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校本培训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01:01: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构建让学生心动的语文课堂(培训)

时间:2013年10月8日 地点:会议室 主讲:尹宗凤 内容:

浅论让学生心动的语文课堂

语文是一门生动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身动,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心动。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心动呢?我认为就是要根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使重理者,以理动人;重情者,以情动人;重文者,以美动人。

一、以理动人

读书以明理,为学以解惑。其实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有许多疑惑,而许多课文就是可以解惑的,如果教师运用得体,就一定会通过道理让学生心动,进而解惑。

例如:《落花生》这一课,本人在执教此课时,课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处的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体会了这句话的内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于是在教学时我就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讲体面是什么意思”并点拨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实例深谈,学生通过启发,感悟到的“清洁工”“建筑工人”“警察叔叔”“教师”等工作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使学生明辨是非,强化了情感的熏陶。

二、以情动人

情感是打动人心灵的秘诀,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因。因此,培养情感并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用情真意切的语言去创造良好的教学意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契合的境界,就会出现共鸣,也就是学生真正的心动,从而使课堂活跃。

但如何让学生真正因情而感,因情而动呢?如在执教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进行了如下情感四步法的设计:

1、精心设计导入,诱发情感,酝酿心动。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抒写着亲情、友情;充溢着爱国爱民之情、热爱大自然之情;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体悟。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想其真挚的父子之情,感人肺腑,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这人世至纯的情感,切身体验父母至爱真情呢?我创设了一个特定的情境,营造了浓浓的情感氛围:一开始我就用舒缓而饱含深情的话语说:“我今天给大家讲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在唐山的大地震中,一块水泥楼板从天而降,屋中一对夫妇一跃而起,用双手死死托住千斤重的楼板。一分钟,两分钟……他们就这样死死的撑着,不为别的,只因为他们身下一个嗷嗷待

1 哺的婴儿。当救援人员把婴儿抱走后,他们再也坚持不住了,水泥板轰然而下。这对夫妇永远长眠在废墟中。故事虽然结束了,但却有一种暖流在我们周身澎湃,这就是父母的爱。那今天就让我们随作家朱自清走进《背影》,再次感受一下那世间最真挚,最博大,最让人荡气回肠的父母之爱。”

这样就通过故事的感染,使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使学生心灵为之一动。在高涨的热情驱动下,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通过朗读,激发情感,心动如涌。让学生自渎课文,然后复述出课文体现父爱的感人事迹,然后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父爱。这样学生就把课文的事例与身边的事例以及自己的经历逐渐融合到了一起。有的学生讲:雨中父亲送的花伞;有的说:晚上父亲陪着学习……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都是真情的流露,内心的表白,这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无限情感齐涌心头,课堂上达到了真正的“强烈的动”。

3、展开讨论,深化情感,静水深动。通过前两步学生对父爱和亲情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珍惜这种情感,应让学生以教材为依据,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父爱的看法。在上面的基础上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这一环节,有的说:父爱是深沉的;有的说父爱像山……通过这些讨论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就逐渐对父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就对父爱的本质,父爱的形式等方面更为深刻的“一动”。这“一动”如静水深流,不再是表面的波涛,这样课才真正达到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涌动。

4、朗读品味,抒发情感,表达心动。语文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正面领悟教材情感之外,还要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审美情感,从而使之拥有创新精神,拥有创造美的能力。课的最后让学生品味文中最能体现父爱的句段,根据启示试着去表现自己对父爱的见解。有人说:父爱是一座山;有人说:没有阳光宇宙会死亡,没有雨露春天会干涸,而没有父母爱的人生最凄凉,这一句句幼稚而真诚的句子是学生被父爱所感,心潮涌动,奔赴笔端,这是心动的最高境界。动而促新,心动而行动。

三、以美动人

社会需要美,时代需要美,人的心灵更需要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是学生真正学习的动力,而文学作品又是美的精华。所以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借助这得天独厚得条件来以美诱人,以美感人,进而以美动人。

教学中以美动人就是要通过反复诵读来接受美和鉴赏美,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即神相遇、气相通,心相印,情相融的审美境界,以读悟美应分三步:

