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发布时间:2020-03-03 19:39: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宝华镇位于句容西北部,西距南京城23公里,东距镇江城34公里,南至南京禄口机场30公里,北离南京新生圩港口20公里,龙潭物流港8公里,312国道和337省道穿境而过,沪宁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横穿南北,境内有享誉东南亚的佛教名寺--宝华山隆昌寺及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完好,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

宝华镇因宝华山而得名,辖11个村,1个经济开发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人。宝华镇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对外开放重点工业卫星镇之一,其经济总量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宝华山面积29.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面积21平方公里),森林风景独特,1984年,被江苏省设为自然保护区,之后又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隆昌寺是国务院首批确定对外开放的36 处重点寺院之一,位于宝华山36座山峰之下,始建于梁代天监元年(公元502年),是国内保存下来的最大的律宗道场。

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江苏省句容西北与南京接壤,在312国道南侧、沪宁高速公路以北,距南京、镇江、句容各30公里。因春天黄花漫山而得名,后因南北朝梁代高僧宝志来此结庵讲经,遂易名宝华山。宝华山森林公园素有\"林麓之美,峰峦之秀,洞壑之深,烟霞之胜\"四大奇景。1981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4月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3年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景区。

宝华山隆昌寺始建于梁天监元年(502年),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最兴隆时有僧人3000多,全国70%僧尼到此受戒,是\"律宗第一名山\"。寺中戒台、千人锅为全国之最,明代敕造的铜殿、两座无梁殿为国内仅存,大雄宝殿内供奉的是香港宝莲寺赠的\"天坛大佛\"高7.84米。宝华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皇帝乾隆六下江南、六上宝华,历代文人墨客登山、访寺者无数;留下许多传奇故事和大量诗文墨宝。

宝华山森林景观独特,森林覆盖率高达92%。森林公园内的自然保护区面积115公顷,内有维管束植物有124科、352属、529种,是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宝华玉兰、南京椴为宝华山特有树种;宝华山还有刚竹、水竹、苦竹、短穗竹等野生品种,素有\"竹海\"之称。宝华山动物资源丰富,有獐、狐等20多种哺乳动物,画眉、八哥、白鹭等近百种鸟类,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宝华山是秦淮河的源头之一。历史文献记载,秦淮河有两个源头,其中一个就是句容宝华山,宝华山泉流到江宁的方山,经过通济门进入南京城。登秦淮源头有乾隆御笔\"秦淮之源\"个大字。观景台是宝华山观景绝妙处,在此,宛若端坐莲花之中,群峰环抱,烟霞缭绕,如临仙境。将军洞是许世友将军采煤所留。乌龙洞等天然溶洞,深不可测、神秘变幻,有许多神奇的传说。相传乾隆皇帝第六次来宝华山,率百官于天龙峰沐浴焚香,为社稷祷告,为万民祈福,后人于天子祈福亭遗址处扩建成宝华山天龙福地广场。此处极目远眺,可见宝华山雄伟英姿,胸中自有一山天下之感,顿生万丈豪情。宝华山还有\"城市氧吧\"之称,既是开展自驾车旅游、山地自行车竞技等体育运动、户外拓展、野外训练等活动的理想场所,也是人们远离喧嚣,融入自然、呼吸自然的休憩之地。宝华山南麓建有山一方国际度假村,是山居休闲、度假会议的上佳去处。 地理位置: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华东旅游黄金线上,是宁镇山脉中自然环境中保护最好的原生态森林公园。与方圆30公里内的南京清凉寺、栖霞寺、金山江天寺、焦山定慧寺、茅山道观连成一体,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西距南京市区23公里,东离镇江市区30公里,南离句容市20公里,距离句容下蜀镇10公里。紧邻312国道、沪宁高速、仙林大道和汤龙公路,距离天下闻名的汤山温泉和谷歌庄园仅需15分钟车程。 景区概况: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为进一步开发宝华山的旅游资源,宝华山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投资20亿元,规划开发了隆昌寺景区、国际生态社区、动植物观赏景区、渡假村景区等40多个旅游投资项目,使宝华山成为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融自然景观、人为景观为一炉,以名山古寺为依托,集自然保护、森林旅游、避暑度假、疗养健身、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宝华山森林景观独特,森林覆盖率高达92%。山中有千年古树近百株。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宝华山,栽下了六棵\"御道松\"最为有名。 宝华山

