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红楼梦读后感之王熙凤

发布时间:2020-03-03 16:55: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红楼梦读后感之王熙凤

《红楼梦》的四大主角儿是宝、黛、钗、凤,而在《红楼梦》众多人物中,塑造得最鲜活、最生活化又最出彩的是‚凤辣子‛王熙凤。已故红学家王昆仑先生这样评价凤姐:《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如果把王熙凤这一人物从书中抽了出去,《红楼梦》全部故事结构就要坍塌下来。

王熙凤是云南郡王的女儿,也算是仕宦之家,有些来头,可惜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赝品,半字不识,由于是贾政之妻王夫人的侄女,嫁到贾府成为贾琏的妻子,这段婚姻对贾家来说到底是富还是祸呢?王熙凤一出场的时候,贾母说‚这是我们南省的泼皮破落户,你叫她‘凤辣子’就是了‛,‚凤辣子‛是贾母对王熙凤的昵称,可以说是一种爱称吧。在贾府,除了贾母谁都不敢得罪她,为什么?就因为在这个狗仗人势的地方,贾母是最大的,她喜欢凤丫头,谁敢说不字,更何况又是王夫人的侄女,也有人照着,再加上她的聪明能干,做事干脆俐落,对待下人一丝不苟,可以说正是因为王熙凤的存在,贾府才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着繁华的景象,但也可以说是贾府给了王熙凤施展才能的舞台。

历来融化在中国女性人格中深入骨髓的从属意识,在王熙凤身上相对弱化,不仅可与男性争驰,甚至还能居高临下。王熙凤不仅才识不凡,并且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欲望。这一切,当向男性中心的社会示威时,我们觉得很痛快,扬眉吐气;当她为所欲为,算尽机关,为无限膨胀的私欲践踏他人乃至他人生存权利时,又不能不使人心寒、深恶痛绝。这二者交织、纠结、迭合而形成了一个所谓‚凤辣子‛的中国女性性格的奇观。我们说王熙凤性格的某些素质在今天的‚女强人‛身上复现,同样,其演化为某些毫无教养的泼妇无赖,也不足为怪。

王熙凤在《红楼梦》中的地位,假如说,我们把王熙凤这个人物从《红楼梦》里面抽掉,那么《红楼梦》的艺术结构就要坍塌,她有一种支柱的作用,还可以说是一种聚焦的作用,或者说是一种辐射的作用。因为《红楼梦》不单是写宝钗黛的爱情婚姻,他还写这么大的一个家族,这么四百多个人物,那么你设想,如果没有了王熙凤,这个书会怎么样。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把贾府中长幼、尊卑、亲疏、嫡庶、主奴等等关系的错综交织比作一张网的话,王熙凤这个人物就处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上。她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所谓上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以至姨娘侍妾,底下有大群管家

陪房奴仆丫环小厮等等。凤姐同其中任何一个人物或者联结、或者矛盾、或者又联结又矛盾的这样的关系,都是某一种社会关系的反映。在凤姐身上概括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不能看成是一种很琐碎的、一种家长理短的那种家务事。因为在中国封建的宗法社会里,家国是同构的,历来一脉相通,家是国的一种简化的形式。封建帝王‚家天下‛内的权势消长、朋党倾轧、派系争斗,它的雏形、它的胚胎都可以在家族里面看到。所以从王熙凤,以她为焦点,或者说她辐射出去的种种矛盾,就是给人一种纵深感,不能够就事论事的看成是一种家族的矛盾。

在处世应对中,凤姐像一个高明的心理学家,她非常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常常是这样的,对方还没有说出口呢,她已经猜到了;对方刚说,她已经办了,这种例子是很多的。林黛玉出场,刚进贾府,王夫人说是不是拿料子做衣裳呀?凤姐说‚我早都预备下了‛。对待不同的人,对待不同的对象,凤姐也有不同的语言。因为凤姐是个当家人,要和各色人等打交道,交接对应,凤姐能够分寸得宜,不卑不亢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那个语言的艺术也是值得我们来欣赏,来体味的。