第一步,教师美读,初动人心。如一位教师讲《滕王阁》,开课就讲:“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给大家背诵一下……”因为本文骈散结合。对仗工整,辞采华美,读来极具环境美,整齐美,富有音乐感,心随读动。

第二步,让学生自由朗读,以美引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滕王阁的万千气象,感受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也体会出作者的乐观开朗的情怀,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学生为自然美,思想美而感染,让学生心随读动。

第三步,是自发朗读,品味美读,品味美文,心动入境。老师让学生自发的读自己喜欢的句段,并说明理由,教师再适当点拨,这样学生就能进一步准确的把作者的情感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诵读出来。激昂时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境,耳醉其音,真正体会到文章的美,然而心动而进入佳境。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何谓“高效语文课堂”,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课堂40分钟内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不断努力的目标,因为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那么,如何才能使课堂效果达到高效?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的自主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教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箱等多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创新意识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即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三、精心设置问题,引导主动探索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会去思维,思维总是指向解决某一项任务。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和掌握,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他们自主探索学习。例如《五彩池》第一自然段,学生学习时,教师可能作出多种设问:如,听到奶奶讲的神话传说,“我”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要写奶奶讲神话传说?为什么“真的看到五彩池是我没想到的?”等等,看到这么多琐碎的问题,不得要领。如果直奔重点只设一问,却能以一当十。可以这样问;这一自然段可以去掉“真的”和“没想到”吗?为什么?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明白不能去。原以为五彩池是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人间不可能有,现在居然“真的”看到了,这是何等的神奇。问题数量虽少,

3 容量却很大。再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引导:“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富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富饶的西沙群岛’等”。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其实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明白了,这时的学生就是主动探索者。课堂问题是为学习目标服务的,因此,问题的设置应紧扣重难点,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帮助学生走近文本。通过达标检测,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控学习进程。启发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问题的目标明确了,去粗取精,努力使问题精便是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自觉行动。同时,每节课结束,还要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无意间进行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能使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探究和积累。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力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如果学生没有正确的学方法,会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例如学习,《香港,璀璨的明珠》一文,师生共同学习为什么说香港是亚太地区的航运中心,购物的好去处?让学生自读后再勾画,交流汇报。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剩下几个自然段。学生通过学法指导后练习学法,最后掌握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有法可依的。教师要有意识的引领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

五、优化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创新

对学生提出有创造性的问题或能创造性的回答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燃烧起来,并开设各种奖项,如“创意奖”“进步奖”等,专门鼓励表现有特色,有创意的学生。让学生从评价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这种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实际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肯定,更能激起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总之,实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将有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课堂效率。相信,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加上老师们的探索研究,实施小学高效课堂的步骤会越来越完善。最终成为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当然,要强力全力推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我们所有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备课实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合作,使课堂教学变成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同时,教师更要加紧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真正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当今的教学形式。

4 时间:2013年10月15日 地点:会议室 主讲:尹宗凤 内容: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也是语文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字量,让学生轻松进行大量的阅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关注的热点。那如何更好地提高语文识字教学效率呢?近年来,我结合县级立项课题《家校合作,提高学生识字量的策略研究》的实施和研究,在实践中探索了一些有效的策略方法,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本文试从识字内容的选择、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多样有效识字方法的运用三方面作一浅显分析。

一、识字内容的选择

(一)借鉴传统,丰富识字内容

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但从教学的实际来看,新理念、自主学习等等甚嚣尘上,在强化横向借鉴的同时,也弱化了纵向的继承。特别在识字教学,忽视了对传统识字教学优秀传统的传承。

在我国古代,儿童启蒙的识字教学大多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就是我国古代流传最广的识字教学优秀教材。在识字教学中先用大约一年的时间让儿童集中地认识2000多字,然后教他们读书。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效果,这与“三百千”的特点分不开的。

首先,“三百千”都是以韵语形式编写的,正体现出了汉字和汉语的特点,也符合儿童的阅读兴趣,读起来琅琅上口。像《百家姓》共收集507姓(单姓446,复姓61),通俗常见。虽然《百家姓》是由没有意义联系的单字组成,但是采用四字一句,隔句押韵的形式,语调和谐,读来顺口,听来悦耳。

