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怎样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发布时间:2020-03-03 06:57: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怎样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南丰附小 郭志强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短时间内完成的,它是学生不断地接受与内化的漫长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小学科学课的显著特点,是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小学生能够通过科学实验收获大量的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要达到上述教学效果,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策略。因此,为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在学生的科学启蒙阶段即小学阶段,构建有效的实验教学显得尤其重要。在科学课中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形成,是我们每位科学教师非常注重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效的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感受科学魅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影响学生一生的能力。

在接触《科学》教育教学的多年时间里,本人深感《科学》科目教学的不容易,深知这一科目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艰难与困惑,一路走来有颇有感触,以下浅薄地作一梳理与反思。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实话实说,现在我们的诸多教师依然被传统的教育教学的旧观念严重束缚着,在小学都把语文、数学当作主科目看待,其他的都是副科目,导致教师在《科学》教育教学中都有不严格、不规范,不认真的对待态度。记得,我第一次担任《科学》教学任务时,由于理念欠缺,在上课时,只是让学生把课文齐读一遍,教师再稍作讲解,学生在下面听一下就算了事,至于相关的实验、活动或某种探索,一句话“学校的条件有限”就把本来是非常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事给搪塞过去了。有时直接把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致使学生有了不爱思考、不想探讨、不善交流等不良习惯,甚至不爱上科学课。可见,教师教得多“死”,学生就变得多“死”,久而久之,最后连教师自己都害怕上科学课了。那一段时间,本人一度陷入如此恶性循环当中,直到有一天才突然醒悟:这样误人子弟、殃及社会、损于国家的行为不能再继续了,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要彻底地改变!

非常有益的学科,因此我认为教师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我们有必要认真学习新知识与新的课改理念,彻底摆脱旧的传统教学观念、方式的束缚,用新理念、新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水平和素质,加上负责、踏实的工作态度,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树立“做科学”信念

如今的小学生一出生便“坐享其成”这个社会每一项先进的科技成果,从而造成学生们有一种思维定势:我只要知道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什么结论就好了,而搞科学不是我能做的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破除这一迷信,告诉学生:科学既然别人能够搞成,自己也就有可能搞成,不能把科学看得神秘莫测,以为只有那些少数天才科学家才能做到的事。这样树立一个立志“做科学”的信念是非常重要的精神因素。对于这一点我是这样做的:科学每单元教学后总会有一个围绕单元知识展开的小制作活动,于是我布置学生在课余时间里,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方式查找小学生科学发明的小故事,并在科学课课前3分钟内介绍,以此唤起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例如,一次,有一个女同学在课前3分钟介绍了一则小学生制作“强力电磁铁”的小故事:上海某实验小学六年级小学生,学习了电磁铁一课后,对制作“强力电磁铁”产生非常大的兴趣,特别向自己在读高中的表哥查问更多关于电磁铁的知识,在老师和表哥的帮助下,制作了一个“强力电磁铁”,它的磁力足以吊起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听了这一故事之后,许多同学纷纷对这个同龄人表示佩服,并决心也要作出像这样的“强力电磁铁”。之后的科学课展开的对“电和磁”的实验活动,男女同学都显得特别投入,有条件的同学还特意从网上找来电磁铁的相关资料,并与同学交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的好胜心较强又善于模仿,而且同是学生、年龄相仿、知识水平相当,他们容易接受,对他们的启发帮助也最大。实行这一方法后,学生不再是简单地“学科学”,而是认真地在“做科学”,实验有效性大大地得到提高。

三、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实验激情

好奇心是对新、特、奇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产生深入观察思考的急

切心理,教师要利用这种心理诱发学生的上课激情。如教学《冷水和热水》一课,有这么一个实验: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放入热心和冷水中,观测两个容器中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一分钟的温度变化。在实验前让同学说一说将要出现的结果,同学们说出了两个结果:温度一样、热水温度比冷水高。我说“冷水比热水温度高一些”,同学们说“怎么可能”,我说“那我们来试一试再说。”同学们都非常好奇,认真的看和记录,结果下是冷水温度高一些,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积极性上来了,纷纷讨论为什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启迪智慧的火花,学生的知识面少,又缺乏经验,对新鲜事物不理解,对新的现象不能解释,但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小学科学课程恰恰是一门趣味性浓的学科,课本的每一章节对学生来说都是新鲜的,我们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点,精心作好准务,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如在教学《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实验,把一团餐纸巾塞到玻璃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让学生预测,纸巾会被水浸湿吗?你能说出其中的缘由吗?创设的情境已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问题的提出立即使学生产生了探究欲望。

