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八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活动课堂教学评分标准

发布时间:2020-03-03 11:23: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送教骆崃小学评课

尊敬的夏书记,各教委领导、第三督导组黄主任一行及三校的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在这充满诗意的季节,在这充满温暖的骆崃小学,我们翻开了烂漫诗篇第一页!在此,特别感谢夏书记等区教委领导一行及第三督导组黄主任一行对我们三校智慧的引领和深重的厚爱!感谢骆崃小学的领导老师为我们三校联谊热情地拉开了序幕!

下面,我就简单地谈谈这两节课,只期待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这两节课均有创新,有亮点。有个性,有特点。

首先,我从“三观”(语文观、学生观、课堂效能观)谈谈袁利平老师的《马蜂与熊瞎子》。这三观分别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三个关键词:语用、让学、发展。

一、从语文观的角度看

语文观的关键词即体现语用,语用指向的是学科特征,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年段特点。中段凸显段的训练,渗透篇的意识;高段凸显篇的训练,渗透文体的意识。(两在优点)

1.袁老师坚守核心教学价值,聚焦关键语用目标,准确把握了“教什么”的问题,并把这一目标贯穿教学全过程。

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来,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强调了“语用”。那么袁老师的教学目标是依据什么确定的?一是看课程标准中关于中段阅读及练笔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而中段要凸显段的训练。二是挖掘文本特点、单元目标及学生学情(实际上就是分析学生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而又需知的):苏联教育学家奥苏贝尔不是说过吗,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四年级上册曾有一个单元学习写小动物的文章,如《大熊猫》《空中霸王“克星”》,这些文章主要的写作特点是像说明文一样用介绍的口吻呈现小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所以那个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而今天上的《马蜂与熊瞎子》在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呈现,这单元又是写小动物的文章,我们就必须要找准编者的意图了,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单元的第一篇文章《飞檐走壁的虎将》是再

现了以前的介绍性的写作特点;而《马蜂与熊瞎子》却是通过一件事来呈现动物的特点,本单元的习作要求也需要学生通过有趣的事写写小动物,突出小动物的特点,所以,最后,袁老师把教学目标锁定在“学习抓住动作、神态等关键词理解内容,了解棕熊的特点;练习围绕动物的一个特点写一段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动物、探索自然的兴趣。”符合课标和教材要求,有机整合“三维目标”。

因此,针对一堂课,我们要明确确立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是把握两关键:课标中的年段要求是关键,学生学情是关键。这两个关键体现的是对学生共同发展要求和学生真实发展水平的双重关注视野。

2.在关注语用的同时,袁老师还关注了语用的系统性。

自11版课标强调“语用”一来,我们大多数老师有一种矫枉过正的倾向,就认为语用就只关注语言的表达运用。因此带来的明显的问题是因为强迁移表达训练,我们就忽略了理解文意,体会感情。2011年版的新课标没有提出理解,但是提出了运用,而运用的前提是理解,所以它不需要再写理解。其实对语用的内涵、范畴,我们必须做清晰的界定。语用包含六大范畴:1.通过语言获取信息;2.理解文意;3.体会感情;4.分析概括表达方法;5.利用文本创设语境训练表达;6.评价鉴赏。

因此,袁老师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四读法”:一读,“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即概括了解棕熊的特点;二读,“理解文意”即抓关键词体会理解;三读“体会感情”即用想象画面的方法读,感悟棕熊的聪明、贪吃;四读“分析概括表达方法”即找文章写的秘密。精段精学之后,再“利用文本创设语境训练表达”即练笔写棕熊或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最后“评价鉴赏”即点评欣赏学生练笔作品。这样的设计达成了深入系统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没有让“语用”成为空中楼阁。

因此,再设计教学环节时,我们要思考一个关键:从语言到语用这个中间需要什么作桥梁。千万别因为强化语用,就为语用而语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那么这一点势必在课堂上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千万别因为要直奔语用而抛弃从整体把握到局部突破再回归整体这些语文界达成共识的基本规律。

