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3:31: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乐平九小

方群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

2、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境。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唤醒学生全面、多角度观察的意识。 教学重点:品味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境。 教学难点:初步感悟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三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学习铺垫

同学们好!初次见面,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乐平九小的方老师,很高兴能认识亲爱的、可爱的三( )班的小朋友。老师想问问你们喜欢语文吗?语文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今天方老师将带领你们走进语文,去感受语文的魅力。在上课前,我先来做个小测试,看哪位小朋友最厉害,请看大屏幕——

1.有意思的看

师:你的语文功底很深哪!掌声鼓励!不同的字能表达出相同的意思,是不是很有趣呢?我呀,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想不想听? 2.有意思的故事

师:他们四个说对了吗?怎样才能知道大象的样子呢?

师:看来我们平时一定要多观察,因为有观察才会有发现 ,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否则就要闹笑话了。(板书:观察、发现)

二、导入新课,揭题、解题

1、揭示课题,教师板书,生读题,师指导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观察和发现有关的一首哲理诗——《题西林壁》(板书,指导写“题、壁”),读题。

2、解题 题:题写、书写。 西林:西林寺。 壁:墙上。

小结题意: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写。 全班再次齐读课题(注意读出节奏)

在墙壁上题写诗词是古人的一大雅事,那这首诗是谁题写的呢?(苏轼)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位大诗人。

3、简介苏轼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师:有人说,学习古诗很难,其实,只要掌握了好的方法,再难的事咱也不怕,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学诗的锦囊妙计,想不想知道?——读、

2 品、悟、背、用。只要你们扎扎实实走好这五步,就一定能把诗学好。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迈开第一步吧——读

1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争取读得正确流利、字正腔圆。 2 指名读

谁能把这首诗正确地读给大家听?

师适时评价:声音响亮,这是读诗的先决条件,让大家都听到

有没有同学听出了他不足的地方?

字正腔圆,这是读诗不可缺少的素质,让人听清 你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还读出了自己对诗的理解

师:读诗不仅要读得正确,还要读出节奏, 老师教给你们一个小窍门:读诗要不紧不慢,有的字可读轻些,有的可以读重些,有的可以读短促些,有的还可以把声音拉长些。谁再来试试?

嗯,不紧不慢,有诗人的潜质。老师都想当你的粉丝了。

你不仅读的字正腔圆,而且读出了古诗特有的韵味。

四、品读古诗,感受“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

师:学诗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品。请大家一句一句地读古诗,想想诗人是从哪些角度观察庐山的?

(板书:横、侧)横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侧看呢? 出示课件,请生猜图片

请你看看,哪幅是横看到的景象,哪幅是侧看到的?你能把诗人看到

3 的不同景象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师:请大家再想想诗人还从哪些角度观察庐山?(板书:远、近、高、低)

出示图片,请生猜图理解

师:诗人远看、近看、高看、低看又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

请你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图片,猜猜图片中的景色分别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色不一样) 这就叫——远近高低各不同

为了观赏庐山,诗人从各个角度看,发现庐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为了看清庐山,诗人不停地变换角度,发现庐山依然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即使如此,诗人还是乐此不疲,多次拜访,让我们沿着苏老的踪迹再次走近庐山,去感受它的不同姿态。

师:看到庐山的千般面貌,诗人不禁吟诵道——不识庐山真面目 亲爱的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苏轼,你就身在庐山中,看到庐山的万般变化,你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

师:苏轼啊苏轼,你如此迷恋庐山,但却不能全面了解庐山,于是你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感慨——唉,不识庐山真面目

师:可是,我们都知道,你在庐山之中反反复复、仔仔细细的观察了呀,怎么还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4 请你告诉诗人原因——只缘身在此山中

请你告诉诗人原因——只缘身在此山中。

五、发挥想象,领悟“不识”

‘缘”你怎么理解?(因为)哦,诗人恍然大悟,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身在此山中啊!

师:那请你告诉诗人,想要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应该怎么办呢? 欲(想要)识庐山真面目,

)。 (生畅所欲言)

师:(从你的发言中让我想到了一句俗语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从你的建议中我的脑海闪现了一句古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师:从刚刚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明白了诗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也懂得了:欲识庐山真面目,还须身在庐山外。

师:看来,我们平时不仅要多观察,还要掌握观察的方法,那就是要——多角度、全面地观察,这样才能了解得准确、清楚 看来看庐山和摸象是一个道理呀。

六、背诵全诗,内化积累 出示课件,请生情景填空

师:瞧同学们多棒,不仅会读诗、品诗、还会从诗中悟出道理。老师给你们1分钟时间,看看能不能把诗背下来,计时开始!(指名、男女生比赛、齐背)瞧,四年级的古诗,三年级的你们却学得这样好,

5 了不起!给自己点掌声。

七、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用今天学的诗填空,2.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截取诗中的几个字来填空。

师总结:同学们,现在觉得学诗难吗?还是那句话,只要掌握了好的方法,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八、课外链接,丰富学识

师:课堂接近声了,老师给大家留点作业,希望你们把今天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其他古诗中,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更多的诗。下课 ! 1.有感情的朗诵并默写古诗

2.试着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学习《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