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怀柔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0-03-02 05:01: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怀柔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

——2006年4月5日

目 录

序言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一、“十五”时期怀柔工业发展状况

二、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部分 “十一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一)主要经济指标

(二)行业发展目标

(三)科技进步目标

(四)循环经济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工业区(工业生产基地)建设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构建多元支撑的产业结构

(三)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集群,实施企业倍增计划

(四)继续走“引进扩张、引进调整、引进强区”之路

(五)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

(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挖掘内涵式发展潜力

(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第三部分 2020年远景展望

一、发展战略

二、奋斗目标

编制依据:

1、国家和北京市编制的“十一五”规划的有关精神和要求

2、中共北京市怀柔区委《关于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建议》

3、《北京市怀柔区新城总体规划(2005-2020年)》

4、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关于《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纲要》

序 言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怀柔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跨越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地位。面临着城乡统筹发展和北京2008年奥运商机,我们要抓住机遇,按照怀柔新的城市功能定位和经济社会战略大发展的总体目标,正确处理好生态涵养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自主创新型、生态环保型为导向,发展低消耗、无污染、高科技、循环型的生态工业,力争用5至10年时间,创建出具有怀柔特色的新型生态工业体系,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一、“十五”时期怀柔工业发展状况

“十五”时期,怀柔工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配件、食品饮料、包装印刷三大主导行业,培育生物医药和机械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保持着高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是“十五”期间推动我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88.5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84.1亿元,工业利润9.3亿元,工业增加值36.4亿元,工业税金11.81亿元,出口交货值6.79亿元。乡镇企业完成企业总收入120.1亿元,企业总利润10.3亿元,企业增加值26.1亿元。

上述主要经济指标与2000年相比,工业产值增长120.1%,工业收入增长130.0%,工业利润增长120.4%,工业增加值增长119.3%,工业税金增长240.2%,出口交货值增长67.0%,乡镇企业总收入增长62.8%,企业总利润增长128.1%,企业增加值增长104.4%,年均分别增长17.1%、18.1%、17.1%、17.0%、27.7%、10.8%、10.2%、17.9%和15.4%。实现了经济指标翻一番的目标,全面完成了全区工业、乡镇企业“十五”发展计划。

(二)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制度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1、行业特色明显,骨干行业拉动作用强劲。

从“九五到十五”经过十年的调整,行业优势进一步显现,支柱产业日趋成熟。以都市型工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食品饮料、包装印刷、汽车及零配件三大主导行业进一步壮大,三大主导行业2005年完成工业收入143.1亿元、工业利润7.2亿元、工业增加值26.3亿元,分别占全区工业总量的77.7%、77.4%和72%。与2000年相比,工业收入增长111.2亿元、工业利润增长6.2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21.7亿元,年均分别递增33.2 %、48.4% 和 41.7%。

高新技术产业中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机械电子等通过重组、引进新项目逐步壮大,生物工程和新医药行业新引进了玛诺公司、北京一生物、森星医药、瑞普森生物等企业。机械电子行业新引进了富连京制冷、冬之尼电子、安德数字机床、海湾科技和中宸泰克等企业。服装纺织、家具制作、新型建材行业占工业比重同比分别上升0.8

4、0.88和3.37个百分点。优势骨干行业的发展壮大,为全区产业结构调整打下良好基础。

2、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龙头骨干企业贡献突出。

到2005年底,工业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有193家,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4家。全年完成工业产值173.7亿元,工业收入170.9亿元,工业利润8.7亿元,工业增加值33.4亿元,分别占全区工业总量的92.1%、92.8%、92.5%和91.8%,其中:福田欧曼、爱芬食品、红星酒业、统一饮品、汇源果汁、大北农饲料、红牛饮料、太平洋制罐、波尔亚太制罐、奥瑞金制罐等龙头骨干企业增长强劲。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对全区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3、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

