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福建高考冲刺检测卷文综试题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23:28: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4年福建高考冲刺检测卷(2014.1)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参考答案

地理部分答案与解析:

1.C 2.A 解析:

土壤呈酸性;适宜茶树的生长与栽培。

社会经济条件:政策支持,市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栽培和加工技术成熟,劳

动力丰富,交通便利。

(共12分,每点2分,只答自然或社会经济方面最多只给6分,其它答案合理也可得分)

(4)经济效益:扩大生产规模,提升茶叶品质,提高茶业产值,农民收入增加(2分);

带动旅游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利于产业结构升级(2分)。

社会效益: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升闽北地区知名度;有利于茶

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提高人口素质。(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它

答案合理也可得分)

生态效益:生态农业模式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缓解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

保护(2分,答出1点即可,其它答案合理也可得分)。

40.(15分)地理

A.【选修2-海洋地理】

(1)1月,气温西南高东北低,等温线呈西北——东南走向,7月,气温东南高西北低,等

温线呈西南——东北走向。1月,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西高东低;受纬度位置影响,

气温南高北低。

(2)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沿岸流交汇,有利于喜冷和喜热鱼类的汇集,寒暖流交汇处海

水上泛,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海水浅,阳光充足,有利于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入海河流

多,有机盐类大量汇入,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大量饵料;西风带风浪大有利于

海水上泛。

C.【选修6-环境保护】

(1)变化特点:泉涌量整体呈下降趋势;(1分)主要原因:地下水(和地表水)开采量的逐

年增加。(2分);影响:居民生产生活,制约经济发展;损毁城市形象;破坏城市环境。(6

分)(共9分)

(2)加强补给区(南部山区)的绿化;加强济南市水资源的统一规划调度和管理;减少对地

下水和地表水的开采量;节约用水,杜绝水资源浪费现象(宣传教育、发展节水经济);加大

保泉执法力度;加大地表水向地下水的转化量,提高市区地下水位,促进泉水喷涌等。(至

少3点,6分)

历史部分答案与解析:

13.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东西方古代思想家主要思想主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和所学史实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此题选A。

14.D.解析:②错在完成,麦哲伦在菲律宾就死了,完成全球航行的是麦哲伦船队;③错在

由北纬四十五度转向北纬三十度,应该是由地中海沿岸(30°N)转向大西洋沿岸(45°N)

15.A.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学艺术的理解。宋词以后的文体倾向于平民,主要是因为商

业的繁荣,城市的兴起,再加上技术的先进和文明的交流。而A项“去纲常化”不正确。

此时宋朝出现理学,推崇纲常思想。故选A项。

16.C.解析:从材料“御街一直南去”中可了解到这一城市是都城,D项排除。材料“街东

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反映街道

两旁店铺林立,说明“市”已打破了空间限制。据此本题选C项,根据所学,北宋时“市”

的时间、空间限制已被打破。

17.B.解析:材料列举了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一些重要发明成果的研究年限、生产推广年

限,反映了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第②项说法较绝对,无必然性;第④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成果都是技术进步推动的,

与科学理论重大突破无关。本题选B项。

18.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前期的经济政策.学生解答本题时要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结

合所学知识辨析各选项.材料信息表明,清朝官员认为葡萄牙人在澳门与广东商人通商,容

易“激变”,于是“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可见清

朝延续了明朝末年的“闭关锁国”政策.B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意思,C项与材料意思相

反,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A项。

19.D.解析:材料说明洋务运动主观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创办了

一大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但洋务派的这些做法,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进

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据此本题“柳”是指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20.B.解析: 本题考查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的序幕这一知

识点。结合材料“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 判断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A项是抗日

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C项是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D项指渡江战役的结果。

21.C.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国十七年应该是1928年,农场经理要求共

同耕种土地说明当时苏俄已经废除新经济政策,实行农业集体化方针,力图建立社会主义公

有制的经济基础。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22.B.解析:根据所学,美国罗斯福新政,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缓解了经济危机。二战

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方式有: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

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

产;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联系本表,本题选B项,由于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使各国

财政支出大幅增加。

23.C.解析: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正确的探索,留下的是经验而不是教训。

24.D.解析:按照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故D项符

合题意。

38.(36分)历史

(1)趋势:从贝币到金属货币,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从多样性到统一性;从笨重到轻

便;从自然属性到国家统一发行。(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目的: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经济交流。(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动机:平息民怨;修改《凡尔赛和约》;增加出口;刺激经济复苏。(4分,答出其

中两点即可)

后果:带来社会危机;破坏资本市场;影响人们生活,加剧了社会不稳定;促使德

国走上法西斯道路。(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影响:引起军事冲突;产生经济纠纷;冲击美元地位;加剧国际形势紧张;影响欧

洲经济发展。(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立足点: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2分,答出“美元与黄金挂钩”

或“美元成为国际货币支付手段”等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得分)

原因:国际货币体系运行机制的不合理;发展中国家薄弱的经济基础;经济全球化

的冲击;美国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看法: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