如: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

《百家姓》的奇特就在此,它把没有完整意义的姓氏单字组合起来形成韵文,学生易读易记。作为姓氏的只是一些代表符号而已,但作为识字教材,却很实用。就是在今天,读一读《百家姓》也不无裨益,比如将“仇”(qiǜ)读为“酬”,把“查”(zhā)读为“察”的错误就可避免。这也大概是古代能够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

我在一年级下开始尝试在早读时间让学生朗诵《百家姓》来识字,经过半学期的诵读,学生就能掌握,比如我班的流动人口学生正好有“亓” “厍”这二个姓,学生也很快会读。

其次,“三百千”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如《三字经》三字一句非常容易朗诵,它短小的篇幅,不仅生动有趣,还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从中还可以领悟到中华传统

5 文化以及独特的思想价值。如“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等,就讲了发奋读书的道理,对今天的学生也是有启迪意义的。而《三字经》作为古代识字教材,儿童很喜欢这样三字一句,前后又大致押韵,读来琅琅上口的编排形式,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也就记住了字形。

诚然,《三字经》中的内容已落后于当今时代的要求,但它的编排形式完全可以借用于今天的识字教学。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中,一部分识字内容就借鉴了《三字经》的编写形式:如,一年级下册在教学“懂、貌、父、母、教、认、错、事、改、愿、碗、筷、扫、夸”等字时,采用了“三字经”的形式:“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父母教,认真听,做错事,即改正。长辈错,要提醒,态度好,心意诚。家务事,要承担,洗碗筷,扫庭院。家爱我,我爱家,好孩子,人人夸”。这种具有创新性识字方式,将单纯识字的枯燥乏味变得兴趣盎然。

由此我也在识字教学中把网上收集到的《高占祥“新三字经” 》作为识字教材用到课堂上,带领学生诵读认字,也起到了较好效果。

春日暖,秋水长,和风吹,百花香。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栋梁。天行健,人自强,生我材,为兴邦。倡和谐,民所望,兴道德,国运昌。人之春,在少年,光阴迫,惜时间。 生有涯,知无限,苦攻读,莫偷安。求学路,曲弯弯,路是弓,人是箭。头不回,弦不断,志不渝,永向前。 ——《高占祥“新三字经” 》(片段)

(二)引入属对,加大识字容量

对对子原本属古代私塾先生训练蒙童作文时采用的一种方法,称为属对。在古代科举考试教育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中,结累了大量属对的经验与精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不再要求学生对对子,因此,属对这种教学方式逐渐消失,仅仅成为少数人的业余爱好。

但是把对对子引入到识字教学中,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一方面,教材中有这样的安排。如,一年级下册在教小学生认识“雾、霜、朝、霞、夕、蝶、蜂、碧、紫、千、李、杨、秀”等字时,就采取对对子的方式,将这些要认识的生字以对子的形式出现:“云对雾,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花对草,蝶对蜂,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桃对李,柳对杨,山清对水秀,鸟语对花香”在—一对应的吟诵中,学生也自然完成了识字任务。另一方面,长兴人在过年也有贴春联的习俗,在识字教学中我就将认读春联作为一项内容,让学生认读、背诵、收集春联,在课堂上交流。同时在识字课中,有意识地把认字编成对子。如,在教学“恨、漠、忱、炭、贫、富、饥、索、奉、永”等字时,编了这样的对子:“美对丑,爱对恨。真诚对虚假,冷漠对热忱,雪中送炭见真情,助人为乐献爱心。贫对富,冷对暖。饥寒对温饱,索取对奉献,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这样的识字活动,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自然兴趣盎然。此外,学生还在对对子的过程中学到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家长在家里听到孩子稚嫩的诵读声也很满意。

二、识字能力的培养

借鉴传统、引入属对,丰富了识字教学的内容,也增加了识字量。而识字教学不仅仅是量的增加,还需提高识字能力。识字能力是运用知识技能以及智力过程中,经过经常的识字训练而获得一种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途径来培养:

(一)利用有趣活动提高儿童记忆字形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有识字的乐趣。识字是枯燥的,想让学生识字对识字有兴趣,那我们可以利用有趣活动来达到了让学生牢记生字的目的。可以利用加、减、拼、画、猜、讲故事等多种活动来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识字,寓教于乐,喜欢汉字。

所谓“加”、“减”,就是利用汉字结构部首的增减,从而形成不同汉字的方法,来强化学生认字,给学生带来乐趣。比如“日”加“月”是“明”,同样用减的方法:“明”减“日”是“月”。而“拼”则是利用汉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品字结构这些特点,来加快认字,如“一木是木,二木是林,三木是森”“一人是人,二人是从,三人是众”“一火是火,二火是炎,三火也是焱”等等。

所谓“画”和“猜”,就是利用汉字音、形、义合一的特点来加快识字。“画”就是结合形声字的特点来认字,这种手脑并用的方法,在识字教学初期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比如认识“日”字,可以画画太阳,认识“水”字,可以用简笔画画出水等等。而“猜”则是在学生已认识了500个左右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识字。如,“两个人在土上”猜一猜是什么字,“二小、二小,头上长着草”(“蒜”)。还可以让学生也编一编“间”字怎么记。学生就说:“太阳外面有一门”。对于一些容易记错的形近字,也可以设计“帮妈妈找娃娃”的游戏来认字,比如学习“海”字时,告诉学生“悔”的妈妈是“每”,指导学生帮“每”妈妈找到它的孩子,在学生找出“梅、海、侮”等字时,可以比较字形,辨别偏旁的不同,这样学生自然也就记住字形了。

(二)利用生活经验来提高识字能力

汉字来源于生活,那么作为识字的教学也应该回到生活。这就是要鼓励学生留意身边的字,通过积累、收集来提高识字量。当然要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并给予表扬肯定。如:名字、路牌、广告牌、超市里物品名称等等。我们在识字教学开始时,就要求家长配合,如:在家具上贴上其名称标签,孩子在家中接触家具时通过这些标签很快认识了名称,增加了识字量。一个班级几十个不同的名字,可以让学生互相叫叫名字,识识名字。在学的过程,学生有发现识字的快乐,激发了学生识字兴趣。利用生活中识字调动识字积极性。让学生带来各种生活中见到的字,比如报纸、零食包装袋等等互相交流学习。在交流学习中分享识字的快乐,体会识字的成功感,提高识字的欲望,自然而然学生的识字能力在逐渐提升。

(三)反复练习巩固识字能力

根据遗忘规律,识字必须要加强练习和巩固复习。为了避免学了就忘,就要让学生回头复习,温故而知新。比如学生通过写字来巩固了对字形的记忆。字词的掌握在于听说读写中能正确运用,同时,字词在反复地运用中才能巩固,因为在运用中字词的复现率高,学生的识记效果就好。教师利用组词以及说话写话,指导阅读课外读物等方式达到巩固识字目的。又如,上课前让学生先把课文读几遍,不会读的再通过查字典来学习。由于多次读课文,生字复现率高。教师要落实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一起学习。一旦发现有读得不准的字音,师生及时提出进行矫正。还可以开展一些识字大擂台活动,比一比学生谁的识字多,这样不仅巩固了已学的生字,也可以从别的学生中获取新字,也可以进行阅读比赛达到复习生字的效果。

当然,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不能急于求成。只要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利用灵活多变的恰当的识字方法,结合思维特点,鼓励想象实践,培养识字习惯,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多学汉字,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识字方法的多样化

(一)用归类识字的方法来多认字

利用偏旁相同从它们的意义上进行分析认识,比如:“捡、提、拔、拾、拎”等字都是和手的动作有关,我们可以同时来记住相同偏旁的字。又比如:“狗、猴、猫、狼”等字都偏旁一样都表示一种动物。还例如关于树林名的字“桦树、杨树、桃树”等都有相同偏旁木字旁。从它们的偏旁以及字义上很快地掌握了这些生字。