二、从学习观的角度看

学习观的关键词是“让学”,即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 2

发展和提高。

1.因为有了目标的大胆取舍和努力聚焦,袁老师留给了学生持续展开言语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有学习的时空,这是学本立场(让学)的先决条件,也是让学首先要让出来的。评委们评是否“让学”时首先看让的时空。在袁老师的课上,学习第五段时扶着学生大胆自读自悟,静静勾画思考的时间约5钟,在学习第六段时用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训练表达时,学生静静写了5分钟,而这16分钟是因为有了对教学目标的刀砍斧削而砍出来的让学的时间和空间。

2.因为袁老师对学习过程展开的耐心,对学生学习参与度的关注,对小组合作体制的重视,所以体现了“让学”的“真”。

真学是学本立场(让学)的具体表现,真学才会避免让出时间却收不到效益的课堂尴尬。袁老师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在两次让学生亲历“嚼”的真写中明白写部件多的字的技巧是把每个部件写紧凑一些;在自学第五自然段中,让每个孩子勾画,真思考,且袁老师与个别孩子进行真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袁老师特别关注每个小组是否真学习,并自己也真参与到各组中去,小组学习的品质较好;在练笔写话时,袁老师鼓励学生“如果能用上三个以上的动作、神态就更棒了”,旨在鼓励学生真练笔、真实践。

3.因为袁老师对学生言语活动的丰富性的追求,因此让学的方式上显得丰富、多元而灵动。

多元灵动的学习方式是学本立场(让学)的基本保障。比如说,“字词乐翻天”的环节中,用了“我说你猜”“你演我猜”“我说你写”等言语实践活动;在“阅读成长园”中,用了圈画批注、想象画面阅读等言语实践活动;在“轻松写话吧”中,注意读写结合,写评结合,让学生过上动笔写的言语活动。

因此,让学的课,很大程度上是将以前老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事,要问的问题,化解为较为具体、明晰的操作互动,让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去进行、去尝试、去完成。可以说,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充分,活动方式的丰富和多样,在活动中的收获是我们语文教师近乎全部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所以,在有了时空的保障,有了真学的保障的前提下,我们设计“让学”的实践活动形式是“让”得成败的关键。

三、从课堂效能观的角度看

课堂效能观的关键词是体现发展。即营造真实的学习氛围,实现“四得”(得意、得言、得法、得能)的综合发展。

我们看看袁老师的课: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棕熊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用想象画面的方法在“得意”中享受文本的情感滋养、人文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理解力。

再说“得言”。“得言” 就是指学生在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内化积累语言,懂得课文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即让学生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习运用语言的技艺。袁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表现形式,即作者在通过一件事情表现动物特点时主要是抓住动物的动作、神态来凸显的。让学生在“得意”的过程中“得言”,从而实现“言意”兼得。

又说“得法”。学贵有法,课堂中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获取知识更重要。就语文学科而言,要通过课堂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识字、写字、理解词句、把握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的方法,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倾听,怎样阅读,怎样说话,怎样习作的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明白了写部件多的字的方法是要“把各个部件写紧凑一点”,明白了理解词语的方法除了查字典、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放在语言环境中、表演等;明白了抓文章的主要内容,除了抓六要素,还可以抓住文章的主角来归纳;明白了理解文本除了抓关键词句读外,还可以用想象画面阅读的方法;明白了阅读一篇文章可以用从整到部分再到整读的四读法;明白了写小动物除了可以从各方面进行介绍特点外,还可以通过一件事抓住动物的动作、神态来凸显动物的特点等。有效实现了一课得多法。

最后说“得能”。语文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组织语言与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等,(在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中,他高度概括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就是多读、多背、多说、多写、多积累。)概括说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就是说,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学会“听说读写”。袁老师的课堂中,她通过精心设计“听说读写”训练点,依据文本的特点,选择有训练价值的内容,让学生经历了丰富的言语听说读写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的能力。

