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红岩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14:58: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红岩有感

很久之前就听说过《红岩》这本书,一直因为高中繁重的压力而没有时间,到了大学,终于有时间读一下了

相信还有不少人和我一样,只听过书的名字,而不知道到底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内容,我就先介绍一下《红岩》这本书吧。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余新江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

全书共三十章,《狱中联欢》是从该书的第十六章节选下来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坚忍不拔的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根据这些经历,他们于 1957年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回忆录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相信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书的名字叫《红岩》呢?对此我上网查了一下,找到了其中的缘由。

小说名称的由来:中美技术合作所就是在红岩,离那里不远的地方是抗日战争时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要投奔延安的青年如果不熟悉红岩的话,很容易被特务引到监狱里面。后来办事处撤走了,监狱还是用来关押政治犯人。

当然,作家用红岩来形容还是有自己的寓意的——红是革命的颜色,岩石又是非常坚硬的物质;而革命者在狱中也坚持斗争,坚忍不拔。所以理解成红色的岩石也无不可。

读了《红岩》之后,我有了一些感想

让我印象深刻的其中一段是“晨星闪闪,迎接黎明。 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

说到小说里面的人物,很多都让我印象深刻

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书中的一幕幕情景,一幅幅画面,至今还在眼前浮现。但最让我难以忘记的还是小说的主人公:江姐

革命女英雄江姐江雪琴,她虽然受尽了敌人的折磨,但是仍然闭口不说党的机密,敌人用尽残忍的手段,还是未从她口中套出一个字,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江姐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对革命的信心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动摇。试想,被粗长竹签订入指甲缝间的刺股钻心的疼痛,谁能忍受得了?然而革命英雄们却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名革命战士的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了今天我们这一代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

《红岩》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初读时,多的是追求故事情节而深陷其中;再读时,便有与众不同的感受,想的更多更远了。爱国精神只有在战争年代才得以体现的想法早已灰飞烟灭,其实,爱国精神是存在于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并不会因和平或战乱而改变。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虽然当时是封建王朝,但以这些留传千古的诗句中,也能体会到爱国精神的存在。而现在,在这和平的年代里,虽然我们已经无需再像《红岩》中的革命先烈那样为祖国的革命事业而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但新时代却给予了“爱国主义”新的内涵。热爱祖国,热爱党是我们永恒的话题,永恒的目标

读《红岩》有感

读《红岩》有感

读《红岩》有感

读红岩有感

读《红岩》有感

读《红岩》有感

读《红岩 》有感

读《红岩》有感

读《红岩》有感

读《红岩》有感

读红岩有感
《读红岩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读红岩后有感 红岩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