利用比较法对形近字进行归类识字。在二年级开始,就把形近字归为一类进行同时认识,这样识字效率就大大提高。比如,认识“晴、清、请、情、蜻”可以放在一起认,“晴” 日字旁,和太阳有关;“清” 三点水,和水有关;“请”言字旁,和说话有关;“情”竖心旁,和心情有关;“蜻”虫字旁,和昆虫有关。形近字很多,把形近字放在一起来进行比较异同来认字,这样一位就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归类识字的方法多种多样,既是学生很好的识字方法,也是老师很好的指导方法。用归类的方法高效率的掌握了文中许多生字。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认识生字。利用归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到了学期结束,也便于把这些生字拿出来进行归类分组来进行复习巩固。所以归类识字可以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果,提高了识字量。

(二)利用汉字的结构加快识字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从结构上可以把汉字分成独体字和合体字两大类。可以从字的结构来进行分类归纳进行认字。如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等。把相同结构的字放在一起来进行认识,这也是一种方法。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提出“六书”之说,我们可以对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等的构字方法进行分析来帮助学生认字。例如“休、采、兵、众、牧、旦、炙”等会意字,可以通过字形字意的分析,学生非常感兴趣,不仅识了字,还了解了一些汉

8 字文化。对于形声字,我们可以利用音符和义符的比较来加快识字。比如:“膀、腰、肚、背”“趴、蹲、跑、路”“睁、眼、睛、眠、睡、眨”“捕、摇、挤、搬、擦、抄、拾、摔、拔、拦、摸”“钢、铜、铁、钉”“被、裙、裤、袄”“病、疼、痛、疯”等。既可以提高识字效率与识字数量,又可以使学生悟到一些构字规律,将机械识记变为意义识记,对今后自学生字、提高独立识字能力大有帮助。

(三)通过语境识字提高识字效果

学习语文的一句老话叫“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所谓“语境识字”,就是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要经常创设语境条件结合汉字运用来强化学生识字效果。首先是要读准字音。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读课文,在语境中来认识这些字,这是一种有效的识字方法,也是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二是要理解字义。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时时注意有意识的把握汉字音、形、义的整体性教学,就是要做到在辨字音时结合辨字形,在辨字形时结合辨字义,在辨字义是结合组词造句等加深理解。一句话,巩固汉字的识字教学,要遵循汉字语言规律,结合词语、句子理解字义,从字义、字形、字音的联系,加深理解和巩固字义。比如同义、反义、近义字的归类比较,要理解掌握生字体现在语言环境中才能容易记住。

如“粘贴”“粘稠”“打颤”“颤抖”的区别。

识字教学方法各种各样,而通过实践不难发现更多有效的识字方法。从字的外表我们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认识,但仔细琢磨品味,我们会发现字内在蕴藏的趣味韵味,每个汉字好像都充满了生命力,都有它的魅力所在。若能如此,学生怎么不喜欢呢。

综上所述,识字教学决不能将识字成为学生的负担,应该利用不同的有效的方法对不同的字进行科学有趣地教学。以“趣”为前提,让学生开心识字。自然而然增强了识字的欲望。认识的字数量多了,兴趣有了,孩子们自然就有了尝试的欲望。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大胆地进行识字。识字教学也就不难了。

小学语文课堂高效识字教学策略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识字教学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1、做游戏识字

(1)开火车。按照小组或座位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这个游戏很适合课堂上操作,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9 (2)摘果子。所认读的字词在果子的反面。老师点名,学生上台任意摘,摘下后认读背面的内容。读对了,带着大家读两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 (3)大转盘。转盘周围用生字排成一圈,转盘指针转向哪个字,就读出哪个字。 (4)大风车。教师先制作一个大风车,在纸板上写上生字。教师先转动风车,请学生读字音并请该小组的同学进行“一字开花”(扩词)。讲得又对又多的组为优胜。 游戏的种类繁多,方法各异,还有“换衣服”、“送信”、“找朋友”、“火眼金睛”等。游戏使用的时机以及时间的长短可以随便控制,在游戏中,枯燥乏味的汉字很容易记住。

2、猜字谜识字

小学生字形分辨能力差,遗忘率高,认清字形、记忆字形是儿童识字的难点和关键。猜字谜识字法把识字教学和关键。猜字谜识字寓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不但能激起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谓是两全其美!

