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3 12:02: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特校教育科学课题示范

《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课题方案

申报、评审书

课 题 名 称: 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课 题 主 持 人: 王 玉 兰

所 在 单 位:

镇江市特教中心

申 报 日 期:

2006.04

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主持人姓名

王玉兰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3.11

行政职务

副校长

专业技术

职务

中学高级教师

通讯地址

镇江市宝塔山都天庙100号

邮政编码

212003

二、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

(1)现代社会要求每个社会人应具备符合社会要求的品德修养,应具备现代社会所必需的文明素质。青少年时期正是这些文明素质形成的最基础、最关键、最有效的时期。国务院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要任务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学校对养成教育虽然年年都在抓,但由于教师教育观念、落实措施的不到位,致使部分学生反复性较大。想办法减少反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良好行为习惯做基础,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我国几千年的传统道德教育尤其是对儿童的道德教育,有其优秀的内涵和内容,也有已经不适应现代文明社会要求的内涵和内容,必须按照现代文明社会道德标准继承发扬和改革创新。

(3)学校的德育工作明显存在着对教育的客体关注较多,而对教育的主体认识不够。德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灌输、授予,而较少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制约了道德品质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养成教育转向分年级推进和学校常规教育紧密结合,开展有效教育体验活动,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德育实效性,为学生一生奠基。

(4)现时代的各种社会问题及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影视文化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使学校德育面临着前所有的严峻挑战。

(5)道德品质必然外显为行为习惯,所以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并进行研究性的实验不仅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践性,而且必将具有坚实丰厚的(可操作性)和生命力(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相应的长效性)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解决残疾学生行为习惯差、缺乏自主性的问题,通过养成教育强化、矫正学生不良行为,培养残疾学生自食其力、适应社会的能力。

(2)解决养成教育“堵”多,“疏”少,校内教育多,校外实践少的问题,探索特殊学校养成教育新模式,为德育工作者掌握教育技能和方法提供服务。

(3)解决养成教育缺乏目的性、科学性和随意性的问题,制定适合特殊学校发展的养成教育目标及评价体系,实现教育实效化、最优化。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外:当前国外中小学生品德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道德观念淡漠、精神空虚、贪图和追求个人物质享受等。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由此可见:对学生的德育过程是品德成分相互作用的过程,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是一个有序、逐步深化的过程,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道德习惯是最终的结果。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只有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并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教育努力和继承传统,一个国家的公民才能成为一种修养高、行为规范,有教养的文明人,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国内:我国由于家庭、社会对养成教育的不重视,许多公民出现了与文明社会向违背的失德失范行为,究其原因就是青少年时期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不仅影响他人、也贻害自己。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我国特殊学校对残疾学生的教育大多仅停留于传统的说教、授予,缺乏教育的时代性和灵活性,致使不少聋生染上许多陋习,有的在校生离家出走学偷窃,还有的学生毕业沦为犯罪分子。这从表面上看像是学生道德败坏问题,但实际上是学生的养成教育从小就没抓好。目前,特殊学校还没有一套较为科学的养成教育的模式、目标及评价体系,本课题的研究将会填补该领域的空白;其次,特殊学校德育队伍良莠不齐,德育工作能力欠缺,需要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我校学生是由聋人和智障人组成的特殊群体,由于身心缺陷导致了这些残疾学生存在许多不良习惯。故这群残疾学生加强养成教育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深远意义。首先养成教育有利于矫正残疾学生不良的行为缺陷;其次通过强化训练学生行为习惯,可以帮助残疾学生树立自信,培养自食其力的能力;最后是现代文明社会对公民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残疾人也是社会不可忽视的群体。对残疾学生加强养成教育有利于社会进步,可见,提高残疾人的文明素养,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德育的重点是教学生学会做人,而人的行为习惯则是做人的核心,养成教育是我们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学校必须长期坚持把养成教育抓实、抓好。

2、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研究价值

(1)探索建立一条适合残疾学生养成教育新模式。此课题将本着“基于学校,从实际出发,发展特殊学生”的原则,实现“以学生为本、体现主体性;以生活为导向、体现综合性;以训导为手段、体现强化性;以活动为载体、体现实效性”的原则,开发、研究出:“体现学校本土特色,提升学校发展内涵,反映学校教育特点,展示学校育人成果” 的具有特殊教育个性和特点的养成教育目标,从而实现教育内容向生活渗透,教育方式向活动延伸,教育目标向多元综合的整体教育效果。

(2)制定一套适合特殊学校学生发展的养成教育目标,完善学校德育工作,填补学校校本教育的空白。

(3)建立一种科学的特殊学校养成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满足个性发展。为班主任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

实践价值

(1)改变传统“高、大、全” 的灌输形式,从“近、细、实”着手,创新养成教育新模式,为德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

(2)制定出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养成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不仅使德育工作有可操作性,更具有推广价值,从而填补特殊学校养成教育的空白。

3、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都具有勤学上进、刻苦钻研的精神,大多教师还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这其中主持省、市级课题并顺利结题的2名、市级骨干教师2名,中层以上领导5名,校级骨干教师2名。

(2)在课题研究之前,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形成了必要的研究资料。同时我们在设备、时间、经费、人力和相关理论作了充分的准备,保证了该课题研究任务的完成。

(3)本课题组将根据课题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和研究计划,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定期研究课题研究中的实际问题,完善课题研究相关制度,确保本课题如期结题。

