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生三境谈

发布时间:2020-03-01 19:11: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人生三境谈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意境转入清苦,是人生的第一层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姿态渐露执着,是人生的第二层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积淀后的所得,沉淀后的收获,是人生的第三层境界。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说流传甚广,红尘中人读来莫不心有戚戚焉。

但检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原话却是这样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莫不经历此三种境界!”

若我等凡夫俗子,又几人能“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呢?

可见,我们这些世俗中平凡人感同身受的喟叹,若不是自作多情的想当然耳,便是对自我人生成就的善意期许。总之,这样的“人生三境”与我们大多数人事实上是沾不得边的。

王国维“人生三境”的描述是从词中选取的。宋末蒋捷有一首词,一篇里也写出了人生的三种境界。那是一首《虞美人》,词云: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如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从少年到壮年,到满头白发的迟暮之年,人生的里程便分出人生的境界。这种时间上的划分倒也符合常人的习惯。

蒋捷不过分为三境,孔子就分的多了。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大体以十年为期,人生至少也有

五、六层境界的区别。可那是圣人,我们不能望其项背,所以还是习惯于蒋捷的三分法,哪怕是在小品或作文里,我们也常以“昨天”、“今天”和“明天”来回顾和展望。

但我们依然不能取《虞美人》的情感尺度来做我们人生里的坐标。那是一个盛世而入亡国,瞬息万变,咫尺苍茫的时代。年少的风发意气,壮年的失所流离,暮年的家国之痛,不是我们这些太平里的人所能透彻理解的。所以我们只能站在远处,体味它悲剧的美感,却永远不能成为那场人生戏中的主角,去移植它哀婉却真实的时代感受。

还有一种说法,类似于禅宗里常用的偈语。说年青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三十岁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五十岁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说的只是山水,却充满了宗教的神秘味道。看上去,也是以人生的阅历为划分的标尺。事实上却是以“看”,也就是思维方式的区别为标准的。阅历不同,“看法”自有不同。

青年时乐于接受,“看”了即“是”,是肯定。

中年时思想浸润了个性,是最富怀疑精神的一个时期,眼见岂能为实?是否定。

中年后,人生大半已过,反思已成常态,绚烂归于平淡,淡定中便会有从容,道与事理便看得清、看得明,从此不再隔雾看花,佛家说见得了“本相”,正是哲学上讲的“否定之否定”。

这一种“人生三境”说,借了对山水的“看”法,印证的是一个人由识入智的思维升华,说的还是人生的一端,却非生存的全貌,故也当不得“人生三境”的确评!

我倒是颇喜欢丰子恺先生评价弘一法师时的“人生三境”说。

丰子恺先生长于画,而短于论,然老友弘一圆寂时的一段总结,却当得起“盖棺定论”之说。他说,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种,犹如住三层楼中。

最下的一层是物质的生活,锦衣玉食,尊荣富贵,慈父孝子,懒得或无力去爬楼梯的,便可满足于此了。

第二层是精神生活,有力气爬上这一层来的人,往往是专心于某一领域的人,或学术、或文艺、或科学之一途,故学者、知识分子、艺术家等常住于此。

还有一类人,他们的“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满足了“物质欲”、“精神欲”还不够,必须要探究人生的究竟,于是他们会再爬上灵魂生活的第三层楼去。

弘一就是这样的人!

他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尽爱,安住在第一楼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发挥多方面的天才,便是迁居第二层楼了;强大的“人生欲”使他终不能满足于此,于是更上一层楼去,做和尚,修净土,守戒律,丰子恺说:“这是当然的事。”

物质、精神与灵魂,丰子恺所言极是,人生确实不外乎此三端。

虽然我们不堪比弘一法师李淑同,或者也不是美食家、艺术家、学者、宗教徒中的一个,但作为物质的个体,选择为精神而生活,乃至探究灵魂深处本我的人生历程,于大数人而言,却大多是一致的。这一段求索,并非崇高者的专利,也不是以好人、坏人作为有、无的判别,只要他思想过、生活过,那样的人生三境,他就必然也面对过。

人,从苍茫中来,到浩渺中去,生命本身有如一段暗夜中的行程。

人生的境界不在于你趟过怎样的河流,跋涉过怎样的山峰,而在于你于暗夜中绽放过怎样的光亮,因为全世界的黑暗都不足以影响一支蜡烛的光辉,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足以影响一段生命的光芒。

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不论是好是坏,是伟大还是平凡,他的躯体里一定燃烧过物质之火、精神之火、灵魂之火。对于暗夜来说,那些微的光亮,已足称境界。

事实上,正因为拥有了人生的境界,你才会由衷地感叹:

不虚此生!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 原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闲来无事,玩索大学问家之妙语,击节赞叹之余,心忽有所得:治学有三此境界,喝酒与灌水岂不亦有三此境界?试论之。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喝酒的这个境界,是寒喧之后,刚数杯下肚,酒气略微上升阶段。此时,欢者更欢,愁者愈愁,不过,肚中纵有千番言语,表面上不大多“和风细雨”。灌水的这个阶段是,刚刚“触”网不久的菜鸟雏儿,打字不快,技术不懂,骂架不行,所以,不管论坛(BBS)、聊天室,一般都比较“谦虚”,也不敢大动作灌水,还多是“新手上路,多多关照”之词,显得比较“礼貌”,比较“懂事儿”。然而,从“菜鸟雏儿”到“灌水专家”的心态与资格,也就在这个阶段慢慢的成长起来了。

王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这当然又是王国维的高明之处。那么喝酒的这个境界则是酒至酣处,心雄万丈、脸飞红霞。此阶段,飞觞杯交,颐指气使,最来“感觉”的时候,嘴上豪言壮语:“干了!酒个嘛,水个嘛,喝个嘛,醉个嘛,倒个嘛,睡个嘛,干!”,“人生难得几回醉”,“人生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什么什么的,反正是狂语迭出,唾飞沫溅,一付一醉方休之气势。灌水到这个阶段,“雏鸟”羽翼渐丰,铁喙坚硬,已进化成“鹰隼”级别了,打字飞快,论坛、聊天室也论“混”了个“脸熟”了,静时也还如处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模样;动时则如脱兔,呀、哈、呵、吗、拉、吓,招式齐出,胡搅乱打,三峡决堤,水漫金山,一副“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架势。

王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能引伸这个方面来,王国维的高明自为必说。那么,喝酒的喝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境界,那时的酒,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已经不在是酒,而在一种“精神”了,长歌当哭,狂醉似醒,繁华销尽,浮躁渐去,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曹操的“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这些精华,都出自这一境界。

人生的三境三乐三爱

智海观澜:人生三境

智海观澜:人生三境

人生的境1

08福建高考满分作文人生三境

名人谈人生

季羡林谈人生

谈人生感悟.

《谈人生》读后感

爱因斯坦谈人生

人生三境谈
《人生三境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人生三境阅读 人生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