举一个熟悉的例子,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往往我们认为很熟了,不经意就看过去了,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来打抽丰,凤姐怎么样来接待刘姥姥?怎么样说话呢?凤姐要揣摩对方的身份,彼此的关系,刘姥姥是一个年高积古的农村老太太,她跟贾府并不沾亲带故,不过是偶尔来走动,那么也不能够简慢。凤姐揣摩对方的身分和彼此的关系,神态之间凤姐的那种高贵,矜持自然可以看出来。但是她说话还是很得体的,说出来的话既有谦词,‚我年轻,不大认得,也可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知道自己是小辈,说自己家里‚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个穷官儿‛;同时呢,又告艰难,‚外头看着轰轰烈烈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这句话很有名了,被引用甚至在国际关系里头被引用,‚大有大的难处‛这是凤姐的话,她就说‚不过是个空架子‛,就是说既有谦词,又告艰难,而且还不乏人情味,她说,‚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有照应才是,你又是第一次开口,不好叫你空手回去,如果你不嫌少,这二十两银子你暂且拿了去‛。你看这样一些语言,这样的接待。这次接待,凤姐是请示了王夫人的,她的语言应该说符合既不热络又不简慢、既不丢份又不

炫耀的原则,还是很得体的,可以看作一个豪门当家的人,看作一个上对下即凤姐接见打抽丰的穷亲戚的例子。

再举一个下对上的例子,凤姐怎么样对待那些宫里来的太监。宫里的夏太府打发小太监来借银子,他怎么说?他说,‚夏爷爷买房子,短了二百两,上回借的一千二百两等年底再还‛,说是借贷,其实是一种勒索。凤姐在此之前,她听说太监来了,就叫贾琏先躲起来,自己出面来应付,这个方面贾琏是不如凤姐的,贾琏不灵,要凤姐出马。小太监说了这话之后,凤姐怎么说啊?那个小太监说借一千二百两没的还,等年底再还,凤姐接口就说,‚你夏爷爷好小气,这也值得提在心上,我说一句话,不怕他多心,若都这样记清了还我们,不知还了多少了,只怕没有,若有,只管拿去。‛一面说这话,一面打发人把自己的首饰拿去押了银子来开发那个小太监,他不是要二百两嘛,那么让他拿走。刚才我举的凤姐这几句话,看上去并未得罪夏太监,其实这个话还是软中有硬,绵里藏针的。它有一种警示,就是说像这样名为借贷实为敲诈。她说,‚若都是这样记清了,都不知还了多少了‛。而且她一方面命人去抵押,就是预告我这个府里头已经被掏空了,我要靠典当度日了。所以凤姐就会这样的应对宫里来的太监。所以凤姐这个人,她还真具有当外交使节和公关经理的潜能。这是凤姐的这个语言才能,同是凤姐这个主体,对不同的人,各色人等,她都能够分寸得宜、不卑不亢地应对。

王熙凤的结局,既是确定无疑又是众说纷纭的。说确定无疑,就是其结局必定是惨痛的悲剧,从小说对凤姐全部艺术描写所展示的性格逻辑和生活逻辑来看是如此。书中早已明示:‚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可见凤姐悲剧带有很大的自食其果自取其祸的成分。

以王熙凤而论,她的才干、她的欲望、她的命运都如同一面镜子,不单是‚风月宝鉴‛而已,其光彩照人的正面和身败名裂的反面难道不是一柄‚人生宝鉴‛吗!在当今社会里,确实很多人很有才华或者是政绩显著,但是他没有很好地竭制自己的欲望,由于他的贪欲逐步的发展,不能遏止,最后走到身败名裂的地步。如果从《红楼梦》这样的作品,从王熙凤这样的人物身上,用这面‚人生宝鉴‛来照一下,岂不是一种特殊的警示作用。

2011年10月

红楼梦读后感之王熙凤

红楼梦读后感之娶妻当娶王熙凤

品《红楼梦之王熙凤》有感

《红楼梦》之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解析

红楼梦读后感之娶妻当娶王熙凤初中作文

红楼梦论文之我眼中的王熙凤

红楼梦人物分析——王熙凤

红楼梦王熙凤人物形象赏析

《红楼梦》之读后感

读《红楼梦》之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方法有感

红楼梦读后感之王熙凤
《红楼梦读后感之王熙凤.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