“十五”期间,坚持引进扩张、引进调整、引进强区战略,一批投资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如:朝日啤酒、统一饮品等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纷纷落户怀柔,全区共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4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2个。全部项目达产后可新增生产能力100亿元以上,壮大了优势骨干行业,扩大了经济总量。

4、企业改革成效显著。

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十五”期间,区属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共有 186家完成重组转制,改革面达 98%,其中产权制度改革企业 176 家,占企业总数的 93 %。通过改革,国有集体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12.24 亿元,盘活资产13.6亿元;引进到位资金8.8亿元, 置换职工身份8719人。通过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两个退出”,实现了资产组织形式和生产经营方式“两个转变”,基本形成了现代企业制度框架,创建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运行机制。二是推进区直、镇乡、村企业破产和不良债务清偿工作。推进区直、镇乡、村企业改革、破产企业共计15家;对区直、镇乡、村企业不良贷款进行清偿和核销;累计共破产、清偿各类债务11.9亿元,为企业重建信誉,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5、依托科技进步,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到“十五”末,全区工业累计有44家获得市科委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引进开发新产品160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4项,填补国内空白3项;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84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1人。完成ISO9000认证85项,ISO14000认证26 项,红牛饮料和御食园食品获国家食品行业HACCP最高认证,其产品可直接出口。科高大北农饲料获市工业促进局、市乡镇企业局等部门组织评比的现代成果二等奖,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6、清理整治“五小”企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产品。

“十五”期间,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关闭了一批落后生产工艺和污染严重、资源能源高消耗企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4年北京京都黄金冶炼厂氰化氢气体泄露事故发生后,按照“政府监控、专家指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关闭了黄金生产工艺,并对生产工艺中存放的1300立方米含氰液体进行无害化处置。到2005年底,共关闭非煤矿山企业130家,占全区非煤矿山企业总数145家的90%,同时对已关停的“五小”企业加强监管,进一步巩固关闭成果。

(三)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载体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1、构建了“三区十基地”的工业空间布局框架。

到2005年底,我区已建成市级工业开发区三个、区级工业生产基地十个。形成以雁栖工业开发区、杨宋凤翔科技示范区和北房经纬工业区为龙头,辐射带动周边即:山区五镇乡、雁栖镇、怀北镇、怀柔镇、大中富乐、庙城镇、桥梓镇、九渡河镇、渤海镇和欧曼汽车等十大工业生产基地发展的格局。以“三区十基地”为主体的全区工业空间布局结构已经形成。

2、资源整合、标准化厂房建设取得实质效果。

“十五”时期,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盘活存量资产、化解发展空间不足、资源制约等瓶颈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五年来,盘活、整合土地3000 亩,拆除破旧房屋设施45万平方米,新建标准化厂房60万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7.7亿元;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6.8亿元,工业区规划建成区全部达到了“七通一平”标准,为招商引资搭建了平台,为“十一五”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3、布局集中、企业集群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食品饮料、包装印刷、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通讯电子、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全部集中在工业区和工业生产基地内,入区企业达359家,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246个。2005年,“三区十基地”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2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58.1亿元,工业收入145.7亿元,工业利润7.83亿元,工业增加值29.5亿元,分别占全区工业总量的83.9%、79.1%、84.2%和81.0%。初步形成了布局集中、企业集群、产业集聚的发展格局。

二、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区工业在改革与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科学把握经济运行规律,加强调控,有效规避行业风险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粗放以及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三是工业发展空间不足,进一步发展与资源制约的矛盾比较突出;四是企业规模小,名牌、名企少,缺少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势拉动作用的超大型企业。

第二部分 “十一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布局集中、产业聚集、企业集群、发展集约”的工作方针,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都市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走适合怀柔特点、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生产力,努力推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推进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发展目标

