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简介

发布时间:2020-03-03 04:26: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项目简介

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建设在江西共青城,距南昌市、九江市均约50公里,基地规划用地总面积500亩,分为二个功能区,分别为模型试验区和学术交流区。

模型试验区是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的主体功能区,规划设计布置鄱阳湖湖区模型试验区、河口模型试验区(湖口长江防洪模型、尾闾模型、枢纽模型)、湿地模型试验区、河道模型试验区和控制中心、泵房等配套设施;学术交流区规划设计布置科研综合楼、专家公寓、外专楼等配套设施,基地建筑总占地面积共计约220000㎡。本项目先行建设湖区模型试验区(80000㎡)、枢纽模型(7000㎡)和控制中心(建筑面积2054.8㎡)、科研综合楼(建筑面积4503㎡)、专家公寓(建筑面积3487.1㎡)等配套设施;后期有条件时,再考虑尾闾模型、湖口模型、湿地模型试验区和河道模型试验区及外专楼等附属设施的建设。

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项目工程建设概算投资为9933万元。研究基地建设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2010年1月~2010年12月):建设湖区模型,即鄱阳湖湖体及“五河一江”口门模型;完成湖区模型测控系统、供水供沙系统和科研综合楼建设,湖区模型具备基本试验条件。一期工程投资7393.64万元。二期工程(2011年1月~2011年12月):建设枢纽模型和模型供水供沙、测控系统,研究鄱阳湖水利枢纽的水沙条件、通航条件、消能防冲和水闸运行调度方式,开展枢纽建成后能引起的不利影响和应对措施等研究。完成专家公寓和基地交通、护岸等附属设施建设。

本项目是一项综合性的、基础性的公益性研究平台建设。项目研究内容涉及到河道的冲淤变化及演变规律、长江中下游防洪规划及防洪调度、鄱阳湖流域防洪安全保障体系、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关键问题研究、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钉螺防治技术与工程措施、水利工程对鄱阳湖生态不利影响的补偿措施、江湖、河湖关系、鄱阳湖管理模式等。基地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科普旅游的国际性开放型高层次的科技平台。

建设单位:江西省水利厅

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建设项目部

设计单位: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协作单位:中国水科院、河海大学、武汉大学

湖区模型模拟范围

湖区模型主要模拟鄱阳湖区、五河尾闾、湖口及部分长江段(武穴到彭泽),是基地的主体模型,主要研究五河来水及长久分流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重点研究江湖、河湖关系,

可研究江湖的分流分沙堆鄱阳湖整体防洪的影响河蓄滞洪区的分洪效果,为鄱阳湖的整体防洪调度提供技术支撑;可结合数学模型开展湖区污染物输移、扩展规律和水质纳污能力

等研究,为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提出有效对策和应对措施;可分析研究鄱阳湖水位和湿地的相关关系,开展湿地保护措施等研究。模型设计平面比尺1:500,垂向比尺1:50,变率为10。模型采用露天模型,最大长度346m,最大宽度140m,最小宽度6m,模型实验区占地面积60000m²,其中模型水面面积约为18000m²。模型水深约20cm。

鄱阳湖简介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在江西省北部。汇集赣江、修水、鄱江(饶河)、信江、抚河等水经湖口注入长江。形似葫芦,南北长110公里,东西宽50~70公里,北部狭窄仅5~15公里。 通常以都昌和吴城间的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或东西)两湖。松门山西北为北湖,或称西鄱湖。湖面狭窄,实为一狭长通江港道。松门山东南为南湖,或称东鄱湖,湖面辽阔,是湖区主体。

鄱阳湖在古代有过彭蠡湖、彭蠡泽、彭泽、彭湖、扬澜、宫亭湖等多种称谓。其中彭蠡,是很古的泽薮名,《汉书·地理志》“豫章郡彭泽”条载:“彭蠡泽在西”。还有另一种说法:“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形容鄱阳湖如大瓢一样。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在地质、气象、水文等符合作用、长期发展下, 彭蠡泽向南扩展,湖水越过松门山直抵鄱阳县附近,因而易名鄱阳湖。在湖水南侵之前,松门山以南原本是人烟稠密的枭阳平原,随着湖水的不断南侵,鄱阳湖盆地内的枭阳县和海昏县治先后被淹入水中,历史上曾有“沉枭阳起都昌、沉海昏起吴城”之说。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经过漫长的演变,在距今约1600年左右形成了现代鄱阳湖的雏形,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简介

鄱阳湖

鄱阳湖

鄱阳湖

鄱阳湖

实习基地简介

中药材基地简介

社会实践基地简介

杜仲基地简介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

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简介
《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模型鄱阳湖 鄱阳湖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