江南岸,金陵东,静卧着一座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宝华山。此山层峦叠嶂、逶迤环绕、形似莲花,主峰海拔437.2米,宛如花蕊,高踞群山之中,宝华山原名花山,因盛夏时黄花满山而得名,因古时\"花\"和\"华\"通用,亦称华山。南朝梁代一代高僧宝志和尚(句容人)晚年登山结草为庵,设坛讲经传教,致使此山名大振,宝志圆寂后,为纪念这位开山祖师,改称华山为宝华山。

宝华山地带性植被保存完好,维管束植物有124科、352属、529种。其中宝华玉兰为特有树种,现野生成株仅存28棵,是三百万年前的新生代。有刚竹、水竹、苦竹、短穗竹等大片野生品种,素称\"竹海\"。这里动物资源丰富,有豺、狼、獐、狐等20多种哺乳动物,画眉、八哥、白鹭等近百种鸟类,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1984年,江苏省在这里设立自然保护区,之后又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宝华山是宁镇山脉之名峰,海拔437.2米,仅次于紫金山(448米),为周围群山之冠。\"东凌铁瓮,西控金陵,南负句曲,北俯大江\",气魄雄伟,景色壮丽。伴随有无数神奇传说的宝华山自然风光蔚为壮观--山内古树参天,流泉汩汩,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清晨凉爽的空气之中,弥漫着淡淡青草的芳香,一种阔别已久的平静之感自然流露。树叶上凝结的露珠宣扬着它的骄傲,青翠欲滴的树叶吐露着它的心声。\"一岭、二峰、四池、七台、九洞、十泉\"无处不展现着宝华山的清幽景色;\"林麓之美,峰峦之秀,洞壑之深,烟霞之胜\"四大奇景无处不倾吐着宝华山的人间胜迹。除却宁静致远的自然风光,宝华山上人文景观也颇为出众。宝华山之所以成为\"律宗第一名山\"是因为山上的隆昌寺。隆昌寺规模宏大,气宇轩昂,建筑风格独特,古色古香,为明清建筑的杰出代表,是国内保存下的一座最大的传戒道场。隆昌寺始建于梁代,扩建于明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寺院之内殿宇、房屋众多,有999间半之称,实为山中大寺。隆昌寺内环境清幽,古木掩映,颇具佛家风范。夏日至此不仅能避暑纳凉,更能在佛家寺院之中找到一种久违的心灵共鸣,体验佛祖的慈悲大法。 观景台

古时为宝华山白云亭,今择其旧址修建茶楼供游客品茗,休憩眺望,对面是宝华山和大华山的主峰。此为观赏宝华北坡绝妙处,在此,可将整个宝华北坡景色尽收眼底。观景台旁有一九龙池,又平添几分灵秀之气。 拜经台

位于宝华山西部峰顶,又名晒经台、会经台。上有巨石如台,相传是梁武帝会宝志处。民国时期,张治中将军曾在此着文追述1932年上海\"一二八\"战役,悼念为国捐躯的将士,并立碑以纪念,后被日军所毁,只存遗址。现有南京军区部队驻守,为军事禁区。 秦淮之源

秦淮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古名\"淮水\",本名\"龙藏浦\"。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于江\"。\"十里秦淮\"在南京的历史上久负盛名,曾是众多文人墨客的钟爱之地,曾有\"桨声灯影连十里\"的胜景。其繁华与艳丽历经数朝,积淀了深厚的特色文化。

秦淮源头在哪里?大多数人可能只知道在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山。其实,科学勘察的结果表明,秦淮河有两个源头,一个是溧水东庐山,一个是句容宝华山。秦淮河发源于溧水东庐山与句容宝华山,自东向西,潺潺地淌过南京市区的南部,又沿着石城的西北注入长江。《宝华山志卷四》云:\"秦淮其源二,一出句容华山,一出溧水东庐山;合流入方山;自通济水门入于郡城\"。