(一)主要经济指标

——工业总产值:“十一五”末380亿元,增长101.5%,年均递增15%。

——工业销售收入:“十一五”末370亿元,增长101%;年均递增15%。

——工业利润:“十一五”末19亿元,增长104.3%;年均递增15%。

——工业增加值:“十一五”末73亿元,增长100.5% ;年均递增15%。

——出口供货额:“十一五”末14亿元,增长105.9%;年均递增15.5%。

——乡镇企业总收入:“十一五”末241亿元,增长100.8%,年均递增15%。

——乡镇企业利润总额:“十一五”末21亿元,增长103.9%,年均递增15%。

——乡镇企业增加值:“十一五”末52亿元,增长99.2%,年均递增15%。“十一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

(二)行业发展目标

一是充分利用“三区十基地”已形成的集聚优势,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国内大企业总部、科研院所等入驻怀柔,推动高端发展;二是重点引进生物工程和新医药、电子通讯及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新型建材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是巩固壮大现有汽车及配件、食品饮料、包装印刷等优势支柱产业,打造都市型产业集群;四是依托工业区和小城镇配套发展为工业服务的现代服务业;五是推进工业开发区和工业生产基地的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到“十一五”末,主导行业从目前三大支柱发展到六至八个具有一定企业集群和产出规模的支柱行业,使全区工业呈现出行业特色突出、产业相溶性强、门类较为宽泛的产业结构,提高全区工业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三)科技进步目标

“十一五”时期,继续推进企业品牌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和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水平向深度发展,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积极落实国家扶持品牌建设、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创新的政策,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各种创新活动,加强企业和科研单位、院校的联合,建立产学研结合机制,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四)循环经济发展目标

到2010年初步建立怀柔工业节约型发展模式,促进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保障五个再生资源利用示范项目的顺利建设投产;全面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打造雁栖生态工业园区;推动北京金运通大型轮胎翻修回收利用一体化和汽车拆解回收利用一体化等两个工业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的建立。工业万元GDP能耗下降15%;工业万元GDP水耗下降2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40%;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工业区(工业生产基地)建设。

一是着力打造以杨雁路为中轴、以雁栖开发区为龙头,南连北房经纬工业区和杨宋凤翔科技园区的东部工业经济带,发挥其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抓好山区、金桥、聚源地、富乐、雁栖等十个产业基地建设,使工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二是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对8600亩增量土地分期分批规划整合,即雁栖工业开发区4300亩、北房700亩、杨宋1000亩、庙城1000亩、雁栖镇800亩、怀北800亩,总计规划面积约为6平方公里,力争每年有四分之一土地通过征用、流转或租赁的方式取得土地开发权,为下一年度工业发展创造资源条件。三是严格杜绝土地出现新的闲置,新引进项目在规定时间内未开工建设的,要明确要求其在限定时间内开工建设,逾期要采取措施或依法收回所占土地;进一步加大存量闲置土地整合力度,每年计划整合开发区、工业生产基地内存量闲置土地500亩,建设竣工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四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完善雁栖开发区和镇乡工业区(工业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2006年计划投资2.9亿元,其中雁栖工业区D区投资2亿元、经纬、凤翔工业区和庙城镇聚源地工业生产基地投资9000万元,为招商引资创造条件。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构建多元支撑的产业结构。

依据各工业区(工业生产基地)发展状况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怀柔工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取向,在工业行业空间布局上,雁栖开发区要着力打造京北都市型产业基地和重要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园区;杨宋凤翔科技园区要以汽车零部件为主打造汽车零部件基地;其他工业区(工业生产基地)要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做大做强一到两个优势骨干行业。根据发展需要,整合三个开发区管理体制,实现区域统筹规划,开发、服务与管理,加强协调、联动和互动,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竞争、产业集聚的格局。 “十一五”时期行业结构调整的方针是:全面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机械电子、先进制造、新型建材等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区域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优化、竞争优势更加突出;充分利用中科院研究生院落户怀柔的机遇,广泛开展科技研发、应用的交流与合作,建设北京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基地。继续发展都市型工业,做大做强现有食品饮料、包装印刷行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巩固其支柱作用;加快调整优化汽车制造业,积极吸引国内外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核心零部件的企业来怀发展,提高汽车工业竞争力。大力发展服装纺织、家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与本地区农业资源关联度高的农产品加工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积极引进高端产业和与工业关联度高的物流业及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通过“十一五”期间的持续努力,怀柔工业将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行业门类较为宽泛,优势骨干行业特色更加突出的产业格局。

