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谈高中生名著阅读指导方法(杨敏)

发布时间:2020-03-03 10:22: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阅读带来乐趣,名著点亮心灯

——谈高中生名著阅读指导方法

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课题组

杨敏

【摘

要】新课标增加了名著导读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接近名著,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可现状是它并没有受到重视,教师指导不甚科学有效,学生阅读的时间没得到保证。笔者认为教师应正确地“导”,对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辅读活动等方面加以指导,学生应积极、有效地完成名著阅读的学习任务,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关键词】名著导读;现状;指导对策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学习语文,当然要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但也不能死守课堂只读课本。课堂之外有万水千山,课本之外有万紫千红。从不光顾课外读物的同学,绝无可能学好语文;从不阅读经典作品的人,绝难提高科学人文素养。语文课外读物浩如烟海,应当有所选择,使学生把最宝贵的时间花在最该阅读的作品上,是我们选择这个课题研究的目标所在。

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缺席颁奖典礼,她在诺贝尔获奖的官方网站上发表了获奖致辞,说:“作家不会从没有书的房子里突然冒出”,“因特网用其虚无引诱了整整一代人,理性的人们即使承认他们为此而上钩,但却难以再得到自由。”现代社会对书本的追求和阅读现状非常糟糕。中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关注他们的阅读现状,对其阅读进行方向引领和方法指导已经是当务之急。对中学生名著导读进行设计研究有其现实的意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做好引领和指导工作,肯定有很大的作为空间。

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现象。尽管已经实施了新课程,有了相应的新教材,新教材构成中有名著导读专题,推行了学生推荐书目,在教学上已提出了新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也注意了教学方法的改进,但语文阅读教学仍然过多局限在课本“积累”的层面上,学生自发阅读过于散漫收效不高,这主要是受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没有把教学认识、教学发展作为一个能动的过程加以研究,而是仍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储存知识为主。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究;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轻主动获取各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责任不在学生,而在教师在于教材。关键在教师的观念没完全改变,同时也是欠缺更丰富更有价值的阅读材料和书目、时间精力所限不能系统化制定个性化阅读方案。

二、名著导读的指导对策

(一)改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引导学生对经典名著的回归,引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一批名著,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现在很多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的升学率,而学生是否阅读名著则很少有人过问。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也十分有限。更多教师追求的是“短期效益”,只注重课堂教学,轻视课外阅读;对于《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学生阅读的名著,老师只是考试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的情节和人物,强化“名著速成”,应付考试的要求,而学生大部分时间是泡在作业堆中,根本无暇分身再去搞课外阅读,这成为制约学生课外读名著的关键因素。所以,保证学生经常阅读名著,保证学生达成课标要求的阅读量,教师必须改变观念,把相关阅读要求落实到语文常规教学中去,把名著阅读和常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结合起来进行。

同时,教师应加强文学作品的阅读,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语文本是众多学科中最具人文性的学科,这一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决定了要从事这一职业的人首先是喜欢这一学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名著产生兴趣,自己必须对名著有浓厚的兴趣。布鲁纳说:“教师不仅是传授者,而且是模范,看不到语文妙处及其威力的教师,就不见得会促使别人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内在的刺激力。”的确,一个不喜欢阅读,不喜欢阅读经典名著,一个不知经典名著“妙处”的语文教师,是不可能使他的学生感到经典名著的魅力,自然也无法让学生喜欢阅读名著。常言道:“要倒半桶水给学生,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强阅读,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汲取丰富的养料,提高文学修养,这样才能教给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用比较专业的眼光去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阐述问题,给学生的阅读思维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否则,要学生学的知识,教师全然不知,又怎能成为一位合格的引导者、合作者?

(二)落实教学措施,指导读书方法。

引导学生对经典名著的回归,引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一批名著,必须将名著阅读要不败神话 www.daodoc.com dongding求落实到语文常规教学中去,那么,怎样利用语文课堂的有限资源,将名著阅读的措施与方法落到实处呢?

1.明确阅读篇目,制定阅读计划。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好书与坏书,往往良莠不分,拿来就读,长久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新课标充分考虑了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每册书的后面都向学生推荐了三篇名著,这样,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听取学生建议的同时,明确本学期的阅读篇目。另外,阅读名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计划无目的地去读是收不到良好的效果的,何况有些名著篇幅较长,内容艰深,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啃,有可能使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影响其阅读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认为每学期的指导计划要尽量细化,计划中应包括阅读任务、阅读进度、训练内容、指导方式等具体内容和措施,不能流于空泛。在阅读时间和进度上,要求课内课外相结合,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语文自修课作为固定的阅读课,其余利用课余时间自我阅读。各人根据情况采取精读、略读或浏览的方法一天读15—20页左右,长期坚持下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养成,阅读目的就能达到。本次活动的阅读书目是我们课题组成员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自己阅读体验,独立编订,实践证明操作性比较强。我们计划在新的教学轮次继续使用,并且逐步充实,争取成为具有特色的校本研究成果。