关于宝华山秦淮之源,还有一段故事呢。相传,乾隆皇帝第六次上宝华时,得到京城八百里加急喜报:他的第五世孙呱呱坠地,自此,乾隆成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五世同堂皇帝。这天,皇帝的心情特别好,带着随从和几个地方官信步走出隆昌寺,来到秦淮源头的处所(也就是我们现在站立的位置)。不登不知道,一登皇帝的雅兴就上来了;他环顾四周:地势开阔,林茂竹修;极目南望:春山滴翠,山花烂漫。不禁叹道:此乃人间仙境也!当地官员立即趋前,向皇帝报告:这里还是秦淮河发源地呢!皇帝一听,恍然大悟:怪不得呢,原来还是秦淮之源!看来,金陵的灵气和繁华也发源于此啊!此乃人间真仙境也!文房四宝伺候,此处赐名\"秦淮之源\"!可惜的是,皇帝是信步出游,侍从们也没带文房四宝,\"秦淮之源\"的名是赐了,但没有留下乾隆墨宝。我们现在看到的\"秦淮之源\"四个字是宝华山景区开发时,从乾隆御笔中检出的;我们所处的宝华山秦淮之源广场是由江苏宝华旅游开发公司于2005年设计、建设的。这里不仅是秦淮之源的标志,也是从宝华山顶观赏宝华山山南景色的最佳位置;在此凭栏放眼, 你也许还能体会到乾隆当年的感受。

天龙福地广场

天龙福地广场位于宝华山36峰之一的天龙峰上,一代天子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六上宝华山,六进隆昌寺,而天龙峰则为乾隆皇帝为百姓祈福之地。相传乾隆皇帝曾在此为江山社稷求万年,为天下苍生谋福祉,为百姓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美好生活。

该广场总面积5000平方米,由百福图、寿星像、十二生肖柱、民俗文化墙四部分组成,再现当年天龙祈祈福的恢弘场景,集中反映和传播千百年来产生命中注定于我们民族以福禄寿三星为核心内容的福文化。 山龟听经

原名\"乱石岗\"。在创建宝华山4A景区时,结合宝华山佛教文化和\"乱石岗\"的地理位置,设计、建设了此景观。寓意山龟聆听高僧讲经说法,故名之。 龙池

龙池在拜经台西北,岸上有石板铺之池中,是往年僧人挑水的地方。龙池虽不大,却很深,大旱之年也不会干枯。驻足池边,您定会发现一种身上有鳞、北黑腹红、尾巴很长的小动物,是恐龙时代的古生物蝾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龙子\",这便是龙池名称的由来。

龙池的龙子不同于一般的蜥蜴,他们可有神异之出!据说龙池的龙子不怕人,就像自家养的小猫小狗一样任人把玩,但不能带走,若带走就会在中途惹来麻烦。传说明朝末年,来宝华山受戒的一位和尚,听说龙池的龙子的不凡之处,但一点也不相信。受戒完毕离开宝华山之时,就偷偷捉了一只龙子藏在袖内,然后下山,登山过江。

那天艳阳高照。那和尚正坐在船头看江上的美景,却不知从何处刮来一阵风,把小船吹得遥遥晃晃。和尚认为江上五风还二尺浪呢,所以并不介意。

不料那风越刮越大,掀起九尺巨浪,将小船打得飘飘摇摇,就是翻覆。并且那风分明是怪风,专朝和尚坐的这条船吹,而江上其它船却平安无事。

那和尚见此情景,大惊失色,叹到:\"原来宝华山龙池的龙子真的不能拿啊!\"说罢,忙抖开衣袖,把龙子放了。脱身的龙子乘着那怪风,直飞上宝华山去了! 洞穴

在乌龙洞不远处有黄花洞,黄花洞位于设斋墩东北石门岩上,洞深约两丈有余。洞前地宽二丈余,垒石为岸,阁驾其上,旁有泉暗流。均为小池,浅而不溢,清澄涤尘。黄花洞原为宝志公悟道之处,后为僧人养鼠之地。宝华山的老鼠是僧人的小宠物,不仅在黄花洞中养,在寺院的厨房中也养。宝华山的老鼠一不糟蹋粮食,二不啃咬经书,三能将殿宇上的树叶衔去,四能解人意,一呼即至。老鼠如此通人性,实在奇怪。清朝乾隆皇帝登临宝华山时留下了\"厨多鼠守粮\"的诗句。