三、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课题界定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既包括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虽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德育中最具社会继承性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的“质”的指标。德育的重点是教学生学会做人,而人的行为习惯则是做人的核心。可见,养成教育是我们中、小学德育的中心环节。

课题支撑性理论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2)《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作者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在中曾说:“首先我们养出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通过不断训练和反复强化得来的,不是仅凭说教培养出来的。

(3)发展理论:发展理论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使人身心发展,人的质量得到提高。本课题运用此理论旨在矫正残疾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

(4)行为主义的观点:行为主义者认为对学生的成功给予奖励是与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小组相依关系的概念相一致的。把学生放在集体中进行教育,通过不断强化好的行为,能培养学生定型性行为。

(5)“循环说”理论: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循环往复,使螺旋式上升的。低年级训练过的,到了中高年级还要经常重复训练,否则难以巩固。

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理论假设

培养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符合现代文明社会要求的道德意识和观念,掌握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时代对学校德育的要求,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德育的要求,也是改变残疾学生实际道德现状的要求。本课题将依据素质教育、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残疾学生身心特点,确定素质化的养成教育目标,并以素质化的养成教育目标为导向,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变革现有的养成教育和训练模式,使学生的行为和能力同步发展,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

研究目标

(1)从学生年龄认知特点出发,根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镇江市特教中心学生手册》的要求,明确阶段养成教育重点。其中低年级突出:文明礼貌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中年级突出: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高年级突出:社会公德教育,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勤奋向上,自尊自爱。

(2)贯彻教会学生做人一条主线,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当中。结合常规教育,从落实《一日行为规范》做起,培养学生好习惯。注重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矫正、训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

(3)以评价促养成,坚持每月、每学期的自评、互评和家长参评的形式,注重过程评价,巩固已形成好习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激励学生内在需要,减少教育的反复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子课题设计

(1)学生养成教育训导模式研究。

(2)学生养成教育目标分层研究。

(2)学生养成教育评价体系研究。

研究重点

(1)在常规教育中,抓实养成教育各项要求。教育部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要求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结合学生实际,开展“自律、日查、月评”等常规教育活动,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道德认识,为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坚实基础。

(2)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养成教育训练。《教育学专题》强调,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和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实质就是教书育人。因此,课堂是培养学生好习惯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上以学生发展为本,严格教学常规,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使养成教育服务于课堂教学。

(3)在家校结合中,营造养成教育良好氛围。《若干意见》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育实效性。

(4)在“五小”公民实践中,增强养成教育效果。《若干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重要作用,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广泛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结合“五小”公民实践、助人为乐做好事、向有困难人献爱心等形式,弘扬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社会公德教育。结合学习身边学习榜样,如:区、校级三好学生,校园之星,营造比学习、比提高、知诚信的教育氛围,增强养成教育效果。

(5)在环境建设中促使养成教育“入脑入心”。环境对人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学校在注重课改的同时,努力追求育人环境的构筑、营造育人文化的氛围,促使学生优良行为品质的养成,通过耳濡目染,使养成教育的各项要求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

(6)在课题管理中,加大养成教育研究力度。 在课题研究全程中,坚持“不求人人有课题,但求人人都参入”的原则,指导班主任开展子课题研究,让更多教师参入到课题研究中来,以此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并健全课题研究档案。

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

实验准备阶段(2006.4~2006.8)

(1)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课题研究论证报告、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2)落实专题研究的实验教师,学习相关教育理论。

(3)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负责人:王玉兰 徐彬

实验研究阶段(2006.9~2008.12)

(1)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并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开展阶段性研究成果评选和成果交流、观摩汇报活动;

(3)参加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研讨会。

负责人:王玉兰

徐彬

周燕 周光华

实验总结阶段(2009.1~2009.9)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2)汇编研究成果;

(3)举办课题现场观摩会,邀请专家鉴定。

负责人:王玉兰 徐彬

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1)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在每月班级阶段小结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每学期搞好经验总结,推广有价值的做法,使研究工作深入健康发展。

(2)个案研究法:运用这一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典型个案的追踪与分析,了解不同个性的学生在养成教育中的发展特点与规律,丰富课题的研究内容。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在研究小班化教育专家的带领和指导下,边实践边修改,边总结边提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优化合作学习小组。

(4)问卷法: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对材料整理加工和分析综合,强化学生道德认识,扎扎实实落实养成教育阶段重点。

(5)观察法:在平日教学中,通过有计划、有组织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研究中存在问题。

6、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1、养成教育主题活动或班队会实录4个

盘 2006.4~2008.12

2、可操作、推广的《养成教育主题活动方案设计》一辑 文字资料 2006.4~2008.12

3、学校实验方案、工作报告、一套 文字资料 2006.4~2008.12

4、《学校养成教育目标及评价》一套 文字资料 2006.4~2008.12

5、养成教育研究论文 论 文 集 2006.4~2008.12

6、养成教育案例 案 例 集 2006.4~2008.12

7、实验研究总结 实验报告 2009.1~2009.9

8、实验成果汇编 实验成果 2009.1~2009.9

四、评审意见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所在县(市)、区教科室(所)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市教科所审定意见

《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塘角学校学生养成教育

学校 初中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学校特殊学生安全协议书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农村留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对策研究》

特殊学校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

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