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20-03-02 15:52: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 \"父亲课堂\"里学当文明爹

近年来,青少年教育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沈阳市文明办也曾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的征集评选,家长学校、父亲课堂、协议上网等金点子相继涌现,就让我们一一来了解这些成功经验吧。

爸妈进校园讲职业

“每个孩子都有着远大的理想,可怎样才能实现呢?”大人们的答案通常是,“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为了使学生能理解各种职业真正的工作状态,让孩子在比较中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近的职业,沈阳市实验学校从2007年起在学校开展了“百行学问进校园”活动。活动中,家长成了讲解员。博瑞的妈妈是位医生,小戴的爸爸是名科研工作人员,小王的爸爸是古钱币收藏爱好者,杰杰的爸爸是军官„„他们全都来到孩子的班会上做起了讲述者,给学生们打开了各种职业的窗口。博瑞的妈妈就为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医生的成长经历,“医院有很多科室,做医生可以亲眼看到生命的诞生,但也能看到一个人怎样失去生命„„”由家长带来的讲座非常精彩,也带给学生很多启示。

孩子当家,家长听课

“家长学校,孩子做主。”2006年初,沈阳新民高级中学苏世达、沈阳二中徐妍妮等中学生自发地创办了一所家长学校――青春心语家长学校。在这里,孩子们是主角,家长学校的组织管理、教学设计、活动策划等都是孩子们自行讨论决定的,“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题目是‘两代人的沟通’„„”孩子们根据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先确定主题,然后共同讨论丰富内容,再由确定的教员集中准备,经过内部试讲修改合格后才推向社会,如“告诉您中学生在想些啥”“别叫我网痴”“青春期心路历程”“我说补课”等题目,都是通过自己或身边同学的一些典型事例,告诉家长中学生的所思所想。目前,青春心语家长学校成员近百人,参加活动家长、学生、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上万人,活动范围也由沈阳发展到全国甚至国外,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父亲课堂”里学当爹

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父亲角色不可缺失。和平区启动了“父亲课堂”,在指导父亲参与家庭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目前,全区50多所学校、80多个社区都相继开办了“父亲课堂”,受教育人数达5万余人。和平区南京

街第十小学以“我心目中的好父亲”征文、写一封“爸爸我想对你说”的家信等形式,让父亲们知道孩子喜欢怎样的父亲。和平区文明办主任檀静介绍,通过开展“父亲课堂”,“在外忙于应酬不理家事的冷漠型父亲少了,陪孩子做游戏、和孩子做朋友的亲和型的父亲多了;经常酗酒、打麻将、以打骂等粗暴方式对待孩子的野蛮型父亲少了,尊重理解孩子、能以身作则的文明型的父亲多了;对孩子只出钱不出力的懒惰型的父亲少了,重视孩子的品德养成,能力培养的智慧型的父亲多了。”

留守儿童大家管

近年来,随着农村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突出。东陵区通过上门查访、走访群众,与家长或监护人沟通联系等形式,全面调查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建立起“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库”。目前,全区612名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已经进行了统一建档管理。而为了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东陵区还优先为留守儿童安排了“代理家长”。组织学校教师、机关干部、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建立管护对子,现在,全区612名留守儿童都有了自己的“代理家长”。同时,各个学校还建立了“谈心小屋”,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孩子也熟“红色经典”

《苦菜花》《野火春风斗古城》《英雄儿女》《铁道游击队》„„这些家长们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影片,现在对孩子来说也不再陌生了。皇姑区从2005年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红色经典影片进社区”“红色经典书籍进社区”活动,让未成年人在家门口观看“红色经典影片”和“红色经典书籍”,在家门口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光荣传统教育。在向青少年推荐红色经典系列的同时,还邀请了经典影片作者、英模人物、演员和孩子们一道参加座谈会。

十项协议让孩子文明上网

孩子喜欢上网常常让家长烦恼不已,2007年,沈河区妇联、沈河区文明办提出和制定了“家庭上网协议”,协议中设置了孩子在家中科学、文明上网的十项准则,引导青少年严格遵守家庭上网协议中的各项规定及惩罚条款,文明上网。“暑假期间周一到周五每天上网娱乐一小时,周末两小时;没有家长允许不得在网上购物、约见网友;下载软件、音乐、游戏前要通知父母„„”小美对上网协议记得很清楚,“我和妈妈签了协议,说好了一切都按照协议走。”据了解,许多家庭在签订协议后,都能自觉按照协议的规定来上网,减少了因为孩子不科学上网而引发的家庭矛盾。

取缔社会网吧,公办网吧就不会出问题吗?

盛大林

“各种网吧,管了多年,为什么管不好?”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陶然居饮食集团董事长严琦语出惊人:关闭所有社会网吧,政府办公共网吧。就这个建议,严琦将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相关提案。“网吧衍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已经成了社会顽疾,针对顽疾,就应该下猛药。”严琦说,各种社会网吧的开办,能带来部分税收,解决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但这和其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相比,这点“好处”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为了满足社会上正常的上网需求,严琦建议政府出资办一批公共网吧,“公办网吧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便于监管。”(据3月2日《重庆晨报》)

众所周知,现在市场上的网吧基本上都是私人办的,在公办网吧几近于无的情况下关闭所有社会网吧岂不是要消灭网吧吗?因此,严琦委员的建议似乎有些“语出惊人”。其实,不仅早就有人提出过这样的建议,而且有些地方早就这样做了:去年7月,山东省冠县就曾关闭了全县城的21家网吧,后在舆论的压力下才逐步恢复了一部分;2006年9月,因为有一个网瘾少年给新任的县委书记写信,山西省方山县也曾关闭了县城的所有网吧。 净化社会环境,保护孩子成长,这是取消网吧建议者或者作出行动决策者的共同动机。这样的初衷当然都是好的,但按照这样的

思路,人们都不应该吃饭了,因为进食可能被噎住,甚至还会致病——“病从口入”嘛!

因此,要解决孩子沉醉于网吧所带来的种种问题,首先要看还有没有“不禁而治”的办法。其实,政府早就出台了措施,比如禁止未成年人上网吧,校园门口200米以内禁开网吧,营业时间不得超过零点,等等。如果这些措施真正得到了执行,不就不会出现那么多问题了吗?

然而,上述种种措施几乎都成了一纸空文。何以至此?主要的原因是政出多门、监管不力。一个小小的网吧,负有监管之责的部门竟有好几个,因而时常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谁都知道网吧里有很多未成年人,但有关部门及执法人员却熟视无睹,即使有人举报了也迟迟见不到行动,有的执法人员甚至与网吧的非法经营者沆瀣一气,以至于无证经营的“黑网吧”也能长期存在„„ 在主张取缔社会网吧的同时,严琦还建议政府开办一些公共网吧。公办的网吧就不会出问题吗?现在的绝大多数医院和学校都是公办且号称“非营利”的机构,大处方、乱收费等问题也是屡见不鲜。事实证明,但凡有偿服务,不管是公办还是私营,在监管不力或者缺失的情况下,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网吧并没有原罪。这个行业的问题主要源于管理,而不是来自自身。因此,在网吧问题上,还是应该着眼于加强监管,而不是一禁了之。

关注青少年犯罪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注当今社会青少年健康成长要素之一

X社区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先进事迹

关注青少年犯罪 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

专题关注安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注中小学生性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注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污染”

关注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污染”

关注心灵 健康成长

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