品子洞在黄花洞左侧,三洞口恰成\"品\"字排列,故名。石洞狭而长,俗名扁担洞。品子洞再往下走100左右,便是志公洞,在山的西北,由黄花洞北下百步可寻。洞高两丈余,广两丈余,深三四丈,外溢中宽,内有钟卢石、泉水等,相传宝志曾在洞中盘坐修心,故名。

宝华山另外的几个溶洞分别是:潮音洞:位于天溪岩下,洞深风击,回鸣之声如涛之观音,洞上敞如门,又名石门洞;古僧洞:在湖山之下,昔有西域跏趺洞中;东华洞:在山之西北,滨于江下,即钓鱼矶下,上有宝志林,为宝志和尚出家处。 将军洞

\"将军洞\"是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所掘的煤洞。在20世纪中叶,许世友将军任南京军区司令员,防守东南,*期间,率工兵和南京学生驻屯宝华山,挖掘江南煤田,并发誓要\"北煤南运\",将军洞即为当年挖煤巷道。然而宝华山的地质不蕴良煤,历时四年,挖煤不成,仅留此洞。后经宝华旅游开发公司修葺,形成景点,供游人观光。 乌龙洞

宝华山有9个洞,乌龙洞是其中之一。乌龙洞位于宝华西华山之西南。此洞外小内阔,深约800米;洞内钟乳石遍布,滴水之声,响如击磬。该洞同时还有一线天两处。据说,有条乌龙隐居在里面。有关这条乌龙的传说也很神奇。据《宝华山志》载,明末律宗第二代祖师见月和尚一日在隆昌寺开堂授戒。他无意之中看到了一个僧人长得面色苍黑,相貌怪异,一点也不像人的样子,心里便明白几分。他突然用手点指那怪僧,大喝一声:\"呔!孽畜,哪里走!\"闻言那怪僧大吃一惊,急忙往外逃。众僧连忙追赶。追到乌龙洞口,那怪僧现出本相,化作一条乌龙,乘着一股黑风,逃进洞去,不再出来。至今,宝华山周边的百姓还传说宝华山上有龙,有人甚至说自己亲眼见过龙,见它摆着尾巴,昂着龙头,眺望长江,似有归江入海之意。

凑巧的是,1964年秋天,群众中又传说部队开山洞时,炸死一条蟒蛇,有两吨重。据当时任宝华公社党委书记的周起凤同志回忆,他当时确实从那支部队李营长处听说,讲真的曾炸死过一条巨蟒。巨蟒有八九米长,最粗处直径约有30公分,身褐色,有花纹。蛇在民间历来被称为\"小龙\"。那巨蟒是褐色的,又和《宝华山志》中记载的那条乌龙是同种颜色。种种巧合,引人遐想。无论是《宝华山志》中关于乌龙的记载,还是活灵活现的宝华山上\"龙\"的民间传说,这些都给宝华山蒙上了一层神话般迷人的色彩。 隆昌寺

隆昌寺又称宝华寺,始建于公元502年,至今(2008年)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最初是梁代高僧宝志和尚在此结庵传经,故名宝志公庵。宝志即民间传说中济公和尚原型。明神宗敕赐大藏经及\"护国圣化隆昌寺\"的名称,于是改称隆昌寺。清康熙乾隆曾多次驾幸宝华山隆昌寺,足见其在佛教界的地位和影响。

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隆昌寺,是佛教律宗祖庭,有\"禅宗第一名山\"之称。寺内戒台只有有放戒资格的寺院才能拥有。放戒是佛教仪式之一,大概相当于现代大学授予学位一般。隆昌寺戒坛为汉白玉所制,原为木结构,律宗第二代祖师见月大和尚改为石制坛。据《宝华山志》载,见月造石戒坛时,开基的夜晚,感坛殿放光五色,直冲云霄,众山群楼,亮如白昼。隆昌寺律院先后放戒七十余期,戒僧遍及天下,东南亚、日本等地许多信徒也慕名前来受戒。凡取得隆昌寺工时牒的和尚,走遍全国大山名刹,都会得到热忱接待。