3、儿歌识字

在琅琅的儿歌声中,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加强,语言表达得到锻炼,主动识字愿望得到了提升,课堂识字效率得到了提高。

二、重视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自主识字方法

新大纲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发挥其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掌握生字,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能力。”

1、读记笔画法

2、部件分解法

3、字形分析法

4、比较法

5、熟字带生字法

6、偏旁识字法。

此外,教师应充分调动此外,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脑筋想一些合理的方法识字。如“滚”,右边笔画较多,孩子们开动脑筋,很快想出了识记办法:“滚”的右边,是把“衣”拆开,放进去一个“公”,不过,“公”的捺要改成点。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很快记住了这类难字,并且记得相当牢固。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识字教学中,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以学生的认识活动为主体,教会识字方法,努力创设多种的教学情境及手段,采取多样教学策略,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识字教学效率。

10

时间:2013年10月22日 地点:会议室 主讲:尹宗凤 内容:

小学阅读教学

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还语文课堂琅琅书声。

下面就谈谈在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让学生有一种想读的冲动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方法很多,在教学实践中感觉效果较好的有以下几种:

1.导语设疑

例如,在执教《鸟的天堂》一课时,上课伊始,教师就故弄玄虚地开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1课《鸟的天堂》,但奇怪的是,这个„鸟的天堂‟却没有一只鸟,你说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探个究竟吧!”说完,学生已跃跃欲试,想探个究竟。

此外,还可以利用追问、反诘、幽默等手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2.借助多媒体

如在执教《松坊溪的冬天》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组松坊溪的雪景图。学生一看到如此雪白晶莹的白雪世界,如此变化多端的溪石,不禁“哇”叫出声来。我顺势问道:“松坊溪的冬天,怎么样?想不想去走走,看看?”学生被这神秘的白雪世界迷住了,迫不急待地翻开课文读起来。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溪石的美,溪石的可爱,又单独出示溪石的图片,让学生细细欣赏,再读句子时,溪石的特点已融进了学生向往的情怀,深情的赞美,随着声音流淌出来。

3.表演读、赛读

好动、好胜心强使得表演读和赛读成为了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适当、巧妙地运用,可以起到难以想象的效果。

借助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富于趣味性、形象性,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的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此种方法适合于情节性较强的文章,如《小羊角辫》、《将相和》、《小珊迪》等。

赛读具有挑战性,可以个人赛、小组赛、男女赛,一般用于感情较浓、语言较美、需多次朗读的课文,也可以与表演读相结合。如男生读A部分,女生读B部分比,然后换过来比。

此外,在课堂上应不断变换朗读形式,如指名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齐读、轻声读、自由读、还可以引读,配乐读等等多种形式的交替使用。

二、把时间用在点子上

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就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

三、画龙点睛的效果。如:课文中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形象生动的句子;修辞手法用得贴切、精妙的句子;对话、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句子;蕴含丰富、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句子;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的句子等内容就是教师应该花大力气进行朗读指导的对象。

在对《鸟的天堂》一文进行朗读指导时,我就重点抓住其中的第8自然段和

11、12自然段,其它自然段则一带而过。因为第8自然段作者运用了联想的修辞手法(区别见闻和联想是本单元的阅读重点),把大榕树描写得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最后一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第

11、12自然段,作者从鸟声、鸟影、“我们”的眼睛等几个方面进行描写、衬托,没有用一个“多”字,却明显地让人感觉到“鸟的天堂”里有数不清的鸟儿。与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所见所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训练也更有效,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

三、此时无“言”胜有“言”

有一次,听一位年轻教师执教《雷雨》(人教版第四册)。在指导学生朗读“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一句时,问学生:“风这么大,该怎样读?”我当时一愣:二年级的学生该怎么回答呢?结果全班无一生能答。在评课时,我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建议教师给学生范读。结果第二次在平行班上课时,学生很快就领悟了。

可见,一些文质兼优的课文片断,通过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可以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充分表达出来,或把学生吸引到优美的语境中,或使学生对语言有所顿悟,或给学生以整体的感知,或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或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所反省,或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智慧的启迪、情感的熏陶……

