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发布时间:2020-03-04 01:33: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积极创设各种条件,增强学生的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的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1、巧设悬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迸发创新欲望,获得新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须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赤壁之战》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一巧妙的提问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使学习的热情高潮,兴趣油然而生。

2.创设情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小学语文大多文质兼美,有的课文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富有幻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

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教学《黄山奇石》一文时,我以假想旅行的形式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向往、神游的心理。一番精彩的简介使学生听了个个都情不自禁地产生了向往,因急切想了解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头,从而产生阅读全文的强烈愿望。

3.联系实际。在语文教学中,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教师可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二、鼓励质疑,催生创新萌芽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有每一问。” 陶行之先生这句话说明了问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可以通过设疑、质疑的形式,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造。如教学《乌鸦和狐狸》一文,“乌鸦嘴里的肉掉了下来,狐狸张着大嘴正在接肉”时,我指导学生质疑,学生对愚蠢的乌鸦和狡猾的狐狸自然有很多话要说:乌鸦这时不知道嘴一张嘴里的肉就会掉吗?狐狸这时的心情怎样?它会怎样看待乌鸦呢?乌鸦又能不能追回被骗走的那块肉?它会采用哪些办法呢?你又能不能给乌鸦出个好主意?„„学生看法五花八门,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看法出乎老师的意料

之外。这样一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但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学会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三、激发联想、想象,拓展创新空间

联想是从已知事物联想起其他相关的事物,或由某概念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的思维方法。世界上总有一些事物彼此是相似的,它们之间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如果把未知事物相联系进行观察、类比、发现其特点,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变未知为已知。从而有新的发现和发明。如学了《今天我喂鸡》,学生由此联想到喂猫、喂狗;学了《古井》一课后,老师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粉笔颂》、《柳树的风格》,既真实地描述事物的外形,又联想相应的品格精神,表达了思想志向。通过联想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丰富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想象是指人脑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而产生的新表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中心环节。想象深入到思维,才能有完整的创造思维,因此,想象的发展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形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旧探新、以新固旧,使学生借助创造性想象丰富自己的心理活动,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如学习《群鸟学艺》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已知群鸟向凤凰学本领,有的虚心,有的骄傲。由于态度不一样,其结果大不相同。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以《×××,我赞美你》为题,鼓励学生不受原文约束,标新立异,说出自己的认识。说话练习,学生想象丰富,结果是五彩缤纷,百花齐放,培养和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创新思维最大的特点是求异性,而我们以往的教学往往过于求同。求同过多,形成“人云亦云,缺少创见。”的弊端。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1、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以识字为例,让学生记“坐”字,有的学生说,两个小朋友在跷跷板上玩就是“坐”;有的说,“坐”就像老师的天平;有的说一个“土”加两个“人”就是“坐”„„他们运用的方法不同,却完成了同样的一个任务——记住“坐”字,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应予以肯定、鼓励。以作文教学为例,教师让六年级学生写一篇作文——《月光下》,体裁、内容不限。有的学生写的是月光下美丽的景色;有的写的是月光下发生的一件事;有的由月光想起一件往事或一个人„„他们各展其才,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符合学生“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

2.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如教学《王冕学画》一课时,当教师问到“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该多好哇”中的“好”是什么意思?有个学生回答说:“画下来,天天可以看荷花。”“还有别的意思吗?”教师启发学生。学生有了兴趣,各抒己见:“画下来,可以让别人看。”“画下来,可以跟湖里的荷花比一比,看谁美?”„„这些正是创新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反映,它促使学生相互激励,情绪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

3.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长期以来,教师只习惯

给学生布置一些固定答案的练习,如看拼音写字词、选词填空、解释词语等。总是让他们做这样的练习,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日趋狭窄、僵化,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安排一些“发散性”的练习。如在六年级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课堂练习,把“我们收回了澳门”这句话换几种不同的说法,但不改变原意。学生答案多种多样:“澳门被我们收回了。”(被字句)“我们把澳门收回了。”(把字句)“我们不是收回了澳门吗?”(反问句)“谁也不能否认我们收回了澳门。”(双重否定句)„„

五、积极评价,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曾有这样一句话:“好孩子,坏孩子,诞生在父母的语言中。”这充分说明了激励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是多么大。激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成功的体验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看法,采取激励性的评价,对学生的每一点成功千万不要吝惜你的赞美肯定之词。即使学生发表了错误的见解,也应热情引导,不应用十全十美的标准要求学生。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欲望才能不受定势思维的影响,才有可能使学生偶发想象,擦出创造性的火花。创新思维是思维过程中复杂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脑力活动。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每位教师深钻教材,不断探索,因材施教,用知识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开拓学生的智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浅谈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