隆昌寺号称有殿宇九百九十九间半,风格独特,四合方形宛如一座法坛。与众不同的是山门面北偏东,既小又僻。原来因皇上驾临寺院,故改山门面北以示接驾。至于山门较小,是因为律宗寺院戒律严格,将山门造小使僧人不能随便进出,也可避去尘俗烦扰。寺前还有一龙池,水位终年不变,可供数千人用水,僧人认为池水与长江相连。寺内所供佛像是贴金的香港天坛大佛的石膏小样,高5.24米,面含微笑,莲眼低垂,慈祥庄严,眉如新月,螺发复顶,神韵非凡,堪称东方艺术珍品。

风格独特的隆昌寺,属典型的明清建筑。周围还有10多处庙庵和一批人文景点。隆昌寺是国内保存下来的最大的传戒道场,享誉海内外。该寺始建于梁朝,扩建于明代,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建筑宏伟,有999间半之称。由于寺庙建在山坳之中,史称\"山为莲花瓣,寺在莲心中\"。古寺被青山环抱,古木掩映,常年云锁雾罩,清静绝尘,盛夏无暑,真乃佛门名刹。历代达官贵人、名流雅士纷纷登山浏览,留下千古佳句,诗文百余篇。梁武帝、清康熙、雍正、乾隆皇帝都曾驾临,史载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宝华山,六进隆昌寺,留下千古传说。明清时代,不仅全国70%的僧尼来此受戒,而且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僧尼也慕名专程赶来受戒。寺内至今珍藏着日本、泰国、缅甸、印度等国家教徒赠送的玉佛、石佛、铜磬、法器,钦定镇山玉印,皇帝用过的万寿枕头、九龙杯和光绪年间铸造的可煮千斤大米的5口铁锅及铜殿、无梁殿等。宝华山名扬海内外,隆昌寺在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 隆昌寺的山门面北而开,据说是为了方便水路而来的香客。隆昌寺的布局比较少见,不像通常寺庙那样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这样一路上去,它的山门却在一侧,里面分为东西寮房,一字排开的方丈室、藏经楼、大雄宝殿与左右厢楼以及正面的大悲楼组成一个大四合院,并与戒堂、铜殿、无梁殿等七个小院又组成了一个既独立又相连的方形庙宇,回廊相随,院院相通,非常巧妙。据说这种组合布局,主要是与律宗道场传戒所设十四个堂口有关,气势宏伟庄严而又井然有序,既表现了佛教传统的理性精神,又在高低错落、虚实对比中显示出极高的建筑艺术。

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隆昌寺极平常的山门,向右一拐,进入四合大院,平正开阔的院落让人顿生亲近之意,显露出它的平静、亲和、不张显的风格。也许不是香期,寺内敬香的人并不太多,没有喧闹嘈杂的感觉,有的只是静穆平和的气氛。迎面走来一个老僧,身穿灰布僧袍,脚蹬黄色僧鞋,左手拄一个竹节拐杖。出了大四合院,由院内回廊就进入另一个四合院内,在这里有一个戒台堂,也就是学徒受戒的地方,这也是在其他寺庙很少见到的。宝华山隆昌寺是目前(2008年)国内最大的传戒道场,在历代律师的弘扬之下,宝华山律法得以深入人心。据说开始建的是一个木戒坛,康熙年间,又将木戒坛易以为石,分为上下两层,四周以层栏护之,并承以莲座,镂刻精美花纹,显得十分庄严沉稳。据宝华山志记载:\"释见月造石戒坛,开基之夜,感坛殿放光五色,直冲霄汉众山群楼,明如白昼,莫不骇异赞叹。\"从此,数以十万计的求戒僧众从戒台上走下,取得\"戒牒\"而传佛法于天下。宝华山戒坛是至今依然在传戒的古戒坛之一。 宝华山四大怪

宝华山第一大怪

寺庙山门朝北开。中国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从皇家到百姓住宅,正门都是朝南开,衙门道观寺院也基本如此。可是宝华山隆昌寺的正门却偏偏朝北开,这不能不说是件大怪事。 关于隆昌寺正门朝北的原因,传说是因为当年皇帝由北边上山,为迎皇帝,所以改寺门朝北。还有一说法讲该寺北临长江,过去陆路交通不发达,香客都由江上来宝华山,为方便江上来的香客,所以寺门朝北,面向长江。同时也正因为隆昌寺的寺门朝北开,宝华山隆昌寺与香港宝莲寺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宝莲寺的寺门也是朝北开的。1985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来宝华山考察发现了这一相同之处,于是从中撮合,宝莲寺将在南京铸造的天坛大佛赠送给隆昌寺,结下了佛门渊源。 隆昌寺的寺门与其他寺门相比显得非常小。这主要是隆昌寺是律宗寺院,戒规非常严格,僧人平时不能随便出入,有意将山门建的小;还有一说是,该寺的僧人功课很多,为使寺院安静,故将山门造的偏僻,以避免干扰。