序;完善国际金融监管机制;保持主要储备货币汇率相对稳定;充分发挥国

际金融组织的作用。(4分,答出其中两点,或其它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41.(16分)历史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材料一表明宋代差役既有害于民,又无益于国,对其进行改革也就势在必行。正是在

此情况下,实行了材料二中的募役法。(4分)特点:一是由当役人户的轮充差役改为输钱

雇役,二是雇役费用由当役人户与原免役人户按户等与类别分担;(4分)不同:前者着重

解决应役人员的来源,后者着眼于筹措募役的经费来源。(4分)

(2)①王安石对免役法颇为自得。(2分)②由于免役法的实施有益于原当役人户而不利于

原免役人户,对免役法的评价自然就会大相径庭。(2分)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查理一世实行专制统治。(3分,答“实行无议会统治”也可);态度:必须制止,

甚至使用暴力推翻政府。(3分)

(2)差异:材料一侧重于公共权的分配与监督权;(3分);材料二侧重于保护个人财富

与自由。(3分)相同点: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人民主权。(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素质:孔子:道德(仁)柏拉图:哲学学识(治国知识)。(4分)

(2)理想国家:孔子: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2分)柏拉图:正义、法治。(2分)

手段: 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2分)

柏拉图:三种人各做各的事,所有的人都服从法律。(2分)

理念:孔子主张人治, 柏拉图主张法治。(4分)

思想政治部分答案与解析:

25.A.解析:孙杨被杭州市公安交警部门罚款,并处行政拘留体现①,专家看法体现③。

④与材料无关。故选A。

26.C.解析:A项错误,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B项错误,政府

不可以直接干预经济,而是以宏观调控为主,变直接干预为间接引导。D项错误,公民与人

民不能等同。凡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故选C。

27.A.解析:C项错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也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D项错误,

我国政府的主张建立以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B项无关。“有效管

控”,“根据不同威胁采取相应措施”等充分体现我国独立自主处理事务,故选A。

28.C.解析:②为公民做法,③“直接提供”错误

29.D.解析:①中“需求”应改为“供求”

30.B.解析:生产决定分配,实现城乡居民收入高增幅,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

经济效率,故选项①正确。分配制度直接影响分配,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上,通过调整收入

分配政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居民收入增加,故选项②正确。

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故③正

确。④应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1.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优秀文化。③④的说法与题意不符,雷锋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所以选择D

3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文化。共同建设“中华语文知识库网”说明共同的文化血脉形成强烈的文化认同,A、C、D的说法材料无关。

33.C.解析:“嫦娥”是我国古代传说人物,以“嫦娥三号”命名登月探测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强调了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稳定性,也体现了海外华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①③符合题意;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说法错误;④说的是中华文化的特征而不是传统文化的特点,排除。

34.D.解析:人类认识的提高能够深刻影响事物的发展,但并不起决定作用,A项错误;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和利用,但不可以改变,B错误;自在事物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且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存在,C项错误;“蛟龙”潜水器,“嫦娥” 登月探测器的问世说明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认识世界世界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世界是可知的,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35.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适度的原则。材料体现了适度的原则,A是清廉纯洁而有容忍的雅量,心地仁慈而又能当机立断,精明而又不失之于苛求,性情刚直而又不矫枉过正体现了适度的原则。B是联系的观点,C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D体现了发展观。

36.B.解析:A项错误,认识来源于实践;C项错误,不能断定该认识就是真理,D项“永恒不变”的说法错误。

39.(42分)思想政治

(1)①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保护生态环境;(2分)

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2分)

②企业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节能减排;(2分)要处理好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的关系,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保护环境(2分)。

③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2分);要做理智的消费者,坚持低碳生活,绿色

消费。(2分)

(2)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包括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1分)

②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遵循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

主义建设规律,体现了科学执政。(4分)

③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了为人民执政、靠人

民执政,体现了民主执政。(4分)

(3)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新时期“人民观”的树立体现了这一点。(

3分)

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新时期“人民观” 强调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都是人民的公仆,有利于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3分)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从建立在“君”与“民”关系

基础上的“载舟覆舟” 说发展到反映公仆与人民关系的新时期人民观说明了这一

点。(3分)

(4)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战国时期的“载舟覆舟”说发展

到当今的“人民观”体现了这一点。(4分)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体现这一点。(4分)

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符合正确价值判断的标准。(4分)

42.(10分)思想政治

A.【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1)A(2分)

(2)①国家性质是国家管理形式的决定因素。(2分)

②一个国家采取何种国家结构形式,是阶级、民族、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3分)

③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3分)

B.【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

(1)C(2分)

(2)①思维创新的思路具有多向性。思维创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绿色发展

是全新的角度。(4分)

②思维创新的结果具有独特性。针对酿酒业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该合作社由传统的“酿”改为“种”,从而用独特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问题。(4分)

福建高考文综答案

高考文综天津卷

高考宁夏文综卷

高考文综安徽卷

文综卷

高考北京文综(历史)卷

广东高考文综试题(A卷)

高考文综政治试题(重庆卷)

高考文综政治北京卷

广东高考文综答案(A卷)

福建高考冲刺检测卷文综试题答案
《福建高考冲刺检测卷文综试题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