如教学《花潮》一课,在初读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圆通公园里海棠花如潮水一般的神奇,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在品读“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一句时,教师一遍又一遍深情地朗读(学生闭眼倾听),学生终于领悟到了“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的精妙。最后,在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有亭,有台,有池,有榭,有花,有树,有鸟,有兽。”一句的节奏时给予了示范,使学生领悟到了很难用语言说清的节奏变化,纠正

12 了“匀速前进”的问题。一系列较为经典的示范,解决了许多难以处理的难题,使学生读懂了句子,读出了美。

有人说,听读一段充满感情的语言文字,犹如欣赏一首悠扬悦耳的乐曲。那,不是一件很快乐、很欣慰的事情吗?为了这个美丽、快乐的梦,我们在朗读教学这片园地上不懈地探索着,实践着。当孩子们喜欢上朗读,学会了朗读时,课堂上便会不时地奏起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歌。那时,语文课将成为孩子们的向往,成为师生共同奏响音乐、施展才华的舞台。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对于大多数语文教师而言,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莫过于作文教学,尽管老师在作文教学上费尽心血,可结果仍不理想,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或是摘抄拼凑。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我认为与作文教学方法不当,在教学过程中重模仿,轻创作,重数量轻质量,等方面有很大的关系,针对出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我粗浅地谈几点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策略。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及时发现抓住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放大。“闪光点”,,同时指出应该修改的地方,及如何改。通过面批,增强学生信心,兴发兴趣。

2、把学生的优秀作文装订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被工整的装订在了一起,配上美丽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如果在班会课上组织大家互相传阅、交流,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定会空前高涨。

3、有计划的设计游戏,编导小品,组织外出参观等活动。学生亲自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会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会兴趣盎然,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两句的流水账”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

13 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特点。记得在《一次

的小实验》的习作指导中,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一定的顺序把过程写清楚,并写出实验时人物的心情,但这次习作大部分学生写的不够理想,这显然与平时生活观察不仔细,实验做的少有关系,于是我联系科学老师带着大家做了几个实验,这次学生做实验的目的性很强,通过学生的认真仔细观察后,再次习作时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根据教材内容采取指向观察训练、自由观察训练和联系实例观察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训练。

三、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教育心里研究也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进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能使听、说、读、写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进行《我最喜爱的小动物》作文指导时,我提前就让学生去观察,回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课堂上的相互交流中发言的同学络绎不绝,讲的同学很认真,讲到有趣的地方还会哈哈地笑起来,听的同学很专注,能与讲的同学融入到当时的情境中去,在让学生充分的进行口头表达能力之后,我便趁热打铁,让学生将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必须从低年级开始,抓住课内插图和看图说话,采用个人自说,同桌对说,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还要注意合理的想象,这样既丰富了语言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欧阳修在回答“如何写好文章”时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且多为之,自工。”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便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净精神、拓视野、活思想,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习作时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我认为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1、阅读中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的课后习中都会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现实中,优秀习作举不胜举,学生可以把课内、外积累带的好词佳句、片段,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并在后面写上一点感想或是模仿一个小片段,时时去翻阅,这样时间久了,用的多了,就会熟记于心。最终把积累来的东西变成自己头脑中的东西。

2、从生活中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

就越多。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五、注重学生的评价

小学生的作文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

14 一种内化的过程。因此,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而且对学生的作文不能一棒子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要求要高,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哪怕用了一个好词、好句也要及时表扬。当然,在评价的过程中,不应以老师单方面角度出发,应让学生也参与其中,可采取自主评价和交互评价这两种方式让学生在自修自改的过程中意识到自主评价的意义,是他们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在评价他人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吸取他人的闪光点。教师在评价时不能简单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要多给与积极的鼓励,多用激励性的评语,是他们尝到写作的甜头,以提高他们的作文积极性。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只要我们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对学生有所裨益。

校本培训教案

校本培训教案

校本培训教案

.9校本培训教案

09校本培训教案

校本培训讲课教案

远程教育校本培训教案

远程教育校本培训教案

远程教育校本培训教案

远程教育校本培训教案

校本培训教案
《校本培训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