宝华山第二大怪

戒公池水无涨落。寺门前的戒公池水大旱不干,大雨不涨,水位始终保持在一定高度。该池是宝华山的四池之一。戒公池位于隆昌寺大门前,长、宽均为30余米,四周用石块垒砌,该池是三昧和尚建造的。据山志记载,潭龙与江神曾化为人形,自愿来为宝华山第一代祖三昧法师护戒,被三昧呼为\"戒公\",戒公池由此得名。在宝华山鼎盛时期,上千名和尚都喝的这池中的水。池侧有20多棵银杏树,最大树身周长3.2米,高30多米。池中有怪石,露出水面,人称象鼻石,至今可见。石上有树,名曰婆罗,枝繁叶茂,四季常青,但始终只有一米多高,只有大拇指头粗细,世所罕见,叹为奇树,不知哪朝栽植,1984年被盗。另外,戒公池内还生活着巨红鲤鱼、巨蚌、巨鳖等。

宝华山第三大怪

和尚、尼姑在一块。除了戒律严明外,隆昌寺授戒的特点也是独特的,既授男众,也授女众,所以民间俗称\"和尚尼姑住一块\",其实就是说同在一个寺庙里受戒。,尼姑来此受戒住在师姑楼,戒期一年。

宝华山第四大怪

传说韦驮菩萨是\"活\"的。因为相传隆昌寺的韦驮特别灵验,故人称是\"活\"的,其地位也就不凡了。相传宝华山第七代祖文海本是寺中一个挑烘种菜的粗陋不堪的和尚,但有\"慧根\"。山中第六代祖圆寂后,韦驮菩萨显灵,示意众僧,让文海做了第七代祖,年轻的文海继位后,备受大和尚的捉弄,痛苦不堪。无奈之下,他用草绳将自己和韦驮绑在一起,准备和他同归天国。不料三天后,他竟大彻大悟,从目不识丁的文盲一下变成了聪慧无比的高僧......既然韦驮菩萨有化愚为圣的法力,那么也定能消灾避祸,有求必应了。

文殊阁、昌隆寺历代主持墓地

文殊阁,其实也是个尼姑庵,现在里面住着两位老尼姑,目前任务是看家,等来受戒的尼姑上山时,他们主要承担接待任务。目前该庵不对外开放。通过悠长的竹林小径便是宝华山历代祖师的墓葬地,先后在此安葬的有一世祖三昧、二世祖、三世祖定庵、七世祖文海、十四世祖敏通、慈周等数位住持。其中见月和尚墓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碑亭高182公分,上面刻有\"释见月倚松望月图、\" \"千华律师\"等。目前保存较为较为完好,是国家级重点文物。

