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中物理第十三章光3光的干涉课堂互动学案选修34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23:03: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3 光的干涉

课堂互动

三点剖析 1.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在两列光波的叠加区域,某些区域相互加强,出现亮纹,某些区域相互减弱,出现暗纹,且加强和减弱的区域相间,即亮纹和暗纹相间的现象。

(1)光的干涉必须具备的条件:频率相同,振动情况总是相同。能发生干涉的两列波称为相干波,两个光源称为相干光源,相干光源可用一束光分成两列而获得。 (2)相邻两亮条纹间的间距公式:Δx=

l,其中λ为光波波长,l为缝到屏的距离,d为d双缝间距。

2.薄膜干涉以及增透膜

薄膜干涉:光照射在薄膜上,在前表面和后表面两个界面上均会发生反射,由于薄膜的厚度不均匀,不同位置的反射光传播的路程差不同,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根据条纹的情况可以判断薄膜的厚度。

增透膜是利用在薄膜两表面的反射光形成干涉相互抵消的特点,在入射光强度一定的情况下,两列反射光叠加形成暗纹,相互抵消使反射光的强度减弱,从而使透射光强度加强。 3.相干光源

如果两个光源发出的光能够产生干涉,这样的两个光源叫做相干光源。相干光源可用同一束光分成两束而获得。要求是相同频率,振动情况相同且相差恒定。 各个击破

【例1】 两个普通白炽灯发出的光相遇时,我们观察不到干涉条纹,这是因为( ) A.两个灯亮度不同 B.灯光的波长太短 C.两灯光的振动情况不同 D.电灯发出的光不稳定 解析:一般情况下,两个不同的光源发出的光或同一个光源的不同部分发出的光振动情况往往是不同的,由点光源发出的光或同一列光分出的两列光其振动情况是相同的,故选C。 答案:C 类题演练1 用包括有红光、绿光、紫光三种色光的复合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所产生的干涉条纹中,离中央亮纹最近的干涉条纹是( ) A.紫色条纹 B.绿色条纹 C.红色条纹 D.都一样近解析:本题考查干涉条纹与入射光波长之间的关系,由相邻两亮条纹间的间距Δx=

lλ可d知:条纹间的间距与波长成正比,故A项正确。 答案:A 【例2】 如图13-2-1所示是用干涉法检查某块厚玻璃板的上表面是否平整的装置,所用单色光为普通光加滤光片产生的,检查中所观察到的条纹是由下列哪两个表面反射的光线叠加而成的( )

图13-2-1 A.a的上表面和b的下表面B.a的上表面和b的上表面 C.a的下表面和b的上表面D.a的下表面和b的下表面

1 解析:关键是找到使光线发生干涉的薄膜,本题中a是样本,b是被检查的平面,而形成干涉的两束反射光是a、b间的空气薄层,所以选C。 答案:C 类题演练2 市场上有一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体时能使被照物体处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博物馆、商店等处。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一层薄膜(例如氟化镁),这种膜能消除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外线,以λ表示此红外线在薄膜中的波长,则所镀薄膜的厚度最小应为( ) A.λ/8 B.λ/4 C.λ/2 D.λ 解析:要消除经外线的反射,必须使红外线在薄膜的两个面上反射光的路程差正好等于红外线半个波长λ/2的奇数倍,即Δs=(2k+1)λ/2,其中Δs为光在薄膜两个面上反射的路程

差,即Δs=2d,Δs的最小值为λ/2,所以2d=λ/2,即薄膜的最小厚度d为λ/4,答案B是正确的。 答案:B 【例3】 一般情况下很难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解答:由于不同光源发出的光频率一般不同,即使是同一光源,它的不同部位发出的光也不一定相同或相差恒定,故一般情况下看不到光的干涉现象。

类题演练3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这时( ) 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 B.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依然存在 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 D.屏上无任何光亮 答案:C 2

高中物理第十三章光第3节光的干涉教案选修34教案

高中物理第十三章光第3节光的干涉教案选修34教案

高中物理 第十三章 5光的衍射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

高中物理 4.4 光的干涉教案 粤教版选修34

高中物理 《光学光的干涉》教案 沪科版选修34

高中物理第十四章电磁波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课堂互动学案选修34教案

鲁科版 选修34 51 光的干涉 (教案)

光的干涉教案

高中物理第十一章机械振动2简谐运动的描述互动课堂学案选修34教案

光的干涉

高中物理第十三章光3光的干涉课堂互动学案选修34教案
《高中物理第十三章光3光的干涉课堂互动学案选修34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