因此,总的来说,本节课目标达成度高,体现学习过程,学生能力得到发 4

展,语文素养得到提升。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下面,我简单谈谈杨洁老师这节数学课。由于时间关系,更主要是由于我对数学学科的研究真是比较空白,所以大多是行外话,有不行的地方请原谅。我想从这“6个注重”来谈谈她这节课的亮点:

1.注重学科性质

数学课程从学科内容看,它属于思维科学,它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所以用一定要树立“老树长新芽”的教学思想。(这是我们陶校长在教学中最强调的一个学习规律)。杨老师在这节课也是在原来的“老树”上来构建“新芽”的。“老树”是三年级时学生学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新芽”是在原来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基础上,学习把一些物体看成单位1,再平均分,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2.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首先,杨老师用了比较的学习方法:比较以前的分数与现在的分数有什么相同与不同。通过图形直观的对比,学生很容易发现,原来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今天所学的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通过分糖和分饼干过程的比较,让学生明白:求分数时,取的分数和分的份数很重要,总数量并不重要。求具体数量的时候,总数量就重要。

其次,抓重要与不重要抓得特别妙:老师通过“重要”与“不重要”,让学生轻而易举解决实际问题,解决一堆糖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几分之几?学生只需看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而解决饼干的两个三分一是否一样和“桌布问题”时,需要求具体数量里,学生知道“总数量”特别重要。

3.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课堂上,杨老师给学生有足够的时空经历观察、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数学活动,比如,观察一堆月饼用圈圈在一起,明白除了把一个物体表示“1”以外,还可以把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1”;通过把“一堆糖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发散到6个、12个、18个及“„...”13个的探究、归纳,推理出“求分数时,取的分数和分的份数很重要,总数量并不 5

重要”渗透了“不完全归纳、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

4.注重了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杨老师数学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比如闯关活动,比如每个活动的层层推进,给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的学习变成有意义的学习,从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区入手(比如分糖的问题,从6个、12个、18个及“„...”13个的探究;再比如从饼干问题中相同的数字“三分一”到“三分一”表示的数量是否相同的探究;从“桌布问题”的表示分数到求求知数量的探究等,这些问题既“指向学生尚未成熟的区域”,又是“学生在老师或同伴帮助下可以达成任务的区域”, 对于这些最近发展区的内容,杨老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同伴互相启发,老师适当点拨,,层层深入,让学生学得投入,享受自己学习成功的快感。

5.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数感”的培养,比如让学生感悟数字分数的分母与分子的关系,感情悟相同的数字“三分一”表示的不同的数量。让学生理解、表述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分数的重要意义。

注重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有一个细节,有几个学生表述时忘了说“平均分”,杨老师及时用分数中的分数线提醒,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帮助学生理解、正确表达及进行正确的数学思考。

注重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比如从分4个、8个、12个、10000个月饼的问题,从分3颗、6颗、12颗、24颗、13颗糖的问题,杨老师都要是引导学生从足够的数据中发现规律。

注重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不管是整体1的出现,分糖、分饼干、桌布问题、杨老师都是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从一系列的问题中推理归纳的。

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6.注重数学的生活性

数学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回归数学本源,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杨老师注重了内容的生活化,过程的生活化,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

亲近。让枯燥概念学习变成了“意义学习”,学生学得投入。

正如没有赤足的金也没有无暇的玉一样,每一节课都会或多或少留有遗憾。比如:

最后,我想用一首打油诗来表达我今天的激动及对我们三校联谊的祝福与憧憬:

骆崃神鸡迎春花,三校联动如骏马。 互助共融腾空行,合作共赢绽奇葩! 谢谢大家!

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探索“四度”特色小课堂:六人一组、自愿组合、教师参谋、A B互助、积淀习惯、自主评价、日清月结、及时奖励、全息覆盖。

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总结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总结

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高培训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活动总结

语文教学技能竞赛活动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体会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活动总结

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课心得体会

联盟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计划

35岁下青年教师数学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第八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活动课堂教学评分标准
《第八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活动课堂教学评分标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