见月和尚是明末清初中国著名的高僧,他不仅在江南空前的振兴了佛教律宗派的南山宗,也是使宝华山自清初以来成为东南亚最重要的传戒道场。见月和尚俗姓许,祖籍句容,从小就特别喜欢家乡的山水,还十分擅长绘画,故有\"小吴道子\"之称。他十四岁就失去父母,二十七岁时由于不满伯父替他安排的婚事,也不肯继承伯父的官职,竟到山中当道士去了。两年后,见月偶尔得到一本《华严经》,读后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毅然弃道皈佛,并拜当地亮如和尚为师。亮如为见月剃去头发,说:按佛门规矩,像你这样刚入门的弟子,只能做一般的小沙弥,只有在受过大戒以后,才能成为真正的和尚,不过我的道行太浅,还没有资格为你受戒。现在江南有个法号三昧的大师,是当今最著名的律宗传人,也正是为各地僧人授戒的,你如果想钻研佛学,何不去皈依他呢?见月听后当即决意东行。当时正值明末,烽烟四起,各地局势极度混乱。但见月毫无惧色,忍饥挨饿,两涉大江,经衡山、庐山、五台山,步行两万里,终于辗转来到宝华山,见到了律宗的十三代传人三昧大师,由于见月勤恳好学,很快得到三昧的赏识。可到了明末,宝华山又衰败下来了,宝华山的各护法经研究决定让三昧大师来当住持,三昧于是顺水推舟,把宝华山从禅宗门庭改为律宗门庭,并让见月负责传戒工作。见月在负责传戒工作中,始终坚持佛制,严制十规(这十大山规目前仍是隆昌寺的所有僧人必须遵守的纪律),保护隆昌寺,受到众弟子的拥护。至于宝华山山南的鹿山庵其实也和见月有关,据说,在清顺治十年(1653)湖北汉阳府的尼姑心闻,率九徒弟,乘舟到宝华山,祈求在此安居三个月,以习律学,见月见心闻诚心就答应了,后来他们就住在山南的鹿山庵,并派僧人每半月去交戒一次。当时,见月还特地为他们撰写了《交戒比丘尼正范》一卷,以供她们学习。见月在隆昌寺当了住持数十年,不曾寸丝着身,一文为己,他在宝华山先后重新建造的工程有:大雄宝殿、大悲楼、韦驮殿、西厢平房、东厢平房、石戒台、屏教所、留云楼,一叶庵(隆昌寺下院,在南山)、川云庵(在山西)、定水庵(在龙潭镇)。山腰那座汉白玉高僧墓是隆昌寺二十代住持慈舟大师之墓。慈舟,江苏兴化人,曾任镇江市江佛教协会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全国佛教协会理事,是近代中国佛教界的大德高僧。 动植物园

玉兰:又名木兰、白玉兰、玉兰花等。木兰科落叶乔木,树高一般2-5米或高可达15米。花白色,大型、芳香, 先叶开放,花期10天左右。中国著名的花木,北方早春重要的观花树木,上海市市花,有2500年左右的栽培历史,为庭园中名贵的观赏树。玉兰是落叶乔木。冬芽密被淡灰绿色长毛。叶互生。花先叶开放,直立,钟状,芳香,碧白色,有时基部带红晕。聚合果,种子心脏形,黑色。

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刚竹:乔木状竹种,地下茎单轴散生。秆挺直,高8~22米,径4~14厘米,秆绿色,无毛,老竹在节下有白粉环;节间在分枝一侧有纵沟;新枝微被白粉。节处呈两环,隆起。叶二至五枚生于小枝顶端,长椭圆状披针形,夏秋季翠绿色,冬季转黄色。笋期5月。常见的栽培变种有:碧玉间黄金竹。

八哥:别名:鸲鹆、鹦鹆、寒皋、华华。鸟纲雀形目椋鸟科八哥属鸟类的通称,属雀形目椋鸟科鸟类,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八哥易于饲养,又善于模仿人语或其它声音,深为人们喜爱。八哥是中国南方常见的鸟类。栖居平原的村落、田园和山林边缘,性喜结群,常立水牛背上,或集结于大树上,或成行站在屋脊上,每至暮时常呈大群翔舞空中,噪鸣片刻后栖息。夜宿于竹林、大树或芦苇丛,并与其他椋鸟或乌鸦混群栖息。

美食:狮子头,肥嫩异常,蟹粉鲜香,青菜酥烂。它以猪肉、蟹肉为主要原料,做成大肉圆,因其形状大而圆,故夸张\"狮子头\";清蒸鲥鱼,色白如银,肉质细嫩,口味清鲜,酒味香浓;拆烩鲢鱼头,卤汁乳白稠浓,肉质肥嫩,滋味鲜美。

乐在景区:宝华山计有36座峰峦,好似36片莲花瓣,寺庙则如莲房端坐其中。诚所谓\"围着寺庙转,不见有山门;听得念经声,不见僧人影\",营造出了一种\"深山藏古寺\"的意境。每当宿鸟归巢,听轻风絮语,游人不由顿生隔世之感。

小贴士:镇江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降水协调,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4摄氏度,日照2113小时,无霜期238天,降水量106毫米。最佳旅游季节:每年4月宝华山玉兰赏花节。住宿:可以宿于山下宝华镇内,或者在句容市内住宿。

宝华山导游词

国家森林公园工作总结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中国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森林公园工作总结

包容宝华山的导游词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二日游

潜山国家森林公园导游词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导游词

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导游词

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