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长安寻梦——古城西安的城市复兴之路

发布时间:2020-03-02 19:02: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长安寻梦——古城西安的城市复兴之路

西安与罗马齐名,被誉为东西方两大文明古都,198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然而我们也看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西安的文化历史名城特色也受到了迅猛而来的建设浪潮的冲击,传统的城市空间发生了重大改变,明城格局和传统风貌遭到严重破坏,城市整体的历史文化价值日趋衰落。城市建设也走到了十字路口。如何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机更新,使城市建设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上下关注的重要课题。为此记者采访了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

记者:西安城市建设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

和红星:我们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如果城市更新过程中,任由缺乏控制的城市建设在城市版图上扩张、千奇百态的建筑形象不断涌现,那么我们的城市将以失去特色为代价,我们悠久的文化将逐步失去城市这个最大的载体。目前西安城市建设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明城核心不堪重负。明城区是西安目前地面历史遗存最密集的地区,成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载体。然而,长期以来西安以明城为核心的单核心城市结构给西安明城带来的沉重负担已突破了其有限的承载力。作为城市的核心区域,多重职能重叠,人口密度过高,建筑密度过大,绿化用地不足,交通流量超标,生态环境较差,长期高强度开发使市政设施老化、土地价格高昂、建设成本剧增。

2、城市特色逐渐褪色。面对席卷而来的“强势”文化,处于弱势的地域文化表现出内在活力的缺乏,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自强意识,甚至在“欧风美雨”的侵袭下丧失了自我的创造力,淹没在“文化趋同”的大潮中,加之对建筑形象的控制、引导不够,导致在建筑市场中地域文化的失落。

3、传统机理消失殆尽。急风暴雨式的旧城改造,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格局、历史街区容貌、文物古迹环境,拆毁了大量的优秀民居和文化价值极高的历史建筑、传统历史街区。1993年西安市规划局与文化局初步拟定保护的优秀民居至2000年已所剩无几,剩下的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优秀的传统民居、历史街区迅速消失,古都风貌失去了空间底蕴。

4、高度控制严重突破。1993年,旧城内20个点的规划建筑高度从原规定旧城内新建筑最高为36米提高到60米左右。从此旧城内许多建筑高度都突破了原来的高度控制,既有批准允许的,也有违章建设的,城市高度控制被严重突破。

5、人文资源有待保护。城市物质环境的消失以及城市及地区文化环境的消失,迟早会带来人文特色的衰减。大力发展城市文化产业,保证城市特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记者:西安如何走城市复兴的道路?

和红星:“西安走自己的路!”这是一个多么响亮的观点!但是静下心来,我不禁自问:路在何方?回眸历史,一个隐约记忆,孕育出城市的灵感光华。文化穿透遥远时空与现代结缘。历史赋予我们城市的古迹表象,透射着精神的承继。打破“千城一面”、西安走自己的路绝非一句空话。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只有建立科学性、延续性、系统性、前瞻性的有机更新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其有序发展,从而保持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独具魅力的风采。

西安市的新一轮总体规划在着重挖掘城市特色的基础上,确定了西安的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及空间布局等重大问题。在总体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我们以城市复兴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之一,并在总体规划的各专业规划及分区规划中予以落实。首先,突出城市特色。西安的特色突出表现在: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古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是一座具有浓郁古都风貌的现代化大城市。其次,形成规划特点。本次规划的

特点表现在:继承发扬文化传统,形成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的空间布局模式;扩大保护视野,反映古都历史原貌,以关中历史文化带为背景,整合西安历史文化四大保护体系;在古城保护和新区发展的战略部署上实行新旧分制,疏解老城功能,恢复明城文化功能。第三,确定城市性质。西安的城市性质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旅游名城,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基地,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是中国重要的教育、科研、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城市;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西部及黄河中上游重要的中心城市;陕西省省会。第四,拟定城市规模。本次规划确定西安城市规模1000万人。其中西安中心城市人口600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600平方公里,其余400万人口结合城镇体系建设,分布在中心城市外围的各副中心及建制城镇。第五,复兴西安模式。确定未来中心城市发展模式为:“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第七,规划特色城镇。在九宫格局传统模式的指导下,将全市设置为“一城六心”加建制镇的城镇体系。这些特色城镇不仅是现代化产业的概括,更为重要的是形成西安外围城镇体系的文化复兴态势。第八,城市规划严格控制,为传统建筑创造生存空间。

记者:作为西安这座城市的规划局局长,同时又是坚持从事城市规划、建筑的教学和科研的博士生导师,您在多种场合说到:“历史不仅赋予我们荣耀,也赋予我们责任。”从您的角度看,城市建筑师的责任是什么?

和红星:在浩瀚的城市建设学术领域,百家争鸣。每一次的学术谈论,每一次的建设,都让我们感到站在十字路口。21世纪的城市,是全球化时代的城市,是注重生态环境的城市,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革命的城市,更应该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信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城市居民共同和谐生活的城市。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基础上,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将在21世纪跨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人类的大多数将在城市里生活。21世纪的城市如何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人类的命运。今天,我们作为的城市规划师,面对21世纪的城市发展,认识到人类城市又一次面临着重大的选择。我们城市正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我们的城市也面临着走向良性方向发展的新机遇。作为城市规划师、城市问题研究者、城市规划师、城市建设者、城市管理者和城市居民,我们身上肩负着历史责任。我们要努力做到的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防止环境继续恶化,节约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和能源;推动经济发展,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城市经济发展应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强调城市与乡村的和谐,区域内的整体协调发展,缩小不同区域中城市之间的差别,推动全球范围内各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新技术为保护城市传统生活和传统文化遗产服务,反对新技术在城市中的非道德运用;

城市的未来景观要与城市的传统景观达到和谐,强调城市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文脉的延续性;在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同时,要注意各城市和各地区的差异和特性,并加以继承、保护和创造;以人本主义精神规划、设计和建设城市,强调城市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社会集团之间的社会和谐。避免城市范围内的社会空间的强烈分割和对抗;为所有的城市居民规划和设计适宜的住房。尤其要为城市生活中的困难者考虑,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重视城市的防灾管理,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减少自然的人为的灾害对城市居民带来的损失;坚持为全体城市居民服务,是城市规划师的根本立场。不以任何城市中个别小团体的利益,牺牲和损害全体城市居民的公共利益。城市规划师应注重自己的职业精神,忠实于城市规划专业的理想和根本立场,不断补充和更新专业知识和专业工作技能,积极参与社会进步和改进,努力贴近和代表城市全体居民的利益。西安不仅是西安的西安,中国的西安,更是世界的西安。做好古城的保护和发展工作,使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规划工作者必须承担的重要职责。

《各界导报》,记者:栾辉,2005.4.15

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

长安寻梦——古城西安的城市复兴之路
《长安寻梦——古城西安的城市复兴之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古城西安介绍 长安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