(三)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集群,实施企业倍增计划。

“十一五”期间,计划选择60个具有发展潜质和成倍增长能力的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加强协调服务、政策扶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等途径,创造有利于企业成长壮大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通过技术改造,更新装备、更新技术工艺,采用新材料、新能源,开发新产品、扩大市场等技改措施,推进企业并购重组等改革措施,形成内涵与外延互动的发展态势,促进其对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强劲拉动作用。到“十一五”末,形成企业规模10-100亿元企业10个、3-10亿元企业12个、1-3亿元企业24个和14种小特精尖产品。

一是重点培育欧曼重卡、爱芬食品、红牛饮料、红星酒业、大北农饲料、玛诺生物制药、统一饮品、奥瑞金制罐、汇源果汁、中冀福庆公司等具有10亿元至百亿元生产规模的重点企业或企业集团,逐步做大做强;二是以东明化学、朝日啤酒、太平洋制罐、波尔亚太制罐、茂华建材、有研粉沫、顺思童服装、英思沃器材、兴发水泥、水兴广振、中东鑫达、希望饮料企业为重点,培育一批3亿元—10亿元规模企业;三是以北京一生物、新源食品、天惠参业、富连京制冷、康师傅饮料、健力宝饮料、丘比食品、红螺食品、御食园食品、长富食品、上海紫江、诚一食品、奥特奇生物、科锐博华电力、奥星恒迅、富春龙车厢、世东凌云、辛营服装、弗拉蒂尼制衣、古诺凡希家具、四维保安器材、新中联包装、斯普乐线缆、福斯特线缆等为重点培育一批1亿元—3亿元企业;四是以中宸泰克、哈威管材、天威瑞恒、刮拉瓶盖、杰普莱斯医疗器械、威亚高性能纤维,科莱恩色母粒、海湾科技、嘉誉诚智能卡、双得利智能仪表、东方磁源、安德数字机床、益美高制冷、雷蒙赛博机电等企业为重点,培育一批小、特、精、尖企业和产品。

(四)继续走“引进扩张、引进调整、引进强区”之路。

全力开展招商引资,为全区工业和乡镇企业持续发展提供项目支撑。一是树立工业发展全局一盘棋思想。举全区之力,以雁栖工业开发区、北房经纬工业区、杨宋凤翔科技园区为主要载体,广泛开展招商活动。力争每年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60个,引进利用区外资金不少于25亿元。二是实施招商选资、绿色招商策略。适度提高项目准入门坎,侧重引进拥有核心技术和独立知识产权的企业,引进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劳动力吸纳能力强、无污染、综合消耗低的项目,杜绝低质量项目落地工业区(工业生产基地)。三是大力引进和培育上下游行业相关联的企业进入园区,提高产业关联度,做长产业链,做大企业集群。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和大公司开展招商工作,力争引进一批规模大、牌子响、税收贡献大的优势项目,壮大龙头骨干企业集群。四是实行招商引资领导责任、目标责任和重大项目联系推进责任制度。做到每个招商引资项目都有领导联系、部门推进和专人负责。充分调动各方招商的积极性。五是增强服务意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做到以情感人,以诚待人,以政府的高效优质服务留住项目,及时协调解决各类项目在办理手续、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各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创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使投资者引得来,留得住,有发展。

