)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能力研究——基于EVA的实证研究(载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5)专著《中小股份制银行发展论纲——以优化资本结构为核心》(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3.投资银行产品创新研究

随着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层次不断完善,对投资银行产品的需求日益剧增。如何结合本国国情和制度特点,有针对性的创新适合我国上市公司和融资主体需求的产品便成为业界一大难题。研究团队将重点放在融资市场体系建设、资本运作手段(如IPO、债券等)创新、融资风险控制三个层面,具体研究相关投资银行产品创新。

主要代表成果有:

(1)我国基金风格投资的积极风险补偿研究(载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月)

(2)银行业并购重组:国际态势与中国战略安排(载于《经济管理》,2003年第7期);

(3)中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中国经济问题》,载于2002年第2期);

(4)国有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补充资本金研究(载于《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第10期);

(5)论银行业并购的战略意义(载于《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10期);

(6)专著《投资银行学教程》(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4月);

(7)专著《投资银行并购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3月);

(8)研究课题“研究福州市构建多层次投融资体系研究”(福建省发改委资助);

(9)研究课题“海峡西岸(福州)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研究”(福建省发改委资助);

(10)研究课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国际比较—基于银行中间产品的比较和案例研究”(兴业银行研究课题);

(11)研究课题“关于对物流的金融支持与金融服务产品创新研究”(兴业银行研究课题)

(三)“两岸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方向

过去二十多年的两岸关系,可谓跌宕起伏、时而大起、时而大落,曾出现“汪辜会谈”带动下的两岸经贸交流热潮,但也出现过“周期性台独挑衅”所引发的台海危机。但是,

一是两岸关系正步入“和平发展”时期,为两岸金融合作正常化和制度化提供了政治条件。二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两岸金融合作正常化和制度化提供了空间条件。本研究团队正是在这一重大时代变革下,就新形势下两岸金融合作与发展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我们认为,一直以来决定两岸金融合作与发展有两股力量——政治力量和经济规律。而后者正是当前研究所缺乏的。故此,本研究团队在国内率先系统地从两岸经济的内在规律和制度差异视角出发,研究两岸金融合作发展的理论和政策问题。主要代表成果有:

1.台湾金融控股公司内部资金市场效率实证研究(载于《台湾研究》,2007年第2期)

2.海峡两岸货币清算机制设计与效应分析(载于《台湾研究》,2009年第2期);

3.两岸证券市场整合与监管探讨(载于《亚太经济》,2009年第2期);

4.台湾企业融资偏好与两岸金融机构合作(载于《亚太经济》,2009年第3期);

5.海峡两岸货币清算机制设计与效应分析(载于《台湾研究》,2009年04月)

6.两岸资本市场整合与监管之探讨(载于《证券公会季刊》,2009年10月)

7.海峡两岸银行业合作构想(载于《台湾研究》,2009年12月)

8.两岸证券合作之机会与挑战(载于《证券柜台》,2010年02月)

9.关于福州发展对台离岸金融业务的若干设想(载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月)

10.研究课题“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发展先行先试政策研究”(福建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并被福建省社科规划办鉴定为优秀成果);

11.研究课题“两岸资本市场整合与监管”(台湾银行业同业公会研究项目);

12.专著《新形势下两岸金融合作发展先行先试政策研究--厦门建设两岸金融合作中心的战略构想》,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03月

(四)“货币政策和资产价格”方向

近年来,金融市场的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全球各个地区的金融深度不断加大,各国金融资产相对于GDP的比率在不断提高。1990年,只有33个国家的金融资产总值超过了其GDP。到了现在,这类国家的数量翻了一番多;其中排在前列的包括了中国。2007年中国股市最高市值达到40.8万亿,证券化率从1994年的9.5%增长到2010年二季度的135.43%,其中2007年时最高达153.68%。自美国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灭之后,美国政府实行长期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连续13次降息,由2000年的6.5%下降到2003年6月的1%,刺激了股票价格指数上涨,而2004年6月到2007年7月,美国进入加息周期,两年内利率从1%升到了5.25%,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次贷危机的发生和股市的暴跌。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再次成为当前货币金融理论研究中最前沿的问题之一,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股票价格的波动和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调控效力成为国内经济理论界和政府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对于我国股票价格除了受到企业经营绩效和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等影响外,还受到以货币政策为代表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和政府对市场政策调控,其中学术界对于货币政策影响股票市场的渠道和效果仍没有统一的结论。本研究团队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的关系进行深入地研究,其中主要代表成果有:

1.汇率稳定、货币市场均衡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载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11月》

2.资产价格、通货膨胀与最优货币政策——理论分析和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载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3.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基于Markov区制转换VAR模型的实证研究(载于《经济管理》,2010年11期)

4.货币政策与股票价格的动态相关性研究,工作论文,2010年

(五)“私募股权投资”方向

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私募股权投资发展迅速,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融资手段。近几年中国已成为亚洲最为活跃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有效供给不足成为市场突出的问题,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已成为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宏观经济的向好,国内众多被投公司在海内外上市的良好效应和带来的超巨额回报,使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团队结合理论与现实开展相关研究。其中,本研究团队拥有数位在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具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研究人员(既有来自大陆又有台湾与美国的)。

(六)“财务报表分析和资本运作”方向

财务报表分析技术作为公司金融和投资银行实践操作和理论分析的基础,本研究团队着力于分析国际和国内财务准则的差别、会计科目的调整和经济分析、资本动作中所需要的财务分析方法等。本研究团队对团队成员尤其是新加入的成员均有系统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培训,并且让团队成员有机会加入项目研究,参与资本运作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目前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公允价值会计制度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兼论美国金融危机的启示”(载于《财经研究》,2009年第6期);

2.全英文课程“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三、主要科研奖项

1.《论银行业并购的战略意义》获福建省金融学会2001年度优秀金融论文二等奖

2.《论金融控股公司的建立模式与风险监管》获福建省金融学会2002年度优秀金融论文一等奖

3.《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2003年11月入选了由福建省委宣传部与福建省社科联召开的百场社会科学专题报告会和调研成果汇报交流会,获优秀调研报告奖

4.《我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与市场化改革》获福建省金融学会2003年度优秀金融论文二等奖

5.《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实证研究》获福建省金融学会2004年度优秀金融论文一等奖

6.《我国商业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的衡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获福建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7.《国有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补充资本金研究》获厦门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8.《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获厦门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9.《现代投资银行研究》获厦门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荣誉奖;曾获福建省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0.《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能力研究——基于EVA的实证研究》获厦门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1.《我国商业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的衡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获厦门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

12.《上市银行效率的比较分析》获福建省金融学会2007年度优秀金融论文一等奖

13.《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能力研究——基于EVA的实证研究》获福建省金融学 2007年度优秀金融论文二等奖

14.建言报告《关于强化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金融合作先行先试功能的若干政策建议》获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社科联举行的“福建省推进两个先行区建设百项建言活动”三等奖

15.《公允价值会计制度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兼论美国金融危机的启示》获厦门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邱崇明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西方货币理论与政策、我国宏观金融调控与发展中国家金融问题。迄今在《金融研究》、《财贸经济》、《学术月刊》、《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投资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合著、编著六部,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和社科一般项目、福建省社科重大项目。成果曾获福建省首届(1996-1998)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福建省政府和省金融学会颁发的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两项和三等奖一项。曾在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经济系和工商管理学院作过访问学者

厦大金融学院考研导师汇总2专题

厦大学习简介

贸大考研导师王国军简介

人大财政金融学院考研导师关伟

厦大逻辑学考研复习计划

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导师陈雨露简介

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导师介绍1

考研:贸大金融硕士考研——金融学院刘立新老师简介

厦大考研:跨专业的“拦路虎”

厦大机电系考研全过程

厦大金融学院考研导师简介1
《厦大金融学院考研导师简介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