2、巧设悬念,促使学生去实验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 “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它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来源。如在上《水和水蒸气》,我先自己用湿布巾将黑板擦干净,然后又让学生用湿毛巾擦拭自己的课桌,然后问学生黑板和课桌上的水去哪里了。这一个看似非常寻常的一个动作,一个问题就不知不觉得将学生引到了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魔术实验,让水变成水蒸气又让水蒸气变成水,学生兴致颇高,从而自然的得出水与水蒸气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于是学生便对学习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四、创新实验设计、优化实验效果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要能创新,教师首先要是一个能创新的实验设计者。我们课本中给我们建议的实验方案是可以进行改进的。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

的》这一课中,有个实验要求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课文的要求是用蜡粘,课前我让学生进行尝试,他们也的确花了不少的时间,可是到了上课了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学生手中的火柴不能用蜡粘牢,成功的寥寥无几,上来展示时颤颤抖抖的又掉落了几根。那么简单的实验为什么会不成功呢?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原来,虽然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会在桌上凝固,但蜡需先要熔化成液体,然后滴在铁丝上,才能往上粘火柴。但在冬天(夏天正好相反)蜡的凝固时间长,且熔化后粘性不大,很难将火柴粘上去,因此成功的不多。而且火柴的一头有硝,让这头朝下粘在铁丝上做实验,一不小心容易直接点燃火柴而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

改进方法:改蜡为修自行车用的轴承油—“黄油”。改火柴为牙签。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想了一想,什么东西粘性大呢?平时自行车经常修,只见修车师傅往轴承里抹“黄油”,有时自己也尝试过,这“黄油”能把钢珠粘住,对,这东西可能行!就赶忙跑到校门口修自行车的摊上要了一些交给学生去尝试,又到小店买了两包牙签,因为我想牙签不像火柴有一头有硝,经过一番忙碌,实验终于成功了,而且效果很明显,教室里响起了阵阵欢呼声。

其实,在我们对课本上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之后,我们还应该做的,是对学生说出我们的想法,让学生体会老师对待科学实验的态度;让学生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么修改,新的实验方法好在哪;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方法可以不断的进行完善和改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每一次老师修改了实验,并对学生说出想法之后,对学生都会是一种触动,也能给他们带来启迪。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创新”。一切创造都源于实践。学生是科学课堂的主人,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多的,鼓励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就是他们想的过程,也是多种思维综合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从头到尾经历实验的准备、实验的设计、实验方案的不断完善、实验的操作这一全过程,他们的创造性潜能才能得到最大范围的开发,创造精神才会得到更深更广的培养。

五、理解编者意图,创造性使用教材

《声音和传播》这一单元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掌握这几个概念: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怎么变化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等等。教学时,我一改教学常态,并没有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去上课,而是先让学生“发明”电话——土电话。土电话是利用声音振动传播的原理设计的,它取材简单、制作方便,学生们都很乐意将它当成一种玩具进行游戏,于是制作土电话、及用土电话游戏时,同学们都兴趣盎然。游戏时,当一人对着话筒小声说话时,声音使振动膜发生振动,通过拉紧的棉线传到对方的振膜上,使听筒发生同样的振动,这样声音就传到另一个人的耳朵里去了。之后,我们所要研究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怎么传播的”等问题,都可以在同学们玩土电话的过程中去观察、发现。这样,让学生在玩中探究,玩中思索,实验教学的成效要好得多。

虽然我们不能将科学教材当作圣经一样去教学,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舍教材,创新教材,科学实验将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反之,如果连编者的意图都没有理解,而随意去更改教材,那是不恰当的。

总之,要上好一节科学实验课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科学教师,创造机会让全体学生尽情地研究科学,即使需要我们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出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只要能用我们的艰辛换取学生成功的笑容,值得!

小学《科学》科目的教育教学,需要大家的共同热切的努力与支持、配合与合作。同时,也特别需要《科学》科目的组织教学的领导与教师要努力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努力挖掘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与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尽可能地把《科学》科目教得更加科学、精彩。

2017年5月10日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推荐)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在有效性(推荐)

小议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怎样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怎样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怎样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