(五)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

十一五期间,要积极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一是在企业创新上,要把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要加强自主创新,不断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加强以重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努力实现关键技术的集成和突破。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积极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加速产业技术进步。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在创新体制上,要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整体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二是继续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重点支持名牌、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在开发产品深加工等高端技术领域,加快产业化进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巩固现有名牌产品的基础上加速培育北京知名品牌产品和企业。在未来5—10年内,力争树立几个国际知名的品牌形象,吸引国内知名企业和跨国企业来怀投资发展。三是在信息化建设上,充分利用北京优越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之间的商务流程,互联互通,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重点推进骨干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要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供应链管理为重点,整合上下游企业相关资源,实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融合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推进企业间电子商务,提高企业群体的市场反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支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提高对电子商务重要性的认识,继续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支持和鼓励企业投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挖掘内涵式发展潜力。

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工业,走适合我区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一,在资源利用上,研究制定《怀柔区工业用地控制指标指导意见》。在节地、节水、动力、能源等资源消耗指标上,进行分类指导,不断提高亩投入强度和亩产出效率;第二,建立企业正常的入驻和退出机制,限制高消耗、高污染项目进入工业区和工业基地。对现有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和行业逐步淘汰退出,推进产业升级;第三,鼓励企业技术创新,进行内部挖潜。发挥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重点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开发能力较强、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和项目。第四,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生态园区建设,实施《循环经济行动方案》。重点抓好大型轮胎翻修厂、亿鑫建材、龙源一手、金铭沃得、哈威管材等5个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设;拟建成汽车拆解回收利用一体化的再生产业基地和废旧轮胎翻新、橡胶加工、混炼胶加工为一体的再生产业基地,推动我区回收再生一体化的规模化发展。

(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面临着良好机遇和外部环境。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重在“生产发展”,在于推动农村的生产力建设,提高农村的综合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着力点主要有三点:一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农民就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培育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经济实力;三是在山区集中建4个农民生产、就业基地。北部山区在汤河口地区整合不少于500亩的土地,建农产品加工基地;雁栖镇重点是对已经形成的虹鳟鱼一条沟进行整合提高,增强其吸纳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能力;渤海镇除利用原渤海工业小区发展部分工业外,着力打造三渡河绿色餐饮走廊;九渡河在团泉地区建1500亩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科技研发、农产品加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抓好以下三方面具体工作:

1、以纳入市、区两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为重点,继续推进二三产业专业村建设。每年新发展10个二三产业专业村,推进10个老二三产业专业村巩固提高, 对年内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农民增收突出的村,给予重点扶持。

2、整合山区和农村土地资源,在产业发展、产业培育上下功夫。继续探索“集体土地,村民自建”、“土地合作社”等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流转、入股等形式,实现土地向二三产业合理流转,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每年整合山区和农村产业用地200亩。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山区中心镇、村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型等项目,每年建设

二、三产业项目不少于5个;围绕发展循环经济,支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

3、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在招商引资洽谈时,要把同等条件下优先解决本地区农民就业作为企业落户的基本要求,围绕企业需求,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形成“定向培训、就近就业、迅速转型”的二三产业就业转移模式,实现农民从培训到上岗的无缝隙就业链条。引导农民以投资者、所有者、经营者身份进入二三产业,鼓励扶持农民自主创业;立争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不少于3000个,其中吸纳本地农民就业2000人。

第三部分 2020年远景展望

一、发展战略

怀柔作为首都东部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京-承走廊上的重要城市,同时是首都东北部都市型产业及先进制造业基地,在发展思路上要坚持两个第一(环境保护第一,科技进步第一), 面向两大市场(国际市场、国内市场),把握两个关系(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实现两个突破(绿色工业、生态园区)。要放眼京-承乃至环渤海经济圈确定产业定位和发展战略,未来5-10年,将聚焦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端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二大高地,在40平方公里的新城规划中,实现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形成产业中有城市,城市中有产业,新城与产业基地连成一体的发展格局。

二、奋斗目标

1、经济总量:按每五年翻一番的速度,到2015-2020年经济总量将达到800-1000亿元规模,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2、生态工业:全面贯彻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到2020年,达到最低资源消耗和零有害物排放的生态工业目标,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

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

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

华容县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

县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

华容县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

无锡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

县"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材料)

怀柔区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细则

恩施市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及十二五发展规划

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

怀柔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
《怀柔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