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法例:《关于没有房产证的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

发布时间:2020-03-01 23:28: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没有房产证的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案情] 1999 年 10 月,原告甲经审批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2000 年 10 月建造商住楼三层三间,但未 领取过房屋所有权证。同月,原告甲与被告乙,约定价款 30 万元。协议签订后,被告乙付清房款, 原告甲也将房屋交付给被告乙占有、使用,并把土地使用权证一同交付。被告乙未办理土地使用权 过户手续,也未申请领取房屋产权证。2001 年 8 月,因房屋大幅度涨价,该房估价已达 50 万元, 甲向乙提出要求增加房款,遭乙拒绝,甲遂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买卖合同无效,返还房屋。 [审判]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被告签订的房屋买卖协议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原告将房屋交付被 告占有、使用,被告支付了房屋的价款,买卖合同成立且生效。未办理房产证只是违反了管理性规 范且不能对抗第三人,并不当然导致买卖无效。判决买卖合同有效,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律师评析] 对本案的处理结果,合议庭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双方签订的买卖合同因违 反《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七条“未取得权属证书的房地产不得转让”规定无效,双方各自返 还已取得的财产。 第二种意见认为:房屋买卖合同有效,未办理房产证只是违反了管理性规范且不能对抗第三人, 并不当然导致买卖合同无效。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一、房产证不是房屋买卖合同的必备要件,出卖无证自建房屋属于有权处分。 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买卖标的物所有权于买受人,由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我国合同法第 一百三十一条规定,“出卖的标的物,应当属于出卖人所有或者出卖人有权处分。法律、行政法规 禁止或者限制转让的标的物,依照其规定。”可见,只要标的物合法、有权处分,对于标的物是否 有相关证照,合同法并无特别要求。从不动产的特性看,房屋所有权证只是证明所有权归属的一种 书面凭证而已,并不是房屋本身。房产证也不具有代表房屋所有权的功能。无房产证不等于不享有 房屋的所有权,持有房产证也不等于拥有该房屋。 首先,在我国目前,不动产登记是国家不动产行政管理机关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作出的一种行政 确认,它所体现的仅仅是国家行政权力对不动产物权关系的一种干预,它与物权法规范意义上的不 动产登记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因为,依不动产法规则,不动产登记(或不动产物权登记),是指不 动产物权的各种变动在不动产所在地的专门机关所设立的不动产登记簿上予以记载的事实。它的法1律意义在于,它是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法

定公示手段,是因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也是物 权依法获得承认和保护的基本依据。而在我国《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中规定:“办理城市私有 房屋所有权登记或转移、变更登记手续时,对证件不全或房屋所有权不清楚的,暂缓登记,待条件 成熟后办理。”可见,房管部门发证的前提是权属清楚,对于权属有争议的,相对人不能通过办证 得以确认权属。即便在证件发出后,利害关系人对所发的证书有异议,对于行政确权不服,也可要 求行政机关予以撤销或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所以,行政机关的发证行为,只能满足对房 屋进行行政管理的需要,不能达到依据物权公示原则对物权交易进行保护的目的,只有法院对房屋 所有权的确认,才真正具有确权意义。 其次,自建房屋不论是否领取权属证书都属房屋建造者原始取得物,未办理房产证并不能表示 对房屋不拥有所有权。换言之,某人经合法审批,在自己的土地上建造房屋,当然拥有该房屋的产 权。尤其是,有的房屋未办理所有权证,只是缺一道行政手续而已,没有权属证书的房产只表明该 房屋未得到房屋行政机关认可,在民法上属于权利瑕疵。显然,这种瑕疵是可以通过补办手续得到 弥补的。没有权属证书的房屋属于权利有瑕疵的物,应当出卖人承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但这种责 任属于违约责任,不存在合同效力问题。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出卖人就交付的标 的物,负有保证第三人不得向买受人主张任何权利的义务。出卖人未能履行权利担保的义务,使得 合同订立后标的物上的权利缺陷没有去除,属于出卖人不履行债务的一种情况,买受人可以依照本 法总则第七章违约责任的规定,请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即使在标的物的部分权利属于他人的情 况下,也可以认为出卖人的行为构成了根本违约。

二、《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不属于效力性规范,不能作为认定合同效力的依据。 法律行为违反强制或禁止性规定的无效,在大多数成文法国家都有相应的规定。我国民法继承 了大陆法国家的做法,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作了相应的规定,《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 作出了规定“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违反法 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这体现了国家对合同自由的干预。 笔者认为,强制性规范应当进一步区分为管理性规范和效力性规范,只有违反效力性规范的合 同才能被认定为无效。何为效力性规范、何为管理性规范?依笔者之见,应当从法律、行政法规

的 立法目的出发,运用目的解释方法,综合案情实际加以研究。法律已明定其目的,应严格遵循其目 的;法律未明定其目的时,法官应进行必要的基本价值判断,探求立法的价值取向。对于具体的强 制性规范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三看”: 一是看法律、行政法规着重于禁止标的物内容还是禁止主体资格,前者应认定买卖合同无效, 如淫秽物品、毒品等买卖,不论主体是谁,均为无效;后者,则应当加以区分对待。有些法律、行 政法规禁止或限制的是主体从营资格,如《建筑法》规定禁止超资质承揽工程,这是一种管理性规 范。2二是看法律禁止的是结果还是行为手段。如法律、法规所禁止的是结果的发生,不问手段如何 均为禁止时,其行为无效。但如禁止的仅仅是行为手段或行为方式,依其他手段也发生同一效果时, 为交易之安全,并不因此认为其无效。 三看禁止的对象、范围是什么。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房地产权利人转让房地 产,应当如实申报成交价,不得瞒报或作不实申报。这里禁止的对象是出让人,范围仅涉及与税收 有关的纳税基础即成交价。不论出让人是否与买受人故意瞒报成交价,故不影响合同的效力。特别 是在涉及消费者、劳动者等弱势群体利益时,还应根据个案情况而定,不宜一概认定无效。经营者 出售不合格产品、假冒伪劣产品,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如果买卖合同无效,消费者将得不到合同 上的权利,显然对消费者不利。 在解释法律中,由于立法目的往往与公共政策有关,在法律及公共政策均不允许时,如集体土 地买卖、国有划拨土地的转让等,与法与国家政策均不符,则不应以“私法自治”之名,放弃国家 的干预。 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属于行政性法规是确定无疑的,其立法的重心在于加强对城市房地 产的管理。从立法目的看,制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主要目的,是要解决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房 地产开发和交易行为不规范的问题。在法律规范设计上看,该法第六章中单设了《法律责任》一章, 都是行政责任,并无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从价值取向看,合同无效无视买受人的合法权益,让出 卖人通过不合理的反悔得到利益,不仅违反了“不允许任何人因自己的过错而合法获利”的原则, 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公理性原则,损害了民事流转的安全性。同时,还会助长出卖人的投机心理,进 而影响交易秩序和社会风气。甲、乙都有买卖、交付房屋的意思表示,甲就有义务就房屋权属向有 关部门办理手续,以符合法律的要求,这是甲的应尽义务。甲违反该义务,不

没有房产证的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

房屋买卖合同效力的几个问题

房屋买卖合同效力的几个问题

农村房屋的买卖合同效力

三门峡无房产证房屋买卖合同

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效力的探讨

办不下来房产证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未办房产证 房屋转让的合同效力

农村私有房屋买卖合同效力的认定

房房屋买卖合同(暂未取得房产证)

法例:《关于没有房产证的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
《法例:《关于没有房产证的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