2.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要让学生一时的兴趣成为终生的热爱,使他们与作品产生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就必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他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如下阅读方法:(1)快速阅读法:训练学生能静心阅读,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并能记准作者、记清主要情节、人物及其关系等,读后能回答一般的问题。

(2)圈点评注法:阅读过程中,养成圈点评注的习惯。对生字词能查字典,能自由选择对文中的情、景、人、美词、美句、美段加以欣赏,并做一定的评注。(3)对比阅读法:把两个读物或同一读物中两个不同片段比较阅读,让学生对著作的诸多要素作出比较、评价。(4)精读式阅读法:对作品的重要细节,关键情节,话外之音,静心细读,慢慢品味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等,以获取一定的认知或情感体验。(5)创造性阅读法: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新见解,从而有所创新为目的的阅读,阅读中绝不把原著奉为神圣,在精读和研读的基础上,勇于质疑,大胆创新。

3.开设阅读课程,创设阅读氛围。要完成每学期的阅读任务,离不开学生的课下阅读,但只靠课余时间,缺少课内的带动,会出现散漫低效的阅读状态。名著阅读课是为推动名著阅读,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欣赏水平而设立的新课型。这种“学会阅读”的实践课,设置很灵活:可每两三周定期抽出一两节语文课;也可安排在每周的班队会活动时间;高

一、二年级时,还可利用学生充裕的自习课。内容也多样:学生自主阅读,赏析精品,展开交流;教师进行名著导读,介绍阅读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和探究。

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强,自控能力较差,要他们长期坚持阅读名著有较大的困难,这就必须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磨练他们的阅读意志。教师应该组织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名著的浓厚兴趣,实现名著的“悦读”。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趣的活动可以是:

(1)进行专题性读书活动:如“走近孔子”、“我心目中的‘水浒英雄’”、“向你推荐我喜欢的名著”等,专题学习中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读书、查阅资料、积累,最后,全班在探究中交流读书成果。(2)组织专题的名著阅读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部分,涉及作家、作品、人物、情节及按情节猜人物等题目内容。(3)讲名著故事接力比赛:组内成员接力名著故事,也可以每组推荐成员接一章节,全班共同完成一个故事,还可以任选一个名著故事比哪个组讲得多,讲得精彩。(4)写读后感或文学评论:每学期每人任选一本名著的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全班交流再集结成集。

4.开发阅读资源,做好读书笔记。充分利用课文教学资源和现代媒体资源,既便于学生解读名著,更能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例如,对照《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所作的节选,把节选的精彩片段作为阅读的引子,引导大家进入名著的神圣殿堂。对这些课文,不妨采用朗读、赏析、做读书笔记等形式使大家感受到名著的内在魅力,激发起阅读整本书的强烈愿望。又如在阅读《三国演义》之前,可让学生集中上网查找作者的生平资料及作品的背景介绍材料,阅读时,针对一些精彩章节,借助《三国演义》的碟片在多媒体的播放效果,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深入一些,阅读的兴趣自然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作品大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时就要求他们及时地记入读书笔记本:或摘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或概括出所读名著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或写出某一章节的提要和基本内容,或有感而发补充论证,或评论得失指出错误,或自悟自得抒写情感。做笔记可帮记忆、储资料、促思考、提效率,让学生获取更深刻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艺术熏陶。

真正的阅读需要足够大的空间,也需要正确的选择和引导。“让名著阅读与语文教学同行”!这是当前中学生名著阅读状况下对语文教学的深情呼唤。

三、结论

1、中国古谚语: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无非读书。广泛的阅读已成为提升语文教育新境界的不二法门,因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开阔阅读教学的新视野而努力,采取灵活多样阅读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走进作品中去,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2、我们提倡一种“主体性的自由阅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从个性出发的自由选择。此次“中学生名著导读设计研究”课题的选定,正是为了给这样的主体性阅读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语言材料,尽最大努力开拓学生精神自由的空间。

参考文献

[ 1 ]董奇

《中学生阅读》

武汉大学出版社

[ 2]郑和均,邓京华.《高中生心理学》[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1:

158.

[ 3]单志艳.《中学生自主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 J ].教育科学研究, 2004 (11) : 26 - 29.

[ 4]张林,周国韬.《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研究综述》[ J ].心理科学, 2003, 26 (5) .

[ 5]成帆

《他们告诉我们》广西教育出版社

如何指导高中生进行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实用方法

名著导读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

名著导读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

高中生名著阅读推荐书目

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名著阅读指导教案

《名著阅读指导》教案

名著阅读方法文档

谈高中生名著阅读指导方法(杨敏)
《谈高中生名著阅读指导方法(杨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