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校园贷,校园害》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4 01:40: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校园贷,校园害》观后感

2016年3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郑旭,因迷恋赌球欠下了校园网贷平台60万,因无力偿还最终绝望跳楼,引发大众对校园网络贷款平台的热议。早 在2013年,P2P模式下的网络贷款平台就已经在中国“野蛮生长”,而校园网贷频频诱发大学生负债累累无力偿还事件,其背后更多地折射出大学生借贷风险 意识的薄弱,反映出其不正确的消费心理。

校园网贷平台用门槛低、审核松、无抵押、放款快的特点作为吸引大学生的诱饵,网贷平台也大多借此招揽客户注册会员,进而由“发展下线可得到实质分红”的奖励使得更多的人深陷其中。大学生由于借债风险意识不足,不少人被“套住”。

一些简单的骗局,利用大学生金融知识的缺乏,才得以使更多的大学生卷入其中。“低利息”是一个巨大的陷阱。不少校园网贷APP打出“月息0.99%”的标语吸引大学生参与,实际上真正需要偿还的款项是所借贷款的139.8%,实为惊人。

“校园网贷”不仅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业,也让一些家庭背负沉重的债务。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却干着“高利贷”勾当的网络贷款,在利益的驱动下,将“罪恶之手”伸向脆弱的大学生。在一些高校里,网络贷款的广告可谓无孔不入。网络贷款广告放大了其显性的正功能、却回避了其隐性的负功能。

在当下的大学校园里,并不缺乏预防电信诈骗和“校园网贷”的安全教育,却依然有一些学生上当受骗,为何?财商教育的缺失,让一些大学生难以抵御诱惑和欲望,最终“上了贼船”。理财作为一种人与资本的博弈游戏,充满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大学生拥有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本身就比较匮乏,在利益博弈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缺乏风险防范能力;如果轻率、糊涂地陷入“校园网贷”,难免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丰富大学生的金融知识、提升他们的理财能力, 有助于“校园网贷”的破题。

与银行传统商贷模式相比,校园网贷“到款快”极具诱惑力,因此也广受大学生们的欢迎。大学生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由于大学生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没有偿还能力,网贷的窟窿最终还是要父母兜底,一旦消费欲膨胀,可能就此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甚至会陷于失信、违约的困境,以至有学生竟然不堪重负,失去生命。

事实上,网贷只是一个工具和平台,究竟扮演的是“天使”还是“魔鬼”的角色,完全取决于使用者。网贷消费乱象的症结,在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不成熟。过去上中小学时,一切开支由父母包揽,自己“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到了大学,手中有了可以自主支配的生活费,却不知道量入为出,往往计划性购买少,冲动性购买多,甚至为了面子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在网贷兴起前,大学生中“上半月饱死,下半月饿死”的“月光族”现象并不鲜见。从目前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来看,一些大学生在网贷消费方面,缺乏必要的理性。

以上种种,可见规范校园网贷刻不容缓。应立即着手加强对校园网贷的监管和干预,公安、工商、金融等多部门应联合起来,严格网贷平台准入审核,查处违法放贷行为,尤其是用高利贷欺诈大学生的行为。高校也不能置身事外,要严格注意、限制在学校内部及周边宣传的网贷平台,提醒学生理性消费,不要陷入借贷骗局。

15计网2班

杨凯钧

2016年12月5日

校园贷莫要变成校园害主题班会

校园贷

校园贷

校园贷

“校园贷”陷阱

远离校园贷

拒绝校园贷口号

校园贷的调查报告

校园贷的陷阱

校园贷现状及分析

《校园贷,校园害》观后感
《《校园贷,校园害》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